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僧叡是東晉著名僧人,其佛學素養(yǎng)在鳩摩羅什弟子中首屈一指,被譽為“四海標領”。他通曉義理,不斷探索,羅什所譯重要經(jīng)典之序絕大多數(shù)出自僧叡之手。僧叡有著全面而深刻的般若思想與法華思想,是由“空”轉“實”的關鍵人物。他重視實修,提倡定慧雙修,“精練五門,擅入六靜”,且最終將出世性強、修行簡易的彌陀凈土作為其終極歸宿。僧叡對佛教理論發(fā)展史脈絡的把握十分精準,還將各個歷史時期佛教思想的特色予以總結。在充分肯定其師鳩摩羅什中觀學說的同時,提出建設性
2、意見,并對佛教思想的發(fā)展方向予以展望。不管是學理還是實修,僧叡都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的一生體現(xiàn)了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孜孜不倦的追求,是當時整個中國佛教發(fā)展變化的一個亮麗掠影。
本文第一部分系統(tǒng)研究僧叡佛學思想背景,首先明晰僧叡生平與著作,再厘清有待商榷的相關議題,如“僧叡慧叡關系問題”與“《喻疑》作者問題”,深入挖掘僧叡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潮流。
文章第二部分,包括:
從中道角度詮釋般若中觀思想——僧叡直指
3、“畢竟空”真實相,通過非心非待,擺脫主客觀束縛,達到“無所得”的中道歸宿。僧叡對般若的把握體現(xiàn)了中土僧人般若思想的最高水平。
定慧雙修的禪修理念與其往生彌陀凈土的終極歸宿——僧叡慧學超群,且重禪修,深知智慧與禪定相互依存,并努力將兩者結合起來。僧叡重實修、重解脫的信仰理念又支撐其最終往生彌陀凈土。
僧叡的《法華》相關思想——僧叡指出《法華經(jīng)》是眾經(jīng)之實體,將《法華》、《般若》并列,且更傾向于前者,《法華》可視為僧叡思
4、想發(fā)生轉向的過渡經(jīng)典。
極力護持《涅槃》——《泥洹經(jīng)》對眾生成佛提供了經(jīng)典依據(jù),僧叡專作《喻疑》一文,以雄辯的文筆,激昂的感情,良苦的用意捍衛(wèi)《泥洹》,其中深刻體現(xiàn)了僧叡思想向“有”的轉變。
另外,在獨存論文《喻疑》中,還有僧叡對中國佛教史的歸納,本文亦將其作為思想主體的一部分予以概述。從以上五方面來全面展現(xiàn)僧叡思想。
第三部分,總結貢獻和影響。首先承接上文總結僧叡思想中由“空”到“有”的時代轉向,再分析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