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稻具有高含量的硅是水稻區(qū)別于其它禾本科作物的一個重要特征,而在水稻各組織器官中以谷殼中含量為最高。以往的研究側重于生理學和土壤肥料學,而對其遺傳機理報道較少。本研究利用前期定位結果,構建了一套剩余雜合體(RHL)衍生群體,開展水稻谷殼硅含量(HUS)QTL的精細定位研究。 本實驗室在前期研究中,以珍汕97B/密陽46重組自交系(RIL)群體為材料,在第6染色體短臂檢測到一個控制水稻谷殼硅含量的QTL(qHUS-6),其貢獻率達
2、17.4%。在本研究中,應用來源于612個珍汕97B/密陽46RIL各1個F7單株的DNA,經(jīng)SSR標記篩選,得到一個在第6染色體短臂RM587-RM276之間呈雜合型、在其它基因組區(qū)間基本呈純合型的單株,自交后得到一個由221個株系組成的F2:3群體,應用于qHUS-6的精細定位。主要結果如下: 1.2004年冬-2005年春在海南省陵水育種基地種植含有221個株系的完整群體,構建了在RM587和RM276范圍內含16個標記的
3、遺傳圖譜,分株系測定谷殼硅含量,檢測到一個控制谷殼硅含量的QTL,最高LOD值位于RM510和RM204之間,距RM510為0.1cM;LOD值為20.4,加性效應為1.88%,顯性效應為1.41%,顯性度為0.75,表現(xiàn)為正向不完全顯性。該QTL位于前期檢測到的qHUS-6所處區(qū)間,增效等位基因都來自父本密陽46,但對群體的貢獻率升至34.9%。 2.從221個株系中篩選出105個在16個標記區(qū)間內發(fā)生重組的株系,構成亞群體,
4、利用完整群體構建的圖譜來檢測QTL,以進一步驗證上述結果。所得結果與完整群體基本一致,最高LOD值位置不變,LOD值為17.1,加性效應為1.97%,增效等位基因來自父本密陽46,顯性效應為1.15%,顯性度為0.58,表現(xiàn)為正向不完全顯性,貢獻率升至51.0%。 3.根據(jù)221個株系的標記基因型檢測結果,篩選到10個在RM587和RM510標記座位處呈雜合基因型的株系,每株系取10個單株分別檢測RM587和RM510的基因型,
5、篩選到兩標記都表現(xiàn)為母本純合、父本純合和雜合的三組材料共71株,測定各單株的表現(xiàn)型,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三組材料的谷殼硅含量呈極顯著差異,說明控制硅含量的QTL與標記RM587和RM510連鎖。以各組的表現(xiàn)型平均值為基礎計算,其加性效應為0.69%,增效等位基因仍來自父本密陽46,但顯性效應為-0.80%,表現(xiàn)為負向完全顯性。該結果進一步驗證了qHUS-6與RM587和RM510的緊密連鎖關系,同時表明該基因的效應可能因環(huán)境變異而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利用重組自交系群體定位水稻品質相關性狀QTL.pdf
- 一個水稻稈QTL qSc8-1的精細定位.pdf
- 利用SSR標記定位水稻細條病抗性QTL.pdf
- 利用系譜傳遞不平衡檢驗精細定位QTL.pdf
- 利用近等基因系精細定位一個水稻抽穗期QTL-qHd3-1.pdf
- 利用3個陸地棉群體定位纖維品質QTL.pdf
- 利用重組自交系群體定位玉米主要株型性狀的QTL.pdf
- 利用回交導入系群體定位大豆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QTL.pdf
- 利用“永久F2”群體定位抗赤霉病QTL.pdf
- 利用導入系定位氮脅迫下水稻產量性狀QTL.pdf
- 一個控制水稻分蘗角度主效QTL TAC8的精細定位及候選基因分析.pdf
- 利用重組自交系群體定位一般配合力相關性狀QTL.pdf
- 利用回交導入系群體定位大豆蛋白質、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含量QTL.pdf
- 利用選擇回交導入系定位和聚合水稻抗旱QTL.pdf
- 利用越光-南京11重組自交系群體定位水稻品質相關性狀QTL.pdf
- 一個水稻粒重QTL GW6的精細定位和基因聚合育種研究.pdf
- 利用選擇群體中等位基因頻率的漲落定位QTL.pdf
- 水稻精米蛋白質含量QTL精細定位分析.pdf
- 利用單片段代換系定位水稻粒形及粒重QTL.pdf
- 利用染色體片段代換系定位水稻苗期氮素利用相關QTL.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