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李如圭《儀禮集釋》是南宋具有代表性的《儀禮》注本。自宋《中興藝文志》褒贊其功以來,凡論及宋代《儀禮》成就者皆列此書。元、明、清多家《儀禮》注本亦頻引其說,故《儀禮集釋》堪稱南宋《儀禮》研究的典范之作。李如圭《儀禮集釋》是在鄭玄《儀禮注》的基礎上,廣征博引,闡幽發(fā)微,申補經注,考論糾謬,多發(fā)前人未備,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是研究《儀禮》不可或缺的參考文獻。作為宋代《儀禮》研究成果的重要體現,目前學界對李如圭《儀禮集釋》的研究還較為匱乏,尤對
2、其學術價值及影響力尚有待發(fā)現。
李如圭生平事跡見諸史料者頗為疎略,通過梳理現存史料、李氏族譜及宋人文集、書信等,對李如圭生卒年、中童科、舉進士的時間進行了辨析,澄清了各類文獻的爭議之處。確定李如圭生于乾道三年(1167),乾道九年(1173)中童科,紹熙四年(1193)年登進士第,約卒于理宗紹定六年(1233)年前后,歷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四朝。李如圭幼年能誦讀《詩》、《書》、《易》等經籍,群書大義皆通,為其成年后著書立說打
3、下了基礎。據文獻記載,李如圭著有《儀禮綱目》一卷,《儀禮集釋》十七卷(戴震輯本析為三十卷)和《儀禮釋宮》一卷?!秲x禮綱目》佚不可考,《集釋》與《釋宮》皆屬南宋時期禮學之力作,并為后儒所推崇,是南宋禮學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儀禮集釋》的成書背景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北宋中前期慶歷、熙寧變法對經學的發(fā)展及宋人學風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兩宋禮文化發(fā)展的獨特性更是令人矚目,這一時期,一方面經學的地位不斷提高,宋學漸顯其面目,與此同時,
4、學界又交織著經學內部《三禮》升降的矛盾:《儀禮》由禮之本經沉潛下行,《周禮》、《禮記》高居上位;另一方面《儀禮》因王安石熙寧間罷廢而束之高閣,備受冷落,同時又與兩宋官、私禮書的繁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冠、婚、喪、祭之禮在民間的推行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同時,疑經惑傳、重于義理雖然代表著宋學的主流,但篤守舊說,以章句訓詁對經典的詮釋亦未偏廢。這些表征,正如章權才先生在《宋明經學史》一書中,論及宋初經學時所說的“守舊與開新的矛盾運動。”然而,
5、就《儀禮》研究的自身發(fā)展而言,南宋明顯優(yōu)于北宋,以張淳??薄秲x禮》為開端,后者相繼,使得禮經由治之者寥寥到漸次走向全面復興。??斌w、集釋體、通解體、圖示體眾體兼?zhèn)?,各有所長,這些都表明在宋代禮學背景下個體創(chuàng)作的自覺性。
李如圭《儀禮集釋》是南宋《儀禮》研究的早期代表,其注經方法及體例既能保留傳統(tǒng)漢唐注經模式,又能掙脫“疏不破注”的藩蘺,且對先儒之說有所突破。前人論及《儀禮集釋》或稱其“取鄭《注》而釋之”,或稱其“全錄鄭《注》而
6、博采經傳為釋,以相證明”云云,足見《儀禮集釋》是本于鄭《注》而有所發(fā)明。本文在對兩家注本進行宏觀對比和微觀分析的前提下,從李如圭《儀禮集釋》對鄭《注》的繼承與發(fā)展入手,揭示其申補經注之面貌及體例?!秲x禮集釋》對鄭《注》的繼承,首先表現在全錄鄭《注》,未有刪裁,這一點區(qū)別于南宋各本改易刪減經、注的作法。在注釋體例和注經方法上對鄭《注》的繼承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重視名物訓詁,長于推演禮例,引用《三禮》、《三傳》、諸子等書以相證明等等。尤為可
7、貴的是《儀禮集釋》不避繁難,對鄭《注》未備之處或未明之處予以申補闡發(fā),這也是此書的重要貢獻之一。從中也反映出李如圭獨特的學術思想和闡釋視角。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儀禮集釋》對鄭《注》的糾謬。宋人敢于疑經惑傳,彈正糾謬,本于舊注而不墨守故訓,《儀禮集釋》亦不例外。本文通過兩家注本對比所見抵牾,或由后世注本爭訟之處切入,對《儀禮集釋》不從鄭《注》之處進行分析考辨,而是發(fā)現《儀禮集釋》對鄭玄《注》的彈正皆有所據,不為臆斷,表現務實的
8、態(tài)度。同時對《儀禮集釋》“違《注》而誤”、“《注》誤不察”的兩類情況進行了檢討。
集釋體是古書注解體例之一,又稱“集傳”、“集注”、“集解”,其突出特點是旁摭舊典,廣征博引?!秲x禮集釋》引書范圍較廣,不僅有秦漢以降諸家之說,更有兩宋出現的最新研究成果,表現出李如圭治經不避古今,兼收并蓄的特點。在全面梳理引文信息的基礎之上,通過列表統(tǒng)計、分析歸納等方法將《儀禮集釋》所涉十五種禮儀作為考查范圍,對其引書規(guī)律、征引方法等進行了梳理和
9、總結。
李如圭《儀禮集釋》可稱為兩宋《儀禮》研究由廢而興轉折時期的杰出代表,其成就不僅在于申補經注,還表現在存古之功,補脫勘訛和對后世注本的影響等諸多方面。此書大量引用秦漢魏晉南北朝文獻,許多先儒舊說亡佚不存,幸賴此書可睹其一二,故于古代文獻的保護而言確有其功?!秲x禮集釋》雖非??睂W專著,但其??背晒麡O為豐富,往往能對經、注之誤詳加辨析。此書申補經注多有創(chuàng)建,不同舊說之處實有理據,其注釋成果多為后世注家廣泛采用,足以證明其所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