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擬通過探討王士禛的書法藝術,以揭示書法教育的相關規(guī)律,為書法教育提供新的切實可行的思路。文章主要分為如下幾個部分:即王士禛的生平、王士禛的書法藝術、王士禛的書學思想及其王士禛書學思想的成因。 一、王士禛的生平。分析王士禛的書法藝術,要結合其成長經歷來研究,因為人是社會環(huán)境的產物,書如其人,只有把一個人放到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中,才能更好的認識他。王士禛首先是以神韻詩倡導者的面目出現(xiàn)的。王士禛祖籍山東省濟南府新城縣,其祖上世代高官,
2、家世顯赫,王士禛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儒家教育,因為其家族要他通過學而優(yōu)則仕的途徑,以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王士禛也確實不負眾望。他六歲入塾,二十七歲就中了進士,然后詮受揚州推官,開始了他的仕歷生涯。在揚州做官期間,他寫了大量意境含蓄、風格淡遠的神韻詩歌。他與廣大的民間詩人相來往,并顯示了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王士禛被推為祭酒,成為東南文壇的領袖。揚州任職期滿,王士禛升遷京職,從戶部主事一直做到吏部尚書,可謂一帆風順,春風得意。在京任職期間,神韻說詩
3、歌獲得了全國性的承認,王士禛也因此受到了康熙帝的寵信。王士禛神韻詩歌的廣泛流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甲申之變,文人士大夫雖然不愿意接受清朝的統(tǒng)治,但因清朝的統(tǒng)治日趨穩(wěn)固,而無可奈何,心里的失落悲觀無處發(fā)泄,只有從佛教、道教思想中獲得慰藉。王士禛的神韻說以佛家的空靈、道家的虛靜為底蘊,崇尚清遠、淡逸,并以類似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的面目出現(xiàn),符合廣大士人的口味,因而大受歡迎。二是因為清朝統(tǒng)治者的推許??滴醯郾救讼矏矍暹h一派的
4、詩歌,況且王士禛倡導的神韻清遠的詩歌有利于消解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能有效緩解社會矛盾,有利于清政府的統(tǒng)治。因此,王士禛的神韻說詩歌受到清朝統(tǒng)治者的歡迎。王士禛本人也一再受到康熙帝的嘉獎,因而官也越做越大。 二、王士禛的書法藝術。以上我們簡要介紹了王士禛的生平經歷。下面我們來分析王士禛的書法藝術。王士禛的書法藝術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從六歲入塾到三十四歲由揚州升遷京職,此期的書法風格是“龍拿虎攫”。因為,此時的王士禛受過
5、嚴格家塾教育,兼之才思敏捷,才華橫溢(王士禛從小就有“神童”之譽),因此心高氣傲,視功名如囊中取物,反映在書法上,就是雄強霸悍,汪洋恣肆。由于多種原因,王士禛早期的作品已很難找到了。中期從三十四歲到五十五歲。這一時期,王士禛的神韻說詩歌走向成熟,標志是《唐詩三昧選》的完成。此期,王士禛不僅在創(chuàng)作上獲得突破,在理論上,也因“清遠”思想的樹立而標志神韻說在理論上的成熟。反映在書法藝術上,王士禛此期的書法作品也呈現(xiàn)出瀟灑、飄逸的特點。代表作是
6、對聯(lián)“瑤池泛彩靄,瓊苑集香風”。晚期從五十五歲到七十八歲去世。此期的書法風格是清遠、淡逸。因為這一時期的王士禛在思想上更加成熟,已進入佛家空靈,即禪境的境界,反映在書法藝術上,呈現(xiàn)出清遠、淡逸的風格。王士禛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是《獨上蓬萊帖》,從這篇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王士禛毫無掛礙、不粘不滯的心態(tài),真正到了“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境界。 三、王士禛的書學思想,可用“神韻說”三字來概括。 (一)、詩與書同。 (二)、神
7、韻說的淵源。 (三)、神韻說的內涵:1、在審美意境上,神韻說主張含蓄蘊籍,認為“詩如龍然,見其首不見其尾”。他借鑒司空圖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和嚴羽的“鏡中之花,水中之月,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來闡述其神韻說。其對審美意境的繼承與發(fā)展。 2、在審美風格上,王士禛的神韻說主張清遠、淡逸。老子云:“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淡是其審美風格的核心,也只有淡的風格才能與含蓄蘊籍的意境相得益彰。其對審美風格的繼承與發(fā)展。 在
8、書法教育中,書法家個案教學應該從書家的書法藝術分析與書學思想的解析與評價兩個方面加以把握。書法藝術教育應該結合書家的成長經歷。書法藝術是書家思想、情感的反映,書家的成長經歷會影響其深層心理。對書法藝術的分析應從理性與感性兩個方面加以把握。在書法教學中尤其要引導學生學會書法藝術欣賞。對書法藝術的欣賞要從有我與無我兩個境界來論述。有我之境以生命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為核心;無我境界以“天人合一”的禪境為核心,王士禛的書法藝術屬于無我之境。書學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禪宗對王士禛神韻詩學及實踐的影響.pdf
- 王士禛傳記創(chuàng)作研究.pdf
- 王士禛詩學思想構成論.pdf
- 王士禎“神韻”詩境研究.pdf
- 王士禛入蜀及蜀中詩文研究
- 王士禛主導下的廣陵詞壇研究
- 王士禛詞論及詞作研究——兼與王士祿詞作比較
- 王士禛主導下的廣陵詞壇研究_33558.pdf
- 291《香祖筆記》清·王士禛
- 王士禛在揚期間文學活動研究
- 王漁洋神韻說的生命意蘊.pdf
- 王士禛《十種唐詩選》研究_6398.pdf
- 王士禛入蜀及蜀中詩文研究_27706.pdf
- 王士禛在揚期間文學活動研究_5383.pdf
- 王士禛選詩研究——以詩歌選本為研究對象
- 王士禛詩文集的刪定與清代文字獄
- -神韻-說美學思想的再認識.pdf
- 論《帶經堂詩話》之神韻說.pdf
- 神韻說與純詩論比較研究
- 神韻說與純詩論比較研究_20554.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