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富豪交響曲”當休止</p><p> 400名共擁有6000億元資產(chǎn)的胡潤百富榜;5000萬元一套的首飾不愁買家;900萬美金的“SALEEN”頂級跑車已在中國名花有主;每月物業(yè)費達十幾萬的億元豪宅……。近年來,我們的媒體一直在不遺余力地為中國富豪們高歌,用大塊的版面、大量的時段不停地渲染著有關“富豪”身家及其生活的一切,奏響了一波又一波新中國傳媒史上前所未有的“富豪交響曲”。面對社會貧
2、富差距不斷拉大的現(xiàn)實,在全國上下致力于建設和諧社會的征程中,媒體關注的目光應該更多地投向哪里?應該怎樣面對貧富差距的現(xiàn)實? </p><p> 一、“富豪、有錢人、奢侈消費”―――眾多媒體的一大賣點 </p><p> 1999年,一個年輕的英國會計師胡潤推出了首張中國內(nèi)地“富豪排行榜”。從此,“胡潤富豪榜”、“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便不停地在內(nèi)地媒體上以醒目的位置、大號的字體、連篇累牘的
3、議論撞擊著人們的眼球。有關富豪的一切,包括他們的資產(chǎn)總額排行、入榜門檻、行業(yè)、地區(qū)、性別、年齡以至“神秘的第一桶金”、人生故事、屬相、喜好的消費品牌、對入榜的反應、兩個榜單的異同等等,都是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年復一年,“富豪榜”的報道不斷升溫,一批又一批中國“富豪”通過這兩個榜單被媒體捧到大眾面前,胡潤本人也隨之在中國內(nèi)地聲名鵲起。 </p><p> 其實,胡潤或福布斯的中國富豪榜遠不是近年來媒體“富豪交響曲
4、”的全部。談論有錢人和有錢人的生活,描繪極少數(shù)人揮金如土的消費,渲染中國內(nèi)地“龐大的頂級奢侈品市場”,早已成為一些媒體的重要報道內(nèi)容。在有的網(wǎng)站上,“白領最想嫁的十大富男人”、“世界十大待嫁富婆”、“七千富豪三天花掉兩億元”、“做大款女友”……諸如此類大多轉自平面媒體的標題長時間地盤踞頁面。有的媒體還向富人們發(fā)出勸告:“開征只是時間問題,身家千萬未雨綢繆規(guī)避遺產(chǎn)稅?!雹僖粫r間,似乎我們的社會已富到極致,到處是買得起豪宅、開得起千萬元跑車
5、、置辦1200萬元一套紅木家具的“成功人士”和“精英”。 </p><p> 在報紙的副刊上,也會看到這樣充滿著炫耀過度消費色彩的文字:“朋友夫妻的新家,110平方米純使用面積的空間,三個臥室一個大廳兩個衛(wèi)生間一個大廚房,已然滿滿當當。四五個空調(diào),已提前在墻角安家;三臺彩電,各居一室;一大一小兩整套既帶中置也帶環(huán)繞的音響,客廳、書房各一;還有幾組宜家大衣柜,一組曲美酒柜,兩排科寶博洛尼廚柜。列入朋友近期購買清單
6、的,尚包括柜式空調(diào)、搖椅(家里已有一張)和第十或第十一件羽絨服;而一進新家即打入冷宮的,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包括一套價格不菲的絲質(zhì)窗簾、一架臺式風扇,等等等等。”② </p><p> 在媒體的廣告中,則是形形色色的高檔消費品永遠在唱著主角,它們以超常的熱情和力量,集中地展示著這個時代的鋪張和奢侈,將一件件昂貴的商品變?yōu)榈匚?、富有、?yōu)雅、時尚等標示個人身份的符號,以此引領著大眾生活方式的價值取向。 </p>
7、;<p> 誠然,在一些媒體上,也不乏對貧困大學生消費狀況深入調(diào)查的結果,有充滿著記者編輯同情心的進城農(nóng)民工話題,有為因疾病、天災和意外事故陷入絕境的家庭或個人尋求幫助的呼喚,還有替“孫志剛”們的不幸遭遇伸張正義的連續(xù)報道。但是,不僅這樣的報道遠沒有“富豪交響曲”那么熱鬧,那么綿綿不絕,而且其中的一些報道讀起來往往更像是煽情,更像是刻意追求的噱頭和刺激,以至于一篇“女大學生在學校食堂揀剩飯”的假新聞出籠,許多媒體竟不問真
8、假紛紛競相轉載和渲染。 </p><p> 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曾作過這樣的描述:于1994年以后陡然急劇膨脹和繁榮之至的大眾傳媒系統(tǒng),以及成功市場化的出版業(yè),不僅豐滿并裝點著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人的生活,而且也常常用熱鬧非凡的消費風景屏壁式地遮蔽社會現(xiàn)實?!鼈儾患s而同地將自己定位在所謂中產(chǎn)階級的趣味與消費之上,不僅以其自身充當著“高尚趣味”的標識,而且確乎體貼入微地教化著人們,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中產(chǎn)階級成員
9、,如何使自己的“包裝”吻合于自己的階級身份。有的報紙索性刊載文章,具體告之,收入達5000元者應穿戴某一/某些品牌的時裝、搭配何種品牌的皮帶、皮鞋、皮包、手表。某些售房廣告、一些充斥在全國不同電視臺黃金時段的電視連續(xù)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著中產(chǎn)階級或曰新富者們的日常生活情境與魅力。③ </p><p> 面對媒體上的“富豪之風”,曾有人尖銳地提問:“為什么暴富永遠比赤貧更有賣點?”有人直率地提出批評:“近年
10、來,某些人、某些機構、某些媒體存在‘片面關注’(富人)的問題。我們需要把更多目光投向弱勢人群。”④有的文章指出這樣一個現(xiàn)象:“龐大的市場固然吸引著豪華車廠商,媒體的吹捧更是推波助瀾。每次車展報道,進口豪華車都會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每個品牌的豪華車進入中國,都會被媒體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放眼今年的這些奢侈品活動,哪一個沒有媒體的鼓吹?”⑤有人在網(wǎng)上發(fā)問:天價手機、天價豪宅、天價豪車,“這些與廣大普通百姓毫不沾邊的東西,為什么要不停地談論它
11、?為什么要把它議論為新聞主題?” </p><p> 二、熱炒“富豪”對大眾心理社會風氣的負面影響 </p><p> 毋庸諱言,極少數(shù)暴富者及他們的炫耀性消費已是我們社會中存在的一種現(xiàn)實。在信息傳播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傳媒不可能不反映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 </p><p> 但是,如果只把視線聚焦于有錢人,媒體對當前社會整體的反映必定是片面的、失實的。對于大眾傳播工
12、具來說,每篇真實新聞之和并不等于真實地反映了整個社會現(xiàn)實,這樣的報道不可能準確地展現(xiàn)出當代中國的真實畫卷。在我們的社會里,還有數(shù)量巨大的失業(yè)、下崗工人,七八億農(nóng)民中的大多數(shù)生活水平還十分低下;即使已解決了溫飽,但為了省點錢三九寒天頂著呼嘯的西北風在雪地里等公交車,為了便宜幾角錢的日用品不惜多走幾站路的老百姓還很多。如果不是因為“寒門”出了英雄的航天員,像翟志剛母親那樣靠一碗一碗賣瓜子供養(yǎng)兒子上中學、像聶海勝母親那樣沒有養(yǎng)老金也沒有醫(yī)保而
13、長年癱瘓在床的普通老百姓,能上得了我們的版面和鏡頭嗎? </p><p> 作為肩負著信息傳播、輿論引導重任的媒體,一波又一波地掀起對富豪的報道熱潮,尤其是津津樂道于富豪們的巨額資產(chǎn)和炫耀性的奢侈消費,將會對社會的健康發(fā)展造成不良后果。 </p><p> 一是加劇人們對貧富差距的不滿,不利于化解社會矛盾。實際生活中的貧富差距,已足以造成許多人的復雜心理,如果媒體把“富豪”、把各種“天
14、價”的消費更加刺目地擺出,只會放大社會心態(tài)對事實上的貧富差距的感受,給許多人帶來更大的壓力和沮喪,帶來更多的失望和挫折感,進一步引發(fā)心理失衡,導致不滿、怨恨甚至“仇富”等情緒的滋生,甚至影響人們對社會公平公正的信念。 </p><p> 1996年11月,浙江一家服裝公司的一條廣告曾觸犯眾怒。它的廣告詞問:“50萬元能買幾套海德紳西服?”答案是10套。因為這是用進口高檔面料,嵌寶石的純金紐扣制作而成的豪華服裝,
15、定價分別為6.8萬、4.8萬及2萬。廣告刊出后,一位青年工人去信憤怒地發(fā)問:“我在煉鋼爐邊已戰(zhàn)斗了5個春秋,流了多少汗水,留下多少傷疤,你是無法想象的。這本是我的驕傲和自豪,但我現(xiàn)在感到很可悲,因為我5年的勞動所得,還不夠買你公司的一套西服……”⑥ </p><p> 由于貧富差距在個體生活感受中所產(chǎn)生的“放大效應”,降低了社會中下層群體對生活的滿意度,部分群眾心理日漸失衡。在浙江省民政廳接待的信訪人員中,一些
16、幫扶對象對政府的幫扶措施不買賬,有的人一邊領取救助款,一邊拒絕履行簽領手續(xù),他們說:“我們?nèi)兆佣歼^不下去了,還辦什么手續(xù)”;甚至砸壞接待窗口玻璃。⑦河北省社會科學院2005年初曾對石家莊市部分弱勢群體做過一項問卷調(diào)查。結果表明,70%以上的受訪者對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況不滿意,76%的人認為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有強烈的被剝奪感,76%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憂郁和焦慮。32歲的下崗職工孫某因河北省博物館大屏幕沒有轉播亞洲杯足球決賽,就帶頭沖擊博
17、物館。他在解釋自己的行為時說:“活著太壓抑,別人過的什么日子,自己過的什么日子?商場里沒有自己能買得起的東西,正好借這個機會發(fā)泄一把?!雹?</p><p> 二是會妨礙人們客觀了解國情,在整個社會造成過度看重財富的輿論氛圍,形成追逐高檔商品、奢糜消費的不良社會風氣,導致社會財富、自然資源的極大浪費。當前我國社會盲目推崇和效仿富裕人群生活的風氣越來越盛,這與媒體的推波助瀾不無關聯(lián)。熱衷于過度消費的已不只是一些富
18、翁,很多收入不豐、家境不富的年輕人也加入了“月光族”、“新貧族”和“百萬負翁”的行列,消費購物大大超出自己的能力也在所不惜。僅以小小的手機為例,在不知不覺中,它已不僅是通話的工具,似乎更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頻繁更換手機、“變態(tài)”消費手機已司空見慣。據(jù)信息產(chǎn)業(yè)部的統(tǒng)計,截至2004年上半年,全國平均每年淘汰近7000萬部手機,“三四個月就換一部手機的‘癮君子’頻頻出現(xiàn),鉑金做殼、寶石磨屏的手機賣出21萬元天價”。⑨ </p>
19、<p> 媒體對有錢人消費模式的吹噓和展示,并沒有刺激起我國民族工業(yè)的市場,也沒有擴大國產(chǎn)消費品的內(nèi)需,而是大大喚起了人們對國際知名品牌的消費激情和購買欲望,在客觀上幫助外國頂級商品培育了市場。如今,世界上一些高檔消費品正“扎堆”趕往我們這個人均GDP只有千余美元的國度;“富豪”、“有錢人”已是“成功人士”的代名詞,成為公眾的新偶像;消費主義的狂潮已席卷并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及日常生活,社會風氣正日益遠離勤儉樸素、艱苦奮斗
20、的民族傳統(tǒng)。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少媒體實際上扮演了在我國倡導和推進消費主義的“急先鋒”角色。 </p><p> 近年來,社會上對內(nèi)地一些經(jīng)濟學家的“討伐、質(zhì)疑”聲不時響起,原因正是他們常常為有錢人說話,“把經(jīng)濟學沽以高價,喜滋滋地為利益集團代言”⑩;“對效率的無限推崇使得主流經(jīng)濟學在相當程度上忽視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忽視了公平。在大眾看來,主流經(jīng)濟學提倡一種嫌貧愛富的邏輯,似乎總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立場上?!?
21、??媒體在報道這些批評意見的同時,也應該深思其中傳遞出的大眾立場并在自己的報道中引以為戒,不要僅僅局限于“比富大賽”的展示。 </p><p> 三、媒體的責任:把握國情,力倡公平,推進和諧 </p><p> 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奮斗方向。在我國改革發(fā)展的這個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關系更趨多樣化,社會利益關系更趨復雜,統(tǒng)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鼻袑嵕S護社
22、會公平和正義,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wěn)步前進,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案幼⒅厣鐣?,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已作為未來五年我國堅持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原則之一,寫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中。無論是構建和諧社會,還是要使全體人民共同走向富裕,都離不開媒體強有力的輿論支持,都必須有良好的輿論氛圍。在推進社會公平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媒體應該承擔起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23、</p><p> 那么,媒體應該怎樣面對貧富差距的現(xiàn)實呢? </p><p> 首先,要站在全黨全國工作大局的高度、從國情出發(fā)把握對貧富問題宣傳的基調(diào)。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國力日增。但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chǎn)力還不發(fā)達,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解決“三農(nóng)”問題的任務相當艱巨,城鎮(zhèn)居民中的低收入者也還不少;各種利益關系愈益
24、復雜;我們的資源緊缺狀況更為嚴峻。???媒體應該對這樣的國情有清醒的認識,從強烈的責任意識出發(fā),全面客觀把握和準確描繪現(xiàn)實;正確反映和妥善處理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利益,強化為社會大眾服務的意識,立足于最廣大的社會成員,反映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呼聲,報道他們的喜怒哀樂;防止和杜絕在貧富狀況方面的片面報道。 </p><p> 第二,切實把握好“度”,不熱衷、不炒作、不渲染。對于“富人”和他們的奢侈消費,新聞報道不可能
25、回避,但是報道應該掌握分寸,不能讓富豪榜、豪宅、名車、名貴消費品、高檔宴會、高檔休閑娛樂之類的東西在媒體上肆意泛濫,不能唯時尚、流行、財富的“馬首是瞻”。與富豪“排行榜”及富豪們數(shù)億以至數(shù)百億元的“身家”同時公之于眾的,應該還有他們的“發(fā)家”史、財富來源的合法性、納稅額、慈善捐款等。應彰顯富人中勤勞合法致富、依法納稅、樂善好施、生活儉樸者;對奢侈或畸形消費者,一般不予報道,如要報道,必須予以輿論上的道德譴責,而不能鏡子式地純客觀反映。
26、</p><p> 第三,應側重以“窮人的經(jīng)濟學”支配媒體的話語權。我國地區(qū)間經(jīng)濟發(fā)展和收入、生活水平的差異,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貧困狀況導致“窮人”及其家庭成員在教育、健康、醫(yī)療、生活保障等方面水平的低下,都應該在媒體客觀冷靜的報道中占有相當?shù)钠?,以喚起全社會的關心和重視;要通過政府相關部門和一些權威研究機構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讓更多的公眾了解我國消除貧困依然任重道遠;呼喚全社會共同努力,進一步制止貧富差距繼續(xù)擴大
27、導致兩級分化更趨嚴重,提倡先富起來的人們履行自己應盡的社會義務和責任;適量報道因貧困而產(chǎn)生的犯罪等社會問題;分析因窮人消費不起,富人的消費則過度、畸形,隨之而來的會是經(jīng)濟因社會消費需求不足而趨向疲軟的后果;鼓勵更多的個人和企業(yè)參與公益事業(yè)和慈善事業(yè)。 </p><p> 第四,將社會公平、社會和諧作為宣傳報道的主旋律?!笆晃濉逼陂g,黨和政府將“要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依法逐步建立
28、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媒體應該自覺通過新聞報道和輿論監(jiān)督,配合作好相關報道和宣傳,切實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要宣傳政府為解決貧富差距過大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從輿論上監(jiān)督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報道下崗工人、進城農(nóng)民在政府和社會的幫助下刻苦努力,提高素質(zhì),改變自身境況的具體事例;警惕和避免諸如“堵車是一個城市繁榮的標志”、“小康的標志是擁有第二套住房”、“稅收不能‘殺富濟貧’”等偏
29、離絕大多數(shù)人立場的言論被不加分析和批評地出現(xiàn)在媒體上。對一些基于公正立場和翔實研究而提出,能夠兼顧各方利益,既不“殺富濟貧”,又促進低收入者收入增長的觀點和政策建議,要加大宣傳力度。 </p><p> 第五,為健康科學的消費觀和生活方式大造輿論。通過持之以恒的、大張旗鼓的宣傳,在全社會倡導合理、適度、理性、綠色的消費,提倡物有所值、物盡其用,形成健康文明、崇尚節(jié)儉、節(jié)約資源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積極樹立可持續(xù)
30、的消費觀,提高全社會的節(jié)約意識。營造人人節(jié)約資源、愛護環(huán)境的消費氛圍和社會風尚,加大對充斥在生活中愈演愈烈的講排場、好面子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的批評,引導全社會認識超越現(xiàn)實條件、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斗富比闊的奢靡消費、過度包裝的蓄意浪費對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所帶來的危害,從理性和道德的角度引領和規(guī)范人們的消費行為。 </p><p> (作者單位:新民晚報) </p><p> 注釋:①許力
31、行:《開征只是時間問題,身家千萬未雨綢繆規(guī)避遺產(chǎn)稅》,《私人理財》2005年10月14日 </p><p> ②陳聘舒:《漏手夫妻》,《中國青年報》2005年2月17日 </p><p> ?、鄞麇\華:《大眾文化的隱性政治學》,《天涯》1999年第2期 </p><p> ?、苌騽偅骸陡缓腊癯申P注焦點凸現(xiàn)社會片面關注》,《工人日報》2005年10月14日 <
32、/p><p> ?、萆蛐氯A:《豪車背后的奢靡之風》,《解放日報》2005年10月26日 </p><p> ?、蕖墩憬粭l廣告惹眾怒》,《北京青年報》1996年11月20日,轉引自戴錦華《大眾文化的隱性政治學》 </p><p> ?、咄跣聛喌龋骸抖糁撇缓侠碡毟徊罹唷罚栋朐抡劇穬?nèi)部版2005年第3期 </p><p> ?、囫R繼前、王民:《弱勢
33、群體的心理困境》,《?t望》周刊2005年第7期 </p><p> ?、釓堩淀怠⒅燹保骸懂斍吧莩薜氖謾C消費,是消費變態(tài)》,《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11月4日⑩王石川:《中國真正的經(jīng)濟學家有幾個》,《中國青年報》2005 年10月28日 </p><p> 傅勇:《主流經(jīng)濟學家的傲慢從何而來》,《國際金融報》2005年8月8日 </p><p> 胡錦濤:《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貝多芬交響曲創(chuàng)作的雙重突破——從《第一交響曲》到《第三交響曲》.pdf
- 第五交響曲
- 菜市場交響曲
- 以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為例研究交響曲主題發(fā)展的特點
- 郭祖榮交響曲研究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賞析
- 肖斯塔科維奇的交響曲
- 拉羅《西班牙交響曲》研究.pdf
- 西貝柳斯第三交響曲結構研究
- 貝多芬《第二交響曲》研究.pdf
- 中關村再奏科技與文化交響曲
- 丁善德《“長征”交響曲》研究.pdf
- 圣-桑第三交響曲研究.pdf
- 廚房里的交響曲(500字)作文
- 西貝柳斯第五交響曲主題結構研究
- 大班系列音樂活動設計——瓶瓶罐罐交響曲
- 門德爾松《意大利交響曲》研究.pdf
- 王西麟《第四交響曲》研究.pdf
-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研究
- 普羅科菲耶夫《古典交響曲》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