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人際交往視角下微信功能的探討</p><p> 〔摘 要〕新信息技術正以全球的工具性網(wǎng)絡整合世界,并產生了龐大多樣的虛擬社群[1]。作為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寵”,微信席卷并占領了通信市場。旨在從人際交往的角度,剖析微信的處于核心地位的功能。基于媒介延伸論,探討“對講機”功能如何實現(xiàn)人際溝通的“光榮革命”。從人際交往的符號互動理論出發(fā),討論了“搖一搖”功能體現(xiàn)出的社會心理。從弱關系和地緣性兩
2、個角度出發(fā),分析了“附近的人”功能建立起的人際關系實質及其建立的認知過程。重點探討了人際關系建立與發(fā)展的過程,以此反思“朋友圈”建立的過程。從人際關系分類與人際圈模型圖兩個方面,思考和解構基于微信形成的關系圈。 </p><p> 〔關鍵詞〕人際交往;人際關系;溝通方式;微信;功能 </p><p>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2.017 &
3、lt;/p><p> 〔中圖分類號〕G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4)02-0082-04 </p><p> 微信作為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產物,依托QQ龐大的用戶群,契合移動應用“社交+定位服務”的發(fā)展趨勢,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用戶體驗,促使其穩(wěn)坐移動端新型即時通信領域的“第一把交椅”。截至2013年7月,微信用戶數(shù)量已超過5億,海外用戶數(shù)量達到7 000萬。從2
4、013年4月底到7月初,微信用戶數(shù)量以每天160萬驚人速度增長,創(chuàng)造了移動通信領域的神話。騰訊總裁劉熾平在7月3日騰訊合作伙伴大會上,提到微信每日活躍用戶數(shù)均超過1億。毋庸置疑,微信已成為現(xiàn)代人的“寵兒”,成為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微信人際交往的魅力究竟何在,發(fā)人深思,以人際交往的視角,討論微信創(chuàng)新性的核心功能。 </p><p> 1 “對講機”實現(xiàn)人際溝通方式的“光榮革命”“媒介即人的延伸”,該觀點由馬歇爾&
5、#183;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2]中提出。他認為,媒介是人感覺能力的延伸或擴展。印刷媒介是視覺的延伸,廣播是聽覺的延伸,電視則是視聽覺的綜合延伸?;谏鲜稣摂啵治隽巳祟惖?種延伸:身體器官的延伸、某種感官的延伸、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延伸。網(wǎng)絡社會已步入Web2.0時代,并向Web3.0時代發(fā)展,媒介已經悄然地發(fā)生著變化?;谏鲜鲇^點,筆者認為,網(wǎng)絡是人的神經系統(tǒng)的延伸,手機則是人的腿腳、嘴巴、耳朵等身體器官與神經系統(tǒng)的延伸
6、。作為網(wǎng)絡與移動終端的結合體,微信可視為人的綜合延伸,而短語音消息則是嘴巴的延伸。微信既汲取了QQ等即時工具的即時性、互動性等優(yōu)勢,又具備了SNS的社交與共享功能,同時還兼具手機媒體的可移動、私密、貼身、語音等優(yōu)點,提供全方位的、獨特的感官體驗。麥克盧漢認為,每種媒介的使用都會改變人的感覺平衡狀態(tài),產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反應方式。他將媒介分為3類:以聽覺為主導的口頭媒介、延伸視覺的文字或印刷媒介、無所不包的電力媒介,并以
7、這3種媒介類型為標準來為人類社會斷代,形成了人類的</p><p> 22 使用“搖一搖”的社交心理“搖一搖”是微信推出的隨機交友應用,通過晃動手機或點擊按鈕,實現(xiàn)同一時間段觸發(fā)該功能的用戶,為人際互動提供可能,同時增加微信黏度。結構搖一搖功能:通過晃動手機發(fā)出動作,視覺上是屏幕由裂開再到合并,聽覺上配有吸引力的聲音來響應動作,最終從屏幕中央滑落下一張名片,構成了該功能的完整的交互體驗。“搖一搖”功能實現(xiàn)人際關
8、系的匹配,主要得益于符號的互動,依托微信搭建的“場”,在相同的規(guī)則下,即使用同一功能、同一時間段、同一動作,實現(xiàn)關系的匹配,為交際程度深入的實現(xiàn)提供可能。從統(tǒng)一規(guī)則的角度,可將此功能建立的關系稱為趣味關系,匹配出的關系是潛在的人際關系,倘若雙方因某種因素并未進行互動,關系將終止。此過程終止關系的因素包括名片中的提供的照片、性別等信息?!皳u一搖”功能實現(xiàn)了陌生人由零接觸到雙向接觸,并為進一步的情感卷入提供可能,微信交際的不斷深入主要依托符
9、號的互動,象征性交往理論對解釋此過程恰到好處。象征性交往理論重視語言符號在交往中的作用,強調對他人行為傾向的預測、估計,要求人們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動中所擔任的角色來行事,并注重行為效果的反饋,認為客觀現(xiàn)實是心理反應產生</p><p> 3 “附近的人”:基于地緣的弱關系人際交往“附近的人”是微信的基于用戶的位置信息和個人信息功能,使得用戶可以查看到地理位置在1 000米范圍內的用戶,在眾多備選的好友中,篩選出合
10、適的交往對象,發(fā)出建立好友請求,以此建立微信交往關系。“附近的人”功能得益于LBS技術的實現(xiàn),同時利用起傳統(tǒng)SNS極易忽略的地理位置信息。從本質上看,“附近的人”建立起的是基于地緣的弱關系。為了深入解釋該問題,就不得不提及“小世界現(xiàn)象”[5]:你和朋友間的路徑不僅可以延伸至世界相當比例的人群,這些路徑實際上是驚人的短。假使你有一個出生在另一個國家的朋友,通過他,到他的父母,再到他的朋友,僅僅3步,你就可以聯(lián)系世界上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角落,
11、路徑終端的那些人很可能和你毫無共同點可言。與此現(xiàn)象相關的是六度分隔理論[6],出自約翰·格雷的一部電影,經典臺詞詮釋出了該理論:在這個世界,任意2個人只隔著6個人,六度分隔,在這個星球上的人和2個人之間。網(wǎng)絡社區(qū)(SNS)的建立就是基于此理論,值得提及的是,SNS形成的關系多半是弱關系。弱關系與強關系的區(qū)分是社會交往分析的關鍵區(qū)分?;ヂ?lián)網(wǎng)社會范疇特別適合發(fā)展多重弱關系,弱關系的建</p><p> 4
12、 “朋友圈”的建立與解構人際關系是交際雙方在交往過程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距離,表現(xiàn)為心理層面的好惡喜厭,在思想、感情、態(tài)度、意見等方面的親密或疏遠,相容或相斥,即心理距離。人際關系主要包含認知、情感、行為3種心理成分,情感是的核心成分,帶有鮮明的情感色彩是人際關系的特質。親密人際關系是在一個人“滲透”過一個人的表面特征,并逐步了解到一個人內部自我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發(fā)展需要經歷如圖的過程,相互作用的水平由低到高發(fā)展:人際關
13、系處于零接觸階段,也就是陌生人階段,雙方沒有意識到對方的存在,雙方無交集即完全無關,雙方關系處于無接觸狀態(tài);處于單向接觸/雙向接觸階段,交際雙方開始相互注意,但并沒有言語交流;表層接觸階段始于直接對話,并開始真正的情感關聯(lián),但并沒有情感卷入,可以視為交際雙方情感關系發(fā)展的起點,標志著人際關系的誕生;處于輕度、中度、深度卷入階段,共同的心理領域越多,情感的融合的程度就越高,尤其在深度卷入的情況下,共同心理領域有可能大于相異的心理領域,但人
14、與人之間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完全取得一致。 </p><p> 圖2 人際關系建立與發(fā)展過程 人際交往對象存在性別、年齡、性格、信仰等諸多差異,通過某種途徑建立起關系,對自身產生相互影響,構成了個人的關系圈。微信是維系人際關系的有效工具,對微信的“朋友圈”進行分析,更準確地說,是對基于微信形成的“人際關系圈”進行解構,首先要對人際關系的分類進行探討。按人際媒介分類,劃分為血緣人際關系、業(yè)緣人際關系、地緣人際關系、趣
15、味人際關系;按發(fā)展程度分類,劃分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正常的人際關系、障礙的人際關系、封閉的人際關系;按人際需求分類,劃分為包容型需求、控制型需求、感情型需求;按人際外部表現(xiàn)形式,劃分為外露型、內涵型、偽裝型;按人際內容分類,劃分為經濟關系、政治關系、法律關系、道德關系、信仰關系、文化關系等;按人際狀態(tài)分類,劃分為正常關系、競爭關系、協(xié)作關系、障礙與沖突關系,開放與封閉狀態(tài)關系;按交往角度分類,劃分為首屬關系和次屬關系;按人際心理角度分類,
16、劃分為按需求性質、按喜歡程度、按雙方相互地位、按關系存在的時間。學術界曾提出人際關系圈模型用6種不同顏色的圓環(huán)構成同心圓圖案,每一圈都用一種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人際交往中特定的行為和親密程度[9](見圖3)。 </p><p> 5 結 論微信整合了諸多網(wǎng)絡工具的功能,形成了三維溝通矩陣[11],如圖4所示:X軸是以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為主的基本功能,延續(xù)了其他網(wǎng)絡通訊工具功能,尤其是短語音訊息的實現(xiàn),顛覆了傳統(tǒng)
17、的人際溝通方式;Y軸是以朋友圈、通訊錄、QQ、微博、郵箱為主的SNS的功能,充分利用了閑置的熟人通訊錄,建立起以強關系為主的熟人關系圈,SNS實現(xiàn)了以弱關系交往向強關系交往的轉變;Z軸則是以附近的人、搖一搖、二維碼、漂流瓶等表現(xiàn)形式的LBS功能,利用人際交往的地緣信息,為人際互動提供可能。從人際交往視角,重點探討微信具有的核心功能,思考微信在維系人際關系過程中發(fā)揮的效用。作為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寵”,依托智能手機的麥克風、揚聲器、高清攝
18、像頭、GPS等設備,微信功能全方位沖擊著傳統(tǒng)的人際溝通方式。盡管如此,筆者認為,微信只是發(fā)揮有限的工具性作用,人際溝通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傳統(tǒng)溝通范式與框架中。學界關于微信的研究相對薄弱,本文僅從人際交往的角度對微信功能進行理論性的分析,對相關領域的認識是拋磚引玉式的,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討。 </p><p><b> 參考文獻 </b></p><p> [1](西)
19、曼紐爾·卡斯特.網(wǎng)絡社會的崛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12). </p><p> [2](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10). </p><p> [3](美)米德.心理、自我和社會[M].江蘇:譯林出版社,2012. </p><p> [4](美)尼爾·
20、;波茲曼.娛樂至死[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6). </p><p> [5](美)大衛(wèi)·伊斯利,喬恩·克萊因伯格.網(wǎng)絡、群體與市場——揭秘高度互聯(lián)世界的行為原理與效應機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0):24.圖4 微信三維溝通功能矩陣 </p><p> [6]John Guare.Six Degrees of Separat
21、ion:A Play[M].Vintage Books,1990. </p><p> [7]Putman,Robert.Bowling alone:Americas declining social capital[J].Journal of Democracy,1995,(6):65-78. </p><p> [8]張繼國.論地緣文化[J].社科縱橫,2011,(9):126-1
22、28. </p><p> [9]蘭繼軍,田芳,王穎.人際圈理論在智力落后兒童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特殊教育,2006,(6):26-31. </p><p> [10]Marcelo Tarmannder.Sexual education for 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Jerusalem:MASHAV International Semin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