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酸銅鈣基高介電陶瓷材料和鈦酸鋇壓電陶瓷材料的物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介電材料和壓電材料是兩類重要的功能電子材料。介電材料是一類利用材料的介電性質來制造電容性器件的電子材料,被廣泛應用在電容器、諧振器、濾波器、存儲器等重要電子器件方面。隨著近年電子器件向高性能化和尺寸微型化方向的發(fā)展,高介電材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壓電材料是實現(xiàn)機械能與電能相互轉換的一類功能材料,在傳感器、驅動器、超聲換能器、蜂鳴器、電子點火器等各種電子元件和器件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使用的壓電材料主要是鋯鈦酸鉛(Pb(Zr,Ti)O3

2、,簡稱PZT)基陶瓷材料。但PZT的制備需要使用大量的含鉛氧化物作為原料,在生產、使用及廢棄后處理過程中都會給人類及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嚴重影響,發(fā)展無鉛環(huán)境協(xié)調性壓電陶瓷是一項緊迫且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的課題。在前述背景下,本論文主要開展了鈦酸銅鈣(CaCu3Ti4O12,簡稱CCTO)基高介電陶瓷材料和鈦酸鋇(BaTiO3)壓電陶瓷材料的制備、物性及相關機理的研究。 CCTO是一種具有鈣鈦礦型衍生結構的氧化物,不論是單晶形態(tài)還是多晶陶

3、瓷形態(tài)都呈現(xiàn)異常高的介電常數(shù)。室溫下,低頻介電常數(shù)很大、基本上不依存于頻率,而且在很寬的溫度區(qū)域內幾乎不隨溫度變化。對于CCTO高介電性的起源,有人認為起源于材料內在的晶格結構,也有人認為起因于內部阻擋層電容效應,還有人歸結為與樣品電極有關的耗盡層,因此在機制解釋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另一方面,通常制備的CCTO陶瓷的介電損耗很大,在實際應用中會導致信號衰減、器件或電路的發(fā)熱而工作不穩(wěn)定,不利于作為電子材料的應用。所以,尋找出一種既可以

4、保持CCTO陶瓷材料所具有高介電常數(shù)的優(yōu)點又能顯著地降低介電損耗的有效方法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BaTiO3陶瓷是歷史上最早發(fā)現(xiàn)的一種多晶壓電材料,在B.Jaffe等人于1954年發(fā)明PZT之前曾被廣泛的應用。以BaTiO3為基體的陶瓷材料雖然目前仍被廣泛地用于制造各種電容器和PCT電阻等,但作為壓電陶瓷材料的應用已很少見,主要的一個原因是由于通常制備的BaTiO3基陶瓷材料的壓電活性太低(d33≤190 pC/N)。值得關注的

5、是,最近日本研究者們相繼報道了以水熱合成得到的BaTiO3超微粉為原料、采用非常規(guī)技術(微波燒結、分段燒結或模板晶粒生長工藝)制備出了d33值分別達到360、460和788 pC/N的BaTiO3陶瓷材料的結果。從壓電活性方面講,這些結果啟示人們需要對BaTiO3基陶瓷作為無鉛壓電材料應用的潛能進行重新思考。 本論文以傳統(tǒng)固相反應法制備的CCTO基高介電陶瓷和BaTiO3壓電陶瓷為研究對象??疾炝藷Y條件、Cu元素化學計量比以及

6、摻雜改性對CCTO基陶瓷微觀組織結構、晶體結構、介電以及復阻抗方面的電學性質的影響,探討了相關的高介電性微觀機理??疾炝酥苽涔に嚄l件對BaTiO3陶瓷的壓電性能、介電性質、微觀組織結構和電疇構型的影響,探討了相關的壓電物性微觀機理。 一、研究了不同燒結條件下制備的一系列CCTO陶瓷的微觀結構以及介電和復阻抗方面的電學性質,發(fā)現(xiàn)CCTO陶瓷的微觀結構隨燒結條件的變化有很大的變化。根據(jù)陶瓷的微觀組織結構形態(tài),可以將制備的CCTO陶瓷

7、分為A類型(晶粒較小,但尺寸分布較均勻)、B類型(兩種不同尺寸的晶粒共存)和C類型(晶粒尺寸很大而且分布較為均一)三種類型。CCTO陶瓷的高介電性與其微觀組織結構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性。室溫下,低頻介電常數(shù)實部隨微觀組織結構中的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增大,頻率高于100 kHz的介電常數(shù)的實部則呈現(xiàn)急劇下降的變化,介電常數(shù)的虛部相應地呈現(xiàn)出一個介電峰,表現(xiàn)出一種類德拜型弛豫性的色散。高溫下,不同微觀組織結構類型的CCTO陶瓷所呈現(xiàn)的電學性質表觀上有

8、較大的差異,但存在著一些共通的特征,即介電頻譜呈現(xiàn)出一個低頻介電響應和兩個類德拜型弛豫色散、復阻抗譜呈現(xiàn)出三個Cole-Cole半圓。實驗上觀測到的CCTO陶瓷的電學性質可以歸結于陶瓷內部多晶形態(tài)的微觀組織結構。利用一個由串聯(lián)的三組RC元件(RgCg、RgbCgb和RxCx)組成的等效電路模型解釋了介電譜和復阻抗譜的實驗結果,這三組RC元件分別代表著來自微觀組織結構中的晶疇、晶界以及晶粒內部缺陷的貢獻。 二、考察了Cu元素化學計

9、量比偏離對CaCu3+yZi4O12陶瓷微觀組織結構與電學性質的影響。實驗發(fā)現(xiàn)Cu缺損(y<0)的CCTO陶瓷的微觀組織結構中的晶粒尺寸較小而分布比較均勻,Cu未偏離(y=0)和Cu過量(y>0)的CCTO陶瓷的微觀組織結構中有兩種不同的晶粒共存、晶粒尺寸相差數(shù)十倍。低頻下的介電常數(shù)與Cu元素的計量比有著很密切的聯(lián)系。與y=0的CCTO陶瓷相比較,y≠0的CCTO陶瓷的介電常數(sh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時晶粒電阻也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我們利

10、用上述的一個由三組RC元件串聯(lián)組成的等效電路模型解釋了介電譜和復阻抗譜的實驗數(shù)據(jù)。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我們認為在晶界周圍析出的CuO對室溫下的低頻介電常數(shù)和晶粒電阻有著很大的影響。 三、對如何降低CCTO陶瓷材料的介電損耗進行了探索,發(fā)明了以少量的La對CCTO化學組分式中的Cu元素進行部分替代而顯著降低介電損耗的改性方法。所研制的表觀組分為CaCu3-xLa2x/3Ti4O12(簡稱CCLTO)的陶瓷材料在維持了CCTO陶瓷

11、材料的介電常數(shù)大、低頻介電常數(shù)隨頻率和溫度變化小的優(yōu)點的同時,介電損耗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通過X射線衍射分析,發(fā)現(xiàn)CCLTO陶瓷中除CCTO型類鈣鈦礦結晶結構的主相之外、還有少量的CaTiO3相成分的存在。我們推斷CCLTO陶瓷材料的高介電、低損耗特性起因子晶界處析出的少量CaTiO3相,而后者則與La摻雜和Cu缺損兩因素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性。利用本發(fā)明方法所制備的表觀組分為CaCu2.9La0.2/3Ti4O12的陶瓷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綜合介

12、電性能,介電常數(shù)ε'在120 Hz至200 kHz頻段范圍達7500、介電損耗tanδ小于5.0%,在-80℃至125℃溫度區(qū)域的溫度系數(shù)TCK為±15 ppm/℃。該材料的介電常數(shù)ε'和介電損耗tanδ性能指標滿足美國電子工業(yè)協(xié)會EIA Z5U標準,而溫度系數(shù)TCK能指標優(yōu)于EIA X7A標準所規(guī)定的±55 ppm/℃。這一結果是目前國內外關于CCTO陶瓷研究中獲得的最好綜合性能指標。 四、以普通碳酸鋇和二氧化鈦粉體為原料,利

13、用通常制備電子陶瓷材料的工藝制備了具有強壓電活性的BaTiO3陶瓷,并對BaTiO3陶瓷呈現(xiàn)強壓電活性的微觀機理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討。通過優(yōu)化預燒和球磨工藝條件得到顆粒尺寸在亞微米級別(約為0.5μm)、四方相結構的BaTiO3微粉,成型后在較低的燒結溫度條件下制備出了具有較強壓電活性的BaTiO3陶瓷,室溫下測得的其壓電性能參數(shù)為d33=419 pC/N、kp=0.453和島k33=0.552,介電性質ε'=3181、tanδ=0.0

14、14。這一成果令人鼓舞,它使常規(guī)工藝BeTiO3陶瓷的壓電活性比原先的190 pC/N值提高了一倍多、超過了以壓電活性較強而著稱的PZT-5A的水準(PZT-5A的d33=374 pC/N),為今后實現(xiàn)低成本制備實用型的無鉛壓電陶瓷材料開辟了一條途徑。該成果具有較強的原創(chuàng)性,國內外目前還沒有類似的報道。值得特別加以說明的是,與近年日本研究者們所報道的利用水熱合成得到的BaTiO3超微粉為原料和非常規(guī)工藝制備技術方法相比較,本研究中所確立

15、的制備技術方法不僅有更低的原料價格和制造工藝成本的優(yōu)勢,而且還具有可以靈活地進行摻雜改性的特點。另一方面,通過對一些BaTiO3陶瓷樣品的微觀組織結構和電疇構型圖樣的觀察,我們實驗中還發(fā)現(xiàn)了“在晶粒粒徑尺寸平均值約為2.0~9.5μm范圍內,壓電活性d33值隨晶粒尺寸的減小而增大,而電疇的平均寬度基本上不隨晶粒尺寸發(fā)生變化”的有趣現(xiàn)象?;趯w結構、正交-四方結構相變點、密度、微觀組織結構和電疇等方面信息的綜合分析,提出了90°電疇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