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臨清,京航大運河岸邊的歷史古城、名城,元代以降,憑借險要的地理位置,南通蘇杭,北連皇都,一度成為全國著名的商業(yè)都會,明清時期興盛近500年。清乾隆曰:臨清傍運河,富庶甲齊郡;生活在明代景泰至正德年間的大學士李東陽的兩首《熬頭磯》如此描寫臨清:
?。ㄒ唬┦锶思覂砂斗郑瑢訕歉邨澣肭嘣?。官船商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
(二)折岸驚流此地回,濤聲日夜響春雷。城中煙火千家集,江上帆檣萬斛來。
這些詩文形象地刻畫了臨
2、清因運河之利而達到的令今人難以想象的鼎盛繁華。商業(yè)的繁榮,使臨清成為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新興城市,此時,更是以此地為背景,誕生了一部奇特的文學名著——《金瓶梅》。臨清古老的文化積淀至今仍然隨處可尋,其中臨清民歌,是“會八方之風雨,通百邑之有無”、與多種外來音樂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結果,經過幾百年的錘煉和發(fā)展,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獨特音樂風格的藝術品種,它成為我國民歌寶庫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臨清民歌的品種可以分為:
3、小調、秧歌和號子三類。豐富多彩的臨清民歌,不斷的吸引專業(yè)音樂人士和團體來臨清采風,特別是解放后,推出了一批優(yōu)秀曲目,如《撒大潑》、《大實話》、《看姑娘》、《光棍哭妻》等,灑脫、詼諧的唱詞,委婉、流暢的旋律,構成了臨清民歌獨特的藝術美。
歷史悠久、底蘊豐厚的臨清民歌,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吸引著我們去觀察它、貼近它,督促著我們去聆聽它、研究它。電視連續(xù)劇《水滸傳》的一首主題曲——《好漢歌》,唱響大江南北,其取材于臨清民歌《撒大潑》和
4、《王大娘鋸缸》①,臨清民歌一度走進人們久違了的視野,它也以具有無可爭論的藝術價值成為當代民族音樂學人所必須進行探究的對象②。
本文從旋律學的角度去觀察、思考臨清民歌,對其進行再次的挖掘、梳理、分類和初步探析。這一角度不僅能夠使我們鉤沉臨清民歌的歷史風貌,而且還有利于我們分析研究臨清民歌的藝術特征,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歌素材進行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具有時代氣息的新作品。
文章欲以對臨清民歌的初步研究為契機,形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昌黎民歌旋律的形成與特點研究.pdf
- 面向農牧民歌旋律的自動伴奏技術研究.pdf
- 臨清方言研究.pdf
- 兩首采用江蘇民歌茉莉花旋律的鋼琴獨奏曲之比較研究
- 臨清駕鼓研究
- 山東“臨清時調”研究.pdf
- 臨清軸承產業(yè)集群研究.pdf
- 兩首采用江蘇民歌《茉莉花》旋律的鋼琴獨奏曲之比較研究_4069.pdf
- 桑植民歌研究.pdf
- 臨清時調研究
- 臨清時調藝術研究
- 基于旋律的音頻特征提取與旋律表示方法研究.pdf
- 皖北民歌研究.pdf
- 臨清駕鼓研究_12628.pdf
- 裕固族傳統(tǒng)民歌與新民歌比較研究.pdf
- 臨清時調藝術研究_10769.pdf
- 民歌的敘事因素研究——以左權民歌為例.pdf
- 臨清時調研究_25877.pdf
- 明清臨清運河鈔關研究.pdf
- 明清以來臨清城市興衰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