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如”“是”——中道哲學四種思維模式疏理會通.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以“中道哲學”為問題意識,以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研究方法,對中國哲學儒、釋、道三家與西方哲學各自的理論結構、發(fā)展方向與內在聯(lián)系進行了系統(tǒng)的疏理會通,認為: 儒家中道哲學產(chǎn)生于孔孟學說,其理論結構在形式上可表述為“中道即天道”,在內容上可表述為“中道即誠道”,均建立于《中庸》,到了《易傳》則高度融合成“中道即易道”的圓而神模式;佛教中道哲學經(jīng)由大乘中觀學派一一三論宗、華嚴宗、天臺宗、禪宗的中國發(fā)展以后,形式地建立與內容地建立均于

2、天臺宗得以圓滿完成,可分別表述為“中道即常道”、“中道即自性道”,并進一步在禪宗得以高度融合為“中道即善道”的圓融模式;道家中道哲學形式地建立于老、莊原始道家,可表述為“中道即生道”,內容地建立于黃老學(包括黃老政治學、黃老養(yǎng)生學)和魏晉玄學(包括玄學本體論、玄學人生論),可表述為“中道即治道”,內容與形式初步融合于道教哲學和宋明理學,可表述為“中道即真道”,但與儒、釋二家的情況相比,這種融合并不完滿,還有待深入。通過對中國哲學儒釋道三

3、家中道理論的考察,筆者力圖將中道哲學的思維特點總體界定為:整體直觀性、動態(tài)流轉性與自主自由性,并論證這一思維結構的成熟與中國哲學“道德性與天人合一”、“主體性與群己合一”、“實踐性與知行合一”特質的形成是同步的,二者相資以為用、并進而有功,在隋唐時期便已基本定型。 相比之下,西方哲學中道理論的建立則不夠明朗,因為“中道”這一維度可以說是由傳統(tǒng)西方哲學主客對立的思維模式進逼出來的,理論發(fā)展被動,缺乏明朗的自覺意識,總的說來,形式地

4、建立于柏拉圖后期“相論”,可大體表述為“中道即是者之道”;內容地建立古代哲學集大成者黑格爾,可大體表述為“中道即精神之道”,內容與形式熔鑄地建立于廣義的現(xiàn)象學運動,可大體表述為“中道即交互之道”。由于西方哲學“中道”思想的內在生成雖然也有著清晰的脈絡,但其理論結構卻要比儒、釋、道三家遠為復雜,因此本文就不僅僅只是四種思維模式之間基礎性的分析比較,而且也有意識地側重于作為整體的西方哲學與東方智慧的疏理會通,從人類發(fā)展史上看,西方哲學的影響

5、至今還遠遠超出東方哲學儒釋道三家,所以這種側重也正是歷史與邏輯相一致的研究方法所要求的。 由此,筆者歸結出“中道哲學”的四種思維模式:儒家哲學--正向思維;道家哲學--逆向思維;佛教哲學--反向思維;西方哲學--對向思維。通過對這四種思維模式本體內涵與社會意義的分析比較、疏理會通,筆者得出結論:“中道哲學”理論指歸是萬事萬物在自遂其性、自得其所的基礎上實現(xiàn)萬事萬物各得其所、各遂其性的和諧發(fā)展,圍繞這一核心主題,從歷史的角度,理論

6、定型的先后順序是儒家哲學→佛教哲學→道家哲學→西方哲學,從邏輯的角度,思維演變的前進路向是對向思維→反向思維→逆向思維→正向思維。因此,思辨的西方哲學的發(fā)展方向必然是圓融的東方智慧,東、西方哲學的整合與創(chuàng)新的最佳途徑便是通過與這兩者皆極具親緣的佛教哲學,宏觀當前哲學界,傳統(tǒng)西方哲學與佛教哲學的比較研究才是真正的當務之急與康莊大道。由于儒家既是歷史起點,也是邏輯終點,因此,展望未來,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和諧社會的共建,唯有儒家哲學在根本上可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