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1928年冬朝華社成立以來,由魯迅扶植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以“為人生而藝術”的剛健質(zhì)樸的救世之藝術觀念,沖擊了當時尚且逗留于“羅馬夕照”、戀念于“西湖晚涼”的空虛柔弱之風雅,試圖以時代精英們的吶喊喚醒危難中沉睡的國民。而抗日戰(zhàn)爭期間新興木刻運動如何在延安解放區(qū)得以改造和延續(xù),在解放后的發(fā)展中又如何改變了其社會的功能?本文則以古元這一新興木刻的典型代表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在延安時期經(jīng)視覺的洗練,減弱新興木刻運動中模仿歐式風格之弊,繼而立
2、足于視覺,借鑒陜西本土民間藝術形式,對西式木刻加以改造的創(chuàng)作實踐;以及新中國時期通過視覺的再度回歸,擺脫舊有習慣性套式的羈絆,得以木刻語言的更新,繼而仍立足于視覺,借鑒榮寶齋傳統(tǒng)木版水印的民族語言形式,將木刻語言民族化再向前推進一步的創(chuàng)作實踐,所形成的兩次藝術高峰中的作品圖像的比較分析,釋說古元木刻藝術發(fā)展軌跡中得以展開。并在隨后對古元的兩次藝術高峰形成遙相呼應之勢的原因分析中深刻認識到視覺在古元藝術變革中的重要性。最后通過古元對木刻本
3、體語言建設的影響以及當下中國版畫所面臨的困境來分析新興木刻運動之吶喊精神何以在當下沉寂,則引起對視覺的再思考,以尋求突破困境的途徑。 第一部分通過作品圖象分析對古元延安時期和新中國時期兩次藝術高峰做橫向縱向比較。(一)延安時期:1、1940-1942年,古元以敏銳的視覺對延安解放區(qū)新鮮的生活現(xiàn)象的觀看和創(chuàng)作減弱了新興木刻運動中對歐式語言模仿之弊。2、1942-1944年,自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倡以“文藝
4、為工農(nóng)兵服務”的大眾文藝思想,號召對新興木刻民間化、大眾化的改造以來,古元立足于視覺,借鑒陜西民間木版年畫、剪紙的藝術形式進行木刻民間化的語言新形式的積極探索。(二)新中國時期:1、1954年古元以北京故都尋常景象為題材引起對視覺的回歸,以新的藝術形式傳達新鮮的時代氣息,古元的木刻創(chuàng)作開始淡化政治,把精力轉(zhuǎn)向木刻語言的更新。2、1954-1960年前后,古元仍立足于視覺,通過對榮寶齋傳統(tǒng)木版水印的研究將木刻語言民族化又向前推進一步。而1
5、954年第一屆全國版畫展以古元富有詩情畫意的《春天》為代表的風景花卉等一批中型題材的出現(xiàn),標志著新興木刻運動的社會功能由此逐漸改變。(三)本章小結:通過對古元兩次藝術高峰的比較研究可以看出兩次藝術高峰呈遙相呼應之勢,而視覺貫通始末。 第二部分主要通過1947-1953年古元作品圖象分析,尋找古元兩次藝術高峰遙相呼應之勢形成的原因:(一)1947-1949年古元木刻作品的分析,指出古元離開延安創(chuàng)作土壤之后的作品開始流于概念和模式化
6、。(二)分析1950-1953年新年畫運動的弊端,及其對古元此一時期作品的影響,指出古元此時對于生活的疏離,陷于制造虛假聲勢的窠臼。(三)1953年文藝方針的調(diào)整和蘇聯(lián)版畫的影響引起中國版畫的復興,以及蘇聯(lián)版畫對古元的影響引起古元對視覺的回歸。(四)本章小結:通過以上原因的分析,認識到視覺在古元藝術變革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古元對中國現(xiàn)代木刻本體語言建設的影響。(一)1980年代,徐冰沿著古元對木刻語言民族形式化研究的足
7、跡,結合西方現(xiàn)代藝術語言形式的因素,在木刻領域展開藝術本體語言形式美的探索,繼而延伸到對版畫本體語言的研究。(二)1990年代至本世紀初,以王華祥為代表的木刻家沿著徐冰探索的足跡展開對木刻本體語言的探索。(三)本章小結:古元兩次藝術高峰所取得的成就對中國現(xiàn)代木刻的發(fā)展起到奠基和推動作用,尤其是1954年的藝術變革將木刻推向了本體語言建設上來。 本文結論部分:指出版畫在當下所處的困境。版畫自身語言及技術日趨純化和精良的同時,忽視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邏輯悖論研究的起始和兩次高峰.pdf
- 論藝術中的“高峰體驗”.pdf
- 文人畫與浮世繪——兩種藝術觀與藝術形態(tài),影響之比較.pdf
- 中國清中期宮廷藝術與法國洛可可藝術之比較.pdf
- 兩次從緊貨幣政策比較研究
- 《活著》:小說與電影敘事藝術之比較.pdf
- 凡高與徐渭——兩位瘋癲藝術家之比較.pdf
- 世界兩次經(jīng)濟危機比較研究
- 中西方繪畫藝術造型之比較.pdf
- 第三國際對中國兩次國共合作影響之比較研究.pdf
- 西安和重慶兩地城市公園造園藝術之比較.pdf
- 東汽兩次重大組織變革、影響及對應策略.pdf
- 定州兩次鄉(xiāng)村建設試驗的比較研究.pdf
- 莫扎特與舒伯特藝術歌曲之比較研究.pdf
- 變革中的教師教育范式:海峽兩岸之比較研究.pdf
- 在根性文化中成長的招貼廣告藝術——中日近代招貼廣告藝術之比較研究.pdf
- 大眾文化視角下馮小剛與山田洋次電影藝術之比較.pdf
- 淺論英國歷史上兩次重大貿(mào)易政策變革.pdf
- 萬科集團兩次股權激勵方案比較研究.pdf
- 中外藝術體操集體項目技術現(xiàn)狀之比較.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