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法律體系是現(xiàn)代法學概念,系指由一個國家的全部現(xiàn)行法律規(guī)范分類組合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有機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整體。中國古代法律沒有劃分為刑法、民法、行政法、訴訟法等法律部門,因此,中國古代的法律體系不是由不同的法律部門,而是由具有特定部門法屬性的各種法律形式構成的有機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整體。
  北宋初年,沿用中唐和五代的法律體系。隨著社會階級、經濟關系的變遷,政治體制的變化,宋代法制的內容和形式也在發(fā)生著變化,至神宗元豐時期進行立法改革,構成

2、法律體系的各法律形式的性質及功能發(fā)生變化,與此相關聯(lián),宋代的立法模式及法典體例也發(fā)生變化,從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的法律體系。至南宋,宋代新法律體系進一步發(fā)展、完善。
  宋元豐以后法律體系較前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具有新的特點。然而,學界對此注意不夠,對宋元豐以后法制的研究亦比較薄弱?;诖?本文以中唐、五代及北宋初年為參照,對宋元豐以后法律體系的變化和相關特點等法律基本問題進行研究,并對之作出評價。
  全文由引言、正文、

3、結語構成。正文部分包括六章。
  第一章立法及新法律體系的形成。本章首先對宋代立法進行梳理,以為全文論述的基礎。文章將宋代的立法活動分5個時期,對各時期立法的特點作簡單敘述,并將各該時期制定的主要法律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注明有關法律的內容和特點。然后,在前文的基礎上,對宋代立法的變化及新的法律體系的形成進行論述。文章將宋代法律體系的發(fā)展變化分為沿襲期、萌芽期、形成期、鞏固期、完備期:
  太祖、太宗時期為沿襲期。在該階段宋政府

4、制定了《宋刑統(tǒng)》、多部(編)敕和《淳化令》、《淳化式》,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法律體系,然而該法律體系多沿襲中唐及五代法律體系的形式和內容,尚無自身的特色。
  真宗至神宗熙寧年間為萌芽期。在該時期,雖然仍沿用宋初的法律形式和立法模式,但法律體系的不少因素已在緩慢地發(fā)生變化,如(編)敕的編纂體例和篇目結構發(fā)生了變化,開始區(qū)分全國通用的“海行(編)敕和適用于某部門或地區(qū)的“一司一務一路一州一縣”(編)敕;對“海行(編)敕”按律的篇目分為

5、12門;(編)敕的部門法屬性向刑事法律規(guī)范和非刑事、制度性法律規(guī)范兩個方向發(fā)展。令、式的內容及表現(xiàn)形式也發(fā)生變化,開始制定單行令、式。
  神宗熙寧末至元豐時期為形成期。在該時期,宋政府對法律體系進行改革,宋代具有自身特色的、新的法律體系形成,其標志為:其一,神宗對(編)敕、令、格、式作了新的規(guī)定,該四種法律形式的性質及功能發(fā)生重大變化;其二,立法模式發(fā)生變化,將以(編)敕對律、令、式進行修改、補充改為對(編)敕、令、格、式作直接

6、、統(tǒng)一、同時修訂,編纂“敕令格式”綜合法典;其三,編“刑名斷例”以補制定法之不足。
  哲宗至孝宗乾道時期為鞏固期。哲宗初年,神宗時期改革的反對派司馬光等執(zhí)政,廢改了元豐時期的立法模式和主要法典。哲宗親政后,又恢復了元豐時期的立法模式,徽宗時完全按此模式立法。高宗時的立法,則將元豐時期的立法模式延續(xù)到南宋,孝宗初年沿而不改。神宗元豐時期形成的新的法律體系及立法模式得以鞏固。
  孝宗淳熙以后至宋末為完備期。其主要標志是對(編

7、)敕、令、格、式分門別類進行匯編的“條法總類”、“條法事類”編纂體例的創(chuàng)制和使用。該體例吸收“(編)敕”和“敕令格式”法典的優(yōu)點,更為合理。
  在本章中提出的新觀點是:宋代具有自身特色的、新的法律體系乃神宗元豐時期形成,至南宋孝宗淳熙以后,新法律體系進一步發(fā)展、完善。
  第二、三章各法律形式的性質及其變化(上、下)。中國古代的法律體系是由具有特定部門法屬性的各種法律形式構成。本章對構成宋代法律體系的律、令、格、式、(編)

8、敕、制、敕、宣、御筆、申明、例等法律形式的性質、位階及其變化進行了敘述,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辨析。
  律,主要是刑事法律規(guī)范(因為不少律文規(guī)定的完全是民事法、行政法或訴訟法內容)。從北宋到南宋,《宋刑統(tǒng)》雖被多次修訂,但律文卻很少修改,律的性質和內容基本沒有改變,穩(wěn)定性最強,位階最高。
  令,基本是正面制度性法律規(guī)范(若與律中“違令”條結合看,有刑法化傾向)。神宗元豐立法改制,令的性質未發(fā)生變化,但其內容量有變化,編纂體例及

9、立法模式也有變化。令雖常被修訂,但其內容是關于國家基本制度的規(guī)定,因而位階與律相當。
  (編)敕,元豐以前,是綜合性法律規(guī)范,可對律、令、式進行修改、補充,性質隨被其修改、補充的法律而定。元豐以后,(編)敕成為刑事法律規(guī)范,只能對律進行修改、補充,(編)敕的功能發(fā)生變化,并引起宋代立法模式的變化。格,神宗元豐以前與(編)敕性質相似,元豐以后成為令的量化性細則。元豐以后的格都是行政法律規(guī)范,并不都是賞格。式,元豐以前是令的實施細則

10、,元豐以后則成為執(zhí)行令過程中的公文格式。格、式都與令有一定的對應關系,是令的下位法,格、式位階相當。(編)敕與格、式同時修纂,穩(wěn)定性相同,因而三者位階大致相當。
  制、敕、宣、御筆,都是皇帝命令的具體形式,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它們都是宋代最主要、最經常的立法形式。在部門法屬性上,除宣為軍事行政法外,制、敕、御筆都是綜合性法律規(guī)范,可涉及法律的各個方面。制、敕、宣、御筆的主要區(qū)別在頒降的部門和制定的程序上:制、敕由中書門下頒降,宣

11、由樞密院頒降,程序極為嚴格。御筆則不經中書或樞密院,直接由皇帝批降,程序簡便,但容易為昏君、奸臣用作謀取私利的工具。與制、敕等有關的,需要辨析的幾個問題是:赦書、德音系制書的具體適用,而非皇帝命令的具體形式;內降系皇帝違反國家政策法律而給予某些親近人物特殊利益的命令,皇帝本人事后可以不認帳,臺、諫部門可以執(zhí)奏,行政機關可以不執(zhí)行,因而不是皇帝命令的形式,更不是法律形式;指揮是指皇帝的命令,但宋代法律文本中沒有指揮這一法律形式。歷史文獻中

12、的指揮都以第三人稱形式出現(xiàn),故指揮實乃皇帝命令的總代指或總代稱,不是皇帝命令的具體形式;“制敕斷罪”與制、敕不是一回事。制敕斷罪乃皇帝在特定條件下對某些案件所作的特殊處理,系特旨斷罪的案例,是例的一種,因這種特旨斷罪不符合法律一般規(guī)定,不能作為以后類似案件處理的依據(jù),充其量也只能作參考。而制、敕是制定法,有規(guī)范性內容,具有普遍法律效力,只要不被以后的制、敕沖改或在編敕等立法活動中被廢止,即一直具有法律效力。
  申明,分“申明刑統(tǒng)

13、”和“申明敕”?!吧昝餍探y(tǒng)”是以“申明”的形式對《宋刑統(tǒng)》的內容所作的補充或解釋、說明,是宋代中后期對《刑統(tǒng)》內容進行修正的重要形式之一。“申明敕”是以制、敕的形式對律、(編)敕、令、格、式的內容作補充、解釋與說明,是宋代中后期法律解釋的主要形式。申明主要以制、敕的形式出現(xiàn),故在位階上與制、敕相當。
  例,有時指法律原則或規(guī)定,有時指對某人某事的參照,后者是其本意。宋代的文獻中涉及例的極多,都有其特定的含義。例在類別上可分為先例

14、、慣例、常例、優(yōu)例、散例、編例等。其中斷例系“其情法可疑,法所不能該者”,“曾被刑部等處舉駁者”,或“其罪人情重法輕,情輕法重,有蔭人情不可贖之類,大辟情理可憫并疑慮”,被皇帝特旨處分的刑事案件編類而成的案例選編。分“刑名斷例”、“特旨斷例”及“頒于天下之例”、“刑部大理寺檢用之例”。“刑名斷例”與“頒于天下之例”大致對應,具有先例或判例的性質,可對制定法起補充作用;“特旨斷例”與“刑部大理寺檢用之例”大致對應,只在處理某些特殊案件時起

15、參考作用。例在部門法屬性上屬綜合性法律規(guī)范,具有判例和慣例性質的例在適用上的原則是“法所不載,然后用例”,故其僅是制定法的輔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最低。
  在該兩章中提出的新觀點有:(1)律主要是刑事法律規(guī)范,穩(wěn)定性最強,位階最高。(2)令基本是正面制度性法律規(guī)范,元豐以后令的性質未發(fā)生變化,但其內容量有變化,編纂體例及立法模式也有變化。(3)元豐以后,(編)敕成為刑事法律規(guī)范,只能對律進行修改、補充,(編)敕的功能發(fā)生變化,由

16、此引起宋代立法模式的變化。(4)元豐以后,格成為令的量化性細則。(5)元豐以后,式成為執(zhí)行令過程中的公文格式。(6)御筆手詔是宋代皇帝命令的具體形式之一,具有法律效力;(7)赦書、德音系制書的具體適用,而非皇帝命令的具體形式;(8)內降不是皇帝命令的形式,更不是法律形式;(9)指揮是指皇帝的命令的總代稱,不是皇帝命令的具體形式;(10)“制敕斷罪”與制、敕不是一回事。制敕斷罪系特旨斷罪的案例,是例的一種,不能作為以后類似案件處理的依據(jù),

17、充其量也只能作參考。而制、敕是制定法,有規(guī)范性內容,具有普遍法律效力。(11)斷例中只有“刑名斷例”是先例,“特旨斷例”只是處理疑難案件時的參照。
  第四章各法律形式間的關系及其變化。宋代各法律形式間的關系,可分為律與令、格、式,令與格、式,律、令、格、式與(編)敕,律、(編)敕、令、格、式與制、敕等,律、(編)敕、令、格、式、制、敕等與例五組。
  律與令、格、式的關系:律中不少犯罪的罪狀須由令、格、式的內容補充,令、格

18、、式的法律強制力須由律來保證。
  令與格、式的關系:神宗元豐以前,令是除刑法之外的國家基本制度的規(guī)定,式是令的細則性規(guī)定,格則對令、式進行補充或修改。元豐以后,格、式的性質發(fā)生重大變化,格成為令的細則性規(guī)定,式成為公文程式,實際上是執(zhí)行令時應填寫的表、狀、籍帳等的格式要求。三者首先在部門法屬性上趨于一致,即都屬于非刑事、制度性法律規(guī)范;其次,令與格、式基本形成對應關系,令是核心,是主法,統(tǒng)率格、式;格、式是令在不同方面的具體規(guī)定

19、和要求,是令的輔法。
  律、令、格、式與(編)敕的關系:神宗元豐以前,律、令、格、式是一般法、前法,(編)敕乃特別法、后法,(編)敕對律、令、格、式可作補充、修改,其性質隨被其補充、修改的法律而定;元豐以后,(編)敕變成刑事法律規(guī)范,只能對律進行補充、修改。學界對宋代“(編)敕律關系”曾開展廣泛的討論,關于神宗以后律的行用問題已基本澄清,但關于(編)敕與律的內部有機關系,仍未說透。實際上,若用一般法、前法與特別法、后法的關系來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