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廣瘟疫論書名:廣瘟疫論作者:吳又可朝代:明崇禎末年年份:公元1641年序屬性:瘟疫一證,歷代明哲具有成方。如仲景有大青龍湯、陽旦湯,越婢湯、黃芩湯、白虎湯、大小柴胡湯、三承氣湯、麻黃升麻湯,諸條列瘟疫之見證,為汗法、下法、和法、雙解法,輕重深淺,纖毫備具。特散見于諸經(jīng)條中而未嘗直指其名為瘟疫,非不欲明言也。其書本傷寒立論,而互為區(qū)別之書,非專論瘟疫之書,且上古文辭簡易,詳于辨證,而不詳于立名,欲人從證上細辨,則不必于名上區(qū)別,而自無混治
2、之失。嗣是而后,河間有《宣明五氣論》,則論瘟疫較詳,立法更備。如桂苓甘露飲、黃連解毒湯、三已效方、涼膈散、人參石膏湯、雙解散諸方皆是,而亦未正其名。易老、東垣,大羌活湯、九味羌活湯,立方更備,而亦無專書、無特名。至吳又可先生貫串古今,融以心得,著時行《瘟疫》一論,真可謂獨辟鴻蒙,揭日月于中天矣。顧其書具在,而時賢有未見而不用其法,或雖見其書。而不能信者,無怪矣!有口誦其書,嘖嘖稱道,而對證施方,仍多不用其法。口則曰此時證也,而手則仍用傷
3、寒之方,拘傷寒之法者,比比皆然。愚揣其情,必非知而不用也,知其名而未得其辨證之法耳!愚目擊心傷,不揣固陋,而取吳子之原本,或注釋,或增訂,或刪改,意在辨瘟疫之體異于傷寒,而尤慎辨于見證之始,故首增辨氣、辨色、辨脈、辨舌、辨神諸論于開卷,使閱者一見了然,則吳子之書,人人可用,而瘟疫之橫夭者少,生全者多,誠斯世斯民之幸也!x上元戴天章麟郊甫識于存存書屋xx乾隆四十八年歲在癸卯夏五月望日孫男嗣琦謹書x序屬性:先大父北山先生,以通儒邃醫(yī)學,所論
4、著《傷寒雜病》諸書及《咳論注》、《瘧論注》、《廣瘟疫論》凡十數(shù)種,皆先世父雪村先生行楷細字,錄藏于家。近書坊中有刻本《瘟疫明辨》四卷,祖啟購閱之,即先大父存存書屋《廣瘟疫論》也。雖易其名,幸未改竄其文,不知何人誤刻為歙人鄭某之書。在先大父固不爭此,而子孫見之,不容不正也。因出存存書屋原本,校而刻之,以糾偽傳,廣先德。因嘆《傷寒》一書,注者百家,至程郊倩實為獨辟鴻,后有慈溪柯韻伯《論翼》出,而《傷寒》之書,嘆觀止矣。瘟疫一證,古無成書,至
5、吳又可,實為獨辟鴻,更有先大父此書出,而瘟疫之書嘆觀止矣。事固有更閱數(shù)千年而后得所折衷者,此類是也。代生名賢,民何幸歟!x乾隆四十七年歲在壬寅秋七月望后二日xx孫男祖啟謹識x序屬性:六淫之邪,中人為病,病寒尤甚。蓋風者,善行數(shù)變,其勢猛急;寒者,收引拘束,其氣堅凝。故其病患也,不假少貸,而為患至速。各家醫(yī)書,均首列中風、傷寒二門,以示后學。習是業(yè)者,咸致力于風寒,以求諸病擴而充之,觸類引伸,固無所不概。若執(zhí)而守之,亦不免刻舟求劍,而所遺
6、實伙。雖長沙有論,后學注釋繁多,究使指歸不定,以致濕溫、時疫,漏而不講。迨吳又可《瘟疫論》出,稍使人知疫與傷寒同途異歸,不可拘傷寒法而治疫。然其辨悉,猶不若《廣瘟疫論》之提綱挈領,曉暢明白,能使不習醫(yī)者洞然領略也。予于庚寅,偶得此書,故友王村舟言是書乃金陵前輩麟郊戴公存存書屋之稿本,近為儀征鄭氏所刻,發(fā)坊未久,板已散失,坊間竟無覓處,予每惜之!庚子遷居北城,得識國子學正戴敬咸先生,乃知麟郊公為先生之祖,因叩及是書藏本,與予所得者相校讎,
7、一字無訛,雖鄭氏前刻,未將存存書屋之來由道出,情似掠美,然非其剖劂流傳,則予亦不得睹見,而無由與敬翁先生探其本源也,因慫恿梓行,以繼前徽。壬寅瘟疫一見頭痛、發(fā)熱,舌上即有白苔,且濃而不滑;或色兼淡黃;或粗如積粉。若傳經(jīng)入胃,則兼二、三色,又有白苔即燥與至黑不燥者。大抵疫邪入胃,舌苔頗類風寒,以兼濕之故而不作燥耳。惟在表時,舌苔白濃,異于傷寒。能辨于在表時,不用辛溫發(fā)散,入里時,而用清涼攻下,斯得矣。卷之一三辨舌屬性:風寒在表,舌多無苔,
8、即有白苔,亦薄而滑;漸傳入里,方由白而黃,由黃而燥,由燥而黑。瘟疫一見頭痛、發(fā)熱,舌上即有白苔,且濃而不滑;或色兼淡黃;或粗如積粉。若傳經(jīng)入胃,則兼二、三色,又有白苔即燥與至黑不燥者。大抵疫邪入胃,舌苔頗類風寒,以兼濕之故而不作燥耳。惟在表時,舌苔白濃,異于傷寒。能辨于在表時,不用辛溫發(fā)散,入里時,而用清涼攻下,斯得矣。卷之一三辨舌屬性:風寒在表,舌多無苔,即有白苔,亦薄而滑;漸傳入里,方由白而黃,由黃而燥,由燥而黑。瘟疫一見頭痛、發(fā)熱
9、,舌上即有白苔,且濃而不滑;或色兼淡黃;或粗如積粉。若傳經(jīng)入胃,則兼二、三色,又有白苔即燥與至黑不燥者。大抵疫邪入胃,舌苔頗類風寒,以兼濕之故而不作燥耳。惟在表時,舌苔白濃,異于傷寒。能辨于在表時,不用辛溫發(fā)散,入里時,而用清涼攻下,斯得矣。卷之一三辨舌屬性:風寒在表,舌多無苔,即有白苔,亦薄而滑;漸傳入里,方由白而黃,由黃而燥,由燥而黑。瘟疫一見頭痛、發(fā)熱,舌上即有白苔,且濃而不滑;或色兼淡黃;或粗如積粉。若傳經(jīng)入胃,則兼二、三色,又
10、有白苔即燥與至黑不燥者。大抵疫邪入胃,舌苔頗類風寒,以兼濕之故而不作燥耳。惟在表時,舌苔白濃,異于傷寒。能辨于在表時,不用辛溫發(fā)散,入里時,而用清涼攻下,斯得矣。卷之一三辨舌屬性:風寒在表,舌多無苔,即有白苔,亦薄而滑;漸傳入里,方由白而黃,由黃而燥,由燥而黑。瘟疫一見頭痛、發(fā)熱,舌上即有白苔,且濃而不滑;或色兼淡黃;或粗如積粉。若傳經(jīng)入胃,則兼二、三色,又有白苔即燥與至黑不燥者。大抵疫邪入胃,舌苔頗類風寒,以兼濕之故而不作燥耳。惟在表
11、時,舌苔白濃,異于傷寒。能辨于在表時,不用辛溫發(fā)散,入里時,而用清涼攻下,斯得矣。卷之一三辨舌屬性:風寒在表,舌多無苔,即有白苔,亦薄而滑;漸傳入里,方由白而黃,由黃而燥,由燥而黑。瘟疫一見頭痛、發(fā)熱,舌上即有白苔,且濃而不滑;或色兼淡黃;或粗如積粉。若傳經(jīng)入胃,則兼二、三色,又有白苔即燥與至黑不燥者。大抵疫邪入胃,舌苔頗類風寒,以兼濕之故而不作燥耳。惟在表時,舌苔白濃,異于傷寒。能辨于在表時,不用辛溫發(fā)散,入里時,而用清涼攻下,斯得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醫(yī)資料)瘟疫論
- 546-小學中高段習作有效評改的策略研究
- (中醫(yī)資料)549-重訂廣溫熱論
- (中醫(yī)資料)萬氏家傳廣嗣紀要
- (中醫(yī)資料)215-雜病廣要
- (中醫(yī)資料)255-急救廣生集
- (中醫(yī)資料)傷寒論辯證廣註
- 伊奧尼亞在希波關系中的角色(公元前546-前386年).pdf
- (中醫(yī)資料)中醫(yī)歷代醫(yī)論選
- (中醫(yī)資料)章太炎醫(yī)論
- 廣中醫(yī)中醫(yī)診斷heart
- (中醫(yī)資料)先醒齋廣筆記-繆希雍
- (中醫(yī)資料)中醫(yī)醫(yī)論醫(yī)案醫(yī)方選
- (中醫(yī)資料)089-醫(yī)方論
- (中醫(yī)資料)雜病論講義
- (中醫(yī)資料)544-溫熱論
- (中醫(yī)資料)傷寒論講義
- (中醫(yī)資料)醫(yī)論醫(yī)案薈萃
- (中醫(yī)資料)脾胃論(全本)
- (中醫(yī)資料)傷寒總病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