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孔子一、孔子正名中國禮制思想中關于名實關系的一個原則,最早由孔子提出。在孔子看來,他所生活的春秋時代是一個“禮崩樂壞”、“邪說暴行”不斷發(fā)生的大亂時代。為了有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正名。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至于正名的具體內(nèi)容,就是他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保ā墩撜Z顏淵》)就是說,“實”應當與“名”為它所規(guī)定的含
2、義相符合。在社會關系中,每個名都含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君、臣、父、子都是這樣的名,負有這些名的人都必須相應地履行他們的責任和義務??鬃拥摹罢彼枷脒€具有一定的認識論和邏輯學意義,他第一次提出了事物的名稱、概念和實際事物應當相符的觀點。忠恕春秋孔子倫理思想的重要范疇。《論語里仁》載曾子語:“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蹦纤沃祆渥ⅲ骸氨M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而已矣者,竭盡而無余之辭也?!保ā墩撜Z集注》)孔子認為,“忠”、“恕”相通而有別。“忠
3、”要求積極為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八 币笸萍杭叭??!墩撜Z衛(wèi)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即“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論語公冶長》)。孔子又稱為“能近取譬”(《論語雍也》)。由人同此心此心出發(f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施于己而不欲”,推知人亦不欲,故“亦勿施于人”。同樣,我之所欲,推知人亦所欲,故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4、忠恕是實行“仁”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即“為仁之方”。為后儒繼承,成為儒家倫理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庸儒家倡導的一種宇宙觀、方法論和道德境界。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義;庸,有平常、常道、用等義。最初由孔子作為至高無上的道德準則提出來,他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以“中庸”為最高的美德。要求“事舉而中”,反對“過”和“不及”。子思作了發(fā)揮,不僅以“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中庸》)釋“中庸”,而且賦予“中庸
5、”以“中和”新義,視之為天地萬物的法則,并以此作為道德修養(yǎng)的要求,由此而提出“極高明而道中庸”的主張。后儒釋“中庸”多以此為據(jù)。北宋程顥、程頤認為:“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保ā哆z書》卷七)南宋朱熹說:“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而平常之理?!保ā吨杏拐戮洹罚┻@些解釋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孔子中庸思想的特點。文質中國哲學史的一對范疇。文指事物的形式表現(xiàn);質指事物的內(nèi)容、本質。《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
6、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币庵^樸實的內(nèi)容乃是“禮”的根本,華麗的形式則是“禮”的表述。北宋程頤說:“質必有文,自然之理。必有對待,生生之本也,有上則有下,有此則有彼,有質則有文”(《二程集粹言》),說明事物的內(nèi)容(質)和形式(文)是“必有對待”的關系。南宋朱熹也說:“凡物之理,必先有質而后有文,則質乃禮之本”(《四書章句集注》),強調(diào)內(nèi)容決定形式。明末王夫之認為,“形者,言其規(guī)模儀象也,非謂質也”,“質日代而形如一”(《思問錄外
7、篇》)。事物外部形體有時看不出明顯的變化,而其質卻不斷變化。為仁由己春秋孔子主張的修養(yǎng)方法。《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何晏、邢昺疏:“言行善由己,豈由他人乎哉!言不在人也?!敝祆涔伲瑹o知無欲,循應自然,泯滅差別,消除是非,才能使自己進入“玄妙齊同”與“道”混為一體的境界,從而認識“道”與天地萬物。道法自然先秦道家基本思想之一?!独献佣逭隆罚骸叭朔ǖ兀胤ㄌ?,天法道
8、,道法自然。”意謂宇宙間最根本的原則是自然,聽任世界上所有事物的自生自滅而不加以干預最為高明,因而一切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人為活動都應該取消,“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老子六十四章》)。旨在反對儒家“有為”說。也有人認為道是天地宇宙間的最根本存在,“道法自然”意謂道對外無所法,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存在為法,如河上公注:“道性自然無所法也”。微明春秋老子用語?!独献尤隆罚骸皩⒂ㄖ毓虖堉?;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
9、欲奪之,必固予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薄拔⒚鳌敝覆灰俗⒁饣蛄钊穗y以察知的明道境地。前八句講的其實就是福禍盛衰倚伏之理,消息盈虛相因之理,雖甚幽微而理實顯明,故曰“微明”。換句話說,成功者必須善于掌握張合、強弱、興廢、取予之間的轉化規(guī)律。否則,將如魚離開了水,不能持久。“微明”在這里的意思是事物最關鍵的運行轉化規(guī)律。反者道之動春秋老子用語?!独献铀氖隆罚骸胺凑叩乐畡?,弱者道之用?!币馑际钦f,向相反
10、的方向轉化,是“道”運動的規(guī)律,而柔弱則是“道”的作用。老子揭示出諸如長短、高下、美丑、難易、有無、禍福、強弱、勝敗等一些列矛盾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為前提,即“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在事物的對立統(tǒng)一中,他還深刻認識到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指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復為奇,善復為妖”。這種事物都包含向相反方向運動轉化的規(guī)律,可以概括為“反者道之動”。小
11、國寡民春秋老子的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独献影耸隆罚骸靶衙?。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垂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敝鲝堃环N封閉、孤立的社會生活,無需文明進步?;謴偷皆济擅翣顟B(tài),使民無所欲求,各安其居,生活淳樸,習俗甘美。集中體現(xiàn)了老子復古倒退的歷史觀和文化觀,為其倡導的“絕圣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以復
12、“大道”之世的道德理想提供根據(jù)。靜為躁君春秋老子用語。《老子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其本意是說統(tǒng)治者應該守靜持重,不要輕舉妄動;同時“靜為躁君”也是老子關于事物運動變化的一個重要命題。“靜為躁君”就是“弱者道之用”的體現(xiàn)。“弱”與“靜”是緊密相連的,“靜”是“弱”的表現(xiàn)?!叭崛酢笨梢浴皠賱倧姟?,“無為”乃能“無不為”,都是以“弱”與“靜”的方式達到目的的。“牝常以靜勝牡”,就是“靜勝躁”這個抽象命題的生動例證。在老子的概念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