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飛虱田間種群的抗藥性逆轉及其對水稻品種的適應性.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褐飛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國乃至東南亞等亞洲國家水稻生產上的重要害蟲。近年來我國褐飛虱暴發(fā)頻率逐漸增加,給水稻生產造成嚴重的危害。目前,化學農藥的使用仍是防治褐飛虱的主要措施。然而,由于長期連續(xù)不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導致褐飛虱對很多殺蟲劑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因此,對田間褐飛虱種群抗藥性進行研究,可以為延緩褐飛虱抗藥性發(fā)展、延長殺蟲劑使用壽命以及尋找高效的無交互抗性的替代藥劑提供理論依據,也可以為農藥合理

2、使用以及制定更加合理的褐飛虱綜合防治策略提供理論基礎。此外,對抗褐飛虱水稻品種的利用研究也是有效抑制褐飛虱種群數量增長的措施之一。本文以田間褐飛虱種群在室內連續(xù)多代不接觸任何化學藥劑的情況下,研究褐飛虱種群對不同殺蟲劑的敏感性和不同水稻品種的適應性的變化以及抗性逆轉的可能機理。主要結果如下:
  1.田間褐飛虱種群在室內連續(xù)飼養(yǎng)后對殺蟲劑的敏感性變化
  在不接觸殺蟲劑的情況下杭州和金華褐飛虱種群分別于室內連續(xù)飼養(yǎng)了14代和

3、15代,在飼養(yǎng)過程中分別進行對吡蟲啉、毒死蜱、氟蟲腈和仲丁威的毒力測定。結果表明,隨著世代數增加,杭州和金華種群褐飛虱對這四種殺蟲劑的敏感性均上升。杭州種群和金華種群褐飛虱對吡蟲啉的抗性明顯下降(杭州種群由F1代的359.94倍降到F14代的6.50倍,金華種群由F1代的1027.93倍降到F15代的50.08倍)。杭州種群和金華種群褐飛虱對毒死蜱的抗性下降不大(杭州種群抗性倍數由F1代的9.9倍下降到F14的5.94倍,金華種群由F1

4、代的14.43倍降到F15代的3.21倍)。杭州種群和金華種群褐飛虱對氟蟲腈的抗性有一定程度下降(杭州種群抗性倍數由F1代的68.09降到F14代的10.22倍,金華種群抗性倍數由F1代166.23倍降到F15代的9.00倍)。杭州種群和金華種群褐飛虱對仲丁威的抗性下降不大(杭州種群抗性倍數由F1代8.16倍降到F14代4.08倍,金華種群抗性倍數由F1代10.03倍降至F15代的2.04倍)。
  2.田間褐飛虱種群室內連續(xù)飼養(yǎng)

5、后對不同水稻品種的適應性
  隨著室內飼養(yǎng)世代數的增加,在TN1、IR26和IR36水稻上,杭州和金華褐飛虱種群的若蟲歷期和雌成蟲體重均受水稻品種和世代數顯著影響,且品種和世代之間具有顯著交互作用,而存活率只受飼養(yǎng)代數影響(除品種和世代對金華褐飛虱種群存活率具交互影響)。雌蟲比例均不受世代和品種的影響。杭州褐飛虱種群雄蟲短翅型比例受世代、品種影響顯著,且二者間有交互作用,金華褐飛虱種群雄蟲短翅型比例僅受世代顯著影響。品種以及世代和

6、品種間交互作用對兩個褐飛虱種群雌蟲短翅型比例則無明顯影響(除杭州種群雌蟲短翅比受世代因子影響顯著)。在MH63、T1C-19、T2A-1水稻上,兩個褐飛虱種群若蟲歷期均受世代顯著影響,且世代和品種間有交互作用(除影響金華褐飛虱種群雌蟲若蟲歷期的世代和品種間無交互作用);兩個褐飛虱種群存活率均受世代影響,杭州褐飛虱種群存活率還受世代和品種間交互作用的影響。杭州褐飛虱種群雌成蟲體重受世代和品種影響顯著,金華種群則受世代、世代和品種的交互作用

7、影響。世代和水稻品種對雌蟲比例無顯著影響,且無交互作用(杭州褐飛虱種群兩個因子間有交互作用)。世代以及世代和品種間交互作用對杭州褐飛虱種群雄蟲短翅型比例具顯著的影響,對雌蟲短翅型比例則無明顯影響。本試驗表明,褐飛虱若蟲歷期隨著飼養(yǎng)世代數增加而延長,抗蟲水稻品種對褐飛虱雌蟲體重有一定影響,而轉基因水稻對褐飛虱雌蟲體重無明顯影響。
  3.田間褐飛虱種群在室內連續(xù)飼養(yǎng)后體內解毒酶的變化
  對室內連續(xù)飼養(yǎng)多代褐飛虱體內的酯酶和谷

8、胱甘肽S-轉移酶酶活性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杭州種群體內酯酶、谷胱甘肽S-轉移酶活性和金華褐飛虱種群體內酯酶活性均隨飼養(yǎng)世代增加而降低,金華褐飛虱種群谷胱甘肽S-轉移酶活性不隨世代呈現出有規(guī)律的升高或降低的趨勢。飼養(yǎng)世代和水稻品種對兩個褐飛虱種群的酯酶和谷胱甘肽S-轉移酶活性均有顯著的影響,且兩者之間有明顯交互作用。本試驗表明褐飛虱體內酯酶活性增強在其對殺蟲劑的抗性發(fā)展中起重要的作用。褐飛虱對殺蟲劑抗性發(fā)展與GST活性有關。
  

9、4.田間褐飛虱種群在室內飼養(yǎng)多代后體內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突變基因頻率
  田間種群經室內飼養(yǎng)不同世代后對殺蟲劑的敏感性發(fā)生了改變,其中對吡蟲啉的敏感性變化幅度較大。為了明確褐飛虱對吡蟲啉敏感性變化機制,本文利用特異性引物對不同世代的杭州和金華褐飛虱種群吡蟲啉抗性相關的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突變基因頻率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兩個種群經室內飼養(yǎng)不同世代后沒有發(fā)現已報道的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突變基因。這表明田間種群對吡蟲啉的抗性變化可能不是由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