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優(yōu)質課件精選——人教版必修一全冊課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必修一全冊》,,執(zhí)教教師:XXX,,,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一、了解安全措施,點燃可燃氣體或用可燃氣體進行反應之前,要檢驗氣體的純度。,實驗室中的可燃物質要遠離火源,檢查滅火設備是否齊全,制取有毒氣體(Cl2、CO、SO2、H2S、NO等)時,要在通風櫥內進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處理(灼燒、吸收、收集)。,加熱法制取氣體并用排水法收集時,注意熄燈順序;吸收溶解度較大的氣體(HCl、NH3)時,加裝安全瓶或漏斗。,配制硫

2、酸的水溶液時,要將密度大的濃硫酸倒入水中;加熱液體混合物時要加沸石或碎瓷片。,第一節(jié) 化學實驗基本方法,2、危險化學品標志的識別,H2、CH4、CO,有機溶劑(酒精、汽油等),白磷,Na、K等,濃硫酸、濃硝酸、濃鹽酸、NaOH固體等,氰化物(KCN)、砷的化合物(砒霜As2O3)、鋇鹽、汞(Hg)、鉛(Pb)等,KMnO4、 KClO3(強氧化劑亦屬爆炸品)等,硝酸銨(NH4NO3)、黑火藥等。,3、意外事故的處理,,創(chuàng)傷處理:

3、燙傷、燒傷處理:酸堿腐蝕處理:其他化學灼傷處理:,,先除去傷口的玻璃,用雙氧水擦洗消毒或涂碘酒,而后敷藥包扎。,用75%-95%的酒精輕涂傷處,再涂燙傷藥膏;嚴重者立即就醫(yī)。,Na2CO3中和,再用水擦洗,抹布拭去,用水沖洗,3%-5%的NaHCO3中和,抹布拭去,用水沖洗,涂上硼酸溶液中和,用大量水沖洗,邊洗邊眨眼睛;嚴重者立即就醫(yī)。,汞灑落,立即撒上硫粉,并打開排氣扇,火災處理方法:防止火勢擴展:移走可

4、燃物,切斷電源,停止通風。撲滅火源:酒精等有機溶劑潑灑在桌面上著火燃燒,用濕布或沙子蓋滅,火勢大可以用滅火器撲滅。小范圍的有機物、鉀、鈉、白磷等化學物質著火可用沙蓋滅。,二、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1、過濾與蒸發(fā)操作,(一貼、二低、三靠),*加入的液體不超過蒸發(fā)皿容積的2/3。*蒸發(fā)過程中要用玻棒不斷攪拌(以防溶液因局部過熱而造成液滴飛濺)。*加熱至剩余少量液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溫使濾液蒸干。*熱的蒸發(fā)皿不可直接放在實驗桌上,要墊上

5、石棉網。,對于粗鹽水(NaCl),要除去可溶雜質離子是:,選擇要加入的除雜試劑:,引入了新的離子:,除雜原則:*不增(不引入新雜質)*不減(不損耗樣品)*易分(容易分離——生成完全不溶物)*復原(除去各種過量雜質,還原到目標產物),注意:除雜試劑要適當過量;設計所加試劑的先后順序!,1、Na2CO3加在BaCl2之后2、最后加入的鹽酸要適量,例題:某KNO3溶液中含雜質KCl、K2SO4和Ca(NO3)2,現(xiàn)欲除去雜質,得到純

6、凈的KNO3溶液,則加入試劑的正確順序是:,A.Ba(NO3)2、K2CO3、AgNO3、HNO3B.K2CO3、Ba(NO3)2、AgNO3、HNO3C.Ba(NO3)2、AgNO3、K2CO3、HNO3D.AgNO3、Ba(NO3)2、K2CO3、HNO3,答案:CD,1.原理——利用液態(tài)混合物(互溶)中各組分沸點的不同,加熱使其某一組分變成蒸氣,經過冷凝后再變成液體,從而跟其他組分分開。,蒸餾,,2、蒸餾和萃取,,3.注意事

7、項:,4.燒瓶底加墊石棉網,1.溫度計水銀球處于蒸餾燒瓶支管口處,2.冷凝水,下口進,上口出,3.投放沸石或瓷片防暴沸,萃取,利用某種物質(溶質)在①互不相溶的溶劑里②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它從溶解度較小的溶劑轉移到溶解度較大的溶劑中的方法。,萃取劑的選擇條件:1.萃取劑與原溶劑互不相溶、不發(fā)生化學反應2.溶質在兩溶劑中的溶解度有較大差別(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大)3.溶質不與萃取劑發(fā)生任何反應,儀器介紹,分液漏斗,分液漏斗——用

8、于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普通漏斗,長頸漏斗,思考,1.分液漏斗使用之前要檢驗是否漏水,如何檢驗?2.為何要振蕩?振蕩過程中還有一步什么操作?3.靜置分層之后,為什么要打開上口的玻璃塞?液體分別是如何倒出的?,2.使液體充分混合;打開活塞,放出產生的氣體。,3.使漏斗內外壓強相等,便于液體流出。下層液體從下端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碘水與CCl4剛剛混合,靜置以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顏色的轉變?,I2從原先的水層中轉移到了CCl4中。

9、,三、離子的檢驗:,1、原理:  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等)或化學性質(生成氣體↑、沉淀↓等特殊現(xiàn)象),2、步驟:(1)先對試樣的外觀進行觀察(顏色、狀態(tài))(2)將試樣(固體)配成溶液,取出少許進行檢驗(3 )選擇合理的試劑(反應靈敏、現(xiàn)象明顯)(4)注意排除某些共有現(xiàn)象的干擾。,SO42-的檢驗方法:,操作:先加入稀HCl 酸化,再加入可溶性鋇鹽(BaCl2)溶液。,現(xiàn)象:出現(xiàn)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B

10、aSO4)。,結論:存在硫酸根離子。,注意排除CO32-等離子的干擾!,Cl-的檢驗方法:,操作:先加入稀HNO3酸化,再加入幾滴AgNO3溶液。,現(xiàn)象:出現(xiàn)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結論:存在氯離子。,注意排除CO32-離子的干擾!,,第二節(jié)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一)、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1、物質的量 概念:是用來解決宏觀物質和微觀粒子之間關系問題的,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a

11、、是七個國際基本物理量之一b、是一個專有名詞,由固定字數組成,不能分割、不能增減。c、符號為“n”d、微粒是指:分子、原子、離子、中子等e、粒子必須十分明確,且用化學式表示,2、摩爾(1)概念:是物質的量的單位,簡稱摩。(2)符號:mol(3)基準:每摩爾物質中含有6.02×1023個微粒,阿伏加德羅常數(原意):以12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數目為標準的,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體中所含有的粒子數與12g

12、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目相同,則它的物質的量為1mol,而這個數值(粒子數)就叫阿伏加德羅常數,(4)數值:阿佛加德羅常數,用NA表示。(5)規(guī)定: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叫做阿佛加德羅常數。(6)近似值:6.02?1023(7)物質的量、阿佛加德羅常數與粒子數(符號為N)之間的關系:,使用摩爾時應注意:,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1摩爾任何物質含有阿佛加德羅常數(NA)個微粒。,(1)摩爾這一單位,通常用來表示原子、分子、離子、電子

13、等特定對象。不能用來表示如1mol人等,摩爾定義中的每摩爾物質,通常指某種微粒。,(2)使用摩爾時,微粒的名稱應予以指出,通常是將微粒的符號寫在摩爾名稱或符號的后面。,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A)1 摩爾氧(B)1 摩爾氧原子(C)2 摩爾分子氫(D)3 摩爾 水(E)0.5 摩 二氧化碳,思考:,錯誤,必須指明微粒的種類,是氧原子、氧分子還是氧離子,正確 1mol O,錯誤,2mol H2,正確 3mol H2O,正確 0.

14、5mol CO2,思考:,已知: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為 1.993 × 10-23g 求: 12g 碳-12 中所含的碳原子數?,解:,思考:,2、1molC中約含有 個碳原子,3、0.3 mol H2SO4含有 個硫酸分子,4、1molNa2CO3中約含有_____molNa+、______molCO32-離子,共含有離子的個數為__________

15、____個。,6.02 × 1023,0.3× 6.02 × 1023,2,1,3×6.02×1023,1、1molH2O中多少mol的H,多少mol 的O?,1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當同時擴大阿佛加德羅常數倍之后,有如下關系:H2O——2H——O 即H2O——2H——O 1 2 1 1mol 2mol 1mol N

16、A 2 NA NA,課堂練習:,1、0.5molNa2SO4含有 molNa+; molSO42-;含 個O。2、0.1molNH4+中含有 個N,含有 個H.,1,0.5,1.204 × 1024,6.02 × 1022,2.408 &

17、#215; 1023,1mol物質的質量到底有多大?,NA,NA,NA,NA,NA,NA,12,56,98,18,23,17,3、分析以上計算結果可得出什么規(guī)律?,(1)1mol任何原子的質量(以克為單位)在數值上等于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2) 1mol任何分子的質量(以克為單位)在數值上等于這種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3) 1mol任何離子的質量(以克為單位)在數值上等于這種離子的式量。,結論:1mol任何微?;蛭镔|的質量以克為

18、單位時,在數值上等于該微粒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課堂練習:,填空:(1)1molCu質量是 克(2)1molO2質量是 克 (3) 1molCO2質量是 克 (4) 1molCl-質量是 克 (5) 1molNa+質量是 克 (6) 1molNaCl質量 克,64,32,44,35.5,23,

19、58.5,(二)摩爾質量(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摩爾質量。(2)符號:M(3)單位:g/mol(4)數值:等于物質或粒子的式量(5)物質的量(n)、物質的質量(m)和摩爾質量(M)之間的關系: n(mol)=,,m(g),M(g/mol),注意:,(6)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阿伏加得羅常數、 6.02X1023之間的區(qū)別。,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例:實

20、驗室用20gCaCO3和200ml的鹽酸恰好完全反應,計算: 1)生成CaCl2的質量 2)鹽酸的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 3)生成的CO2在標況下的體積,1.計算的基本步驟 (1)寫出化學方程式。 (2)寫出已知、未知量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4)寫出答案。,2.弄清應注意的問題 (1)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純凈物質之間的量的關系。 (2)單位問題:上下一致,左右相當。 (3)如果是離子反應

21、,可以根據離子方程式進行計算。如果是氧化還原反應,也可以利用電子轉移關系進行有關計算。,小結,(三) 氣體摩爾體積:  ①定義: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占有的體積。表達式:Vm=V/n,常用單位:L/mol。 標況下,氣體的摩爾體積約為22.4L/mol,這是在特定條件下的氣體摩爾體積?! 、谑褂脴藳r下氣體摩爾體積應注意:a、條件:標準狀況;b、單位:L/mol;c、適用范圍:氣體;d、數值約為22.4L/mol

22、 ?、蹜脷怏w摩爾體積(標況)計算的幾種情況: 氣體體積V 物質的量n 質量m 摩爾質量M 密度ρ 式量Mr?、瘛怏w體積求其物質的量:n=V/22.4L/mol Ⅱ、據氣體質量求其標況下體積:V=m (22.4L/mol)/M Ⅲ、據氣體摩爾質量求其標況下密度:ρ=M/22.4L/mol?、?、據氣體標況下的體積求質量:m= VM/22.4L/mol?、?、據標況下氣體密度求式量:M=ρ22.4L/mol  ④標準狀況是

23、指溫度為0℃,壓強為101KPa。,1: 1 molH2O中約含有_________ 個H2O、_____________個H、__________個O、_____________mol H、______mol O、_____________mol e—,6.02×1023,1.204×1024,2,1,10,6.02×1023,,練 習,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 mol

24、任何氣體的體積都約為22.4LB、1 mol任何物質在標準狀況下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C、標準狀況下,22.4L的任何氣體的物質的量都是1 molD、標準狀況下,1 mol水所占有的體積是22.4L,C,3: 如果a g 某氣體中含有的分子數為b ,則c g 該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式中NA為阿伏 加德羅常數) ( ) A. 22.4bc/aNA L

25、 B. 22.4ab/cNA L C. 22.4ac/bNA L D. 22.4b/acNA L,A,4:同溫同壓下某容器充滿O2時重116g ,充滿CO2時重122g,充滿某氣體時重144 g,則該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A.28 B.60 C.32 D.44,A,解:設瓶重為m(瓶),則 {116 - m(瓶)}/32 = {122-m

26、(瓶)}/44 m(瓶)=100g, 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均為: n =((116-100)g)/32g·mol-1) =0.5mol, 故M(氣體)= (144g-100g)/0.5mol =28g·mol-1.,(四)物質的量濃度,含義: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稱為B的物質的量濃度。 符號 CB 單位 mol/L。 表達式:

27、物質的量濃度(mol/L)=,CB=nB/V,氣體溶于水時的濃度計算,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能把水的體積當成溶液的體積; 2、不能把水的體積+氣體體積當成溶液的體 積; 3、用溶液質量和密度計算溶液體積時,要注意換算為L做單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制,以配置100mL1.00mol/L的氯化鈉溶液為例1、計算:NaCl的質量n(NaCl)=1.00mol/L×0.1L=0.1molm(Na

28、Cl)=0.1mol×58.5g/mol=5.85克2、稱量:(復習天平的使用),燒杯、容量瓶、玻璃棒、膠頭滴管、托盤天平、藥匙(固體溶質使用)、量筒(液體溶質使用),儀器,步驟,3、溶解:在燒杯中用30-50毫升蒸餾水使之完全溶解(注意:應冷卻,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4、轉移:將燒杯中的NaCl溶液注入100mL容量瓶(用玻璃棒引流),5、洗滌:洗滌燒杯2~3次(每次用10mL左右的水)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蒸餾水,加水

29、到接近刻度線1~2厘米時,改用膠頭滴管加水至液面與刻度線相切。7、搖勻:反復搖勻 8、裝瓶、貼標簽 :裝入試劑瓶并貼上標簽,,1)用膠頭滴管定容后振蕩,出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時不要再加水。2)如果定容時超過了刻度線,不能將超出的部分吸走,要重新配置。3)如果搖勻時不小心灑出幾滴,不能直接加水至刻度線,要重新配制。4)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復到室溫。5)不能配制任意體積的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6)溶液轉移時要洗滌燒杯、玻璃棒2-

30、3次。,注意事項:,誤差分析:,,影響,,偏高,,偏低,,偏低,,偏低,,偏高,,偏低,,偏低,,偏高,,偏低,1.容量瓶上標有:①溫度 ②濃度 ③容量 ④壓強 ⑤刻度線 ⑥酸式或堿式六項中的(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①②③,2.用已準確稱量的1.06gNa2CO3固體配制0.100mol·L-1Na2CO3溶液100mL,所需要的儀器為:____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100mL容量瓶 燒杯 量筒 玻璃棒 膠頭滴管,練習:,濃溶液配制稀溶液,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體積單位不一定用升,相同則可),知識網絡:,粒子個數N    物質的量n    質量m,→,←,→,←,↑,↓,↓,↑,氣體

32、體積V,物質的量濃度CB,×Vm,÷Vm,×NA,÷NA,×M,÷M,×V液,÷V液,1.(1998年全國高考題)300mL某濃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g溶質?,F(xiàn)要配制1 mol/L NaOH溶液,應取原溶液與蒸餾水的體積比約為( ) A. 1∶4 B. 1∶5 C. 2∶1 D. 2∶3

33、,【解】 c(NaOH)=(60g/40g·mol-1)/0.3=5mol·L-1 5mol·L-1×300mL=1mol·L-1×(300mL+V水) V水=1200mL V/V水=300∶1200=1∶4,能力提升,A,2. (1998年上海市高考題)100g濃度為18 mol/L密度為ρ g/mL 的濃硫酸中加入一定的水稀釋成9 mol/L的硫酸,則加

34、入水的體積為 ( ) A. 小于100mL B. 等于100mL C. 大于100mL D. 等于100/ρmL,【解法一】 由CV=C′V′得: 18mol/L×(100/ρ濃)=9mol/L×(100+x)/ρ稀] 200/(100+x)=ρ濃/ρ?。?,得x<100,A,【解法二】由于18 mol/L硫酸的密度大約等于1.8 g/mL,大于水的密度,故1

35、00g 18 mol/L體積一定小于100mL,要把溶液的濃度減小一半,則加入水的體積大約等于原溶液的體積即小于100mL。,,第二章 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第一節(jié) 物質的分類,,例1、對下列化學反應進行分類:(1)硫在氧氣里燃燒(2)紅磷在氧氣里燃燒(3)鐵絲在氧氣里燃燒(4)鋁箔在氧氣里燃燒(5)蠟燭在氧氣里燃燒,1、交叉分類法,,①是不是化合反應②是不是氧化反應,物質分類,,2、樹狀分類法,例2、,1、定義:一種或一種

36、以上的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所得到的混合物,分散質:被分散的物質,分散劑:能分散分散質的物質,一、分散系,溶液、懸(乳)濁液、膠體,(其中分散成微粒的物質),(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質),分散系,2、分散系的分類,本質依據——分散質微粒直徑大小,<10-9m,(< 1nm),10-9m-10-7m,(1 ~100 nm),>10-7m,(>100 nm),二、膠體,分散質微粒的直徑大小在1nm-100nm(10-9-

37、10-7m )之間的分散系叫做膠體,1. 定義:,2. 膠體的分類:,Fe(OH)3 膠體,淀粉膠體,霧、云、煙,有色玻璃,練習:(2000·上海)用特殊方法把固體物質加工到納米級(1nm~100nm,1nm=10-9m)的超細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納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質的粒子直徑和這種粒子具有相同數量級的是 ( )A、溶液 B、懸濁液 C、膠體 D、乳濁液,c,3、滲析,利用半透膜

38、把膠體中混有的離子或分子從膠體溶液里分離的操作,叫做滲析。其原理為膠體微粒不能透過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分子和離子能透過半透膜。,應用:膠體凈化、提純使膠體和溶液分離,< 1nm,1 ~100 nm,>100 nm,單個分子或離子,許多分子集合體,大量分子集合體,能,能,不能,能,不能,不能,穩(wěn)定,較穩(wěn)定,不穩(wěn)定,三種分散系的比較,,(膠體),(溶液),三、膠體的性質,1、丁達爾現(xiàn)象(光學性質)實驗:光束分別通過AgI膠體

39、和CuSO4溶液,觀察現(xiàn)象。,現(xiàn)象:一束光通過膠體時,從側面可觀察到膠體里 產生一條光亮的“通路”。,原因:膠粒直徑大小與光的波長相近,膠粒對 光有散射作用;而溶液分散質的粒子太 小,不發(fā)生散射。,應用:鑒別溶膠和溶液。,練習:不能發(fā)生丁達爾現(xiàn)象的分散系是( ) A、碘酒 B、無水酒精 C、蛋白質溶液

40、 D、鈷玻璃,A B,,,,,,,,,,,,,,,,,,,,,,,,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2、 布朗運動(動力學性質),在超顯微鏡下觀察膠體溶液可以看到膠體顆粒不斷地作無規(guī)則的運動。,原因:溶劑分子不均勻地撞擊膠體粒子,使其發(fā)生不斷改變方向、改變速率的布朗運動。,膠體微粒作布朗運動是膠體穩(wěn)定的原因之一。,練習:膠體粒子能作布朗運動的原因是 ( ) ①水分子對膠體粒子的撞擊 ②膠體粒子有 吸附能力 ③膠體

41、粒子帶電 ④膠體粒子質 量很小,所受重力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c,在外加電場作用下, 膠體粒子在分散劑里向電極 (陰極或陽極) 作定向移動的現(xiàn)象, 叫做電泳,,Fe(OH)3膠體向陰極 移動——帶正電荷,3、 電泳現(xiàn)象(電學性質),重要膠粒帶電的一般規(guī)律:,膠粒帶同種電荷,相互間產生排斥作用,不易結合成更大的沉淀微粒,這是膠體具有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在陶瓷工業(yè)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Fe2O3而影

42、響產品質量的問題。解決方法之一是把這些陶土和水放在一起攪拌,使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間,然后插入兩根電極,接通直流電源,這時陽極聚積 , 陰極聚積 ,理由是

43、 。,例題,帶負電荷的膠粒(粒子陶土),帶正電荷的膠粒(Fe2O3),含有雜質的陶土和水形成了膠體,利用電泳將陶土和雜質分離除雜,五、膠體的凝聚,要使膠體凝聚成沉淀,就要減少或消除膠體微粒表面吸附的電荷,使之減弱或失去電性排斥力作用,從而使膠粒在運動中碰撞結合成更大的顆粒。,膠體為什么能夠穩(wěn)定存在? 膠粒帶電、布朗運動,如何破壞膠體的穩(wěn)定狀態(tài)?,使膠體微粒凝聚成更大的顆粒,形成沉淀,從分散劑里析出

44、的過程叫膠體的凝聚。,實例:1.豆?jié){里加鹽鹵(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 ,使之凝聚成豆腐;2.水泥里加石膏能調節(jié)水泥漿的硬化速率;3.在江河與海的交匯處形成的沙洲。,(1)加入電解質,(2)加入膠粒帶相反電荷的膠體,帶不同電荷的膠體微粒相互吸引發(fā)生電性中和,從而在膠粒碰撞時發(fā)生凝聚,形成沉淀或凝膠。,實驗:將Fe(OH)3膠體溶液與硅酸膠體溶液現(xiàn)象:形成大量的沉淀.結論:Fe(O

45、H)3膠粒與H2SiO3膠粒帶相反電荷.,實例:①用明礬、氯化鐵等凈水;②不同種類的墨水混合使用時有沉淀產生,使墨水失效。,(3)加熱,溫度升高,膠粒的吸附能力減弱,減少了膠粒所吸引的陰離子或陽離子數量,膠粒所帶的電荷數減少,膠粒間的斥力作用減弱,使得膠粒在碰撞時容易結合成大顆粒,形成沉淀或凝膠。,實例:淀粉溶液加熱后凝聚成了漿糊凝膠,蛋清加熱后凝聚成了白色膠狀物(同時發(fā)生變性)。,練習:氯化鐵溶液與氫氧化鐵膠體具有的共同性

46、 質是 ( ) A、分散質顆粒直徑都在1nm~100nm之間 B、能透過半透膜 C、加熱蒸干、灼燒后都有氧化鐵生成 D、呈紅褐色,C,練習:下列事實:①用鹽鹵點豆腐 ②水泥的硬化 ③用明礬凈水 ④河海交匯處可沉積沙洲 ⑤制肥皂時在高級脂肪酸鈉、甘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中加入食鹽,析出肥皂 ⑥鋼筆使用兩種不同顏色的藍墨水,易出現(xiàn)堵塞 ⑦血液透析。其中與膠體知識有關的是

47、 (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C、①③⑤⑥⑦ D、全部都是,D,,第二講 離子反應,二、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NaCl、HCl、BaSO4、CaCO3等。,弱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電離 成離子的電解質。如:H2O、CH3COOH、NH3·H2O等。,本質區(qū)別:,是否能完全電離。,電解質:在水

48、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非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弱電解質的對比,強電解質,弱電解質,電離程度,全部,部分,溶液里溶質粒子,水合離子,分子、水合離子,同條件下導電性,強,弱,化合物類型,離子化合物、某些共價化合物,某些共價化合物,物質類別,強酸、強堿、大多數鹽等,弱堿、弱酸、水等,電離方程式,1.強電解質的電離:,NaCl=Na++Cl-,NaHSO4=Na++H+

49、+SO42,NaHCO3=Na++HCO3-,Al2(SO4)3=2Al3++3SO42-,2.弱電解質的電離:,,歸納小結,自由移動的離子,化合物,本身電離,非電解質,溶解性,完全電離,離子濃度大小,練習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水溶液中能離解為離子的化合物 是電解質B.凡在水溶液里或受熱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 能導電的物質都叫非電解質C.能導電的物質一定是電解質D.某物質若不是電解質,就一定是非

50、 電解質,A,練習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氯化鈉溶液能導電,所以氯化鈉溶液是 電解質B.固體氯化鈉不導電,但氯化鈉是電解質C.氯化氫水溶液能導電,所以氯化氫是電 解質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導電,所以二氧化碳 是電解質E.BaSO4的水溶液不導電,所以BaSO4是非電解質,BC,三、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或生成的化學反應。,反應物的某些離子濃度減小的過程。,3、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1)生

51、成難溶性物質(見課本溶解性表)(2)生成難電離物質(弱酸、弱堿、水等)(3)生成揮發(fā)性物質,復分解反應,溶液中的氧化還原反應。,1、概念:,2、類型:,4、本質:,復分解反應型,氧化—還原型,強氧化劑+強還原劑=弱氧化劑+弱還原劑,物質溶解性規(guī)律:1、所有的Na+、K+、NH4+、NO3-形成的鹽都易溶于水(除上述外)2、OH- :Ba2+易溶,Ca2+微溶,其余不溶3、Cl-(Br-、I-) :AgX不溶,其余溶4、SO

52、42- : BaSO4不溶、CaSO4、Ag2SO4微溶,其余溶5、CO32- : MgCO3微溶,其余不溶。,四、離子方程式,1、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2、書寫步驟:,易溶于水的強電解質(強酸、強堿、可溶性鹽)拆寫成離子形式,(原子守恒、 電荷守恒),寫、拆、刪、查,難溶物、難電離物質(弱酸、弱堿、水)、單質、氣體、氧化物、一律寫化學式,3、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意義:,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H+

53、 + OH- = H2O,表示強酸和強堿反應生成可溶性鹽和水的中和反應,除去括號中雜質,寫出所加試劑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⑴SO42-(CO32-),所加試劑:_______,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⑵Cl-(SO42-),所加試劑:________,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Fe2+(Cu2+),所加試劑:___

54、_____,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Cl-(Br-),所加試劑:________,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練習】,H2SO4,BaCl2,Fe,Cl2,2H+ +CO32- = H2O + CO2↑,Ba2+ +SO42- = BaSO4↓,Cu2+ + Fe = Fe2+ +Cu,2Br- +Cl2 = Br2 +2Cl-,⑴向NaHSO4溶液中逐

55、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請寫出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繼續(xù)滴加Ba(OH)2溶液,請寫出此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練習】,Ba2+ + 2OH- + 2H+ +SO42- = BaSO4↓+ 2H2O,Ba2+ +SO42- = BaSO4↓,下列各組兩種物質在溶液中的反應,可用同一離子方程

56、式表示的是( ) A.Cu(OH)2和鹽酸;Cu(OH)2和CH3COOH B.BaCl2和Na2SO4;Ba(OH)2和(NH4)2SO4 C.NaHCO3和NaHSO4;Na2CO3和NaHSO4 D.NaHCO3(過量)和Ca(OH)2;Ca(HCO3)2和NaOH (過量),D,【思考練習】,,五、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1)看離子反應是否符合客觀事實。,(2)看“=”、“ ”、“

57、↑”、“↓”等符號是否正確。,(3)看物質是否可拆。,(4)看是否漏掉離子反應。,(5)看電荷是否守恒。,(6)看反應物或產物的配比是否正確。,練習:判斷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A.鐵放入稀硫酸中: 2Fe+6H+=2Fe3++3H2↑ B.氯氣跟水反應: Cl2+H2O=H++Cl-+ClO- C.鹽酸和碳酸鈣反應: CO32-+2H+ =CO2 ↑+H2OD.鈉跟水反應: Na +H2O= Na++OH- +H2↑

58、 E.CuSO4液和Ba(OH)2液反應 Ba2++SO42-=BaSO4↓F.H2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應 Ba2++OH-+H++SO42-= BaSO4↓+H2OG.過量CO2通入燒堿溶液: CO2 + 2OH- = CO3 2-+H2O,六、離子共存問題,離子間若能發(fā)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1)生成難溶物或微溶物,(2)生成氣體或揮發(fā)性物質,(3)生成難電離的物質,(4)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氧化性離子(

59、如Fe3+、H++NO3-、ClO-、MnO4-等)與還原性離子(如S2-、I-等)不能大量共存。,特別提示:要注意題目的附加隱含條件,(“酸性溶液”、“堿性溶液”、“無色溶液”、“因發(fā)生 氧化還原反應而不共存 ”等),練習:判斷下列各組離子能否大量共存① Ca2+ Na+ CO32- NO3-② Ca2+ Na+ SO42- NO3-③ H+ K+ Cl- OH-

60、④ NH4+ K+ OH- SO42-⑤ SO42- K+ H+ HCO3- ⑥ Na+ K+ OH- HCO3- ⑦ K+ H+ I- MnO4-,① Ca2+ Na+ CO32- NO3- 生成難溶物 CaCO3,② Ca2+ Na+ SO42- NO3-

61、 生成微溶物 CaSO4,③ H+ K+ Cl- OH- 生成水,⑤ SO42- K+ H+ HCO3- 生成 弱酸 H2CO3,⑥ Na+ K+ OH- HCO3- 生成CO32-和水,⑦ K+ H+ I-

62、 MnO4- MnO4- 能把 I-氧化,④ NH4+ K+ OH- SO42- 生成 NH3 · H2O,(1) 與H+不能大量共存。,(2) 與OH-不能大量共存。,(3) 既不能與H+大量

63、共 存,也不能與OH-大量共存。,歸納小結,如CO32-、SO32-、S2-、PO43-、CH3COO-、ClO-,如NH4+、Cu2+、Fe2+、Fe3+ 、Mg2+ 等,如HCO3- 、HS-、HSO3-、HPO42-、H2PO4-,弱酸的酸根離子、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弱堿的金屬離子,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B,D,練習3:下列離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能產生白色沉淀的是( ) A. Na+、Ca2+

64、、 HCO3- 、Cl- B. H+、Mg2+、CO32-、ClO- C. K+、Mg2+、SO42-、NO3- D. K+、Na+、NO3-、CO32-,AC,練習4:在一定條件下,RO3n- 和氟氣可發(fā)生如下反應:( )RO3n- +F2+2OH- = RO4- + 2F- + H2O從而可知在RO3n- 中,元素R的化合價是A. +4 B. +5

65、 C. +6 D. +7,B,練習5:在FeS+2H+=Fe2++H2S↑反應中,可選用的酸是 ( ) A.醋酸 B.濃硫酸 C.硝酸 D.稀硫酸,D,練習6.向Ba(OH)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則溶液的導電能力,下列敘述,描述正確的是( )A.開始時,導電能力肯定最強B.當沉淀為最大值時,導電性最弱C.先變強,后變弱D.逐漸變弱,B,練習7:下列事

66、實或變化,能證明NH3·H2O是弱電解質的是 ( ) A.氨水受熱分解揮發(fā)出氨氣 B.氨水與醋酸反應生成醋酸銨,而醋酸銨是強電解質 C.相同條件下,氨水的導電能力比同濃度的一元強堿溶液弱 D.在氨水溶液中存在NH3·H2O分子,,C D,,第三講:氧化還原反應,一、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1、氧化反應:失去電子的反應;還原反應:得到電子的反應。 2、被氧化:失去電子

67、的變化過程;被還原:得到電子的變化過程。,3、氧化產物:還原劑在反應中失去電子后被氧化而形成的生成物;還原產物:氧化劑在反應中得到電子后被還原而形成的生成物。 4、還原劑:失去電子的物質;氧化劑:得到電子的物質。 5、還原性:還原劑具有的失去電子的性質;氧化性:氧化劑具有的得到電子的性質。,2.概念聯(lián)系,(1)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聯(lián)系,a、置換反應全部是氧化還原反應;,b、復分解反應全部是非氧化還原

68、反應;,c、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有的是氧化還原反應,有的是非氧化還原反應。,用集合概念表示如下:,,(2)氧化還原反應有關概念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還原劑→還原性→氧化反應→失去e-→價升高→被氧化→氧化產物 (弱氧化性) ↑ ↑ ↑

69、 ↑ ↑ ↑ ↑反應物 性質 反應 本質 特征 過程 生成物 ↓ ↓ ↓ ↓ ↓ ↓ ↓氧化劑→氧化性→還原反應→得到e-→價降低→被還原→還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