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戲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0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折子戲是中國戲曲獨有的一種存在方式,它既是戲劇文學讀本,又是舞臺演出的腳本。它體制短小,卻濃縮了戲曲表演藝術之精華,是十分純粹的戲曲形態(tài)。本論文梳理了古代折子戲發(fā)展的歷史,探討了從全本戲到折子戲的轉(zhuǎn)變過程,并以較多篇幅論述了折子戲的表演藝術成就和文學價值。在文獻資料上,本文主要從古典文獻如小說、筆記、日記了解明清兩代折子戲演出與觀賞生態(tài);從折子戲選本中了解折子戲劇目的積累與衍變;從折子戲演出臺本與身段譜中尋繹折子戲的表演神韻。在研究方法

2、上,以傳統(tǒng)的目錄版本學與考據(jù)學方法為主。全文以折子戲歷史發(fā)展為經(jīng),以折子戲表演特性與文學特性為緯,點面結合,縱橫勾連,力圖對折子戲做一番立體觀照。 論文共分以下幾個部份: 緒論,簡要概述20世紀以來折子戲的研究情況,以及本論文的選題意義、價值和幾個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論述明代折子戲發(fā)展歷史。通過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折子戲選本與小說、日記等史料,勾勒出明代折子戲之面貌:興起于明代正德年間;嘉靖、隆慶為其發(fā)展期;興

3、盛于萬歷年間;繁榮于天啟、崇禎年間。 第二章,論述清代折子戲發(fā)展歷史。有清一代大量折子戲支配著舞臺,折子戲演員眾多、班社林立,是為折子戲演出之高峰—劇目與表演走向成熟與定型。重點考察了折子戲集大成《綴白裘》的成書與版本情況以及劇壇花部、雅部折子戲演出之實況。 第三章,從全本戲到折子戲:《六十種曲》與《綴白裘》之比較。本章主要就《六十種曲》與《綴白裘》相同出目20劇172折就標目、腳色行當、唱曲、賓白與舞臺提示進行細致比較

4、。通過比較,動態(tài)地展現(xiàn)了從全本戲到折子戲的轉(zhuǎn)變過程,而從比較中發(fā)現(xiàn)折子戲形成的幾種方式以及“江湖十二腳色”形成的過程、吊場的特殊處理。 第四章,折子戲表演藝術成就。折子戲演出促使戲曲腳色行當分工越來越精細。而行當分工精細、表演精湛的極致表現(xiàn)則是獨特風格的形成,這些風格在師徒傳習中傳承,最終形成各行當之流派。流派的形成不僅讓昆劇生命得以傳承與延續(xù),而且也促使部分折子戲目定型,成為家門戲或為各行當?shù)谋硌菟囆g之典范。本章重點考察導演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