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矯正的屈光不正對50歲以上人群盲與低視力的影響——滕州市與濟南市槐蔭區(qū)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的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盲和低視力是世界范圍內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和社會經濟問題。
   目前估計全世界有盲人3.7千萬、低視力者1.24億。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統(tǒng)計,全世界80%的盲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及時采取恰當的措施,有的就能被預防或控制而恢復視力,如白內障、屈光不正等。為此,1999年WHO、國際防盲機構和非政府組織提出了“視覺2020,享有看見的權利”的防盲治盲全球性戰(zhàn)略目標,力爭到2020年在全球消除包括白內障、沙眼、河盲、兒童盲、

2、屈光不正與低視力等導致的可避免盲。在世界很多地區(qū)未矯正的屈光不正已成為視力損害的首要原因。2008年的數據表明,全球共有1.45億患者由于未矯正的屈光不正而致低視力,800萬人致盲。我國現(xiàn)有盲人約500萬,低視力人口約710萬,是世界上盲和低視力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口的增加和老齡化,盲和低視力人數也在不斷增加,我國防盲治盲工作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WHO于1973年提出了盲和視力損傷的分類標準(即最佳矯正視力標準,best

3、 corrected visualacuity,BCVA),山東省防盲治盲辦公室于2008年4月至7月組織的對我省4個縣(市、區(qū))50歲以上人群進行的盲與低視力流行病學調查中,采用了這一分類標準。然而BCVA標準不能反映盲與視力損傷患者真實的生活狀況,而應用WHO于2003年提出的日常生活視力(presenting visual acuity,PVA)這一新概念對盲與低視力人群進行評估,則會真實的反映出盲與低視力患者的實際日常生活狀況。

4、
   [目的]采用PVA標準,對山東省盲與低視力流行病學調查中滕州市和濟南市槐蔭區(qū)50歲以上人群盲與低視力狀況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并與采用BCVA標準統(tǒng)計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進行比較。
   [方法]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乳山市、滕州市、鄄城縣、濟南市槐蔭區(qū)為樣本縣(市、區(qū))。按50歲以上人群雙眼盲患病率P=2.65%、可信度取95%計算,采取25%雙眼盲患病率的相對誤差,應用單純隨機抽樣計算樣本大小的公式:n

5、=Z2(P)(1-P)/B2,P=0.0265,B(率的絕對差值)=0.0265×0.25,95%可信度時Z=1.96,計算得n=2258。假設抽樣作用系數為1.8,調查受檢率為90%,計算出本調查每個縣(市、區(qū))所需樣本人數為2258×1.8/0.9=4516人。2008年4月至7月,我院參與了滕州市、濟南市槐蔭區(qū)兩地50歲以上人群盲與低視力流行病學調查工作。調查隊分為兩個檢查組,每組由1名高年眼科醫(yī)生和1名低年眼科醫(yī)生、1名驗光師、

6、2名眼科輔助人員組成。調查方案參照全國眼病流行病學方案進行。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查遠視力。對未配戴或不經常配戴遠用矯正眼鏡者,檢查裸眼視力;經常配戴遠用矯正眼鏡者,檢查戴鏡后視力。上述視力即為PVA。對任一眼PVA≤0.5者進行電腦驗光及主觀試鏡,然后檢查BCVA。并進行眼壓、裂隙燈顯微鏡及眼底檢查。根據WHO1973年制定的盲與低視力分類標準,雙眼BCVA均<0.05者為雙眼盲;只有一眼BCVA<0.05,另眼≥O.05者為單眼盲;雙

7、眼BCVA均<0.3、但≥O.05者為雙眼低視力;只有一眼BCVA<0.3、但≥0.05,另眼≥0.3者為單眼低視力。并分別以BCVA和PVA為標準分析單、雙眼盲和單、雙眼低視力患病情況及其病因。
   [結果]滕州市、濟南市槐蔭區(qū)兩地共檢錄8933人,實查7956人,總受檢率為89.06%。其中滕州市受檢4916人(61.8%),濟南市槐蔭區(qū)受檢3040人(38.2%);男性3557人(44.7%),女性4399人(55.3%

8、);50-59歲組4014人(50.5%);60-69歲組2084人(26.2%);70-79歲組1433人(18.0%);80歲及以上組425人(5.3%)。以BCVA為標準,雙眼盲患病率為1.34%;單眼盲患病率為4.47%;雙眼低視力患病率為1.97%;單眼低視力患病率為4.27%。隨著年齡的增長,單、雙眼盲及單、雙眼低視力患病率均有增高的趨勢(P=0.000)。單、雙眼盲及單眼低視力患病率無性別差異(P>0.05),女性雙眼低視

9、力患病率高于男性(P=0.014)。
   滕州市與槐蔭區(qū)雙眼盲及雙眼低視力患病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滕州市單眼盲及單眼低視力患病率顯著高于槐蔭區(qū)(單眼盲P=0.005;單眼低視力P=0.000)。雙眼盲前五位病因依次為白內障、角膜混濁/瘢痕、青光眼、黃斑變性(老年/高度近視)、視神經萎縮;單眼盲前五位病因依次為白內障、角膜混濁/瘢痕、眼球缺失/萎縮、屈光不正/弱視、黃斑變性(老年/高度近視);雙

10、眼低視力前五位病因依次為白內障、屈光不正/弱視、黃斑變性(老年/高度近視)、視神經萎縮、其它視網膜/脈絡膜改變;單眼低視力前五位病因依次為白內障、屈光不正/弱視、黃斑變性(老年/高度近視)、角膜混濁/瘢痕、視神經萎縮。
   以PVA為標準,雙眼盲患病率為1.58%;單眼盲患病率為5.09%;雙眼低視力患病率為3.51%;單眼低視力患病率為6.83%。隨著年齡的增長,單、雙眼盲及單、雙眼低視力患病率均有增高的趨勢(P=0.000

11、)。雙眼盲及單眼低視力患病率無性別差異(P>0.05);女性單眼盲及雙眼低視力患病率高于男性(單眼盲P=0.040;雙眼低視力P=0.001)。滕州市與槐蔭區(qū)雙眼盲患病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87);滕州市單眼盲及單、雙眼低視力患病率高于槐蔭區(qū)(單眼盲P=0.017;單眼低視力P=0.002;雙眼低視力P=0.037)。雙眼盲前五位病因依次為白內障、角膜混濁/瘢痕、黃斑變性(老年/高度近視)、屈光不正/弱視、青光眼;單眼盲前五位

12、病因依次為白內障、屈光不正/弱視、角膜混濁/瘢痕、眼球缺失/萎縮、黃斑變性(老年/高度近視);雙眼低視力前五位病因依次為白內障、屈光不正/弱視、黃斑變性(老年/高度近視)、視神經萎縮、其它視網膜/脈絡膜改變;單眼低視力前五位病因依次為屈光不正/弱視、白內障、黃斑變性(老年/高度近視)、角膜混濁/瘢痕、視神經萎縮。
   以BCVA為標準的雙眼盲患病率(1.34%)與以PVA為標準的雙眼盲患病率(1.58%)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13、=0.210);以BCVA為標準的單眼盲患病率(4.47%)與以PVA為標準的單眼盲患病率(5.09%)的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900)。而以PVA為標準的雙眼低視力患病率(3.51%)顯著高于以BCVA為標準的雙眼低視力患病率(1.97%)(.P=0.000),以PVA為標準的單眼低視力患病率(6.83%)亦顯著高于以BCVA為標準的單眼低視力患病率(4.27%)(P=0.000)。
   [結論]在滕州市及濟南市槐蔭區(q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