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課件—清華大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管 理 會 計,清華大學,目 錄,第一章:總論第二章:成本習性與本量利分析第三章:變動成本法第四章:預測分析第五章:決策分析—決策分析基本概念第六章:決策分析—短期經營決策第七章:決策分析—長期投資決策第八章:全面預算第九章:成本控制第十章:責任會計,第一章:總論,第一節(jié):管理科學概述一、管理的意義與性質:1、管理含義: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方式下,人們?yōu)榱诉_到預期的目標,按照某些原則、程序和方法,針對管理

2、對象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控制等一系列活動或職能。現(xiàn)代化的管進活動還包括預測和決策。2、管理的基本任務:是把勞動者、勞動手段、勞動對象和生產技術情報科學的組織起來,并按系統(tǒng)最優(yōu)的方式進行經營,務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其終極目標是為了取得取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管理的性質:實踐證明:管理工作做得好,可以對其他生產要素發(fā)揮“乘數(shù)”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管理也是生產力。二、管理科學發(fā)展的三個階段人類的管理活

3、動源遠流長,而管理科學產生至今只有百余年的歷史1、經驗管理階段(18世紀80年代—19世紀末) 特點: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集中,資本家憑經驗管理,工人憑經驗和直覺操作,經營者與生產者無競爭意識。,2、科學管理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30年代)特點:所有權與經營權開始分離。競爭愈趨激烈。專職的管理人員按照資本家的意圖辦事,用精確的調查研究代替過去憑經驗管理的老傳統(tǒng),整個管理工作向著科學化、系統(tǒng)化和標準化方向發(fā)展,并逐漸形成

4、一門科學——科學管理?!┝_(Trederick Taylor, 1856-1915, 美國)的科學管理理論①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②為提勞動生產率,需要挑選第一流的工人。③要使工人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應使用標準的工具和機器,在 標準化的工作環(huán)境中操作。④采用刺激性的工資報酬制度激勵工人努力工作。⑤工人和雇主兩方面來一次“精神革命”,變雙方“對立為合作”。⑥把計劃職能和執(zhí)行職能分開,以科學工作方法代替經

5、驗工作方法。⑦實行職能工長制,即一個工長負責一方面的職能管理工作。⑧管理控制中實行例外管理原則,即日常事務授權負責,管理人員只對例外事項(重大事項)保留置權。“泰羅制”的核心貢獻:在管理實踐和管理理論問題研究中采取利用觀察、記錄、調查、試驗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學方法,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管理之父”。,※法約爾(Henri Fayol, 1841—1925, 法國)職能管理理論六種經營活動:技術活動(生產)、商業(yè)活動(交換)、安全活

6、動(人身和財產安全)、財務活動(資金的籌集、控制和使用)、會計活動(記帳、算帳、報帳)、管理活動。五大管理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控制,成為認識管理職能和 管理過程的一般框架。14條管理原則:勞動分工原則、權利與責任對等原則、紀律原則、統(tǒng)一指揮原則、統(tǒng)一領導原則、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原則、員工報酬原則、集權原則、秩序原則、公平原則、人員穩(wěn)定原則、等級系列原則、首創(chuàng)精神原則、團結合作原則。法約爾的核心貢獻:發(fā)展了“泰羅

7、制”,不僅考慮基層各車間工人的操作過程,而且重視研究上層各個職能科室的管理,從企業(yè)的全局觀點創(chuàng)建了他的“職能管理”學說。3、現(xiàn)代管理階段(20世紀40年代至今)特點:科技迅猛發(fā)展,生產高度自動化和社會化,跨國公司大量涌現(xiàn),國內市場競爭激烈,資本利潤率下降、投資風險加大。管理科學為了適應形勢發(fā)展的要求,涌現(xiàn)了許多現(xiàn)代管理學派和新的理論,如:50年代的數(shù)量管理、60年代 的系統(tǒng)管理、70年代的權變管理等。,第二節(jié):管理會計的形成和發(fā)展

8、一、管理會計形成的三個階段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美國經濟崛起,科技發(fā)展迅猛,世界會計理論的研究中心轉移到美國,為了應付第一世界性的經濟,泰羅的科學管理得到了推廣應用,會計科學為了緊密配合科學管理來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標準成、預算控制、差異分析等方法吸收到成本會計中來。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 國際、國內競爭劇烈,失業(yè)率增加,經濟危機頻繁發(fā)生,企業(yè)管理當局為戰(zhàn)勝對手,不得不重視提高內部工作效率,廣泛推行職能管理和行為科學管理,并引入

9、激勵機制,于是責任會計、本—量—利分析等方法應運而生。3、20世紀50年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生產迅猛發(fā)展,跨國公司不斷涌現(xiàn),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加上通貨膨脹等因素,使企業(yè)經營越來越困難,企業(yè)迫切需要一種能為現(xiàn)代化企業(yè)管理服務的會計體系與之相適應,于是專門按照“成本效益分析”原理,以強化企業(yè)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管理會計”正式形成。 ☆1952年國際會計師聯(lián)合會在美國召開,會上正式通過“管理會計”這個專用名詞,傳統(tǒng)的那些會計

10、工作被稱為“財務會計”。,二、管理會計的發(fā)展1、管理會計的含義:管理會計是指為了加強企業(yè)內部經營管理, 提高經濟效益,運用現(xiàn)代化管理的科學與方法,對財務會計、統(tǒng)計等有關方面提供的資料加以處理分析,為企業(yè)經營管理人員制定經營目標,控制經濟活動,預測經濟前景,進行經濟決策等提供經濟信息的會計信息系統(tǒng)。它是從傳統(tǒng)會計中派生出來的一門獨立的新興的邊緣學科。2、管理會計的發(fā)展:管理會計形成以后,不斷吸收現(xiàn)代管理科學,特別是系統(tǒng)論、信息論、控制

11、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時又引進了現(xiàn)代數(shù)學、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使管理會計能更加充分地發(fā)揮現(xiàn)代會計的各項管理職能,并在改進企業(yè)內部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貢獻?!饕录孩?972年美國成立“管理會計師協(xié)會”,設立“注冊管理會計師”。②1985年改為“注冊管理會計師協(xié)會”,并創(chuàng)辦《管理會計》月刊。③70年代,英國成立“成本及管理會計師協(xié)會”,創(chuàng)辦了《管理月刊》。④1980年國際會計師聯(lián)合會在巴黎召開會議,專題

12、討論如何應用和推廣管理會計。⑤80年代末70年代初,管理會計傳到我國,79年機械工業(yè)部組織翻譯了第一部《管理會計》,聘請國外學者來華講學,82年由國內專家自己編寫的《管理會計》問世。,第三節(jié):管理會計的對象、職能和任務1、管理會計的對象: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對象,從總體上來說應該是一致的,即反映和控制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但在時間和空間上各有側重,見下圖:2、管理會計的職能:①規(guī)劃職能。②組織職能。③控制職能。④評價職能。

13、3、管理會計的任務:①確定各項經濟目標。②合理使用經濟資源。③調節(jié)控制經濟活動。④評價考核經濟業(yè)績。,,,,第四節(jié):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比較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區(qū)別,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lián)系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同屬于現(xiàn)代會計。2、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最終目標相同。3、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服務對象基本相同。4、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資料來源基本相同。1、泰羅和法約爾為科學管理做出了哪些貢獻?2、管理會計是怎

14、樣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3、什么是管理會計?基本內容是什么?4、管理會計的對象、職能和任務各是什么?5、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有哪些區(qū)別和聯(lián)系?,復習思考題,第二章:成本性態(tài)分析,◆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成本習性、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混合成本和相關范圍的概念;重點掌握高低點法、布點圖法和回歸直線法在混合成本分解中的具體運用以及三種方法的特點及其適用范圍。◆本章重點與難點:☆成本性態(tài)及其分類☆混合成本的分解☆各種分解方法特點與適用范

15、圍。,第一節(jié):成本按經濟職能的分類一、成本按經濟職能的分類(財務會計):二、成本按經濟職能分類的優(yōu)缺點:優(yōu)點:①清楚地反映了成本結構,便于成本分析.②生產成本與非生產成本的劃分,體現(xiàn)了收入與費用相配比的原則.缺點:①不能與企業(yè)的生產能力直接掛鉤,不利于事前的成本控制.②不能揭示成本與業(yè)務量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不便于進行“本-量-利分析”.③成本的歸集與分配,手續(xù)繁瑣.,,,第二節(jié):成本按習性的分類(管理會計),一、

16、成本習性的涵義:成本習性:又稱成本性態(tài),指成本總額與特定業(yè)務量(產量或銷量)之間的依存關系,這種關系為成本本身所固有,故稱為成本習性.按照成本習性可將企業(yè)全部成本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混合成本三大類。二、成本按習性的分類:1、固定成本: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yè)務量范圍內不隨業(yè)務量變動而保持固定不變的成本,稱為固定成本。一般用a表示。就單位產品中的固定成本,則與業(yè)務量的增減成反比例變動?!艄潭ǔ杀景雌渲С鰯?shù)額是否能

17、改變進一步分為:酌量性和約束性固定成本。2、變動成本:成本總額在一時期和一定業(yè)務量范圍內隨業(yè)務量變動而成正比例增減變動的成本,一般用bx表示。單位產品中的單位變動成本則不隨業(yè)務量變動而變動。,3、混合成本,同時兼有固定和變動成本雙重性質的成本稱為混合成本。有以下四種形式:⑴半變動成本:當業(yè)務量為零時,有一個初始成本,在此基礎上成本隨著業(yè)務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增減變動。(圖a)⑵半固定成本(階梯式變動成本):在一定業(yè)務量范圍內成本保持

18、不變,當業(yè)務量增長到一定程度時,成本突然達到一個新的水平,然后業(yè)務量增長一定限度時又保持不變,直到另一個新的跳躍為止。(圖b)⑶延期變動成本:成本在一定業(yè)務量范圍內保持不變,但超過一定業(yè)務量后,成本則隨業(yè)務量變化呈正比例變動。(圖c)⑷曲線變動成本:成本總額和業(yè)務量之間呈非線性(拋物線型)關系。(圖d)三、成本總公式:在經濟工作中為了管理的需要,對混合成本中的固定和變動成本要采用專門的方法進行分解,分解后總成本可用下列公式

19、: y=a+bx (圖e)■相關范圍: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隨業(yè)務量變動保持固定不變或成正比例變動,是以一定時期和一定業(yè)務量范圍為條件,這些條件稱為相關范圍。,第三節(jié):混合成本的分解,1、帳戶確認法:它是根據(jù)成本明細帳,通過經驗判斷,近似分解成本的方法。(常用)2、合同確認法:根據(jù)與供應單位所訂合同中關于費用支付規(guī)定來估計成本的一種近似分解方法。(常用)3、技術測定法:根據(jù)各種成本的消耗定額來分解成本的一種方法。4、高低點法:

20、★以一定時期內最高點和最低點業(yè)務量對應的混合成本之差除以最高點和最低點業(yè)務量之差,先求b再求a的一種成本分解方法?!纠?】某企業(yè)98年1—6月份某項混合成本和有關產量歷史資料如下:,5、布點圖法:將若干期業(yè)務量和成本歷史數(shù)據(jù)標注在坐標系上,形成若干個點,通過目測畫一條盡可能接近所有點的直線,并依此來推算出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a和單位變動成本b的一種成本分解方法?!纠?】資料同例1,用布點圖法對混合成本進行分解。步驟如下:①將6

21、個月的資料在坐標系中描出各點。②目測畫線,盡可能接近各點。③找出直線與y軸的交點,即為a=100(元)。④將a代入直線上任何一點, 設為點 P(70,450),求出b =5(元/件)。⑤最后寫出成本模型:y=a+bx. 即: y =100 + 5x幾種方法的評價:上述6種方法中,前3種方法又稱為定性分析法,方法比較粗糙,但在實際中廣泛采用;后3種方法又稱為定量分析法,或數(shù)學分析法,其中:高低點法操作比較簡單,

22、但只能適用于業(yè)務量比較均衡的企業(yè);布點圖法,操作也較簡單,適用于業(yè)務量變化較大的單位,但用目測的方法畫線,結果不夠準確.回歸直線法計算比較繁瑣,但它是諸多方法中最精確的一種,適用于各種情況的企業(yè),尤其適用于業(yè)務量變動較大情況下的成本分解.,,,,,,,,,,,,6、回歸直線法(最小平方法、最小二乘法)★,根據(jù)若干期業(yè)務量和成本的歷史資料,運用最小平方法原理計算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的一種成本性態(tài)分析方法。計算公式如下:,,r為相關系數(shù),表

23、示x與y的密切程度。r=1,x與y完全正相關;r=-1,x與y完全負相關,r=0,x與y無任何聯(lián)系。,【例3】根據(jù)下表,用回歸分析法,建立成本模型。資料整理如下 表:,根據(jù)左表:代入上述公式得:r=0.977, 表明x與y關系密切,則:a =7.6 b =24.43∴ y =7.6 + 24.43x若7月份產量為13件,則7月份總成本: y=7.6+24.43×13=325.19(元),復習思考題1、成本按經

24、濟職能分類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2、在管理會計中為什么成本要按習性分類?3、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各有什么特征?4、混合成本有哪幾種形式?分解方法有哪些?計算分析題《管理會計》吳大軍 P47(四)《管理會計》吳大軍 p93(四),第三章:本-量-利分析,學習目的與要求:熟練掌握本-量-利分析、保本點、保利點、安全邊際等有關公式及其應用,重點掌握保本圖的畫法并能透徹理解該圖的深刻含義。本章重點與難點:◎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

25、式◎保本點的含義及其計算◎本-量-利關系圖◎多品種條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第一節(jié):本量利分析概述,一、本量利分析的含義、內容及分析的前提條件: 1、含義:為取得最佳經濟效益,開展對成本、利潤、業(yè)務量三者之 間數(shù)量關系的研究,稱為本量利分析,(或CVP分析)。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內容:保本分析、保利分析、安全性分析、經 營杠桿系數(shù)分析等。3、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條件:①成本性

26、態(tài)分析假設,②相關范圍及線 性假設,③產銷平衡,④變動成本法假設,⑤目標利潤假設。二、本量利分析的公式:1、基本公式:息稅前利潤 = 銷售收入-(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or:P = px— ( a + bx ) ※息稅前利潤=凈利息+所得稅+計入財務費用的利息。 也可用EBIT表示2、邊際貢獻(邊際利潤、貢獻毛益、創(chuàng)利額):指銷售收入與變動

27、成本之間的差額(Tcm);單位邊際貢獻:指銷售單價與單位變動成本的差額(cm)。,公式表示:邊際貢獻(Tcm) = px-bx, 單位邊際貢獻(cm)= p - b邊際貢獻率(cmR):邊際貢獻與銷售收入的比率。 3、變動成本率(bR):變動成本與銷售收入的比率。4、邊際貢獻率與變動成本率之間的關系: 邊際貢獻率(cmR)+ 變動成本率(bR)= 1,,第二節(jié):保本保利分析,一

28、、保本點的含義保本點(盈虧臨界點、損益兩平點、夠本點):使利潤正好等于零時的銷售量或銷售額。通常用保本銷售量或保本銷售額表示。二、單一品種保本點的確定㈠公式法:根據(jù)保本點定義得:P = px - (a+bx) = 0㈡圖解法:步驟如下: ①畫出平面坐標系。 ②畫出總收入線:y = px ③畫出總成本線:y = a+bx ④找出交點P

29、,即為保本點。 (如右圖),保本點銷售量(X)=,盈利區(qū),虧損區(qū),三、多品種條件下的本量利分析,多品種條件下的保本點只能用綜合保本銷售額表示。采取先總后分的方法,先確定綜合保本銷售額,再逐個求出各產品的保本銷售額和保本銷售量?!纠磕称髽I(yè)生產A、B、C三種產品,固定成本為300000元,有關資料如下表,進行保本分析。(教材P134)步驟如下:①計算各產品的銷售比重,如上表最后一列。②計算綜合邊際貢獻率

30、:cmR=∑③多品種保本額 =固定成本 / 綜合貢獻邊際率=300000 / 25%=1200000(元)④計算各產品保本銷售額:某產品保本額=綜合保本額×各的自銷售比重A=1200000×50%=600000, B=1200000×25%=300000, C=1200000×25%=300000⑤計算各產品保本銷售量:某產品保本量=該產品保本額 / 該產品銷價單價A=600000/1

31、0=60000(件),B=300000/20=15000 (件),C=300000/50=6000 (件),四、企業(yè)經營安全分析,1、安全邊際:指實際或預計的銷售量(額)超過保本點的銷售量(額)的 差額,它是衡量企業(yè)經營安全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 安全邊際 = 實際或預計的銷售量(額)-保本點的銷售量(額) 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量(額)/ 實際或預計的銷售量(額)2、安全指標的評價:安全指標

32、為正指標,數(shù)值越大,企業(yè)經營越安全。 3、安全邊際率與銷售利潤率、保本點的關系(教材p138): 銷售利潤率=貢獻邊際率×安全邊際率 保本量(額) =實際或預計銷售量(額) ×(1-安全邊際率) 安全邊際率+保本作業(yè)率=14、保本作業(yè)(開工)率:保本點銷售量(額)占實際或預計銷售量(額)的百分比。

33、 保本開工率=保本量(額)/ 實際或預計的銷售量(額)5、保本狀態(tài)的判定:利潤為零、邊際貢獻等于固定成本、安全邊際各項指標均為 零、保本作業(yè)率為100%。只要符合其中一項企業(yè)均處于保本狀態(tài)。,安全指標評價標準,五、本量利分析實際應用,【例1】某公司只生產一種產品,98年銷售收入為1000萬元,息稅前利潤為100萬元,變動成本率為60%。要求:①計算該公司98年固定成本。②若該公司99年只追加20萬元廣告費,其他條

34、件不變,求該年固定成本。③計算99年該公司保本額。(吳:p98)◆① 98年利潤100萬元,則:100=1000-a-1000×60% ∴ a=300(萬元) ?、趶V告費屬固定費用:則: ∴ 99年a=300+20=320 (萬元) ③99保本額=99年固定成本/ 貢獻邊際率=320÷0.4=800 (萬元)【例2】某企業(yè)只產銷一種產品,97年銷量為8000件,單價為240元,單位成本為180

35、元,其中單位變動成本為150元,98年計劃利潤比97年增加10%,要求:運用本量利分析法,從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實現(xiàn)目標利潤。(采取某項措施時,其他條件不變)。(吳p105)◆㈠97年利潤:P=240×8000 - (180 - 150) ×8000 - 150 ×8000=480000 (元) 98年利潤:P=480000(1+10%)=528000(元) ㈡措施:①價格:

36、 528000=p× 8000 - 30 × 8000 - 150 × 8000,p=246(元) 即單價提高6元。(or:6 ÷ 240=2.5%) ②單變: 528000=240 × 8000 - 30 × 8000 - 8000 × b

37、 則:b=144(元),即單變降低6元,降低率為4%。 同理,對銷售量、固定成本作出分析(增加銷量534件,降固8000元)。,(例3:吳P142),【例3】某公司99年預計銷售某產品50000件,若該產品變動成本率為50%,安全邊際率為20%,單位貢獻邊際為15元。要求:①預測99年該公司保本銷售額。②99年公司可獲得多少利潤。◆① ∵p-b =15, b÷p

38、 =50% ∴p =30、b =15 ②保本額 y = 1200000元,則 保本量 x = 1200000÷30=40000(件) 【例4】某公司產銷一種產品,單位變動成本10元,變動總成本150000元,本年共獲利40000元,若該公司下年度單價不變,貢獻邊際率仍維持本年度40%,要求: ①求下年度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②若下年度銷售量提高40%,則可獲多少利潤?!簪?本年度銷售

39、x = 150000÷10=15000(件), (p-10) ÷p = 40% p =16.67 又∵ 利潤 40000=16.67×15000-(a+10 × 15000) , a = 60050 (件)∴保本量 x =a ÷(p-b)=60050÷(16.67 -10) = 9003 (件) ②利潤 P=16.67×15000

40、(1+40%)-60050-10×15000(1+40%) = 80020(元),∴保本額y=1200000,第三節(jié):杠桿原理,杠桿原理指由于固定費用(生產經營方面的固定費用和財務方面的固定費用)的存在,當業(yè)務量發(fā)生較小變化時,利潤會產生較大的變化。它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三個方面。一、經營杠桿1、經營杠桿:在相關范圍內,產銷量的增加不改變固定成本總額,但會降低單位固定成本,從而提高單位產品利潤,使息稅前利潤增長

41、率大于產銷量的增長率,反之反然。若沒有固定成本,則邊際利潤就是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同產銷量變動率完全一致。在固定成本一定的前提下,銷售量變動對息稅前利潤產生的作用,稱為經營杠桿。2、經營杠桿的計量(經營杠桿系數(shù)):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相當于產銷量變動充的倍數(shù),用DOL表示。3、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的關系: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越高,杠桿系起越大,因而經營風險越大。,,【例5】A、B兩家企業(yè)有關資科如下,

42、運用杠桿原理,對其風險進行評價。〖分析〗 A企業(yè)期望的 Tcm =480×0.2+400 ×0.6+320 ×0.2=400 (萬元) (B:600)A企業(yè)期望的 EBIT =280 ×0.2+200 ×0.6+120 ×0.2=200 (萬元) (B:200)A企業(yè)息稅前利潤的標準離差及標準離差率: q=50

43、.6÷200=25.3% (B:37.95%)A企業(yè)期望的 DOL=400÷200=2 (B:3)從DOL值、標準離差及標準離差率的值可知,B企業(yè)

44、經營風險大于A。,,二、財務杠桿1、財務杠桿:一定時期間內,企業(yè)債務利息和優(yōu)先股股利是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余所承擔的固定費用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收益。這種債務及優(yōu)先股利對投資者收益影響,稱為財務杠桿。2、財務杠桿的計量(財務杠桿系數(shù)):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相對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shù),一般用DFL表示。3、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財務風險是指企業(yè)為了獲得財務杠桿利益,利用負債資金時,增加企業(yè)破

45、產或普通股每股利潤大幅度變動的機會所帶來的風險。財務杠桿系數(shù)越大(小),財務風險就越大(?。??!纠?】A、B、C三家企業(yè)資金構成如下表,其他情況三家企業(yè)完全一致,計算每股利潤、財務杠桿系數(shù),并運用概率分析法,對其財務風險作出評價。,,若有優(yōu)先股分母中還應減去:d/(1-T),注: ①普通股每股面值10元/股。②B企業(yè)負債利率為6%,C為12%,根據(jù)上表和下表前幾列資料分析如下A企業(yè)每股期望利潤:E=0.8

46、15;0.2+0.5 ×0.6+0.2 ×0.2=0.5(元/股) (B為0.7;C為0.36)A企業(yè)每股利潤標準離差:A企業(yè)每股利潤的標準離差率: q=0.19÷0.5=38.% (B為54%; C為125%)A企業(yè)財務杠桿系數(shù):DFL=200/200-0=1 (B為1.43; C為2.5 ),綜合評價:A企業(yè)沒有負債,沒有財務風險,也無風險收益,每股收益僅為0.5

47、元。若能適度舉債,每股收益將更好;B企業(yè)舉債適度,財務杠桿發(fā)揮了較好的作用,每股收益達到0.7元。C企業(yè)負債額同B,但利息率高達12%,債務利息沉重,財務杠桿發(fā)揮了負作用,致使每股收益為0.45元。故B企業(yè)狀況最佳。,三、復合杠桿(總杠桿)1、復合杠桿:由于存在固定生產成本,使得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大于產銷量變動率;同時由于存在固定財務費用,使得每股利潤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通常將營經杠桿和財務杠桿的連動作用稱為復合杠桿。2、復合

48、杠桿的計量(復合杠桿系數(shù)):每股利潤變動率相當于產銷量變動率的倍數(shù)。一般用DCL表示。3、復合杠桿與企業(yè)風險:由于復合杠桿作用使每股利潤大幅波動而造成的風險,稱為復合風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復合杠桿系數(shù)越大,復合風險就越大,復合杠桿系數(shù)越小,復合風險也越小?!纠?】某廠資金總額300萬元,負債比率為60%,利息率為10%,該廠年銷售收入500萬元,息稅前盈余100萬元,固定成本100萬元,變動成本率60%,分別計算該廠的經營

49、杠桿系數(shù)、財務杠桿系數(shù)和復合杠桿系數(shù)。,【例8】萬達公司97年的財務杠桿系數(shù)為1.5,凈利潤為600萬元,所得稅率為40%,該公司年固定成本總額1500萬元,公司當年初發(fā)行了一種債券,數(shù)量1萬張面額1000元,發(fā)行價格為1050元,債券年利息為當年利息總額的20%,發(fā)行費占發(fā)行價的2%。根據(jù)上述資料計算下列指標:①97年財務利潤總額。②97年利息總額。③97年息稅前利潤總額。④97年利息保障倍數(shù)。⑤ 97年經營杠桿系數(shù)。⑥97年債券籌

50、資成本。⑦97年復合杠桿系數(shù)?!挤治觥舰?7年財務利潤總額=600萬÷(1-40%)=1000(萬元),第三章作業(yè): 一、單項選擇:9, 11, 13, 14, 16, 17 二、多項選擇:6-8,10,13-17,20,21,23 六、計算題:1-7第四章作業(yè): 一、單項選擇:2,5-10 二、多項選

51、擇:2-5,7,12 六、計算題:1-5第五章作業(yè): 六、計算:1,2第六章作業(yè): 一、單項選擇:1-5 二、多項選擇:3,4,6 六、計算題:1-5,復習思考題1、本量利分析的前題是什么?2、什么是本-量-利分析?本、量、利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何?3、本-量-利分析有哪些重要指標?邊際貢獻率和變動成本率有何關系?4

52、、何為保本圖?研究保本圖有什么經濟意義?4、什么是杠桿原理?它有哪些表現(xiàn)形式?5、如何利用杠桿原理來評價企業(yè)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計算分析題1、《管理會計》(吳:P121. 3、4)2、《管理會計》(謝:P140. 1、3)3、《管理會計》(吳:P93 .4),第三章:變動成本法,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變動成本法的理論前提和貢獻式損益確定順序;熟練掌握變動成本法成本的計算。充分理解變動成本法下利潤的變動規(guī)律。了

53、解變動成本法的優(yōu)缺點及其在管理工作的應用。重點與難點1、變動成本法的含義及其理論根據(jù)。2、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qū)別。3、兩種成本法利潤產生差別的原因及變動規(guī)律。4、變動成本法的優(yōu)點及局限性。,第一節(jié):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含義,一、完全成本法(吸收成本法):在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按經濟用途分類為前提,把一定時期內產品生產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全部計入產品成本。其成本和利潤的計算方法為: 產品成

54、本=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制造費用(變動和固定的制造費用) 銷售毛利=產品銷售收入 - 已銷產品成本 稅前凈利=銷售毛利 - 期間費用(管費、財費、銷費三項非生產費)二、變動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在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按習性分類為前提,把一定時期內產品生產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制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而將固定制造費用作為期間費用處理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其成本和利潤的計算方法為: 產品成本 =

55、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變動制造費用 邊際貢獻 = 產品銷售收入 - 變動成本(已銷變產+變推+變管+變財) 稅前凈利 = 邊際貢獻 - 固定成本(固制+固推+固管+固財),三、變動成本法的理論前提: 管理會計認為:產品成本是指哪些在生產過程中,隨著產品實體流動而流動,隨著產量的變動而增減,只有當產品實現(xiàn)銷售時才能得到補償?shù)哪遣糠殖杀?。而固定制造費用,只為企業(yè)生產提供條件,隨著產品經營期間的長短而增

56、減,其效益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不應遞延到下期,只能計入當期損益。因此,在變動成本法下,只有變動成本才構成產品成本。(完全成本法下,產量為零,還存在成本,極不合理)。四、兩種成本法下,成本、利潤計算比較:【例1】甲企業(yè)只產銷一種產品,99年產量為500件,銷量為300件,期末結存200件,售價為100元/件,當期有關資料如下:,利潤之差=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 =15500-13500=2000(元)

57、 =結存量200件×(32-22)即:完全成本法下,產品成本每件含10元的固定制造費用,因期末結存而轉移到下期,故利潤多2000元。,結論,變`法下的成本:產品成本=6000+4000+1000=11000 (元) 單位成本=11000÷500=22 (元/件) 期間成本=固制+銷費+管費+財費=5000+1600+2800+500=9900(元)完`法下的成本:產品成本=6000

58、+4000+6000=16000 (元) 單位成本=16000÷500=32 (元/件) 期間費用=銷費+管費+財費=1600+2800+500=4900(元)變`法下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期末存貨量×單位成本=200×22=4400 本期銷貨成本=本期銷售量×產品單位成本=300 ×22=6600 (元)完`法下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期末存貨

59、量×單位成本=200×32=6400 本期銷貨成本=本期銷售量×產品單位成本=300 ×32=9600 (元)變`法下利潤:邊際貢獻=100 ×300-(變產6600+變銷600+變管300) =22500 (元) 利潤=Tcm-a =22500 -(固制5000+固銷1000+固

60、管2500+固財500) =13500 (元)完`法下的利潤:營業(yè)毛利=100 ×300-已銷產品成本9600=20400 (元) 利潤=毛利-期間費用=20400 -(銷費1600+管費2800+財費500)=15500,㈠,㈡,㈢,第二節(jié):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qū)別,一、應用的前提條件不同前者成本按習性

61、分類,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對混合成本要進行分解;后者成本經濟職能分類,成本分為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二、產品成本及期間成本的構成內容不同,三、兩種方法下銷售成本和存貨成本構成不同 前者包括變動生產成本,后者包括全部的生產成本(變動和固定的生產成本)。四、損益確定程序不同 變`法:先求邊際貢獻,再求利潤;完`法下,先求銷售毛利,再求利潤。五、計算出來的利潤可能不同(教材:p89、91、94)

62、 ①若期初期末存貨中包含的固定制造費用相等,則兩種方法計算的稅前利潤必然相等。 ②若期末存貨中包含的固定制造費大于期初,則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稅前利潤必然 大于變動成本法計算的稅前利潤。 其差額=(期末存貨中的單位固定成本×期末存貨量)- (期初存貨中的單位 固定成本×期初存貨量) ③若期末存貨中包

63、含的固定制造費用小于期初,則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稅前利潤 必然小于變動成本法計算的稅前利潤。 其差額=(期初存貨中的單位固定成本×期初存貨量)- (期末存貨中的單位 固定成本×期末存貨量)六、所提供信息的用途不同(也是最根本的區(qū)別) 前者是為了滿足企業(yè)面向未來進行預測和決策的需要,強化企業(yè)內部管理

64、的要 求而產生;后者是為了符合公認會計原則, 滿足對外提供報表的需要而產生。,【例2】某企業(yè)本期成本資料為:直接材料10元/件,直接人工5元/件,變動制造費用7元/件,變動推銷及管理費用4元/件。固定制造費用總額4000元,固定推銷及管理費用總額1000元。期初存貨為零,本期產量1000件,本期銷量600元,單位售價40元。分別用兩種成本方法計算下列指標 :①單位產品成本; ②期間成本; ③銷售成本; ④營業(yè)利

65、潤①產品成本:變=10+5+7=22; 完=10+5+7+4000÷1000件=26②期間成本:變=4000+4×600+1000=7400; 完=4×600+1000=3400③銷售成本:變=600×22=13200; 完=600×26=15600④營業(yè)利潤:變=600×40-132

66、00-7400=3400 完=600×40-15600-3400=5000【例3】某廠連續(xù)兩年的產銷量、成本和售價等資料如下:第一年利潤=150000元(因期初期末無存貨,兩種方法利潤相等) or=8000×40-8000×20-10000=150000(元)第二年利潤=100000 + 4000(存)×40000÷10000(件)=1

67、16000(元) or=6000 ×40-6000 ×19-1000=116000(元),【例4】某廠生產乙產品,單價10元/件,單位變動成本4元,固定性制造費用24000元,固定性銷售及管理費用6000元,存貨按先進先出法計價,最近三年的產銷量資料如下:①變`法:單位成本三年分別 = 4、4、4是完`法:單位成本三年分別 = 4+24000÷6000 =

68、8、7、10②變`法:期末存貨成本分別= 0、2000×4=8000、0 完`法:期末存貨成本分別= 0、2000×7=14000、0③變`法:期初存貨成本分別= 0、0、2000×4=8000 完`法:期初存貨成本分別= 0、0、2000×7=14000④變`法:三年利潤相等=6000×10-6000×4-2400-6000=6000 完`法:第一年利潤=

69、6000×10-6000×8-6000=6000 第二年利潤= 6000×10-6000×7-6000=12000 第三年利潤= 6000×10-2000×7-4000×10-6000=0⑤差額法驗證:第一年:期初、期末存貨相等,故兩種方法利潤相等,差額為零 第二年:期末存貨>期初存貨,利潤差=2000

70、×(7-4)=6000 第三年:期末存貨<期初存貨,利潤差=2000×(7-4)-0×(10-4)=6000,第三節(jié):兩種成本法的評價與應用,一、完全成本法的評價:(教材P97)優(yōu)點:1、便于對外提信息,滿足有關方面的需要。 2、在適銷對路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提高產量達到期降低產品成本的目 的。(見教材 P98,例1)

71、缺點:1、全部成本法計算出來的單位成本不僅不能反映生產部門的真實業(yè) 績,卻反而掩蓋或夸大了他們的生產實績。(同上例) 2、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稅前利潤,往往使人迷惑不解(結存越多,利 潤越大),會還使人盲目追求產量,生產社會不需要的產品。 3、成本按經濟職能分類,無法提供邊際貢獻,因而無法開展預測分

72、 析、決策分析和編制強性預算。 4、完全成本法對固定制造成費用要進行分配,手續(xù)繁瑣。二、變動成本法的評價:(教材P103)優(yōu)點: 1、變動成本法,理論上最符合“收入與費用相配比”的公認會計原則。 2、能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便于預測和決策分析。 3、便于分清各部門職責,有利于成本控制和業(yè)績評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