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1988~2007年狂犬病流行病學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分析湖南近20年狂犬病的流行特征,探討狂犬病發(fā)病和潛伏期的影響因素,為制定狂犬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學依據(jù)。
   方法:收集湖南省1988~2007年狂犬病法定疫情報告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流行病學研究,對湖南省2004~2007年1059份狂犬病個案資料采用Epida.ta3.1軟件錄入數(shù)據(jù)庫,運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Mann—whitney U檢驗和Kruskal-Wallis檢驗)分析潛伏期長短的影響因

2、素,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暴露后接種人用狂犬疫苗的影響因素。
   結果:1988~2007年20年間,湖南省共報告狂犬病例4401例,年均發(fā)病率為0.35/10萬,疫情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趨勢。全省14個市(州)均有病例報告,病例數(shù)多集中在湘南與湘中地區(qū),永州、郴州、邵陽、衡陽、懷化5個市共報告2378例(占全省54.03%)。發(fā)病數(shù)以7~10月較多,2~4月較少;發(fā)病率最高是5~9歲年齡組,其次是10~14歲

3、、65~69歲年齡組。農民占的比例最大(61.21%),其次是學生(18.95%)。1059例狂犬病例中,潛伏期范圍為7天~2760天,潛伏期中位數(shù)是56天,病程范圍為0~13天,病程中位數(shù)是3天。病例潛伏期長短與年齡、職業(yè)、暴露程度、暴露部位、傷口處理方法、傷口沖洗、傷口消毒、傷口縫合、暴露后接種人用狂犬疫苗、暴露前免疫、以及傷人動物種類、傷人動物來源、動物傷人因為、共13個因素有關(經Mann—whitney U檢驗或Kruskal

4、-Wallis檢驗,P<0.05)。暴露程度為Ⅱ級(OR=0.450,95%CI0.247~0.820)、未處理(OR=0.365,95%CI0.173~0.768)、傷口處理方式為其它(OR=0.102,95%CI0.023~0.464)是暴露后人用狂犬疫苗接種的保護因素,醫(yī)療機構處理(OR=31.467,95%CI13.839~71.550),傷口處理方式為傷口沖洗(OR=2.300,95%CI1.145~4.622),傷口處理方式

5、為傷口縫合(OR=2.556,95%C11.090~5.993)是暴露后人用狂犬疫苗接種的危險因素。
   結論:湖南省狂犬發(fā)病經歷了1988-1996年下降期后,近年來又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家犬的免疫接種率低、疫苗質量不高、傷后處理不及時,不規(guī)范、各部門之間缺乏協(xié)作等是狂犬病發(fā)病的因為,加強農村地區(qū)重點人群預防狂犬病的健康教育、提高暴露后傷口處理率及免疫接種率,是狂犬病防制的主要措施。
   目的:了解湖南省家犬狂犬病病毒

6、的感染狀況,建立狂犬病實驗室診斷技術平臺,為防制狂犬病提供科學依據(jù)。
   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1月在狂犬病高、中、低發(fā)病地區(qū)按照分層抽樣原則分別選擇冷水灘區(qū)、邵東縣、桃源縣、湘鄉(xiāng)市、瀘溪縣5個縣(市、區(qū)),2007年4月~2008年3月選擇在全省14個市州的14個縣(市),由當?shù)丶膊☆A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按隨機抽樣的方法收集市售家犬的腦組織標本,冷凍條件下送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法(DFA)初篩檢

7、測狂犬病病毒抗原和巢式RT-PCR方法檢測狂犬病病毒特異性核酸進行確證。
   結果:2005~2008年共檢測犬腦組織標本1613份,通過DFA檢測陽性80份,而經巢式RT-PCR確證陽性標本為67份,犬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為4.15%。2005~2006年檢測冷水灘區(qū)、邵東縣、桃源縣、湘鄉(xiāng)市、瀘溪縣家犬感染率分別為1.83%、7.24%、5.88%、2.63%、1.97%,不同的地區(qū)犬只的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

8、=9.673,P<0.05)。2007~2008年檢測邵陽縣、湘鄉(xiāng)市、茶陵縣、藍山縣家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分別為26.87%、13.83%、10.42%、6.94%,其余10個縣未檢測出陽性標本,不同的地區(qū)家犬的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33.846,P<0.01),以邵陽市、永州市、湘潭市等地區(qū)的家犬感染率較高。
   雄性、雌性家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分別是4.68%和2.85%(x2=2.556,P>0.05);大

9、型、中型家犬的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分別為4.57%和3.02%(x2=1.542,P>0.05);成年犬、幼年家犬的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分別為4.95%和1.57%(x2=11.133,P<0.01);注射、未注射過獸用狂犬疫苗的家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率為1.29%、4.63%(x2=762,P<0.05);春、夏、秋、冬季家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率分別為9.56%、7.53%、2.31%、3.23%(x2=22.254,P<0.01)。
  

10、2005~2006年各監(jiān)測點狂犬病病毒感染率與2006年各監(jiān)測點人間狂犬病發(fā)病率呈正相關(Pearson r=0.796,單側P=0.047);2007~2008年各監(jiān)測點狂犬病病毒感染率與2007年各監(jiān)測點人間狂犬病發(fā)病率秩次也呈正相關(Spearman r=0.900,單側P=0.019)。
   結論:湖南省家犬狂犬病毒感染率較高,而且與人間狂犬病發(fā)病率呈正相關關系,需加強犬只免疫,嚴格犬只管理,遏制人間狂犬病疫情的發(fā)生。

11、DFA法和巢式RT-PCR在狂犬病病毒的病原學監(jiān)測中有實際應用價值。
   目的:了解湖南省狂犬病病毒的病毒類型及其地理分布、病毒的變異動態(tài)特征,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據(jù)。
   方法:將在狂犬病高、中、低發(fā)病地區(qū)的5個代表性縣(市、區(qū))所獲狂犬病毒株N基因進行測序,然后進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統(tǒng)發(fā)生分析等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利用DNAstar等生物信息學軟件將N基因片段核苷酸、氨基酸序列與湖南省內歷年狂犬

12、病毒株、國內外狂犬病毒疫苗株、國內代表性狂犬病毒株、國外代表性的狂犬病毒株的核苷酸、氨基酸進行同源性比對、系統(tǒng)發(fā)生分析。
   結果:湖南省2006年分離的20株病毒均為基因1型,各株間N基因片段核苷酸同源性為88.8%~100%(中位數(shù)98.1%),氨基酸同源性為99.2%~100%(中位數(shù)99.6%),系統(tǒng)發(fā)生可以分為A、B、C三群;與湖南省內歷年狂犬病病毒株比較,核苷酸同源性為88.5%~100%(中位數(shù)97.9%),氨基

13、酸同源性為98.3%~100%(中位數(shù)99.6%),系統(tǒng)發(fā)生分為A、B、C三群,狂犬病病毒具有地域性的特征。與國內外狂犬病疫苗株比較,研究毒株與中國疫苗株CTN同源性89.9%~94.2%(中位數(shù)90%),親緣關系最近。與國內代表性狂犬病病毒株比較,湖南省狂犬病病毒株與貴州、湖北、廣西等周邊相鄰省份毒株的親緣關系較近,與江蘇、河南等省份的毒株也有較近的親緣關系,系統(tǒng)發(fā)生可以分成A、B二個大群,A組以中國東部為主,B組以中國西部為主。與國

14、外代表性狂犬病病毒株比較,系統(tǒng)發(fā)生可分為二個大群,本研究分離的20株狂犬病病毒全被分在同一組群,與印度尼西亞狂犬病病毒株進化關系最近且分在屬同一分支,但與亞洲其他國家、美洲、非洲、歐洲等的狂犬病病毒株進化關系較遠。
   結論:湖南省2006年分離的20株狂犬病病毒均為基因1型。湖南省內狂犬病毒株N基因核苷酸與氨基酸同源性均較高,湖南省狂犬病毒株與國內鄰省或較遠的多個省份毒株的親緣關系較近,研究毒株與亞洲印度尼西亞株親緣關系較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