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寒山子生存年代及人物原型考</p><p> 摘要:對寒山子生卒年代歷來有不同看法,甚至對寒山子這個人有無及寒山詩集出于一人之手還是集體創(chuàng)作也有爭論。隨著對寒山子研究的不斷深入及研究隊伍的不斷擴大,一個類似于“紅學”的“寒學”正隱隱在現(xiàn)。以文史研究“編外僧”的角色,從自然環(huán)境角度討論了寒山詩集中“山中何太冷”一詩的寫作年代,在此基礎上,對寒山子人物原型進行了分析,認同釋子遺則可能是寒山子的
2、人物原型。 </p><p> 關鍵詞:寒山子;氣候事件;人物原型 </p><p> 中圖分類號:B949.9 </p><p><b> 文獻標識碼:A </b></p><p> 文章編號:1000-6176(2012)02-0036-03 </p><p> 唐代詩人、釋子寒山子
3、寫有幾百首詩,后人稱為詩僧。其詩風狂放直白且富含禪意,獨特的詩風甚至引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范成大等一批詩人青睞。在日本、朝鮮歷代不少僧者與文人、官員和百姓對寒山子崇拜不已。1733年,清雍正皇帝為寒山詩的再版親自寫序。近代,寒山詩還一度風靡美國大學校園,大學生們以會吟幾首寒山詩而感精神充實。寒山子詩集如今已被譯成英、法、俄、日、韓等許多國家的文字出版,可見寒山詩作為一種文化,在世界人類歷史中的重要地位。 </p>
4、<p> 但如今對這樣一位在人類文化與思想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人物的生卒年代、出生地及生活軌跡的研究還存在許多欠缺。由于文史資料的不足,一旦說到寒山子以及他的好友豐干、拾得時均以姓氏不詳、不知其名氏、不測人也、不知何許人也一筆帶過,或以文殊、普賢化身來對付。寒山詩集共有313首詩,但每詩無標題、無注釋,也找不出確切紀年。因此,對寒山子生存年代的考證,就成為進行寒山子研究中的一個有趣話題。寒山子詩集最早版寒山詩序中所稱寒山子為初唐
5、人,但一些文史學家們在研究之后,據(jù)詩內容與當時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一些宗教事件,判斷寒山子為中唐人,本文試圖在前人這些研究基礎上再做一些探尋。 </p><p> 一、“山中何太冷”一詩的寫作年代 </p><p> 寒山子詩中大量運用了表示寒意的詞匯,不僅詩人自稱中用了寒字,詩中也多次出現(xiàn)寒字以及與寒相關的雪、冰、冬、冷、霜等字,在寒山子313首詩中出現(xiàn)寒54次,冷13次,冰8次,冬8次,
6、霜7次,以上字共出現(xiàn)90次,但卻找不出一個熱字。讓讀者感受到寒山子詩集中縷縷寒氣的寒字論,除了頻繁出現(xiàn)的寒山、寒巖以外還有寒泉、寒月、寒衲以及饑寒之詞,這類詩共有44首。 </p><p> 寒山子生活在浙江天臺地區(qū),如今氣候屬于亞熱帶,年均溫度16℃,最冷月1月的均溫也為5℃,在冬季也很難出現(xiàn)冰凍數(shù)日不化的現(xiàn)象。這樣溫暖的地區(qū)怎么會使詩人產生如此頻繁的寒冷感呢?讀者也可從如下幾首寒山子的詩自己體會,如“人問寒
7、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釋,日出霧朦朧。”“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磧磧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煙。草生芒種后,葉落立秋前。此有沈迷客,窺窺不見天。”這三首詩所描述的不只是寒山子居住的寒巖山洞這較小空間之寒,而是整個寒石山及整個天臺地區(qū)的寒。而且這寒冷不僅存在于冬季,四季都寒。寒巖洞所在的寒石山高度只有一、二百米,不可能產生高處不勝寒的高海拔低
8、溫環(huán)境。而這種寒不是一場寒流,也不是一、兩月就過去的寒冬季節(jié),而是朝朝不見日的長期低溫。從“山中何太冷”一詩判斷,當時植物顯綠的生長季節(jié)僅有芒種至立秋間非常短的5、6、7三個月。作者認為寒山子此時遇到了唐代歷史上一個連續(xù)數(shù)年的低溫時期。受這一特別寒冷氣候環(huán)境的影響,寒意凝固到了寒山子這時期的一系列詩中。 </p><p> 只靠詩詞字面推測當時的自然溫度還缺乏說服力,在查閱了中國歷史氣候研究成果后得知,公元80
9、5年以前的唐代前期氣溫較高,且普遍高于現(xiàn)代,不太可能出現(xiàn)上述詩中所描寫如此寒冷的情況,此后溫度開始波動下降進入低溫期。有學者認為開始于唐中葉的降溫,使生活于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生存困難,而產生冒險南下奪得中原更好生存空間的舉動,由此導致唐朝后期的動蕩和衰敗,并引發(fā)五代及其后北方民族乘鐵蹄入主中原改朝換代的局面,大范圍降溫促成了中國社會統(tǒng)治者的重新洗牌,也導致中國佛教北衰南盛格局的出現(xiàn)。 </p><p> 古氣候
10、學家和歷史地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唐代后期有兩個非常寒冷的時期即公元810-839年和880-899年。在810-839年間出現(xiàn)了7個特別嚴寒的冬季,是唐代最寒冷時期,如《新唐書》記載公元821年正月海洲灣“海水冰,南北二百里,東望無際”,822年海州灣“海冰”。因此推測寒山子以上三首詩很可能寫于這一寒冷期,特別是“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币辉姾芸赡軐懹谧顬楹涞?22年。寒山子三字詩:“寒山寒,冰鎖石。藏山青,現(xiàn)雪白。日出照,一時釋。從
11、茲暖,養(yǎng)老客?!奔扒笆?0余首與寒意有關的詩也應寫于這一寒冷期,三字詩中表明每日只有當紅日高照之時,他那年邁而寒冷的身軀才能在洞前陽光下獲得一些溫暖,另一首詩還提到寒山子在所居住的寒巖洞前要“當陽擁裘坐”??梢娫诙赐怅柟庀虏挥X得熾熱。這些詩也表明此時的寒山子已是老年。 </p><p> 此時的寒冷氣候也可從當時天臺的其他文獻中得到反映。與寒山子同時代的浙人徐靈府在825年所撰《天臺山記》中描述到:“上華頂峰,
12、此天臺山極高處,其高霏微似寒,先云幽澗凝冱,經(jīng)夏不消。”杜光庭稍晚在《仙傳拾遺》中也說:“天臺翠屏山,其山深邃,當暑有雪?!苯Y合兩文旁證及寒詩“草生芒種后,葉落立秋前?!庇蓺夂驅W和物候學指標判斷天臺此時期溫度狀況與今日之沈陽類似。寒山子在這寒冷期度過了一生的最后時光。徐靈府則在寫完《天臺山記》不久開始《寒山子詩集》的編纂。因此,寒山子也應卒于這寒冷期的稍晚時候,有學者則比較確切地說卒于830年。 </p><p>
13、; 以上由歷史氣候變化資料認為寒山子“山中何太冷”一詩的寫作時間為822年,以及805年以后的氣候寒冷期對應于寒山詩中具寒意一類詩的寫作時段,也對應于寒山子的老年階段的推論,作者自稱為寒山子生活年代研究的“冷期說”,這一推斷與一些文史學家的“中唐說”可做互證。 </p><p> 二、寒山子原型分析 </p><p> 唐末以來人們已將寒山詩吟誦了上千年,對寒山子生卒時間以及這個人到
14、底是誰也琢磨了上千年,也使不少學子以此為題完成了碩士、博士論文,但仍然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這不禁使一批研究者懷疑,是否存在寒山子這個人?對此,多數(shù)人認為寒山子詩集是一個集體的寫作匯集,而且這個集體中也許就有一個筆名叫寒山的人,而詩集內容在寒山子去世以后仍在不斷添加和變動。也許一千年前活動于天臺的教、禪、道為力爭寒山詩的創(chuàng)作權而將一些信息有意模糊了,如同曹雪芹的《紅樓夢》一樣將某些真事隱去。劉心武先生關于“紅學”的人物原型研究給作者啟
15、發(fā),對這位或者這些自稱為寒山的人不妨也進行一下人物原型探討。經(jīng)資料查詢,這類研究早已有人進行,這些研究者有我國大陸、臺灣、海外華人與日本學者,在這些寒山子人物原型研究中本人傾向于日本學者愛宕元的觀點,因為他的觀點與本人前面推斷的寒山子生活年代“冷期說”可以很好吻合,愛宕元所說的寒山子原型是當時在天臺山修禪并創(chuàng)佛窟學的遺則。史書記載的遺則與寒山詩所勾勒出的寒山子兩者的相像之處可用下表表示。 </p><p> 遺
16、則、寒山二位有如此多的相像,而人們經(jīng)過千年的探索也沒確定寒山子的真實身份,本人通過以上分析,傾向于日人學者愛宕元的推斷,遺則極有可能是寒山的人物原型,以遺則及在天臺山隱居的一些佛、道、儒人物的通俗詩頌為原始作品,后唐還有更多詩作匯聚,成集后將其歸到寒山子名下。這可能就是寒山子詩集的創(chuàng)作過程。孫昌武先生認為,這群人的共同特點是,非天臺本地人,大多為科舉不第,飽讀詩書,善文筆、多經(jīng)磨難、不愿隨俗流、反傳統(tǒng)、有精神追求、不滿當時衰敗的社會環(huán)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聊齋志異》人物原型考論.pdf
- 王延齡人物原型考_15079.pdf
- 純真年代老紐約“金字塔”及人物形象解讀
- 蘇軾《東坡志林》《仇池筆記》中涉及人物初考
- 古詩及人物形象
- 畢淑敏小說原型人物論.pdf
- 內容提要及人物形象
- 阿里巴巴組織架構及人物
- 寒山詩版本系統(tǒng)源流考.pdf
- 金庸小說人物的原型影響.pdf
- 海明威英雄人物原型研究.pdf
- 《吶喊》篇目主要情節(jié)及人物形象
- 梁羽生作品順序及人物情節(jié)介紹
- 喜福會英文背景及人物賞析
- 基于視頻的社會群體人物關系發(fā)現(xiàn)及人物搜索.pdf
- 榮格原型理論下面紗的人物解讀
- 雨果長篇小說中的人物原型研究
- 小鎮(zhèn)畸人中畸形人物的原型研究
- 翻譯原型論理據(jù)考辨.pdf
- 彭子岡人物通訊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