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No.2347戒律傳來記上卷(并序)沙門小僧都傳燈大法師位豐安奉敕撰原夫。真理無言。因言明無說之說。法身無相。假相識無形之形。是以棲遑大千演無問之雅說。幽來塵劫現(xiàn)有體之妙相。自調(diào)御應(yīng)機法雄利見。五衍之軌連軫俱興。十二之教分鑣并存焉。雖復部帙區(qū)分數(shù)滿八萬。而至拔苦與樂理歸一揆。唯此戒律者證涅槃之要衢。赴菩提之基本也。譬猶浮海絕流憑楫棹而利涉。尋冥向遠待轅輪而得臻。然則尸羅也渡苦海之輕舟。毘尼也到彼岸之絕乘。是知鎮(zhèn)國護家是戒為首。種因招果是

2、律居先。寔乃如來之密藏。諸聖之胎孕矣。戒堅持不墜萬善隨生。戒違犯無防百行即叛。故律云。毘尼住世正法久住。毘尼不住正法隨滅。因斯言之。法之住滅既在戒律。又云。此教唯被大僧非沙彌聞。唯聽王覽而禁凡聞。竊見斯文。玄覽之閑實足一思者也。伏惟陛下自天誕德。應(yīng)實籙以君臨。出震登期。轉(zhuǎn)金輪以馭寓。遊神襟於禪寂。分叡思於釋流。巖廊之邊時有經(jīng)行之地。御窗之下自作知意之山。遂使反慧日於向昏挑炬法於將滅。萬民因其蒙祐。四生以之作娛。爰詔八宗之學者俾上每門之義

3、旨。蓋以。萬機之餘披覽易尋。千歲之後董恩不朽也。豐安昔從師資業(yè)。早入招提寺。心欽草繫身介木叉。老而念之。但耄及矣。謬奉明詔敢事撰集。伏恐識謝佃象。才非茍僧鶴。用蠡酌海還溺其波瀾。戴□談天不辨其雲(yún)霧。略記世尊滅後師師永傳之元由。凡聖出世流布漢倭之年紀。以居篇首。勒成三卷。名曰戒律傳來宗旨問答。云爾。戒法傳來。四門分別。一佛傳西域。二凡聖流漢。三百濟傳倭。四唐傳日本。初言佛傳西域者。問。佛在世時。始此律教授誰弟子。答。授優(yōu)婆離一人。次後次第

4、相承。又古來云迦葉。阿難。商那和須。末田知。優(yōu)婆□多。此五人滅後百年內(nèi)。次第相傳。雖爾而今詳五師但為眾主。非誦律藏之人。問。爾誰誦律藏。答。依善見論者有五人。次第誦律藏。問。其五人者何。答。優(yōu)婆離。馱寫拘。蘇那拘。悉伽符。目犍連子帝須。此五人次第閻浮利地。持律不斷。優(yōu)婆離從金口聞。馱寫拘從優(yōu)婆離聞。蘇那拘從馱寫拘聞。悉伽符從蘇那拘聞。目犍連子從悉伽符聞。又從此已後付摩哂陀。此即阿育王之子也。摩哂陀付阿栗吒。阿栗吒付帝須達多。次伽羅須末那

5、。次地伽那。次須末那。次伽羅須那。次曇無德。次帝須。次提婆。次須末那。次專那伽。次曇無婆離。次企摩。次優(yōu)婆帝須。次法迴。次阿婆耶。次提婆。次私婆。合二十四人。如此諸律師皆阿羅漢。師師相承。至今不絕。又僧祇律云。佛授優(yōu)婆離。優(yōu)婆離授娑婆羅。娑婆羅授樹提陀娑。乃至最後尊者道力。彼律合有二十七人。如是賢人次第相傳不絕。問。佛滅後經(jīng)幾年。此教分耶。答。依大集經(jīng)言。滅後百餘年後。律教分五部。一曇無德部。二薩婆多部。三彌沙塞部。四迦葉遺部。五婆蘇富

6、羅部。又依舍利弗問經(jīng)。文殊問經(jīng)。三千威儀經(jīng)。遺教經(jīng)。宗輪論等。佛滅後百年後。四眾共議依大天五事不同分為兩部。一大眾部。二上座部。其四眾。謂一龍象眾(律師眾也)二邊鄙眾(大天眾也)三多聞眾(經(jīng)師眾也)四大德眾(論師眾也)次後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出三部。一一說部。二說出世部。三雞胤部。次後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復出一部。名多聞部。次後此第二百年。更出一部。名說假部。次第二百年滿時。分出三部。一制多山部。二西山住部。三北山住部。并本為九部。次後第

7、三百年。分為二部。一說一切有部。亦名說因部。二即本上座部。亦轉(zhuǎn)名雪山部。次後此第三百年。從說一切有部出一部。亦名犢子部。次後第三百年。從犢子部出四部。一法上部。二賢冑部。三正量部。四密林山部。次後此第三百年。從說一切有部。亦出一部。亦名化地部。次後此第三百年。從化地部出一部。名法藏部。至三百年末。從說一切有部出一部。名飲光部。亦名善哉部。至第四百年初。從一切有部亦出一部。名經(jīng)量部。亦名說轉(zhuǎn)部。并本為十一部。以手案花?;ㄈ氡惹鹫浦幸怀哂艾F(xiàn)

8、。瑞應(yīng)既爾。欲來還國。遂有迦毘羅神?,F(xiàn)身語曰。道路縣遠多諸嶮難。弟子送師令達彼國。未至之間。魏文帝殿前。先有金花空中影現(xiàn)。文帝問大史曰。何變怪也。大史答曰。西國有佛法來此。于時不盈月。比丘掌中有化。來到之日??昭Y金花即滅不現(xiàn)。當發(fā)漢境總有十八人。或有慕聖情深。即往彼方。或有逢難命謝。正有一身。從其大苑博尋舊跡。來達秦。今詳。魏文帝三年。內(nèi)作無遮大會者。若是前魏文帝。即是黃初三年壬寅之歲。計其年月稍不相當。且如唐靜邁法師翻譯圖記云。沙門釋

9、智嚴。涼州人也。弱冠出家。納衣宴坐。分衛(wèi)自資。于時晉安帝義熙十三年滅後秦伐姚泓還(泓是姚長孫也。八月為東晉劉裕所檎於建康即斬之)始興公王恢從駕遊觀山川。見嚴禪思即請還都。然嚴先西得經(jīng)梵本未譯。後至晉末宗興(東晉大劉裕以晉恭帝元興二年十月晉禪。改為宋朝也)至宋文帝元嘉四年(此從義熙十三年。至元嘉四年。合十一年)歲次丁卯。於所都枳園寺譯普曜經(jīng)等合三十六卷。然嚴未出家前曾受五戒。有所虧犯。後受大戒疑不得戒。遂汎海至印度諮問羅漢。羅漢不決。為請

10、彌勒。彌勒答云得戒。嚴甚喜焉。若據(jù)前魏黃初三年壬寅之歲。至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之歲智嚴翻譯之時。當二百六年。豈容有人二百餘歲。若言後魏道武皇帝創(chuàng)都此代皇始三年歲次戊戌。于時彼未敬信佛法。誰復詰問得戒根由。況復皇始之與黃初。文帝武帝並皆有異。何得戒證。故知南山錯記也。今詳。此是後秦姚興諡文桓帝?;食跞隁q次景申(皇初字與前魏曹氏黃初字不同也)至元嘉四年合三十二年也。義準智嚴創(chuàng)往西域猶應(yīng)少年。往返遷延更逕三十二載。即與譯經(jīng)圖記相符會也。宜勘秦

11、魏史傳。問。智嚴法師初在秦朝。何得宋代翻譯。今詳。後秦為宋劉裕所滅。所以智嚴從秦入宋。又出家之道遊化諸方。故無傷也(當元嘉年嚴翻時。總有六國。一西秦。二夏國。三北涼。四化燕。五後魏。六宋國也)此中總計大僧初受戒。從漢靈帝戍申已來至今大周長安三年歲次癸卯。當五百三十六年已還。大僧第二重受戒。從魏芳帝嘉平二年庚午已來至今大周長安三年歲次癸卯。總計四百五十四年。比丘最初受戒。從前魏黃初元年歲庚子至今大周長安三年歲次癸卯。當四百八十四年已還。比

12、丘尼第二重受戒。從宋元嘉十年癸本已來至大周今長安三年歲次癸卯。當二百七十一年中間。至周武帝滅佛法。有靈祐法師等十人藏在勒摩提將軍家。大隋創(chuàng)興。纔得九人。與人受具戒也。第三百濟傳日本者。謂百濟許智部所述年代記云。從磯城島宮御宇天國推開廣庭天皇元年庚申始于十三年歲次壬申。百濟國聖明王始奉佛法表讚功德。蘇我稻目宿禰大臣奏云。隨敕可尊三寶。而弓削守屋大連。中臣鎌子連等。邪見不從。然後從庚申始至于辛卯。合三十二年。磯城島天皇崩也。次壬辰年。他田宮

13、御宇。渟名倉太瓊天皇即位。同年四月。以蘇我馬子宿禰為大臣。從此年始至于十四年乙巳。即弓削大連燒佛殿并佛像等。取燒餘佛像流棄於難波堀江。秋八月。太瓊天皇崩也。日本記云。庚寅年燒堂舍佛像。而流於難波堀江。然則從庚寅年至乙巳年。所經(jīng)歲次合十六年。是和會難。次從乙巳年至于甲寅合經(jīng)十年。即他由天皇后。豐御食炊屋姬天皇以甲寅年詔皇太子上宮廄戶豐聰耳皇子。蘇我馬子宿禰為大臣。更令興隆三寶。始作飛鳥大寺。此年皇子年二十二歲也。從磯城島天皇即位元年法外十

14、三年歲欠壬申始至于法內(nèi)天長七年歲次庚戌。合二百七十八年。佛法興隆於倭國。唯論其中興廢者。謂從廣庭天皇即位十三年壬申至高野天皇即位天平勝寶六年甲午並一百十年。戒法不精嚴。亦倭地皆悉無不受戒處。漸漸尋佛意趣。不壇場地亦不結(jié)界地不得行大法。由此而言。彼時受者不依佛教。恐不得戒。第四明大唐師所傳者。謂於中有二。一述傳戒法。次建招提寺。初述傳戒法者。謂鑒真大和尚入界始建壇場而傳戒法。伏惟住持之德。沙門大唐楊州江陽縣人龍興寺之大德也。俗性淳于氏。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