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道家思想看中島敦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山月記》和《名人傳》為中心_17292.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島敦是日本著名作家,自幼時受到良好的家學熏陶,漢學功底深厚,作品題材獨特,格調高雅,文采斐然,其作品多取材于中國古典文學,尤以傳奇故事和哲學史書為主。
  《山月記》是中島敦于1942年在《文學界》上以《古譚》為名發(fā)表的兩篇小說之一,亦是中島敦最早發(fā)表的文學作品。文中以細膩的筆觸描述了心志頗高而不得志的官員李徵化為猛虎一事。《名人傳》則是作者最后發(fā)表的作品,作品通過對《列子·湯問》中一篇小故事的改寫,描繪了主人公紀昌達到“不射之

2、射”境界的故事。
  兩篇作品都改寫自中國古代文學名著,《山月記》的故事在中國宋代古典小說集《太平廣記》與小說集《唐代叢書》中有相關原文記錄。《名人傳》取材于《列子·湯問·紀昌學箭》。作者以原著內容為基礎,進行了豐富的自我創(chuàng)造和探究,創(chuàng)作出全新的人物形象,產生了中島敦式的獨特文學魅力。
  將原著與改寫之后的小說對比研究,可見中國道家思想滲透于兩篇小說的主人公李徵和紀昌身上。李徵是道家思想中“完人”的反面代表,集中體現了“我

3、執(zhí)”與“物”與“我”的對立矛盾:李徵其人,終其一生在矛盾對立中掙扎,自我性格與社會環(huán)境;自我理想與現實生活,到最后在自卑與自傲的極端矛盾走向不可挽回的結局,變成猛虎,在“物”與“我”的爭斗中最終陷阱深淵不可自拔;相對地,紀昌則是完美的“我忘”,體現了道家“物”與“我”的和諧統(tǒng)一:從開始對“天下第一”的極端執(zhí)著和努力,進而逐漸迷失自我險些殺死師父,到受到神秘老人甘蠅的啟發(fā),走出執(zhí)著,得悟大道,最終實現“不射之射”,在道家思想中是至上的物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