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森林土壤有機碳空間變異及影響因子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如何控制氣候變化正成為各國學者研究的熱點。近年來各國科學家將減少CO2排放和增加CO2固定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主要的碳匯。目前,選擇生長更新快、固碳能力強的樹種成為研究的焦點。本文通過對浙江省森林土壤進行網(wǎng)格布點采樣,在省域尺度上研究了森林土壤有機碳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探討森林土壤有機碳的估算方法,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結果和結論:
   (1)森林土壤各土層(0-

2、10cm、0-30cm、0-100cm)的有機碳、pH值、堿解氮、速效鉀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但數(shù)轉(zhuǎn)換后的統(tǒng)計直方圖和QQ分布圖趨于正態(tài)分布,并通過了相應K-Sp檢驗。土壤有機碳的半方差函數(shù)檢驗0-10cm、0-30cm符合指數(shù)模型,0-100cm土層符合穩(wěn)鍵模型。在全省空間插值結果中,有機碳與堿解氮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較為相似,而有效磷、速效鉀、pH的空間分布差異性較大。
   (2)0-10cm、0-30cm、0-100cm土層的有機碳

3、最小值均出現(xiàn)在楊梅林中分別為(2.77t/ha、6.56t/ha、10.03t/ha),最大值全部出現(xiàn)在喬木林馬尾松林中值分別為(174.60t/ha、332.43t/ha、869.55t/ha)。
   (3)針闊混交林、闊葉林、毛竹、杉木和馬尾松的0~10cm土壤有機碳密度分別占1m深度土壤的有機碳密度的32.1%、33.7%、26.7%、29.0%和33.8%。5種林分的土壤有機碳密度均隨隨土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但針闊混交

4、林、闊葉林和馬尾松降低幅度大于杉木和毛竹。
   (4)全省5種林分1m深度土壤的有機碳密度按以下次序遞減:闊葉林(12.69kg/m2)>杉木(11.82kg/m2)>毛竹(11.01kg/m2)>針闊混交林(10.73kg/m2)>馬尾松(9.79kg/m2)。
   (5)無論是0~10cm土層和0~30cm土層,還是0~100cm土層,其土壤有機碳密度的空間分布都呈現(xiàn)如下的規(guī)律:淳安千島湖>麗水地區(qū)>溫州地區(qū)>臺

5、州地區(qū)≈寧波地區(qū)>紹興地區(qū)>金華地區(qū)。我省森林土壤平均碳密度為10.764kg/m2,在1m米深度上的碳儲量為6.48×108t。
   (6)表層土有機碳與堿解氮、速效鉀有極顯著正相關性,速效鉀與堿解氮、pH、有效磷呈極顯著相關。
   (7)1ha森林土壤有機碳的相關分析顯示,土壤有機碳與海拔有極顯著的正相關(0.281,P<0.01),而與坡度有顯著的負相關(-0.0759,P<0.05),土壤有機碳與坡向有相關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