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級分的腐殖酸混凝預處理控制及對膜污染的影響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前納濾和超濾技術被用于替代傳統(tǒng)飲用水處理工藝來滿足一些地區(qū)的嚴格水質要求,超濾被認為是一種去除懸浮顆粒、膠體物質(>0.1μm)、無機顆粒和微生物的有效手段。混凝預處理工藝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膜污染,而且還能提高有機物的去除率。因此混凝預處理加超濾膜工藝現(xiàn)階段應用較為廣泛。腐殖酸是一種分子量范圍廣泛的高分子混合物,其不同分子量范圍的物質對膜污染的程度各不相同,而混凝預處理工藝對各個級分腐殖酸的去除效果差異較大,Al鹽混凝劑的種類對

2、腐殖酸等有機物的去除效率和超濾膜污染有一定的影響。
  本文首先進行腐殖酸的分級以及不同級分腐殖酸對膜污染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50K的腐殖酸和<10K的腐殖酸占總腐殖酸的主要部分,而30K~50K的物質和10K~30K的物質含量相對較少。對膜污染的影響程度順序為30K~50K的物質對膜污染最嚴重,其次為10K~30K分子量的物質,而>50K和<10K的腐殖酸對膜的污染相對較輕。
  然后采用混凝工藝去除腐殖酸,分別研究三

3、種混凝劑Al2(SO4)3、PAC和Alb在不同投藥量、不同PH值和破碎條件下對總腐殖酸和各個級分腐殖酸的去除率。研究表明,Alb對腐殖酸的去除率最高,其最佳投藥量為15mg/L,最佳pH值為6。而Al2(SO4)3對腐殖酸的去除率最低,其最佳混凝條件為投加量為20mg/L、pH=6,PAC的最佳混凝條件與Al2(SO4)3相同。
  本文采用電子攝像機對混凝過程的絮體成長進行原位拍攝,研究絮體形態(tài)結構(絮體平均粒徑、分形維數(shù)、絮

4、體強度)對超濾膜污染的影響,從而通過控制混凝過程絮體形態(tài)來減輕膜污染。得出的結論如下:Alb形成的絮體小而密實,PAC形成的絮體粒徑最大,Al2(SO4)3絮體結構較為松散。在最佳混凝劑投藥量條件下,絮體的平均粒徑最大,腐殖酸去除率最高,能有效減輕膜污染。在中性和堿性條件下,混凝過程中形成的絮體粒徑較大,結構松散,在膜表面形成的濾餅層疏松、孔隙率高,透水性好,從而能有效減緩膜污染。而Alb在投加量為15mg/L時絮體強度因子最大,混凝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