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葉蜂病原真菌的分離鑒定及致病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松葉蜂類昆蟲屬于昆蟲綱(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松葉蜂科(Diprionidae),是我國重要的森林害蟲,它們以幼蟲取食多種松樹和云杉的針葉造成危害。目前對松葉蜂的暴發(fā)主要采用飛機噴灑化學殺蟲劑和施放化學殺蟲煙霧劑進行防治,化學防治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降低蟲口密度,但是大規(guī)模的化學防治,污染環(huán)境,殺傷天敵,破壞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使松葉蜂產生抗性,不能徹底解決害蟲的危害問題。應用病原真菌進行防治是實現(xiàn)松葉蜂幼蟲可持續(xù)

2、控制的有效方法。本文在東北吉林省伊通縣、山西省陽泉、盂縣、中條山森林經(jīng)營局的泗交等不同種類的松葉蜂發(fā)生的林地,采集自然的感病蟲尸,從中分離和篩選出具有高致病力的病原真菌菌株,用于生物殺蟲制劑的生產,對松葉蜂的成功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內容包括:(1)病原真菌的采集、分離;菌種的顯微形態(tài)和超微結構觀察;菌種的DNA提取,PCR產物序列分析,以及分子鑒定。(2)不同溫度條件和紫外線照射對菌株的菌落直徑和產孢量的影響;菌株胞外蛋白酶、脂肪酶和幾丁

3、質酶的活性與各菌株對松葉蜂幼蟲的侵染力之間的關系。(3)不同菌株侵染后松葉蜂幼蟲體內主要保護酶和解毒酶的活性變化。(4)室內試驗和林間試驗比較各菌株的對兩種松葉蜂的致病率效果;致病菌種在蟲體體表侵染情況的掃描電鏡觀察。
  結果如下:
  1.從野外采集的自然染菌的松葉蜂蟲尸上分離出了3株菌株,分別命名為FDB01、FYQ01、FXX01,回接殺蟲實驗后發(fā)現(xiàn)這3個菌株均為松葉蜂幼蟲的致病菌株。
  FDB01菌株是從采

4、自東北吉林省伊通縣紅松林帕克阿扁葉蜂幼蟲Acantholydaparki ShinOhara&Byun上分離獲得,在PDA培養(yǎng)基上,其菌落呈圓形,不透明,白色,粉末狀,菌絲無色,孢子呈圓形或近圓形,分生孢子梗明顯,并能看到膨大的泡囊及瓶頸狀的產孢細胞。
  FYQ01菌株是從山西省陽泉油松林松阿扁葉蜂幼蟲Acantholyda posticalisMatsumura上分離獲得,菌落呈圓形,不透明,白色,絨毛狀,菌絲無色,孢子呈紡錘

5、形,表面粗糙,成離散的分生孢子鏈。
  FXX01菌株是從山西夏縣泗交林區(qū)油松林松扁葉蜂幼蟲Acantholyda posticalisposticalis Matsumura上分離獲得,菌落呈圓形,不透明,白色,絨毛狀,菌落背面中央呈深褐色。分生孢子較大,橢圓形,表面是不光滑的,內含油滴。
  結合菌種的顯微形態(tài)、超微結構和分子鑒定結果,菌株FDB01為白僵菌屬(Beauveria Vuillemin)的球孢白僵菌(Bea

6、uveria bassiana(Bals.) Vuill),菌株FYQ01為擬青霉屬(Paecilomyces)的粉質擬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 Brown&Smith)。菌株FXX01為螺旋聚孢霉屬(Clonostachys)的粉紅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
  2.測定了3菌株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和紫外線照射前后的菌落直徑和產孢量變化,以及各菌株的胞外類枯草桿菌蛋白酶、脂肪酶、幾

7、丁質酶的活性,比較了各菌株的致病力。結果顯示,三個菌株都是在25℃時產孢量最高,尤其是菌株FDB01,產孢量在25℃時達到了40.375±0.976×107個/cm2,分別為菌株FYQ01和FXX01的7.34倍和16.15倍;菌株FXX01的菌落生長速度最快,但是產孢量卻最低;抗紫外線能力菌株FDB01在3個菌株中是最強的,說明菌株FDB01的適應力較強。菌株FDB01的3種胞外酶的活性都比較高,說明其對松葉蜂的毒力比較強,致病性比較

8、高。
  3.測定松葉蜂幼蟲被不同菌株侵染后主要保護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過氧化物酶POD活性變化,發(fā)現(xiàn)松葉蜂幼蟲被白僵菌侵染后,蟲體內SOD,CAT,POD活力均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均呈現(xiàn)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但是達到峰值的時間在各菌株之間是不同的,說明各菌株的毒力和作用速度是不同的。
  測定松葉蜂幼蟲體內主要解毒酶系乙酰膽堿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的活性,結果顯示3菌株對A

9、chE和GST的影響情況相似,都有先刺激后抑制的作用。
  4.室內和林間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室內試驗松葉蜂幼蟲的死亡率均高于室外,而且3菌株對夏縣松扁葉蜂的致死率高于陽泉的松阿扁葉蜂,在3菌株中FDB01的致病效果是最好的,尤其是對夏縣松葉蜂,室內和林間試驗的校正死亡率分別達到了分別達到93.3%和90%。
  掃描電鏡觀察病原真菌在松葉蜂幼蟲表面的侵染情況發(fā)現(xiàn),昆蟲頭部、臀部、前胸,各體節(jié)的節(jié)間褶部位是真菌容易附著和入侵的部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