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127校長書坊.ppt(1475kb)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校長書坊,今日講題:本土教育週走讀阿蓮、來去中路,阿蓮舊名為「阿嗹」,「阿嗹」地名由來有幾項說法。,第一種說法-本地最早住戶是在今中正路二巷的瓦廍,據傳一名土著途經該地,發(fā)現有人耕墾,乃上前招呼「阿嗹」,因而得名,原來「阿嗹」係土著稱呼「老兄」的譯音。,第二種說法-阿蓮鄉(xiāng)在未開拓前,到處都是芒果樹,阿烏成群,築巢樹間,鳥聲不絕,後來移民逐漸墾為耕地,以致阿烏難棲、紛飛而去,因此有「阿烏嗹去」的方言,因此稱為「阿嗹」。,第三種說法-「阿

2、嗹」有可能是番社譯音,再從冠以阿字者多人名來看,或許取開墾者的名字為地名。,第四種說法-山海文化雙月刊報導:阿蓮或阿嗹地名乃是平埔族西拉雅語「Alien」(阿立安)的音譯漢字,「Ali」即是原居臺南、高屏平原地區(qū)西拉雅族的崇拜祖靈「阿立祖」,而「en」的西拉雅語意是「所在地」,因此「Alien」正是平埔族西拉雅人的「阿立祖神所在地」。,簡炯仁則研究認為,阿蓮鄉(xiāng)的古地名其實並不是如《臺灣地名沿革》及《阿蓮鄉(xiāng)志》所載的「阿嗹」,而是﹝雍正5

3、-12年臺灣輿圖﹞所標示的「呵嗹莊」,一般而言,臺灣地名如音譯自當地原住民,不是直接找個同音的漢字,就是取個同音的漢字,然後在該漢字的左邊再加上「口」字旁,以示借用口字右邊漢字的讀音。  「呵嗹莊」的「呵嗹」,在漢文文義上毫無意義,顯係音譯於當地的「番社」地名,換言之,現今阿蓮鄉(xiāng)在漢人拓墾前,該地以「番名」?jié)h譯稱為「呵嗹」,或可能當地曾住有一個「呵嗹莊」,不管是曾名之為「呵嗹」,或曾為「呵嗹莊」的故地,都與當地的平埔族部落有關。

4、  民國35年為配合行政區(qū)域調整,阿蓮鄉(xiāng)公所鄉(xiāng)務會議決議命名為「阿蓮」。 民國99年12月25日因應國土與行政架構改革使得高雄縣與高雄市正式合併為高雄市,而將鄉(xiāng)改為區(qū);村改為里。,石安村原名「石燕潭」,傳說古時此地有一潭,潭周圍多巖石,巖石縫間築有許多燕巢,鄭氏軍隊至此開墾,即以此潭之特色,命名為「石燕潭」。另一則傳說則是此地巖石甚多,鄭氏屯田於此,開墾後土質鬆軟,每踩入必陷及膝,故名「石爛田」,後因口傳產生語音之誤,

5、而變成「石燕潭」。,日治大正8年(1919),街莊社長區(qū)域改正,青旂甲被併入石燕潭,改名為「石案潭」,光復後民國35年(1946),行政區(qū)域重新調整,石案潭又改名為石安村。石安村東接青旗,西連中路,南與港後村之崙頂相毗連,北與臺南縣關廟鄉(xiāng)以二仁溪為界。,阿蓮鄉(xiāng)內之地名,自古至今地名未曾變更的唯有中路。相傳在明鄭成功屯田於此之前,此地即有馬路一條,明兵來此,在路兩旁斬茅為屋,因而得名「中路」。中路地區(qū)在清光緒年間原有兩村-窰仔甲和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