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F6基因在肝癌中遺傳不穩(wěn)定性及臨床病理關系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
   腫瘤(Tumor)是機體在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某一個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一般認為,腫瘤細胞是單克隆性的,即一般將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所有的惡性腫瘤總稱為癌癥(cancer)[1]。癌癥是全球導致死亡的主要因為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0年2月警告說,如果人們不認真采取措施預防癌癥,到2030年全球每年的癌癥死亡人數(shù)將可能在現(xiàn)有基礎上翻番,達1

2、700萬。目前全球平均每8個死亡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癌癥,這比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導致的死亡人數(shù)總和還要高。而且,每年全球還有超過1200萬人被確診患上癌癥。新發(fā)癌癥中,男性789620例,前三位是前列腺癌(28%)、肺癌(15%)和直腸癌(9%),女性739940例,前三位是乳腺癌(28%),肺癌(14%)和直腸癌(10%)。癌癥是一種多步驟過程的結果,主要是由控制細胞生長的主要基因先后累積突變導致的[2]。遺傳不穩(wěn)定性在人類癌癥發(fā)展史

3、上占據(jù)著核心作用。由于正常的體細胞突變率極低,人們一致認為,基因的遺傳不穩(wěn)定性伴隨基因突變率增加是癌癥發(fā)生的基礎[3]。因此,研究腫瘤的發(fā)生及轉移機制為臨床提供可靠的治療及預后指標。
   研究表明,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導致腫瘤發(fā)生的兩個重要因素,尤其是抑癌基因的失活與腫瘤發(fā)生的關系更為密切[4]。腫瘤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TSG)又稱隱性癌基因,需等位基因兩個位點均發(fā)生突變或缺失才會發(fā)

4、生功能障礙,即隱性純合或雜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時才會導致癌的發(fā)生[5]。抑癌基因變異最常見的分子機制是其2個位點相繼因點突變和LOH而導致功能完全喪失,即廣為接受的Knudsen“兩次打擊理論”[6]。大量研究顯示基因的遺傳不穩(wěn)定性,即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lility,MSI)和LOH,可能是使抑癌基因失活的重要因素,由此導致基因突變和腫瘤的發(fā)生.
 

5、  微衛(wèi)星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分離出來一種比小衛(wèi)星DNA具有更短重復單元的衛(wèi)星DNA,又被稱作短串連重復或簡單重復序列,每單元長度在1~6bp之間根據(jù),重復單元的構成與分布,由2~6個核苷酸組成,具有高度多態(tài)性的簡單串聯(lián)核苷酸重復序列,微衛(wèi)星DNA序列被分為3種類型:單一型,復合型和間斷型。MSI是指由于啟動MLH1、MSH2或較少MSH6甲基化導致的DNA錯配修復缺陷,這種缺陷可導致微衛(wèi)星的增多或減少。因此,MSI可導致腫瘤相關基

6、因的突變,可能是引發(fā)腫瘤的重要機制。若DNA復制錯誤的結果是等位基因片段的的缺失,則導致LOH的發(fā)生。LOH是腫瘤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缺失,DNA多態(tài)性基因座中的一個發(fā)生缺失,就失去雜合性。LOH是指與抑癌基因相關的雜合性微衛(wèi)星位點常伴有等位基因酌丟失。而目前分析LOH已成為檢測抑癌基因失活、發(fā)現(xiàn)和定位新的腫瘤抑制基因的重要手段之一[7]。由于LOH存在于在雜合體中,因此,如果在標記體細胞DNA多態(tài)性顯示有雜合性,則在腫瘤細胞中就可觀

7、察到LOH[8]。
   Kruppel樣因子6(Kruppel-like factor6,KLF6),又稱ZF9/CPBP,是近年發(fā)現(xiàn)的鋅指轉錄因子。KLF6基因位于人類染色體圖譜的10號染色體短臂(10p15),由4個外顯子組成,分別為218、574、124、525bp,突變常發(fā)生在2、3外顯子,其中外顯子2編碼KLF6蛋白的轉錄活性域。核轉錄因子KLF6是一種損傷后修復基因,對TGF—β1及其受體具有反式激活作用,該基因具

8、有典型的DNA結合域及轉錄激活域,激活后能移位入核反式作用于富含GC盒的DNA序列結合元件的啟動子,在轉錄水平調控其下游多種靶基因的表達[9]。已發(fā)現(xiàn)在多種人類腫瘤中如,前列腺癌、結腸癌、肝細胞癌等組織中不同程度存在KLF6基因缺失或突變,并且失去了其抗細胞增殖能力,因此被認為是一新的抑癌基因[10-12]。研究KLF6基因遺傳不穩(wěn)定性與肝癌臨床病理特性的關系,對于了解KLF6與肝癌發(fā)生的作用及其與肝癌的轉移機制,有著重要臨床意義。

9、r>   研究目的:
   了解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性(MSI)和雜合性缺失(LOH)在肝癌中的作用機制,研究KLF6基因D1716、M1、M2、M4位點在肝癌中的遺傳不穩(wěn)定性,及MSI和LOH對肝癌組織蛋白表達的影響,闡明KLF6基因遺傳不穩(wěn)定性與肝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為揭示KLF6作為抑癌基因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作用機制,提供理論依據(jù)。
   研究方法:
   (1)苯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石蠟包埋的肝癌組織基因DNA。

10、(2)PCR-單鏈構象多態(tài)性(SSCP)、常規(guī)銀染檢測KLF6位點的遺傳不穩(wěn)定性。(3)Envision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KLF6的蛋白表達。(4)Imagepro Plus計算機圖像分析軟件分析蛋白表達。(5)SPSS軟件統(tǒng)計分析相關性。
   研究結果:
   肝癌KLF6基因微衛(wèi)星位點LOH的檢出率為35.71%(10/18),與肝癌患者年齡、分化程度、包膜的有無無相關性,但與臨床TNM分期密切相關(P<0.01

11、),LOH在肝癌Ⅲ+Ⅳ期檢出率為75.00%(6/8)明顯高于Ⅰ+Ⅱ期的20.00%(4/20)。MSI檢出率為17.86%(5/28)。MSI與肝癌患者的年齡、肝癌的分化程度、淋巴轉移、臨床TNM分期和包膜有無均無相關性。KLF6在正常組織中不表達或者低表達;肝癌中KLF6蛋白陽性檢出率為50.00%(14/28),與患者年齡、肝癌淋巴轉移、臨床TNM分期和包膜的有無均無相關性,在KLF6蛋白表達陽性的腫瘤中LOH陽性率為7.14%(

12、1/14),顯著低于LOH陰性組的64.29%(9/14)的表達率(P<0.01)。
   結論:
   KLF6基因的遺傳不穩(wěn)定性可能是肝癌發(fā)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機制,MSI和LOH通過不同的途徑調控肝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KLF6基因LOH的發(fā)生率與淋巴轉移正相關。LOH在KLF6雜合性缺失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作為肝癌惡化及進展的一個指標,MSI則影響到腫瘤的預后,二者對KLF6蛋白表達的影響表明KLF6不僅是個腫瘤抑制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