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心率對缺血性心肌病和擴張型心肌病患者預后的影響.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
  缺血性心肌?。╥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和擴張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是兩種常見的心肌病類型。在臨床上,兩者都表現(xiàn)為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和病情進行性加重等特點,常需要借助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和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檢查才能鑒別。但兩者具有不同的病因、病理生理、治療方法和預后。心室重塑

2、是ICM和 DCM患者發(fā)生心力衰竭的基本機制。當患者出現(xiàn)心功能不全時,機體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等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處于長期過度激活狀態(tài),產生過多的兒茶酚胺類物質及血管緊張素II(AngII),直接損傷心肌,導致心肌細胞凋亡或壞死,心肌間質纖維化增生,促進心室重塑的發(fā)生發(fā)展,最終導致心功能惡化。因此抑制過度激活的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RAAS,抑制心室重塑是治療心力衰竭的關鍵。
  心力衰竭時交感神經(jīng)節(jié)后纖維末

3、梢釋放的兒茶酚胺類物質作用于心肌細胞膜上的β1受體,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縮力增強。研究表明,心率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且是獨立預測因子,獨立于血脂、血糖、吸煙、飲酒等因素之外,控制心率可以顯著減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再入院率、心衰發(fā)生率,改善預后。2008年 ESC指南建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最好控制在55~60次/分[1]。
  過去觀點認為β受體阻滯劑(β-blocker,β-b)通過抑制交感神經(jīng)和阻斷心肌細胞膜上

4、的β1受體而抑制心臟收縮,會加重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惡化而禁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但近年的臨床研究表明,合理使用β-b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
  β-b已從治療心力衰竭的禁忌藥轉變?yōu)槌R?guī)治療中必需的一部分。β-b一方面通過抑制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減少兒茶酚胺的產生,減少對心肌β1受體的刺激,另一方面直接阻斷心肌細胞膜上的β1受體,共同減慢心率,改善心肌細胞能量代謝,減少兒茶酚胺對心肌細胞的毒性作用;通過阻斷腎球旁細胞膜上的β1受體,抑

5、制RAAS活性,減少AngII及醛固酮的生成,減輕水鈉潴留及對心臟的毒性作用;β-b還可以修復心力衰竭時由于交感神經(jīng)過度興奮導致下調和功能受損的β1受體,使之功能恢復并上調,增加其敏感性[2],增強對正性肌力藥物的反應,增強心肌收縮力。
  ICM和DCM是由兩種不同原因所導致的心力衰竭,通過應用同一種類的β-b使二者的心率達到目標心率(即國內外指南普遍建議的最佳心率:55-60次/分),二者的預后有無差別?目前國內外關于這方面的

6、研究較少。
  目的:
  本研究擬應用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使ICM和DCM患者的心率達到目標心率(即55-60次/分),通過觀察1年時的死亡率,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室撲)發(fā)生率(因惡性心律失常死亡的病人按死亡病例計算),并發(fā)癥(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甲狀腺功能亢進、腎功能不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心室附壁血栓)發(fā)生率,再入院率,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

7、er, 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氮末端腦利鈉肽前體(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及血壓等指標來評估二者的預后。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ICM及DCM患者共284人,其中ICM患者162人,DCM患者122人。入選標準符

8、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和心肌病診斷與治療建議工作組2007年聯(lián)合發(fā)布的《心肌病診斷與治療建議》[3]。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血壓、常規(guī)十二導聯(lián)心電圖、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和 CAG檢查及 NT-proBNP、血糖、肌酐、甲狀腺激素等生化檢查,當患者空腹血漿血糖(FPG)>6.1mmol/l時進一步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及血胰島素測定。所有患者均給予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呋塞米片、螺內酯片、ACEI/ARB治療。ICM患者同時

9、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及瑞舒伐他汀片治療。有栓塞風險的 DCM患者同時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預防栓塞[4],血脂異常時同時服用瑞舒伐他汀片[5]。達到干體重時給予β-b(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47.5mg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控制心室率,初始劑量依心率及心功能狀態(tài)而定。出院時復查血壓、心率、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和NT-proBNP,最后入選心率控制至55-60次/分的ICM和DCM患者共139人作為研究樣本。其中ICM患者75人,并且這部分病人均

10、未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PCI)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治療;DCM患者64人。出院后每4周復查一次血壓、心率、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及NT-proBNP、血糖、肌酐、甲狀腺素等生化檢查,依據(jù)心率和心功能情況調整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劑量,使心率維持于55-60次/分范圍,對治療中出現(xiàn)二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心室率低于50次/分的患者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減量或逐漸停用[6]。共隨訪1年。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

11、件。計量資料需經(jīng)正態(tài)性和方差齊性檢驗并符合正態(tài)性及方差齊性,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2檢驗或連續(xù)校正法或 Fisher確切概率法。以死亡率為因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以α=0.05為檢驗水準, 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兩組間基本臨床資料:ICM患者的平均年齡明顯大于DCM患者(P=0.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

12、義。而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平均患病年數(shù)、吸煙率、飲酒率等一般臨床資料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VEDD、LVEF、NT-proBNP、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等指標間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阿司匹林腸溶片及他汀類藥物服用率在 ICM患者高于 DCM患者(P=0.000,P=0.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他藥物的服用情況在兩組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住院期間經(jīng)過治療:I

13、CM患者和DCM患者的NT-proBNP值均明顯降低(P=0.000, P=0.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兩組患者的LVEDD、LVEF值雖然均較入院時有所改善,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CM患者的SBP較入院時升高(P=0.000),而DBP無明顯變化(P>0.05);DCM患者的SBP、DBP與入院時相比均無明顯變化(P>0.05)。
  3、出院時兩組患者進行比較:ICM患者阿斯匹林腸溶片及瑞舒伐他汀片的

14、服用率明顯高于DCM患者(P=0.000, P=0.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其他藥物包括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的服用情況在兩組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項觀察指標在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亦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隨訪1年結束,與出院時相比:ICM患者的LVEDD、LVEF、NT-proBNP均得到明顯改善(P=0.000, P=0.000, P=0.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SBP、D

15、BP與出院時相比無明顯改變(P>0.05);DCM患者的LVEDD、LVEF也均得到改善(P=0.016, P=0.01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NT-proBNP、SBP和DBP與出院時相比均無明顯改變(P>0.05);兩組患者的服藥情況有所調整,但與出院時相比變化不明顯(P>0.05)。
  5、隨訪1年結束時,兩組患者進行比較: ICM患者的死亡率、心室附壁血栓形成率、再入院率、LVEDD及NT-proBNP低于DCM患者

16、(P=0.035, P=0.037, P=0.039, P=0.029, P=0.039),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ICM患者的LVEF、SBP、阿司匹林腸溶片及瑞舒伐他汀片服用率均高于DCM患者(P=0.000, P=0.043, P=0.000, P=0.000),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余各項觀察指標在兩組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6、以死亡為因變量進行二元 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患病年數(shù)和 LVED

17、D是ICM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P=0.012, OR=1.594;P=0.045, OR=1.564);患病年數(shù)和 DBP是 DCM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P=0.010, OR=4.263; P=0.007, OR=1.321)。
  結論:
  使用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將 ICM和 DCM患者的心率控制于55-60次/分,經(jīng)過1年的隨訪,二者的心功能均得到改善,但ICM患者較DCM患者改善更明顯,預后更好??刂菩穆试贗CM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