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名詞解釋名詞解釋1.1.缺血半暗帶:缺血半暗帶:周邊區(qū)即為缺血“半暗區(qū)”中包含了大量休眠的腦細胞。位于“半暗區(qū)”內的腦組織既可發(fā)展為壞死,也可以在及時恢復血流后保持該腦組織形態(tài)學的完整性,并且有可能恢復腦的功能。2.2.精神病學精神病學(Psychiatry):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疾病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治療和預防的一門學科3.3.精神衛(wèi)生精神衛(wèi)生(Mentalhealth):研究各類精神疾病防治;同時探討保障人群心理健康;
2、減少和預防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fā)生。4.4.錯覺錯覺(illusion):指對客觀事物的扭曲的知覺,經驗證后可糾正。5.5.幻覺幻覺(hallucination):指沒有現實刺激作用于感覺器官出現的知覺體驗。6.6.妄想妄想(delusion):是一種病理性的扭曲概念,是病態(tài)的推理和判斷。具有以下特點:1病態(tài)堅信2自我卷入3個人獨有7.7.譫妄譫妄(delirium):是一種以意識模糊為基礎,伴有普遍神經活動發(fā)生障礙的狀態(tài)。8.8.自制
3、力自制力(insight):又稱洞察力或內省力。指患者對其本身精神病狀態(tài)的認識能力,即是否感覺到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存在異常,對異常表現能否真確分析和判斷,指出自己既往和現在的表現那些為異常。9.9.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PTSD):):是由于受到異乎尋常的威脅性、災難性心理創(chuàng)傷所導致的精神障礙,具有延遲出現和長期持續(xù)的特點。以再度體驗創(chuàng)傷為特征,并伴有情緒的易激惹和回避行為。PTSD臨床表現:1闖入性的創(chuàng)傷體驗反復重現、噩
4、夢2持續(xù)警覺性增高3持續(xù)回避4對未來失去信心10.10.脊髓半橫貫損害表現:脊髓半橫貫損害表現:病變同側平面以下:上運動神經元癱瘓。深感覺喪失。病變對側平面以下:淺感覺消失11.11.軍事精神病學:軍事精神病學:指為了軍事人員這一特殊群體提供服務的精神病學,系精神病學和軍事心理學組成的邊緣學科,研究軍隊內精神障礙的特征及其保健措施。12.12.帕金森?。号两鹕。菏且环N緩慢進行性加重的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以動作減少震顫肌張力增高以及姿勢反
5、射障礙為主要癥狀,病因是黑質紋狀體多巴胺系統(tǒng)功能失調。13.13.內感不適:內感不適:是軀體內部產生的各種不舒適和或難以忍受的異樣感覺,如牽拉擠壓游走等,性質難以描述,沒有明確的局部定位,可繼發(fā)疑病觀念,多見于神經癥精神分裂癥抑郁狀態(tài)和軀體化障礙。14.14.昏迷昏迷(coma):意識活動喪失,對外界刺激或自身內部需要不能感知,不能被喚醒。分深昏迷和淺昏迷15.15.去大腦皮層狀態(tài)(睜眼昏迷)去大腦皮層狀態(tài)(睜眼昏迷)(Decticat
6、esyndrome):系因大腦皮質受到廣泛而嚴重的損傷和功能喪失,而大腦皮層下中樞及腦干功能卻仍然保存或得到較好恢復的一種特殊意識障礙狀態(tài)。具有覺醒睡眠周期;覺醒時無意識睜閉眼或環(huán)顧四周貌似清醒;無意識活動。16.16.真性球麻痹:真性球麻痹:系指舌咽迷走神經及其核受損,所引發(fā)的聲音嘶啞、吞咽困難、喝水嗆咳、懸雍垂偏向健側,軟腭麻痹、咽反射減弱或消失、咽后壁感覺減退和消失等癥狀。17.17.假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系指支配疑核的雙側皮質
7、延髓束損害引起咽、腭、喉諸肌的麻痹癥狀;但其咽壁反射亢進,有助于真性球麻痹鑒別。18.18.運動性失語(運動性失語(BrocaBroca區(qū)):區(qū)):優(yōu)勢半球額下回后部受損,表現為聽懂別人說話,書寫正常,但張口表達困難,發(fā)音正常。19.19.感覺性失語(感覺性失語(WernickWernick區(qū)):區(qū)):優(yōu)勢半球顳上回后部受損,表現為視聽正常,但但不懂別人說話。20.20.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TIA):):指由一過性
8、腦供血不足導致以反復發(fā)作的局灶性和短暫性神經功能缺失為特征的一種腦血管病。臨床癥狀一般持續(xù)10~15分鐘,多在1小時內,不超過24小時。大題大題1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與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比較: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與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比較: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病程:長;部位:二、三支;疼痛時間:短;體征:無;影像檢查:無;對治療反應:可。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病程:短進行性加重;部位:半月神經節(jié)或神經干;疼痛時間:長;體征:有;影像檢查:常可發(fā)現病灶;對治
9、療反應:差。2腦血栓形成:腦血栓形成:⑴臨床表現:①頸內動脈系統(tǒng):一側半球受累:對側中樞性偏癱、感覺障礙、失語(優(yōu)勢半球病變)②椎基動脈系統(tǒng):腦干、小腦受累:交叉性癱瘓、交叉性感覺障礙、顱神經麻痹、共濟失調。⑵急性期治療:①一般治療:調整血壓,控制血糖,緩解腦水腫、降低顱內壓②溶栓治療:36h內效果最好,藥物rtpa(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尿激酶③抗凝治療:肝素④血液稀釋療法:706代血漿⑤血管擴張劑⑥抗血小板藥:阿司匹林⑦腦保護
10、劑⑧中藥治療⑨紫外線照射充氧自體血回輸⑩高壓氧手術治療和介入。○113癲癇:癲癇:是一種腦部疾患,其特點是存在能產生癲癇發(fā)作的腦持久性趨勢,并引發(fā)相應的神經生物學、認知、心理學和社會等方面的不良后果。三個要素:只要一次癲癇發(fā)作,出現不良后果,有反復癲癇發(fā)作的易感性。癲癎持續(xù)狀態(tài):持續(xù)超過該類型大多數患者持續(xù)的時間后,發(fā)作仍然沒有停止的臨床征象或反復的癲癎發(fā)作在發(fā)作間萎縮、肌力下降②感覺:損害平面以下肢體及軀干深淺感覺均減退或喪失。③反射
11、:淺反射減低或消失,深反射活躍,病理反射陽性。④植物神經障礙:尿潴留或失禁,大便秘結、多汗或無汗。睫狀中樞—同側Hner征。6.6.腦干損害的主要表現:腦干損害的主要表現:⑴交叉性麻痹:病灶同側腦神經的下運動神經元癱或痛覺障礙,病灶對側的肢體上運動神經元癱瘓或束性感覺障礙。①大腦腳底綜合癥:中腦腹側大腦腳底。同側眼瞼下垂、眼球轉向外下(動眼神經)、對側偏癱(錐體束)。②延髓外側部綜合癥:延髓背外側。1)眩暈、惡心、嘔吐、眼震2)同側面部
12、痛溫覺喪失3)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同側軟腭提升不能、聲帶癱瘓和咽反射消失4)同側共濟失調5)對側軀體痛溫覺喪失6)同側Hner綜合征。③腦橋外側綜合癥:腦橋腹外側部。同側眼球不能外展;周圍性面癱;對側偏癱。⑵球麻痹:飲水嗆咳、吞咽困難、言語含混。真性球麻痹:雙側9~12顱神經或其核;假性球麻痹:雙側腦橋或其以上皮質腦干束。鑒別:①咽反射②舌肌萎縮與震顫③病理腦干反射④強哭強笑。⑶閉鎖綜合征(雙側腦橋基底部損害):四肢及面部的癱瘓,意識清
13、楚,但不能張口說話及吞咽,僅保存睜閉眼和眼球垂直運動功能,并能以此表達自己的意思。(雙側皮質脊髓束和支配Ⅴ以下皮質腦干束)。7.7.內囊病變定位:內囊病變定位:“三偏”癥狀(對側偏癱,對側感覺障礙、對側視野偏盲)。8.8.基底節(jié)病變定位:基底節(jié)病變定位:帕金森癥狀:黑質和蒼白球手足徐動、扭轉痙攣:尾狀核舞蹈病:殼核半身跳躍:路易核。9.9.偏頭痛的典型臨床表現偏頭痛的典型臨床表現:⑴臨床四期:①前驅期:激惹抑郁,厭食饕餮,嗜睡活躍②先兆
14、期:視覺癥狀,感覺癥狀,言語困難③頭痛期: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畏光畏聲④后驅期:疲勞,納差,無力⑵先兆性偏頭痛診斷標準:至少2次發(fā)作完全可以恢復的先兆癥狀,隨后60分鐘之內出現頭痛不歸因于其他疾患⑶無先兆的偏頭痛診斷標準:發(fā)作5次以上發(fā)作持續(xù)4~72h(未治療)至少具有以下2項:單側;博動性;中至重度;活動加劇,至少伴隨1項:惡心/嘔吐/畏光/畏聲不能歸因于其它疾患。10.10.三叉神經痛臨床表現:三叉神經痛臨床表現:①發(fā)病年齡:多見于
15、中老年人。②疼痛部位:三叉神經分布范圍,以第二三支最見。③疼痛性質:閃電樣、刀割樣劇痛、疼痛持續(xù)時間短、間歇期可完全正常。④誘發(fā)因素:說話、進食、刷牙、洗臉等動作誘發(fā)。扳機點:鼻旁、口周、牙齦等處。⑤體征:無明確的神經系統(tǒng)限局性體征。11.11.急性橫貫性脊髓炎臨床表現:急性橫貫性脊髓炎臨床表現:⑴前驅癥狀:①病前數日或4周內常有發(fā)熱、上呼吸道感染或腹瀉等感染史或勞累、受涼史。②雙下肢麻木無力感、病變節(jié)段束帶感或根痛。⑵發(fā)病情況:①急性
16、起病,常在數小時至數日內發(fā)展為完全性截癱②病損平面以下運動、感覺、反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⑶運動障礙:①脊髓休克期:一般為12周,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大小便潴留②脊髓恢復期:上運動神經元性損害,大小便失禁⑷感覺障礙:病變節(jié)段以下所有感覺缺失,可伴有感覺過敏區(qū)或束帶樣感覺異常⑸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大小便障礙:尿便潴留、失禁、皮膚干燥、少(無)汗、脫屑等⑹影像學檢查:MRI可顯示病變部位脊髓增粗,髓內多發(fā)片狀或斑點狀異常信號改變。12.12.急
17、性橫貫性脊髓炎治療原則: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治療原則:①減輕脊髓損傷②防止并發(fā)癥③促進脊髓功能恢復④減少后遺癥。13.13.前脊髓動脈血栓形成:前脊髓動脈血栓形成:起病急驟。脊髓前2/3受累癥狀:皮質脊髓束,脊髓丘腦前束,前角細胞,深淺感覺分離。14.14.亞急性脊髓聯合變性:亞急性脊髓聯合變性:又稱后側索聯合變性。①臨床表現:后索癥狀:深感覺障礙②側索癥狀:皮質脊髓束損害類型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脊髓丘腦束損害類型感覺障礙。③周圍神經癥狀:
18、末梢性感覺障礙,肢體遠端肌肉無力及植物神經癥狀。④胃腸道疾病癥狀:舌炎、腹瀉,粘膜蒼白。VitB12缺乏⑤維生素B12缺乏的其他癥狀:如貧血。15.15.腦出血臨床表現:腦出血臨床表現:⑴全腦癥狀:①意識障礙:重者多在半小時內進入昏迷狀態(tài)②頭痛與嘔吐:病灶側為重;嘔吐多為噴射性胃內容物③去腦強直與抽搐:出血破入腦室和影響腦干上部功能可出現去皮質強直或去腦強直發(fā)作。少數可出現癲癇④呼吸與血壓:呼吸較快,重者呼吸深而慢,惡化時轉為快而不規(guī)則
19、。出血早期血壓多突然升高⑤體溫:出血后即高熱,丘腦下部體溫調節(jié)中樞損害;橋腦出血和腦室出血均可引起高熱。始終低熱者為出血后的吸收熱。⑥瞳孔:瞳孔逐漸散大,對光反應消失,是小腦幕切跡疝或深昏迷的征象;兩側瞳孔縮小或呈針尖樣,提示橋腦出血。⑦腦膜刺激征:腦出血已破入腦室或腦蛛網膜下腔。有頸項僵直或強迫頭位而Kernig征不明顯時,應考慮顱內高壓引起枕骨大孔疝可能⑵典型的表現:病變對側肢體的運動和感覺障礙,病變對側同向偏盲如病變偏內側,意識障
20、礙和顱高壓重,可引起天幕裂孔疝引起應激性潰瘍⑶影像學:頭顱CT:可顯示出血部位、血腫大小和形狀、腦室有無受壓和積血,出血周圍腦組織水腫等。16.16.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表現: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表現:突然發(fā)生頭痛伴嘔吐一過性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頸項強直、Kernig’s征。17.17.腦血栓、腦梗塞、腦出血比較:腦血栓、腦梗塞、腦出血比較:①腦血栓形成:常見病因: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病年齡:多高齡60歲;起病狀態(tài):安靜、休息時;進展情況: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