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最早是在20世紀60年代,可吸收生物材料這種新型材料首次被用作一種可吸收內固定治療骨折的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可吸收材料越來越多的被人們研究,被運用到生活的各個領域,特別是生物醫(yī)學。通過報道可知可吸收生物材料被用于生物醫(yī)學很多方面,包括手術縫線、骨折的修復、牙齒畸形矯正、智能藥物緩釋載體、手足關節(jié)融合術的治療等等許多方面,其中都有很多成功的運用案例,可生物降解的植入物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目光。對可生物降解植入物研究的主要驅動力源自于他
2、們在生理環(huán)境下可以逐步降解的特性,相比與永久植入物,可生物降解材料在植入人體后,逐漸失去作用,慢慢降解直到完全消失,所以這類材料可以降低甚至排除永久性植入物帶來的許多問題、例如長期的內皮損傷、機械性刺激和局部慢性炎癥等等。
骨科最常用的植入生物降解材料主要分為可吸收陶瓷、可降解金屬、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吸收生物陶瓷(代表物磷酸三鈣),優(yōu)點主要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較少發(fā)生炎癥和排斥反應,無生物毒性,且其力學性能良好,能承受較
3、大的應力與機械損耗,缺點是這類材料脆性較大,抗拉、抗剪、抗扭這方面性能較差??山到饨饘伲ù砦镦V合金、鋅合金、鐵合金),優(yōu)點是金屬的力學強度較好,又有良好的延展性,缺點這類合金降解速度較快,往往引起機械完整性的損失,手術后一周快速形成的氫氣泡也是制約其發(fā)展的另一大因素??晌崭叻肿硬牧舷啾扔谄溆嘀踩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緩慢,可以保證植入固定的有效性的同時又可避免快速降解導致的不良后果,而且降解的產(chǎn)物可安全從人體排出,安全性較好
4、,主要代表物有聚己內酯、聚乳酸、聚氨酯等等。
19世紀40年代人們首次提出形狀記憶這一概念,但是形狀記憶這一概念是在20世紀60年代被各領域專家重視,交聯(lián)聚乙烯作為熱收縮管時引起了大家廣泛的注意,后續(xù)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在90年代得到飛速發(fā)展,在最近10年更是取得了重大的進步。形狀記憶材料成為一種非常智能的新型醫(yī)學材料,我們能對其進行一系列的性能設計、改造,使這種新型材料來滿足生物醫(yī)學領域各種要求。
形狀記
5、憶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s,SMP),又稱為形狀記憶高分子,20世紀50年代首次出現(xiàn)對形狀記憶現(xiàn)象的描述,當時所用的形狀記憶聚合物是輻照交聯(lián)聚乙烯。20世紀70年代,因為美國航天局對形狀記憶聚合物在航天領域的開發(fā)運用,引起了人們對其的廣泛興趣。1984年,法國設計了首例形狀記憶聚合物—聚降冰片烯,相隔不久,日本成功開發(fā)了熱塑性形狀記憶聚合物,2001年,Andreas Lendlein對形狀記憶聚合物做了系統(tǒng)的
6、研究,并研究了一系列可用于生物醫(yī)學的可降解形狀記憶聚合物—聚氨酯,廣泛用于牙科矯形、骨科矯形和藥物載體等方面。隨后20余年的發(fā)展,人們不斷的完善形狀記憶聚合物的性能,使得形狀記憶聚合物越來越多的應用到生物醫(yī)學領域。到如今,形狀記憶聚合物已經(jīng)廣泛應用到生物醫(yī)學領域。
目的:
本研究針對醫(yī)用可降解形狀記憶材料的體外生物相容性及其制備的捆綁帶在動物體內安全有效性的初步研究,為該材料后續(xù)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實驗基礎;
7、方法:
第一部分
將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3T3-L1細胞復蘇培養(yǎng),接種到六孔細胞培養(yǎng)板上,每組4復孔,分材料組和對照組。在細胞爬片完后,我們用免疫組化技術檢測波形蛋白表達情況,觀察對照組與材料組表達強弱有無區(qū)別。
用復蘇好的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3T3-L1細胞接種到六孔細胞培養(yǎng)板上,每組3復孔。利用臺酚藍染色、細胞計數(shù)記錄細胞生長曲線,利用流式檢測法檢測細胞生長各期增值情況,觀察材料組和對照組細胞周期有無明顯變
8、化。
第二部分
實驗動物操作實驗過程:新西蘭大白兔脛骨不完全離斷作為動物骨折模型,模擬臨床骨科手術時骨片的固定,利用可降解形狀記憶捆綁帶固定骨折骨片。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夾板固定,2周后給予X光檢查骨片在位情況,分組,把實驗動物分為A(8周組)、B(14周組)、C(20周組)三組,8周后給予草坪誘導運動,術后8周、14周、20周進行實驗動物一般情況觀察、捆綁帶骨片大體情況觀察、捆綁帶捆綁強度的檢測、X片觀察、各臟器包
9、埋、染色、切片、組織學觀察,從而大體分析可降解形狀記憶捆綁帶在動物體內捆綁有效性及安全性。
結果:
免疫組化實驗:細胞接種到材料組后沒有發(fā)生明顯的細胞形態(tài)學的改變,材料組和對照組細胞均生長良好,細胞形態(tài)正常,呈放射狀緊密排列,對照組與材料組細胞均無明顯的壞死、萎縮、破裂等情況。對照組與材料組細胞生長情況沒有明顯的差別。
細胞增殖實驗:把消化好細胞按2×105接種到對照組與材料組6孔板上,按細胞接種1d、3d
10、、5d、7d,4個時間點進行觀察計數(shù),對照組與材料組細胞都能有序的增殖,接種后材料組第一天平均2.49×105個細胞,第三天平均4.38×105個細胞,第五天平均8.68×105個細胞,第七天平均15.2×105個細胞;對照組第一天平均2.50×105個細胞,第三天平均4.29×105個細胞,第五天平均8.84×105個細胞,第七天平均14.6×105個細胞,把對照組與材料組細胞計數(shù)繪制增殖曲線可看出,材料組與對照組無明顯差別。CCK檢
11、測不同時間點細胞增值,對照組和材料組細胞都呈現(xiàn)增殖趨勢,吸光度值增長速度相近,趨勢無明顯差異。利用統(tǒng)計學t檢驗對比材料組和對照組各組數(shù)據(jù)P>0.05,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從而得知該形狀記憶聚合物對細胞增殖無明顯影響。
細胞周期實驗:流式實驗檢測材料組和對照組細胞周期G1期、S期、G2期所占比,得出的結果顯示對照組與材料組細胞各細胞周期所占比相似,利用t檢驗分析對照組與材料組細胞周期所占比差異,得出P>0.05,顯示差異無明顯統(tǒng)
12、計學意義。
動物植入實驗:我們制作新西蘭大白兔不完全骨折模型,用可吸收形狀記憶捆綁帶固定,術后夾板外固定,術后兔子無感染、死亡等問題,術后X片顯示骨折恢復愈合良好,術后給予康復鍛煉,無明顯畸形或功能不良,解剖時骨折周圍軟組織包裹,有新骨生成,無畸形愈合,通過不同時間段動物各臟器的石蠟包埋、切片、染色、觀察,各臟器無明顯細胞形態(tài)的改變,無明顯異常。
結論:
(1)該可降解形狀記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體外細胞生物相
13、容性;
(2)該可降解形狀記憶聚合物對細胞增殖無明顯影響;
(3)該可降解形狀記憶聚合物對細胞周期無明顯影響;
(4)該可降解形狀記憶聚合物在動物體內有良好的相容性,無明顯毒副作用,其制作的捆綁帶對骨折碎片的捆綁安全、有效;
(5)該可降解形狀記憶聚合物在體內降解緩慢,在實驗動物體內對骨片的捆綁作用時間長,捆綁安全;
(6)輻照消毒對該可降解形狀記憶聚合物無明顯的結構破壞,不會引起其形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明膠-聚己內酯復合納米纖維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實驗研究.pdf
- 聚己內酯新型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聚己內酯基功能材料的制備.pdf
- 聚己內酯-絲膠蛋白納米纖維支架的制備及相容性研究.pdf
- 3D打印納米羥基磷灰石-聚己內酯支架的生物相容性.pdf
- 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生物相容性研究.pdf
- 聚己內酯的輻射交聯(lián)與形狀記憶效應研究.pdf
- 磷脂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血液相容性評價.pdf
- 生物相容性葡萄糖敏感聚合物的合成與性質研究.pdf
- NiTi形狀記憶合金及其表面改性層的生物相容性研究.pdf
- 基于聚ε-己內酯的可生物降解形狀記憶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pdf
- 導電聚合物—聚吡咯-透明質酸生物復合材料的制備表征和生物相容性研究.pdf
- 高分子聚合物-磷灰石復合涂層的制備、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研究.pdf
- 攜帶骨粉的明膠-聚己內酯靜電紡纖維膜支架材料的制備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pdf
- 形狀記憶聚己內酯泡沫的制備與力學性能分析.pdf
- 低溫去合金化NiTi形狀記憶合金生物相容性評價.pdf
- 聚烯烴合金形狀記憶聚合物.pdf
- 形狀記憶輸卵管絕育器的設計及體內生物相容性的實驗研究.pdf
- 基于金屬配位鍵的熱適性形狀記憶聚合物.pdf
- 形狀記憶聚合物泡沫性能分析.pdf
- 高應變形狀記憶聚合物.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