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脾胃論脾胃論作者:李東垣朝代:金元《四庫全書》提要《四庫全書》提要臣等謹案:《脾胃論》,三卷。金李杲撰。杲既著《辨惑論》,恐世俗不悟,復為此書。其說以土為萬物之母,故獨重脾胃。引經立論,精鑿不磨。明孫一奎《醫(yī)旨緒馀》云,東垣生當金、元之交,中原擾攘,士失其所,人疲奔命,或以勞倦傷脾,或以憂思傷脾,或以饑飽傷脾,病有緩急,不得不以急者為先務。此真知杲者也。前有元好問序??肌哆z山文集》有杲所著《傷寒會要引》一篇,備載其所治驗?!对贩郊紓鳌?/p>
2、全取之,而此序獨不見集中,意其偶有散佚歟。又有羅天益後序一篇。天益字謙父,杲晚年弟子,盡得其傳。元硯堅《東垣老人傳》稱,杲臨終,取平日所著書,檢勘卷帙,以次相從,列於幾前,囑謙父曰此書付汝者,即其人也。乾隆四十五年恭校上序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八風之中,人之高者也;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謂水谷入胃,其精氣上注于肺,濁溜于腸胃,飲食不節(jié)而病者也;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膚筋脈,必從足始者也?!秲冉洝氛f百病皆由上中下三者,及論形氣兩虛,即
3、不及天地之邪,乃知脾胃不足,為百病之始,有余不足,世醫(yī)不能辨之者,蓋已久矣。往者,遭壬辰之變,五六十日之間,為飲食勞倦所傷而歿者,將百萬人,皆謂由傷寒而歿,后見明之辨內外傷及飲食勞倦傷一論,而后知世醫(yī)之誤。學術不明,誤人乃如此,可不大哀耶!明之既著論矣,且懼俗蔽不可以猝悟也,故又著《脾胃論》叮嚀之。上發(fā)二書之微,下祛千載之惑,此書果行,壬辰藥禍,當無從而作。仁人之言,其意博哉!己酉七月望日遺山元好問序脾胃虛實傳變論脾胃虛實傳變論《五臟別
4、論》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蛾庩枒蟠笳摗吩啤霉葰馔ㄓ谄?。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九竅者,五臟主之。五臟皆得胃氣,乃能通利。《通評虛實論》云∶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
5、之所生也。胃氣一虛,耳目口鼻,俱為之病。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余臟從之;膽氣不升,則飧泄腸,不一而起矣。病從脾胃生者三也。經云∶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yǎng)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此謂之氣者,上焦開發(fā),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氣或乖錯,人何以生,病從脾胃生者四也。豈特四者,至于經論天地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六腑,及形氣俱虛,乃
6、受外邪,不因虛邪,賊邪不能獨傷人,諸病從脾胃而生明矣。圣人旨意,重見疊出,詳盡如此,且垂戒云,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由是言之,飲食起居之際,可不慎哉。臟氣法時升降浮沉補瀉圖說臟氣法時升降浮沉補瀉圖說r臟氣法時升降浮沉補瀉圖說ps123a1.bmpr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循環(huán)無端,惟脾無正行,于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臟。四季者,辰、戌、丑、未是也。人身形以應
7、九野,左足主立春,丑位是也;左手主立夏,辰位是也;右手主立秋,未位是也;右足主立冬,戌位是也。戌濕,其本氣平,其兼氣溫、涼、寒、熱,在人以胃應之;己土,其本味咸,其兼味辛、甘、酸、苦,在人以脾應之。脾胃兼化,其病治之,各從其宜,不可定體;肝肺之病,在水火之間,順逆?zhèn)髯儾煌?,溫涼不定,當求責耳。脾胃勝衰論脾胃勝衰論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饑。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蛏偈扯剩m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而邪氣盛
8、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氣分,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即食亦也。叔和云∶多食亦肌虛,此之謂也。夫飲食不節(jié)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有時而顯火上行,獨燎其面,《黃帝針經》云∶面熱者,足陽明病。胃既病,則脾無所稟受,脾為死陰,不主時也,故亦從而病焉。形體勞役則脾病,脾病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泄瀉;脾既病,則其胃不能獨行津液,故亦從而病焉。大抵脾胃虛弱,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臟之氣不生。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
9、無力,是為骨蝕,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地,是陰氣重疊,此陰盛陽虛之證。大法云,汗之則愈,下之則死。若用辛甘之藥滋胃,當升當浮,使生長之氣旺。言其汗者,非正發(fā)汗也,為助陽也。夫胃病其脈緩,脾病其脈遲,且其人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若火乘土位,其脈洪緩,更有身熱心中不便之證。此陽氣衰弱,不能生發(fā),不當于五臟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臟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如脈緩,病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或大便泄瀉,此濕勝,從平胃散。若脈弦,氣弱自汗,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醫(yī)資料)脾胃論(全本)
- (中醫(yī)資料)614-脾胃論
- 中醫(yī)脾胃論的現(xiàn)代臨床應用
- (中醫(yī)資料)脾胃論-李東垣
- 脾胃論臨床心得
- 脾胃論(李東垣)
- 《脾胃論》醫(yī)學詞語研究.pdf
- 中醫(yī)脾胃論治療慢性咽喉炎80例思路分析
- 試從脾胃論治中風.pdf
- 《脾胃論》胃病證治規(guī)律研究.pdf
- 中醫(yī)論脾胃
- 淺析《脾胃論》升陽法的特色
- 《脾胃論》方證空間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pdf
- 從脾胃論治失眠的針刺臨床研究.pdf
- 《脾胃論》的學術淵源及其理論特色研究.pdf
- 《脾胃論》活用《內經》法度的探析與體會.pdf
- 脾胃論用藥特點及方劑配伍規(guī)律研究
- 從脾胃論治汗證的臨床研究.pdf
- 痛風病從脾胃論治的探討.pdf
- 《傷寒雜病論》與《脾胃論》脾胃生理證治觀的相關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