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課 程 設 計</p><p> 2012年7 月18日</p><p><b> 課程設計任務書</b></p><p> 課程 地震資料工作站解釋課程設計</p><p> 題目 長47井區(qū)扶余油層頂界面構造解釋</
2、p><p> 專業(yè) 姓名 學號 </p><p><b> 主要內容:</b></p><p><b> 工區(qū)區(qū)域地質概況;</b></p><p> 井工區(qū)、地震工區(qū)建立;</p><p> 地震數據、測井曲
3、線、地質分層加載;</p><p> 合成地震記錄制作,地震地質層位標定;</p><p> 地震地質層位解釋(T2);</p><p><b> 斷層解釋;</b></p><p><b> 基本要求:</b></p><p> 要求學生查閱相關文件,掌握地震資料
4、構造解釋方面的理論知識,了解工區(qū)區(qū)域地質概況,全面掌握地震資料構造解釋的基本流程,能夠應用landmark解釋軟件進行基本操作,能夠進行層位、斷層解釋。</p><p><b> 主要參考資料:</b></p><p> [1] 宋延杰,胡玉雙.地球物理資料綜合解釋[R],大慶石油學院,2005.</p><p> [2] 張明學,胡玉雙
5、.層序地層學與油氣[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9.</p><p> [3] 王秀明.應用地球物理方法原理[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0.</p><p> [4] 松遼盆地北部西區(qū)石油地質特征研究[R].大慶石油學院,1991.</p><p> 完成期限: 2012.7.9—2012.7.18 </p><
6、;p> 指導教師: </p><p> 專業(yè)負責人: </p><p> 2012年 7月18 日</p><p><b> 目 錄</b></p><p> 第1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1</p><p> 1.1實驗區(qū)位置及勘探概況
7、1</p><p> 1.2松遼盆地地層特征1</p><p> 第2章 地震資料、井數據加載6</p><p> 2.1啟動LandMark6</p><p> 2.2建立投影系統(tǒng)6</p><p> 2.3建立OpenWorks數據庫6</p><p> 2.4加載鉆井
8、數據6</p><p> 第3章 制作合成地震記錄11</p><p> 3.1制作合成地震的任務及原理11</p><p> 3.2合成地震記錄制作步驟11</p><p> 3.3實驗感想16</p><p> 第4章 層位解釋17</p><p> 4.1 解釋層位
9、的方法及操作步驟17</p><p> 4.2建立連井剖面17</p><p> 4.3層位追蹤解釋19</p><p> 4.4實驗感想20</p><p> 第5章 斷層解釋21</p><p> 5.1斷層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標志21</p><p> 5.2 斷層組
10、合的一般規(guī)律21</p><p> 5.3解釋斷層的步驟及方法21</p><p> 5.4 斷裂特征23</p><p> 5.5 實驗感想24</p><p><b> 參考文獻25</b></p><p> 第1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p><p>
11、 1.1實驗區(qū)位置及勘探概況</p><p> 肇源南地區(qū)處于松遼盆地東南部黑龍江省肇源縣境內,跨越一級構造單元中央坳陷區(qū)和東南隆起區(qū),橫跨二級構造單元三肇凹陷、朝陽溝階地和長春嶺背斜帶(圖1.1),區(qū)內實現三維地震滿覆蓋,工區(qū)面積547km2。目前肇源南地區(qū)主要開發(fā)層位為泉三四段扶余油層,已探明儲量和控制儲量區(qū)集中分布在西部裕民鼻狀構造和東部薄荷臺鼻狀構造兩個三級構造單元內,區(qū)內已鉆探井、評價井125口,其中
12、獲工業(yè)油氣流井49口、低產油氣流井16口,展示該區(qū)具有較大的勘探開發(fā)潛力;本次地震解釋實驗工區(qū)為肇源南東南部的長47井區(qū)(圖1.1),面積約30km2。</p><p> 圖1.1 實驗區(qū)地理位置</p><p> 1.2松遼盆地地層特征</p><p> 1.2.1盆地構造-地層充填關系</p><p> 松遼盆地地層系指變質巖基底
13、之上的中、新生代沉積組合,底界絕對年齡為135Ma。根據區(qū)域地質背景,結合地震反射構造特點,可將中、新生代地層劃分為五個基本構造單元層(圖1.2):</p><p> 深部構造單元層是夾于T5和T4反射界面之間的地層。T5波組為中生代沉積或火山巖與基底的區(qū)域不整合面,在全區(qū)普遍存在削截或上超的接觸關系。T4波組在全區(qū)普遍呈現為不整合接觸。在T4 之上,具不同時代的地層,如登一段、泉一段和泉三段,分別由盆地東部向
14、西部逐漸超覆于營城組地層之上,即在盆地內呈明顯的上超、削截等地層接觸關系。深部構造單元層處于松遼盆地伸展的初期階段,由30多個相互分割的斷陷式盆地組成。在這些分割的盆地中充填了基性、中性、酸性火山熔巖、火山碎屑巖及陸源碎屑巖,與基底呈角度不整合接觸。深部構造單元包括火石嶺組、沙河子組和營城組等三套地層,總厚約3000米左右,個別斷陷盆地中可達5000米。</p><p> 下部構造單元層(T4-T2)由白堊系登
15、婁庫組和泉頭組地層組成。登婁庫組地層夾于T4和T3反射界面之間,T3為登婁庫組與泉頭組接觸的界面,在地震剖面上T3界面沒有明顯的波組特征,在全區(qū)都是弱反射。在長嶺、乾安和古龍地區(qū),T3界面之上發(fā)育地層上超現象。但是在盆地的大部分地區(qū),T3界面上、下地層呈平行整合接觸關系。T2波組是全區(qū)穩(wěn)定的強反射層,為泉頭組和青山口組界線,在全盆地內可以追蹤。</p><p> 中部構造單元(T2-T03)包括早白堊世的青山口
16、組、姚家組和嫩江組,為松遼盆地主要生油、儲油層位,最大厚度達3000米。姚家組與青山口組之間為區(qū)域性不整合,在地震剖面上可識別出T11界面,界面下的青山口組地層,中北部地區(qū)存在削截現象,而上面的姚家組地層有上超的接觸關系。青山口組晚期沉積顯示出湖水后退,水面下降的特征。T1為姚家組與嫩江組界線為一全區(qū)穩(wěn)定的強反射層,在盆地內部表現為平行接觸關系,在盆地邊緣局部地區(qū)嫩江組地層與青山口組地層直接接觸,中間缺姚家組地層。</p>
17、<p> 上部構造單元層是夾于T03和T01反射界面之間的地層,其分布范圍主要在盆地中西部。T03在地震反射上表現為明顯的不整合,是嫩江組與四方臺組的分界面,為一區(qū)域不整合面。在T03之下的嫩江組沉積晚期,地層遭受強烈削截,在盆地東部地區(qū)尤為明顯。T03之上見四方臺組地層向嫩江組地層上超現象。</p><p> T01以上為盆地淺部構造單元,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其中第三系為一套膠結程度較差的雜色泥
18、巖、粉砂巖、砂礫巖,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p><p> 1.2.2 盆地地層發(fā)育特征</p><p> 松遼盆地自下而上各主要地層單元的巖性組合特征如下:</p><p> 1.2.2.1 火石嶺組(T5-T42)</p><p> 以火山巖系為主,間夾正常沉積巖。其底部和中部為灰綠色、紫色安山巖、安山玄武巖及灰白色凝灰?guī)r和凝灰角
19、礫巖,在西北部小斷陷盆地中見有玄武巖和安山巖。下部和上部以灰、灰黑色砂巖、粉砂巖、泥巖等為主,夾凝灰?guī)r和薄煤層。以火山巖相為主,局部發(fā)育沖積扇相和沼澤相沉積。</p><p> 1.2.2.2 沙河子組(T42-T41)</p><p> 屬早白堊世,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東部和中部斷陷中,以灰黑色泥巖、粉砂巖為主,夾灰色砂巖和砂礫巖,底部夾有薄層酸性凝灰?guī)r、熔結凝灰?guī)r和凝灰角礫巖,中部含五
20、層具工業(yè)開采價值的煤層。在盆地西部齊齊哈爾和白城一帶的鉆井中鉆到的本組地層是以灰黑色細砂巖、粉砂巖夾灰白色粗砂巖為主,間夾少量凝灰質砂巖。以湖泊相濱淺湖亞相為主,在地層中段出現松遼盆地第一次湖侵。</p><p> 1.2.2.3 營城組(T41-T4)</p><p> 屬早白堊世,主要分布在盆地的東部和中部斷陷中,西部缺失。全組可分二段,下段為灰綠色砂巖、砂礫巖、泥巖夾中基性火山熔
21、巖、凝灰?guī)r和煤層;上段以酸性火山巖和火山碎屑巖為主,間夾灰綠色砂巖、泥巖和薄煤層。本組從盆地東緣向盆地中部火山巖明顯減少,逐漸過渡。以灰白、灰黑、灰綠色砂礫巖、砂質泥巖為主的正常沉積巖,夾薄煤層。</p><p> 1.2.2.4 登婁庫組(T4-T3)</p><p> 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和東部地區(qū),由灰綠、灰褐、雜色砂巖、砂礫巖、泥質粉砂巖間夾紫色、黑色泥巖組成,局部夾厚煤層或煤線
22、。根據巖性可劃分為四段,各段地層分布情況和發(fā)育程度有較大差別。登一段分布局限,主要分布在古中央隆起以西的中央坳陷附近,以雜色砂礫巖、灰黑色泥巖、灰白色砂巖為主;登二段除主要分布于古中央隆起以西地區(qū)外,沉積范圍也波及古隆起以東地區(qū),由灰黑、灰褐、灰綠色泥巖、粉砂質泥巖與灰白色砂巖互層組成;登三、登四段的沉積范圍明顯擴大,而且覆蓋了古中央隆起,以灰綠色砂巖與褐棕色、深灰色、黑色泥巖互層組成。本組地層在斷陷中與下覆地層為連續(xù)沉積,在斷陷以外呈
23、不整合接觸。從登婁庫組開始,松遼盆地東西分區(qū)、各凹陷間孤立分割的局部被打破,松遼盆地形成統(tǒng)一的古湖泊,故從盆地中心向外環(huán)形分布有半深湖亞相、濱淺湖亞相、三角洲亞相及河流泛濫平原亞相。</p><p> 1.2.2.5 泉頭組(T3-T2)</p><p> 在區(qū)內大部分地區(qū),泉頭組與青山口是連續(xù)沉積,粒度向上突然變細,反映出湖水快速上升的特點。泉頭組為一套紅色碎屑巖沉積,由棕紅、紫紅、
24、紫褐色泥巖、砂質泥巖與灰綠、灰白、紫灰色砂巖、泥質粉砂巖組成。在盆地邊緣地區(qū),底部的砂巖、礫巖較發(fā)育;在盆地中心,頂部層位中夾有灰黑色泥巖。根據巖性特征可以劃分為四段,組成兩個半粗→細→粗的沉積旋回。平面上由盆地邊緣向中心厚度增大,粒度變細,顏色由紫紅向灰綠、灰黑色變化。本組地層沉積范圍要比登婁庫組明顯擴大,但由于氣候干燥,沖積扇相和河流河流泛濫平原亞相占有很大比例。</p><p> 1.2.2.6 青山口組
25、(T2-T11)</p><p> 為一套灰黑、深灰色頁巖為主,夾油頁巖和灰色砂巖和粉砂巖的層位。按巖性本組可劃分為三段。青一段在盆地中部以灰黑、深灰色頁巖夾油頁巖為主;在西部和北部地區(qū),為灰色砂巖、粉砂巖間夾灰黑色、灰綠、棕紅色泥巖。青二、三段粒度明顯變粗,在盆地中部為灰黑色泥巖夾粉砂巖、介形蟲巖;在盆地東部則為雜色泥巖;盆地西部和西北部為灰白色砂巖、粉砂巖夾雜色泥巖和介形蟲巖;在盆地邊緣地區(qū)可見有砂礫巖。本
26、組在盆地中心與泉頭組為連續(xù)過渡沉積,而且自上而下構成一個粒度由細變粗的反旋回。</p><p> 1.2.2.7 姚家組(T11-T1)</p><p> 姚家組根據巖性可三分,姚一段在盆地中部為灰白、灰綠色砂巖與灰綠、棕紅、紫紅色泥巖互層;在盆地邊緣出現了厚層砂礫巖夾磚紅色泥巖。姚二、三段在盆地中部為灰黑色泥巖、薄層油頁巖夾灰綠色泥巖和粉砂巖;在盆地西部和西北為灰綠、灰白色砂巖夾灰綠
27、色泥巖和粉砂巖;在盆地南部和東部則以棕紅色泥巖為主 ,間夾灰綠色泥巖和薄層介形蟲巖。本組總的沉積特點是構成粒度向上變細的正旋回,顏色向上變暗。</p><p> 1.2.2.8 嫩江組(T1-T03)</p><p> 巖性上,由姚家組到嫩江組,粒度驟然變細,顏色也出現突變,表現出湖水面快速上升的特點。按巖性可劃分為五個段。嫩一、二段的巖性以灰黑、深灰色泥巖為主,夾薄層油頁巖、灰綠色粉
28、砂質泥巖和粉砂巖,是主要生油層。其分布面積很廣,沉積邊界已超出現今盆地邊界。嫩三、四、五段在盆地東部地區(qū)遭受剝蝕,巖性以灰綠、深灰、灰、棕色泥巖、粉砂巖、細砂巖互層。</p><p> 1.2.2.9 四方臺組和明水組(T03-T02)</p><p> 四方臺組由棕紅色泥巖、砂質泥巖及砂礫巖、灰綠色砂質泥巖組成。明水組分為兩段:明一段為棕紅色泥巖、泥質粉砂巖與灰綠色砂巖、砂礫巖互層,
29、間夾兩層灰黑色泥巖;明二段為棕紅、灰綠色泥巖、砂質泥巖與灰綠色砂巖互層。</p><p> 1.2.2.10 第三系和第四系</p><p> 第三系為一套膠結程度較差的雜色泥巖、粉砂巖、砂礫巖,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第四系由松散的黃灰色砂層、砂礫層組成,遍布整個盆地,尤以中西部地區(qū)較發(fā)育,在盆地北部有玄武巖出露。</p><p> 第2章 地震資料、井數據加載
30、</p><p> 2.1啟動LandMark </p><p> 進入LandMark用戶后即刻出現OpenWorks工作平臺, LandMark軟件各種功能的模塊(SynTool、SeisWorks、TDQ、ZmapPlus、PostStack/PAL。。。)都在Applications子菜單下。</p><p> 加載鉆井數據的工作流程分三步:建立投影系
31、統(tǒng)、建立OpenWorks數據庫和加載鉆井數據。</p><p><b> 2.2建立投影系統(tǒng)</b></p><p> 定義投影系統(tǒng)一般需要三種參數:投影系統(tǒng)的坐標類型、地質坐標系統(tǒng)的類型和對應地質坐標系統(tǒng)的參數。以建立TM投影系統(tǒng)為例,其建立過程如下所述。</p><p> 1、進入“建立投影系統(tǒng)”的菜單OpenWorks->P
32、roject->Map Projection Editor</p><p><b> 建立TM投影系統(tǒng)</b></p><p> (1)選擇投影系統(tǒng)的類型</p><p> ?。?)選擇地質坐標系統(tǒng)</p><p> (3)定義地質坐標系統(tǒng)的參數</p><p> 2.3建立Open
33、Works數據庫</p><p> LandMark地質、測井、地震和繪圖等軟件的解釋成果均儲存在OpenWorks數據庫內。它是各種軟件解釋成果互相通訊的媒介。在應用LandMark軟件做任何工作之前,必須首先建立OpenWorks數據庫。</p><p> 1、進入菜單 OpenWorks->Project->Project Create</p><
34、p><b> 2、定義參數</b></p><p> ?。?)定義數據庫名 (2)選擇投影系統(tǒng) (3)選擇測量系統(tǒng)</p><p> ?。?)定義探區(qū)的經緯度坐標 (5)定義數據庫的空間大小</p><p> 3、設置解釋員 OpenWorks->Project->Interpreters</p>&
35、lt;p><b> 2.4加載鉆井數據</b></p><p><b> 1、建立地震工區(qū)</b></p><p> (1)建立一個Survey(工區(qū)的地理位置)</p><p> OW->Data->Management ->Seimic Data Manager</p>&
36、lt;p><b> (2)建立地震工區(qū)</b></p><p> OW->Data->Management->SeimicProject Manager->Project->Seismic Project Create</p><p> ?。?)加載工區(qū):在OW->Applications->PostStack/PA
37、L中進行</p><p> 2、加載鉆井數據的準備工作</p><p> (1)鉆井數據的加載總是執(zhí)行“三步曲”,只要掌握這三步,加載鉆井數據很容易?!叭角笔蔷幹艫SCII鉆井數據文件、編輯格式文件和加載鉆井數據。關鍵是格式文件的定義。</p><p> ?。?)對于地震數據解釋,我們至少需要加載下述幾種鉆井數據類型:鉆進平面位置、地質分層、時深表、鉆井的垂
38、直位置、測井曲線和合成地震記錄。</p><p> ?。?)加載鉆井數據時,首先加載鉆井平面位置,然后加載其他鉆井數據,加載結束存入當前的Oracle數據庫,即我們設置的OpenWorks數據庫。</p><p> 此外,加載鉆井數據之前,可以打開OW->Data->Management ->Well Curve Viewer和OW->Data->Manag
39、ement ->Well Data Manager窗口,這是加載鉆井數據正確與否的兩個監(jiān)控窗,在Well Curve View窗內將顯示鉆井名和測井曲線。在Well Data Manager窗內將顯示加載的各種鉆井數據信息,它是一個小型的數據庫的菜單。</p><p> 3、加載鉆井平面位置</p><p> 鉆井平面位置和地質分層在OW->Data->Import
40、->ASCII Loader中加載。首先介紹鉆井平面位置數據的加載流程。</p><p> ?。?)編制ASCII文件。在Unix窗口下用Vi等命令編輯鉆井平面位置文件。</p><p> 鉆井平面位置文件一般包括鉆井名、鉆井標識名、X坐標、Y坐標、補心高類型、補心高高程數據、總深度等內容。</p><p> ?。?)進入加載軟件,編輯格式文件。OW->
41、;Data->Import ->ASCII Loader</p><p> a.輸入鉆井平面位置的ASCII文件</p><p><b> b.編輯格式文件</b></p><p> ?、龠M入菜單ASCII Loader ->Edit->Format</p><p> ②輸入鉆井平面位置的文
42、件名和定義格式文件名</p><p> ③編輯格式文件Well Header</p><p> ?。╝)建鉆井標識名的格式行-Uwi</p><p> (b)建鉆井名格式行的圖片-Common Well Name</p><p> ?。╟)建補心高類型KB格式行的圖片-Elev Type</p><p> ?。╠)
43、建補心高高程數據域格式行的圖片-Elevation</p><p> ?。╡)建X坐標格式行的圖片-Orig X or Lon Sf</p><p> ?。╢)建Y坐標格式行的圖片-Orig Y or Lat Sf</p><p> (g)建鉆井總深度格式行的圖片-Total Depth</p><p><b> ?、軆Υ娓袷轿募?/p>
44、</b></p><p> ?。?)加載鉆井平面位置</p><p><b> 4、加載地質分層</b></p><p> ?。?)先建立一個Surface</p><p> OW->Data->Management ->Surface/Fault Data Manager</p&
45、gt;<p> ?。?)加載地質分層數據</p><p> OW->Data->Management ->Well Data Manager</p><p> 在Pick下出入地質分層數據。地質分層數據文件一般包括鉆井名、鉆井標識名、地質分層名、分層深度、分層順序號等內容。</p><p> 注意:我們僅僅敘述了加載鉆井平面位置
46、和地質分層的方法,實際上“ASCII Loader”可以加載各種數據,例如:鉆頭信息、取心信息、泥漿信息、油氣產層分析和鉆井測試分析等。</p><p> 加載完鉆井平面位置后,可以建立一個鉆井列表OW->Data->Management ->List Management->Well List Manager</p><p> 活化期望的鉆井Well List
47、 Manager->List ->All Wells</p><p> 存儲鉆井列表Well List Manager->List ->Save Select</p><p> 5、加載鉆井垂直位置、時深表、測井曲線和合成地震記錄</p><p> ?。?)常見的鉆井數據文件</p><p> LandMark可
48、加載四種格式的鉆井數據,不同類型的數據文件應用不同的格式文件。四種格式是:</p><p> a.LAS格式:輸入有文件頭的ASCII鉆井數據文件。</p><p> b.LIS:輸入二進制的鉆井數據文件。</p><p> c.BIT:輸入二進制的鉆井數據文件。</p><p> d.ASCII:輸入ASCII鉆井數據文件。<
49、/p><p> 常見的ASCII數據文件有:</p><p> 單井多曲線-曲線名橫向排列;多井多曲線;單井多曲線-曲線名垂直排列;</p><p> 多井單曲線;單井單曲線-測井曲線值是橫向排列。</p><p> ASCII文件的一般規(guī)律:</p><p> ①文件內有Marker的有兩種情況:多井多曲線或多
50、井單曲線的ASCII數據文件和曲線值是按行排列的ASCII數據文件。</p><p> ?、谖募葲]有Marker的兩種情況:單井多曲線或單井單曲線的ASCII數據文件;如果文件內的第一列數據域是鉆井名,即使是多井多曲線或單井多曲線,ASCII數據文件也不需要加Marker(鉆井名相當Marker)。</p><p> 由此,加載多井ASCII數據文件,第一列數據域又沒有鉆井名,格式文件
51、必須設置Marker。Marker在編制格式文件時是一項重要參數。</p><p> ?。?)編制格式文件的基本概念</p><p> a.進入加載鉆井數據的菜單OW->Data->Import ->Curve Loader</p><p> 輸入鉆井數據文件可以是ASCII磁盤文件也可以是磁帶。</p><p> 磁
52、盤文件:ASCII、LAS、BIT和LIS格式的輸入文件;</p><p> 磁帶文件:BIT和LIS格式的輸入文件。</p><p> b.編制格式文件的菜單</p><p> 對LAS、LIS和BIT格式的輸入文件不必編制格式文件,LandMark已提供了蘊含格式文件,而ASCII文件需要編制格式文件,并且不同類型的ASCII數據文件需要編制不同的格式文件
53、。</p><p><b> ?、俣x格式參數</b></p><p> ?。╝)Record ID Type定義記錄ID(有Marker或沒有Marker)類型。</p><p> ?。╞)Curve Data Record Type標識一張記錄內有一條或多條曲線。</p><p> ?、诙x深度單位、水平距離單位和數
54、據為零的標記值。</p><p> ?、跠ata Type加載數據的類型:</p><p> Well Log Curves測井曲線;Position Logs鉆井的垂直位置;</p><p> Angular Directional Survery以方位角表示鉆井的垂直位置;</p><p> Synthetic Seismogram
55、s合成地震記錄;Time Depth Tables時深表。</p><p> (3)加載鉆井數據時的基本概念</p><p> a.加載所有的鉆井數據Load All</p><p> 加載正確的鉆井數據。所謂正確的鉆井數據有三個條件:鉆井名必須在數據庫內已定義;曲線名必須在曲線字典內已定義;ASCII數據文件正確。</p><p>
56、 另外,可以強迫加載不正確的數據(鉆井名在數據庫內沒有定義或測井曲線名在曲線字典內沒有定義),加載后鉆井名輸入數據庫,曲線名將加入曲線字典內。雖然鉆井名已加入數據庫,但它的Well Header是不正常的,需要在Well Data Manager菜單中修改。</p><p> b.加載選擇的鉆井數據Load Select</p><p> 該種加載方法,必須首先掃描鉆井數據文件,然后選
57、擇加載鉆井數據。只有兩種情形需要用該選件:加載ASCII數據文件時,鉆井名在數據庫內沒有定義或曲線名在字典內沒有定義;加載LIS或BIT格式數據。</p><p> ?。?)以加載時深表為例,介紹加載鉆井垂直位置、時深表、測井曲線和合成地震記錄的方法。</p><p> a.進入菜單OW->Data->Import ->Curve Loader定義數據文件名和路徑<
58、;/p><p><b> b.編輯格式文件</b></p><p> ?、龠M入菜單Curve Loader->Edit ->ASCII Format -> Format-> New編制新的格式文件,選擇時深表數據文件。</p><p><b> ?、诰庉嫺袷轿募?lt;/b></p><
59、p><b> ?。╝)定義格式參數</b></p><p> (b)定義深度單位、水平距離單位和數據為零的標記值</p><p> ?。╟)加載數據的類型:Time Depth Tables時深表</p><p> ?。╠)編制時深表數據域的格式行:井名、時深表名、基準面、深度、雙程時。</p><p><
60、b> ?、蹆Υ娓袷轿募?lt;/b></p><p><b> c.加載時深表</b></p><p> 第3章 制作合成地震記錄</p><p> 3.1制作合成地震的任務及原理</p><p> 合成地震記錄是用聲波測井或垂直地震剖面資料經過人工合成轉換成的地震記錄(地震道)。它是地震模型技術中應
61、用非常廣泛的一種,也是層位標定、油藏描述等工作的基礎,是把地質模型轉化為地震信息的中間媒介。是聯合高分辨率的測井信息與區(qū)域性的地震信息的橋梁,其精度直接影響到地質層位的準確標定。目前油氣勘探工作越來越向隱蔽性油氣藏發(fā)展,目標尺度越來越小,對合成地震記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p> 合成地震記錄的制作原理 </p><p> 合成記錄的制作是一個簡化的一維正演的過程,合成記錄F
62、(t)是地震子波S(t)與反射系數R(t)褶積的結果。 </p><p> 合成地震記錄制作的一般流程是:由速度和密度測井曲線計算得到反射系數,將反射系數與提取的地震子波進行褶積得到初始合成地震記錄。根據較精確的速度場對初始合成地震記錄進行校正,再與井旁地震道匹配調整,得到最終合成地震記錄。 </p><p> LandMark在OpenWorks->Applications-&
63、gt;Syntool模塊中制作合成地震記錄。根據制作好的合成地震記錄得到的時深關系,可以將鉆井資料得到的深度域的層位標定在時間域的地震剖面上,在SeisWorks中進行層位追蹤;可以在TDQ中建立速度模型并進行時深轉換等工作。</p><p> 3.2合成地震記錄制作步驟</p><p> 3.2.1 Syntool模塊的啟動</p><p> 啟動Synto
64、ol:在Command Menu下選擇Applacations目錄下的Syntool;</p><p> 新建一個合成記錄:選擇file下的new; </p><p> 井工區(qū)選擇:在彈出的井工區(qū)選擇窗口中選擇all wells并點OK確認。</p><p> 3.2.2井曲線的選擇 </p><
65、p> 在圖3.1所示窗口選擇all wells――OK;</p><p><b> 彈出井號列表窗口;</b></p><p> 從列表中選擇所要做合成地震記錄的井,彈出窗口選擇時深轉換關系OK后彈出Time Datum 窗口,此窗口的選擇可缺省不選,直接OK彈出Startup窗口。</p><p> 圖3.1 井曲線的選擇窗口&
66、lt;/p><p> 3.2.3合成紀錄的生成 </p><p> 在Startup窗口</p><p><b> 選擇時差曲線;</b></p><p> 密度值的來源一般我們選擇From RC P-Wave Senic Transform ――后邊選擇公式(一般選擇Gardner Equation);</p
67、><p> 在Processing中點亮Apply TVD和Apply Checkshots ------OK;</p><p> 合成地震記錄制作完成。結果如圖3.2所示。</p><p> 圖3.2合成紀錄的生成窗口</p><p> 3.2.4合成記錄的編輯</p><p> 在合成記錄上單擊鼠標右鍵選擇e
68、dit process list,在彈出窗口中選1,OK確認;</p><p> 選擇Ricker,change。在彈出窗口中輸入合適的主頻,例如35HZ,OK確認。此時合成記錄的主頻將會變化;</p><p> 將井旁地震道加入編輯區(qū):單擊圖3.2中工具欄中的LGC,并在編輯區(qū)中的空白區(qū)單擊,OK確認; </p><p> 單擊圖3.2左側工具欄中的ABC按
69、鈕,并在空白區(qū)域單擊。</p><p> 在TVB欄單擊鼠標右鍵,選擇Datum info,彈出3.3所示窗口。選擇將光標移到彈出窗口藍色區(qū)域后單擊鼠標右鍵,然后單擊需要調整的波形的中心,單擊彈出窗口黃色部分后在井旁地震道點擊需要移動到的位置,點擊APPLAY后會發(fā)現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反復幾次調整使合成記錄道和井旁地震道吻合程度達到最佳。</p><p> 圖3.3合成記錄的編輯窗口&l
70、t;/p><p> 6. 調節(jié)時間漂移shift time: totime,合成記錄道將會拉伸或壓縮,使之盡量與井旁地震道對應,Ok確認。經過反復調整,合成記錄的編輯完成。</p><p> 7.將合成記錄加入井旁地震道中:右鍵單擊Seis欄標題選擇Add overlay——Synthetic——ok確認。結果如圖3.4、3.5所示。</p><p> 3.2.5
71、合成紀錄的存儲</p><p> 右鍵單擊井旁地震道路標題白色部分,選則Save Synthetic——to database,在name欄中輸入自己的命名;</p><p> 由于合成記錄制作成功與否的關鍵是合成記錄與井旁地震道的匹配程度,必須反復調整。</p><p> 圖3.4 地震合成記錄(ch47)</p><p> 圖3
72、.5 地震合成記錄(f198_134)</p><p> 3.2.6 合成記錄的剖面顯示</p><p> 1.在地震剖面中選擇well菜單下的Synthetics,并選擇最后一個選項。在彈出窗口的幾口井列表選擇自己保存過的那口井。并點擊active。關閉窗口</p><p> 2. 選擇well菜單下的Parameters,并在彈出窗口中點亮depth、hi
73、de date behind annotation、synthetic以及synthetic下的positive按鈕。</p><p> 3. 合成記錄制作完成(如圖3.6)</p><p> 圖3.6 過ch47井地震層位解釋剖面(左)</p><p> 過f198_134井地震層位解釋剖面(右)</p><p><b>
74、 3.3實驗感想</b></p><p> 通過這次試驗我學會了制作合成地震記錄,將合成記錄加到井旁地震道中,以及合成記錄的存儲等知識,有了ch47井合成記錄制作的基礎,再對f189-134井進行合成記錄的制作過程中我不僅深化了syntool的操作,并且還學會了合成記錄的截取,也讓我了解合成地震記錄的制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要制作精確的合成地震記錄,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p>&
75、lt;p> ?。?)分析地震資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情況(主頻、速度、波長);</p><p> ?。?)測井曲線的準確性分析和校正(對測井曲線進行環(huán)境校正和奇異值編輯);</p><p> (3)用密度曲線和聲波曲線聯合提取反射系數;</p><p> ?。?)提取精確的子波(子波時窗);</p><p> (5)在整體對應的前提下對
76、局部的時深關系進行微調。</p><p> 這次實驗讓我學會了很多知識,并且會對我畢業(yè)以后的工作產生重要的影響。</p><p><b> 第4章 層位解釋</b></p><p> 4.1 解釋層位的方法及操作步驟</p><p> 層位解釋是landmark的最主要功能,其思路是:在斷層解釋完以后,先拉一條工
77、區(qū)的連井剖面,找一條全區(qū)可追蹤的強反射軸(如T0)并進行追蹤,從井上標定的地層界面進行連井的追蹤,并進行大框架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建立大的地層格架。最后進行逐步的細化閉合。以下是解釋曾為的方法及操作步驟。</p><p> 1. 在Seismic View下選擇Horizons選項的Selection子菜單,并點擊Create。在彈出窗口輸入新建層位的名稱。</p><p> 2. 在M
78、ap View 下選擇View選項的Contents,在彈出窗口中選擇自己創(chuàng)建的地層,并點亮Horizon 。此時在Seismic View中對層位的解釋會自動顯示在Map View上。</p><p><b> 3. 解釋層位:</b></p><p> A.點擊Seismic View下左側工具欄中的彩虹按鈕即可開始層位解釋。對于解釋錯誤、畫線過長的層位可以進
79、行刪除,具體操作為在Seismic View下單擊鼠標右鍵并保持不動,單擊Delete Mode。</p><p> B.同時landmark有自動追蹤層位功能,其操作為:在 Seismic View下單擊鼠標右鍵并保持不動,選擇Tracking下的Auto Tracking。</p><p> 層位解釋是landmark的最主要功能,其思路是:合成記錄制作完成后,在工區(qū)內選擇一條過井
80、剖面,從井上標定的地層界面進行地震反射軸的追蹤,并進行大框架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建立大的地層格架。最后進行逐步的細化閉合。</p><p><b> 4.2建立連井剖面</b></p><p> 1. 單擊Applications,選擇Seisworks下的3D 按鈕出現即SeisWorks 2003解釋窗口。點擊Session,選擇new按鈕,在彈出窗口中選擇選擇
81、解釋員、井、斷層后OK確認。</p><p> 2. 待窗口中Interpret變?yōu)榭蛇x擇狀態(tài)時點擊Interpret,選擇Seismic彈出顯示窗口、選擇Map彈出底圖窗口</p><p> 3. 點擊顯示窗口左側工具欄的橫線按鈕后在map上拉一條連井線,并點擊鼠標左鍵選中。按住鼠標右鍵保持不動并選擇display。此時在顯示窗口彈出的新窗口上點擊OK確認后就會顯示剖面圖(如圖4.1
82、所示)在剖面上,Ch47井扶余油層頂面在地震剖面上對應一個強反射特征的同相軸,即為本次解釋的目的層T2。以Ch47井為標準,進行T2反射軸的追蹤與解釋。</p><p> 圖4.1 過ch47井地震層位解釋剖面(Line503)</p><p><b> 4.3層位追蹤解釋</b></p><p> 以過井地震剖面層位解釋為基礎,通過剖面
83、投影,對其他剖面進行層位解釋。T2反射軸特征明顯,表現為中強振幅、高連續(xù)、強連續(xù)的反射特征,地震反射時間在500-800ms,易于追蹤解釋(圖4.2)。為了保證解釋的精度,本次解釋采用放大比例尺解釋方法,即Time、Line、Trace采用“2,2,2”的比例。</p><p> 圖4.2 層位解釋剖面圖Line520(左)</p><p> 層位解釋剖面圖Trace1906(右)&l
84、t;/p><p> 按照上述方法,對T2反射軸進行了4*4密度的閉合解釋(圖4.3)。</p><p> 圖4.3 層位解釋底圖</p><p><b> 4.4實驗感想</b></p><p> 在進行層位解釋實驗過程中,層位解釋有l(wèi)ine和trace兩個方向。每在line方向做一次解釋就會在trace上看到一個投
85、影,反之也可以,根據投影的位置可以確定層位的大體位置。進行初步層位解釋后發(fā)現解釋的層位有很多的跳點,需要對其進行反復修整,直到所解釋的層位接近一條平滑曲線。</p><p> 這次實驗讓我了解到了層位解釋操作的全過程,也了解到了許多的專業(yè)術語,也讓我對層位解釋方面知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p><p><b> 5章 斷層解釋</b></p>&l
86、t;p> 5.1斷層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標志</p><p> 1)同相軸錯斷,波組波系錯斷(中小斷層)</p><p> 2)同相軸數目突然增減或消失(同生斷層)</p><p> 3)地層產狀突變,地震相特征突變(邊界斷層)</p><p> 4)同相軸分叉、合并、扭曲及強相位轉換(小斷層)</p><p
87、><b> 5)斷面波、繞射波</b></p><p> 5.2 斷層組合的一般規(guī)律</p><p><b> 1)先主后次</b></p><p><b> 2)先簡單后復雜</b></p><p> 3)同一斷層在平行的時間剖面上性質相同,斷層面,斷盤產狀相
88、似,斷開的地層層位一致,或有規(guī)律地變化;靠近確定的斷點位置,相鄰剖面斷距相近,或沿斷層走向有規(guī)律地增加或減少。</p><p> 4)同一斷塊內,地層產狀的變化應有規(guī)律。</p><p> 5)斷層兩側波組具明顯特征,且在平行測線方向數十千米范圍內特點相似。</p><p> 6)斷點組合要遵循斷裂力學機制的規(guī)律,對巖石的力學性質,受力方式所產生的斷裂系統(tǒng)要充
89、分理解。</p><p> 7)要盡可能弄清控制斷層的構造性質和成因機制。</p><p> 8)斷點的組合有一個認識-修改-再認識的過程。</p><p> 5.3解釋斷層的步驟及方法</p><p> 1.同地層解釋相同,首先需要打開Seismic及Map,并在Map上選擇適當的范圍以在Seismic上顯示剖面圖。</p&g
90、t;<p> 2.在Seismic View下選擇Faults目錄下的Select菜單,在彈出窗口中選擇Create以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斷層。</p><p> 3.點擊Seismic View左側地層解釋按鈕下方的斷層解釋即可開始斷層解釋。如果解釋多條斷層,需要通過指定加以區(qū)別。 具體操作為:選中一條斷層,單擊鼠標右鍵并保持不動,選擇Correlate,在彈出窗口中選擇需要制定的斷層名即可。<
91、/p><p><b> 4.計算斷層斷距</b></p><p> 在Map View選擇View菜單下的Contents并在彈出窗口中點亮Heaves即可顯示斷層頭。計算斷層頭:選擇Seismic Faults下的Calculate Heaves,并選擇“Lines”。</p><p> 5. 編輯斷層多邊形(Polygen)</p&
92、gt;<p> 在Map View選擇View菜單下的Contents,并在彈出窗口中點亮Fault Polygens即可顯示斷層多邊形。</p><p> 在編輯斷層多邊形之前要選在Mapping下的Mapping Files并點擊New以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斷層多邊形。創(chuàng)建完成后點擊Map View左側工具欄中的畫圖按鈕以繪制斷層多邊形。</p><p> 圖5.1 層位
93、解釋剖面圖Line406(左)</p><p> 層位解釋剖面圖Trace1954 (右)</p><p> 圖5.2斷層Polygen平面圖</p><p><b> 5.4 斷裂特征</b></p><p> 長47井區(qū)構造簡單,呈現為東南向西北下傾的單斜形態(tài),東南部T2反射時間達 490 ms,西北部T2反
94、射時間為 810 ms。該井區(qū)斷裂不發(fā)育,共識別出2條斷裂,斷層走向主要為南北向,其中偏西方向的那一條斷層延伸距離較長,東邊那一條延伸長度短。</p><p><b> 5.5 實驗感想</b></p><p> 進行斷層解釋需要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初步畫斷層解釋曲線有很大的偏差,圖像中有很多的點不在曲線上,調整過程中操作不熟練,層為
95、曲線與斷層曲線有交點使斷層解釋剖面解釋的不是很好,斷層Polygen平面圖中有很多的斷層標記沒有顯示。</p><p> 這次實驗讓我了解到了斷層解釋操作的全過程,也了解到了許多的專業(yè)術語,也讓我對斷層解釋方面知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p><p><b> 參考文獻</b></p><p> [1] 宋延杰,胡玉雙.地球物理資料綜合解
96、釋[R],大慶石油學院,2005.</p><p> [2] 張明學,胡玉雙.層序地層學與油氣[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9.</p><p> [3] 王秀明.應用地球物理方法原理[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0.</p><p> [4]傅承義,陳運泰,祁貴仲. 地球物理學基礎 [M] 科學出版社.</p><p>
97、 [5]衛(wèi)管一,張長俊編.巖石學簡明教程(第二版)[M]. 北京:地質出版社,1995.</p><p> [6]歐陽健,王貴文等. 測井地質分析與油氣藏定量評價 [M].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9.</p><p> [7] 陸基孟. 地震勘探原理[M].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3.</p><p> [8] 周緒文. 反射波地震勘探方法[M]. 北京:石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