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yè)酸性廢水曝氣中和法處理工藝條件研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鋼鐵工業(yè)酸性廢水曝氣中和法處理工藝條件研究高丹 ? 王英剛 ? 夏永旭 ? 申美蘭 ? 孟廣勝 ? 張興達( 沈陽大學 ? 生物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 沈陽 ? 110044? 沈陽環(huán)境工程重點實驗室 ? 沈陽 ? 110044)摘 ? 要 ? 介紹了 CaO 二次中和法處理鋼鐵工業(yè)酸性廢水的工藝實驗過程, 針對通化鋼鐵集團某鋼管廠排出的酸性廢水的特點, 確定了切實可行的工藝條件及工藝流程。實驗結果表明: 在該工藝條件 下, 經(jīng)過酸堿中和

2、? 曝 氣 ? 絮 凝沉淀 ? 固液分 離等實驗 流程, 可有 效提高硫酸酸性廢水的 pH 值, 去除 Fe2+ 、 Fe3+ 、 雜質、 色度等, 處理后的廢水達到了 國家排放水標準。該 方法具有投 資少, 操作 簡便, 處理 效果好等優(yōu)點, 因此, 有廣泛應用推廣價值。關鍵詞 ? 酸性廢水 ? 中和 ? 曝氣 ? 絮凝Abstract ? In terms of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steal pi

3、ckling wastewater from sechnical test on steal picking w 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withtw ice neutralization using CaO , A suitable technical condition and process w as presented , the test results show s that under th

4、e technical conditions, Via the process of Acid base- balance- aeration- flocculating settling- solid and liquid separation , pH value can be rose , further Fe2+ , Fe3+ ,impurities , colourities can be removed effectivel

5、y.Keywords? Acid wastewater ? neutralization? aeration? floccu lation前言為提高鋼材表面質量, 在其加工之前用硫酸進行酸洗, 以除去鋼材表面上的氧化物及毛刺等。酸洗后用清水對其沖洗以清除表面附著的少量酸洗液, 隨之產(chǎn)生大量酸性廢水。該廢水含有殘余的硫酸, pH 值較低, 并含有一定量 Fe2+ 、 Fe3+ 及多種雜質, 不能直接排放, 必須依照環(huán)保要求進行達標處理后方

6、可排出。就通化鋼鐵集團某鋼管廠酸性廢水的特點, 采用氧化鈣二次中和法對其進行了處理。確定了具體可行的工藝技術條件和工藝流程。1 ? 酸性廢水的來源及水質狀況1?1 ? 來源通化鋼鐵集團某鋼管廠軋鋼工藝中排出的硫酸酸性廢水。1?2 ? 水質狀況水質及相應國家標準見表 1。表 1? 酸性廢水的主要污染物含量及相應的國家排放標準 ? mg/ L污染物 SS 濁度 FeSO4 pH 值 雜質酸性廢水 200~ 250 16~ 19 2000~

7、3000 1 ? 90~ 2 ? 00 1~ 2( GB13456- 92) < 150 < 10 ? 6~ 9 ?? ? 表中數(shù)據(jù)顯示, 該廠酸性廢水的懸浮物、 濁度,特別是 pH 值嚴重超標。又因廢水量大, 若不經(jīng)處理直接排放, 將嚴重污染水體, 影響水體的自凈能力。廢水中大量的 Fe2+ 將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 轉變成 Fe3+ , 而使水體呈鐵銹黃色, 使水體變質、 腐臭, 影響農(nóng)作物、 水生生物的生長, 甚至導致死

8、亡, 間接危及人體健康。2 ? 測試方法pH 值: 玻璃電極法 根據(jù) GB6920- 86 標準 1!Fe2+ !的濃度: 重鉻酸鉀法 2!絮凝效果的測定: 用 722 分光光度計, 以蒸餾水為 100% , 對絮凝后上清液的透射比測定。3 ? 工藝實驗3?1 ? 工藝路線的選擇及流程3?1?1 ? 工藝路線的選擇硫酸酸性廢水處理方法通常有中和法和回收法。該廠酸性廢水的 pH 值較小, Fe2+ 濃度不高, 雜質又較多。若用回收法, 投

9、入成本高, 回收價值低,所以采用酸堿中和法。根據(jù)酸性廢水的特點及處理原理, 選擇了工藝流程簡單、 投資少、 處理效果好的? 38 ?遼寧城鄉(xiāng)環(huán)境科技? 第 25 卷? 第 2 期? 2005 年 4 月45 # 范圍內, 曝氣效果隨溫度的升高略有提高, 但變化不顯著, 故選擇常溫下曝氣 25 分鐘, 此時曝氣反應比較完全。圖 3 ? 不同時間溫度的曝氣效果3?4 ? 絮凝劑的選擇及絮凝效果3?4?1 ? 絮凝劑的選擇曝氣后的廢水溶液比較

10、混濁, 含有大量的 Fe( OH) 3、 Ca( OH) 2 及少量的 Fe( OH) 2、 SO4 2- 等物質并具有一定的顏色, 在自然情況下, 這些物質不易與廢水分離, 為較好地取得上清液, 可采取絮凝的方式使其迅速沉淀, 為此, 選擇合適的絮凝劑很重要。無機廢水一般選用無機絮凝劑就可獲得較好的絮凝效果, 但大多數(shù)無機絮凝劑受 pH 值的影響, 不適用于該酸性廢水。有機絮凝劑聚丙烯酰胺( PAM ) 則無此缺點 4!。通過實驗,

11、選用非離子型聚丙烯酰胺作絮凝劑。3?4?2 ? 攪拌時間的確定加入絮凝劑后, 一般先快攪使絮凝劑與混濁液混合均勻, 再慢攪使懸浮物相互碰撞, 形成礬花, 結合成塊, 加快沉淀速度。取三份相同量曝氣后的混濁液, 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加入一定量的PAM 溶液, 先快攪 ( 200prm) 1min, 再分別慢 攪( 60prm) 3min, 8min, 13min, 然后分 別測出沉 淀2min 和 10min 上清液的透射比, 結果

12、見表 2。表 2 ? 不同慢攪時間的絮凝效果透射比( % )沉淀時間2min 10 min慢速攪 拌時間3min 78 ? 6 92 ? 78min 85 ? 8 95 ? 813min 83 ? 7 96 ? 1? ? 由表可見, 沉淀 10min 時的透射比差別不大, 但沉淀 2min 時的透射比有很大區(qū)別, 在慢速攪拌8min 時的透射比稍高, 考慮機械運行成本, 本方案選擇慢速攪拌 8min 為最佳。3?4?3 ? 絮凝劑加入量

13、的確定取 4 個相同曝氣后的混濁液, 分別以 0?2mg/L、 0?7mg/ L、 1?2mg/ L、 1?7mg/ L 的比例加入絮凝劑, 采用快攪 1min, 慢攪 8min 的方法, 測出沉淀2min 和 10min 時的透射比, 結果見表 3。表 3 ? 不同絮凝劑量的絮凝效果透射比( % )沉淀時間2min 10 min絮凝劑的 加入量 ( mg/ L 水樣)0?2 75 ? 3 88 ? 40?7 84 ? 6 94 ? 9

14、1?2 90 ? 8 98 ? 61?7 91 ? 2 98 ? 4? ? 考慮投入成本和出水效果, 選擇 1?2 mg/ L 的濃度為最適投加量。4 ? 結果與建議( 1) 采用 CaO 二次中和法處理鋼鐵工業(yè)酸性廢水工藝具有投資少, 操作簡便, 處理效果好等優(yōu)點,出水完全可以滿足國家工業(yè)廢水排放標準, 有廣泛的應用推廣價值。( 2) Fe 2+ 轉變 Fe 3+ 的曝氣過程受 pH 值影響顯著, 應在堿性條件下進行, 以減少曝氣時間

15、、 降低能耗。( 3) 該方法只能適用于 Fe 2+ 較低的酸性廢水,而對于 Fe2+ 較高的酸性廢水, 因處理過程中具有投藥量大、 渣量大等不利因素而不宜采用, 建議最好采用回收法進行處理。( 4) 處理后的廢水可直接排放并且部分可進行回用, 既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 同時也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參考文獻1? 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 ? 最新中國 環(huán)境保護 標準匯編( 1979~ 2000) 水環(huán)境分冊 ? 北京: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