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藏》的底本及雕造考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高麗藏》的底本及雕造考</p><p>  本文為了研究《高麗大藏經>底本與板刻的性質,首先,想綜合一下已有的研究結果,看一下具有代表性的見解。然后,想通過以現在在韓國還未能受到矚目的《趙城金藏》(注:《趙城金藏》雕造于1149年(皇統九年,南宋紹興十九年),完成于1173年(大定十三年,南宋乾道九年),被認為是《開寶藏》的覆刻本。)為中心,與湖林博物館所藏的《初雕大藏經》以及東國大學影印

2、的《新雕大藏經》的對比、守其法師編著的《校正別錄》的??庇浺约霸谛?庇浝锷婕暗降摹缎碌翊蟛亟洝泛汀囤w城金藏》的對比來,研究《高麗大藏經》的底本與板刻的性質。</p><p>  如此的研究結果將成為我們判斷在大藏經間出現的文字異同的先后、文字異同的原因及由來的根據。這樣的話,研究的結果將會被佛經的研究者們更加有效地使用。</p><p>  一、關于對《高麗大藏經》的底本與板刻的既存說&l

3、t;/p><p>  《高麗大藏經》是對《初雕大藏經》和《新雕大藏經》(所謂《再雕大藏經》)的總稱。如今雖然《新雕大藏經》連板木都保留在了海印寺,但是《初雕大藏經》卻只有一部分印本被留存了下來。因為對于這些《初雕大藏經》和《新雕大藏經》的底本與板刻沒有確切的根據,所以,對它們的討論還顯得很模糊,即使是已經發(fā)表的見解,要被定為是定論還有問題。我們來看一看最近發(fā)表的比較有代表性的見解。</p><p&

4、gt;  日本的小野玄妙在《佛書解說大辭典》中以《北宋官版覆刻〈高麗大藏經〉目錄》為題做了如下的敘述。他主張《初雕大藏經》是《開寶藏》的覆刻本,但回避了對《新雕大藏經》的詳細討論:</p><p>  在新雕中用國前本、國后本、宋本、丹本等進行了校正,并進行了補充以及代替。…我看了做為新發(fā)現的南禪寺大藏中的初雕本零本的大集經,發(fā)現那就是北宋官版的覆刻。不僅是字體、行數、版心的高度一致,就連字體的氣韻也很仿佛。但這

5、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在那時作為雕版大藏只有北宋官版一藏,因此如果被覆刻,成為它的底本,那就沒什么奇怪的了。(注:小野玄妙:《佛書解說大辭典》,別卷。東京,大同出版社,1936。p.703-705。)</p><p>  中國的《中華大藏經》編輯局在《中華大藏經》的“內容簡介”中說到:“《高麗藏》(筆者注:指《新雕大藏經》)與《趙城金藏》一起,是屬于《開寶藏》系統的覆刻本,版式一致。因此,如果用《高麗藏》來補充《趙

6、城金藏》是天衣無縫的。”(注:中華書局編:《中華大藏經》別紙,《〈中華大藏經〉內容簡介》,1984。p.4-6。)認為《新雕大藏經》是《開寶藏》的覆刻本。</p><p>  韓國的李箕永先生在《高麗大藏經的歷史及意義》中作了如下的敘述,認為《初雕大藏經》(雕造于高麗顯宗朝)是《開寶藏》的覆刻本。對于《新雕大藏經》,從下面的敘述中可以看出,他認為是由守其法師將《開寶藏》、契丹本、初雕本進行了對比修整,做出新的登載

7、本板刻出來的:</p><p>  北宋的官版大藏經一成立,最先緊跟著發(fā)源大藏經雕造并進行推進,第二次推出完整的大藏經的是高麗的顯宗。我們稱它為《高麗大藏經》的初雕本?!J為該初雕《高麗大藏經》大體上是以宋的官版大藏經的內容和體裁為基礎覆刻的。但是高麗人對此不滿意,抱著想要做出更加完整的大藏經的遠大夢想,而繼續(xù)努力。因此初雕本的補充工作在顯宗以后仍繼續(xù)著。……開泰寺的僧統守其成功的將北宋官版與契丹本以及我們的初

8、雕本進行對比,并訂正錯誤的經文?!陡啕惔蟛亟洝肥钦l寫的?是一個人,還是幾個人,還不能明確。但從影印本中可以看出,那筆跡具有雄勁、端正、始終如一的特點?!保ㄗⅲ豪罨溃骸陡啕惔蟛亟浀臍v史及意義》,《高麗大藏經》48冊,1976。p.5-11。)</p><p>  另一方面千惠鳳老師在《湖林博物館所藏初雕大藏經調查研究》中進行了如下的敘述。認為《初雕大藏經》是用《開寶藏》、契丹藏、貞元入藏諸經論、宋新譯經論,國

9、內傳本做出新的登載本板刻出來的,并主張《新雕大藏經》是通過對《初雕大藏經》的本文進行修整以后覆刻的:</p><p>  上面已經言及《初雕大藏經》是用北宋開寶版大藏經、契丹大藏經、貞元入藏諸經論、宋新譯經論,國內傳本板刻受容的,其開版是以北宋開寶板大藏經的每行14字形式,通過準據、板下書雕出來的,其精湛的板刻技法活現著字體的井然和雄勁的筆力。當然也攙雜著一些技術不夠好的刻手的,但大體上看其技法是熟練的。特別是看

10、根據契丹本和國內傳本刻的每行17字的版本,一眼就可以看出技法的卓越。其板刻的精巧度絲毫不遜色于宋本。另一方面再雕大藏經雖然是很多底本的本文補足,或者補充了其底本的缺落、或擬訂了板下書進行了雕刻,但因為大部分是糾正了《初雕大藏經》的錯誤,而后重復雕刻出來的,因此板刻的精巧度就遠不如初雕本了?!保ㄗⅲ汉植┪镳^編:《湖林博物館所藏初雕大藏經調查研究》,成保文化財團,1988。p.15。)</p><p>  再則,蔡

11、尚植在《韓語大藏經高麗國新雕大藏校正別錄新雕》的“解題”中附加了如下的解題,提出《初雕大藏經》是與國內相傳的佛經相互校勘、并且收錄了部分只在高麗存在的佛經而完成的:</p><p>  日本的學者沒有明確的理論根據就認為初雕大藏經僅是北宋開寶版藏經的覆刻。但是如果分析一下《校正別錄》我們就可以發(fā)現初雕大藏經不但與國內的許多寫本進行了比較,還將一些只有高麗存在的經典進行了入藏。……不管怎么樣,通過《校正別錄》我們可

12、以知道初雕大藏經不是對北宋藏經的單純的覆刻,而是通過與近70多年在國內傳播的佛經的??保⒉糠种挥懈啕悮埓娴慕浀淙氩囟瓿傻??!保ㄗⅲ簴|國譯經院:《韓語大藏經 高麗國新雕大藏校正別錄新雕》,1994。p.17。)</p><p>  二、與《趙城金藏》的對比分析</p><p>  從前面我們可以看到對于《高麗大藏經》的底本與板刻,存在著相斥的見解。姑且不論《初雕大藏經》,為什么對于《新

13、雕大藏經》有作為雕造《新雕大藏經》時候的??庇涗浀摹缎U齽e錄》,而對其底本與板刻的見解還是很模糊呢?</p><p>  在這里我想將《趙城金藏》與湖林博物館所藏的《初雕大藏經》以及《新雕大藏經》進行對比,來討論《高麗大藏經》的底本與板刻。</p><p>  首先,在本稿中所說的《趙城金藏》是在1149年開始雕造(皇統九年,南宋紹興十九年),1173年完成的(大定十三年,南宋乾道九年)。

14、(注:小野玄妙:《佛書解說大辭典》,別卷。東京,大同出版社,1936,p.728.)該大藏經是《開寶藏》的覆刻本,裝訂是卷軸裝,每版23行,每行14字,具有《開寶藏》的基本特征?!囤w城金藏》中涉及到的經典有7000余卷,但現存的有5380余卷。該《趙城金藏》目前有4種印本,在《中華大藏經》(注:《中華大藏經》是中國的中華書局在1984年到1995年陸續(xù)發(fā)行。該大藏經基本上以《趙城金藏》為底本,將《趙城金藏》中的缺文與未入藏的部分用高麗《

15、新雕大藏經》進行補充,共106冊。)中收錄著作為其主要底本的影印。這四種印本即是在山西省趙城縣廣勝寺發(fā)現的廣勝寺本4827卷、原來收藏于燕京的大寶集寺,后在西藏薩迦北寺發(fā)現的大寶集寺本540卷、以及攙雜在廣勝寺本當中的興國院本與天寧寺本等都是在天寧寺初雕的印本。(注:李箕永:《高麗大藏經的歷史及意義》,《高麗大藏經》48冊,1976。p.5-11。)</p><p>  如此的《趙城金藏》是《開寶藏》的覆刻本,這

16、一點一直是學術界的統一說法(注:內學院編:《麗藏新雕本校記》,南京,1933.)。筆者通過在2001年1月訪問中國國家圖書館時對比圖書館中收藏的《開寶藏》雜阿含經卷第三十、雜阿含經卷三十九和《趙城金藏》(收入在《中華大藏經》中的縮小影印本),可以確定《趙城金藏》確實是《開寶藏》的覆刻本。</p><p>  這里所說的湖林博物館收藏的《初雕大藏經》,一般被認為是指高麗顯宗二年(1011)到宣宗四年(1087)雕造

17、的大藏經,即現在被收藏在財團法人成寶文化財團傘下的湖林博物館的77卷《初雕大藏經》。對于這77卷的大藏經,可以根據成均館大學校的千惠鳳教授與文化財團管理局樸相國專門委員在1988年根據湖林博物館所藏的關于對《初雕大藏經》版本的調查研究的要求而擬訂的《湖林博物館所藏初雕大藏經調查研究》(注:湖林博物館編:《湖林博物館所藏初雕大藏經調查研究》,成保文化財團,1988。p.15。)而仔細查閱。在這本書里收錄了77卷,各卷的卷首或者卷尾的照片圖

18、版一張,以及對它全面的概說、各個的解說,與《新雕大藏經》的文字異同對比表。</p><p>  這里說的《新雕大藏經》是指雕造于高宗廿三年(1236)到卅八年(1251)年,其板木現在還留在海印寺的所謂《再雕大藏經》,是在1957年到1976年由東國大學影印的。</p><p>  1.湖林博物館收藏的《初雕大藏經》</p><p>  在對湖林博物館收藏的《初雕大

19、藏經》和《趙城金藏》以及《新雕大藏經》進行對比之前,先列出收藏在湖林博物館的77卷《初雕大藏經》如下(加圓點的經卷是因之在《趙城金藏》中缺失而無法進行對比)。</p><p>  湖林博物館收藏的《初雕大藏經》</p><p>  1.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四百八十一</p><p>  2.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第十</p><p>  3.

20、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第二十四</p><p>  4.大寶積經 卷第九十一</p><p>  5.大方等大集經 卷第二十五</p><p><b>  6.大哀經 卷第五</b></p><p>  7.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第二</p><p>  &#8226;8.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第七

21、十五</p><p>  9.大般涅般經 卷三十七</p><p>  10.大般涅般經 卷三十八</p><p>  11.方廣大莊嚴經 卷第八</p><p>  &#8226;12.合部金光明經 卷第一</p><p>  13.月燈三昧經 卷第十</p><p>  &#

22、8226;14.大莊嚴法門經 卷下</p><p>  &#8226;15.舍利弗陀羅尼經</p><p>  16.大法炬陀羅尼經 卷第十九</p><p>  17.僧伽托經 卷第四</p><p>  &#8226;18.佛說法集經 卷第一</p><p>  &#8226;19.無所有菩

23、薩經 卷第一</p><p>  20.大智度論 卷第一</p><p>  21.大智度論 卷第十</p><p>  22.金剛般若論 卷下</p><p>  23.瑜伽師地論 卷第三</p><p>  &#8226;24.瑜伽師地論 卷第八十九</p><p>  25.王法正

24、理論 一卷</p><p>  &#8226;26.攝大乘論釋論 卷第五</p><p>  27.攝大乘論釋論 卷第十</p><p>  &#8226;28.大乘廣五溫論</p><p>  &#8226;29.入大乘論 卷上</p><p>  &#8226;30.佛說七處三觀經&

25、lt;/p><p><b>  31.餓鬼報應經</b></p><p>  32.王法念處經 卷第四十九</p><p>  33.佛本行集經 卷第二十五</p><p>  34.本事經 卷第七</p><p><b>  35.佛說末羅王經</b></p>&

26、lt;p>  &#8226;36.辯意長者子經</p><p>  37.摩訶僧@⑤律 卷第十五</p><p>  38.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九</p><p>  39.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卷第二十三</p><p>  40.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p><p><b>  

27、雜事 卷第三十三</b></p><p>  &#8226;42.四分律 卷第八</p><p>  &#8226;43.彌沙塞戒</p><p>  44.東塔僧和渴磨 卷下</p><p>  &#8226;45.佛說優(yōu)婆塞五戒相經</p><p>  46.根本薩婆多部律攝 卷

28、第一</p><p>  &#8226;47.薩婆多毗尼毗婆沙 卷第一</p><p>  48.薩婆多毗尼毗婆沙 卷第六</p><p>  49.阿毗曇八建度論 卷第二十四</p><p>  50.阿毗曇八建度論 卷第二十四</p><p>  51.阿毗達磨法溫足論 卷第八</p><

29、;p>  52.阿毗達磨法溫足論 卷第十二</p><p>  53.阿毗達磨識身足論 卷第十二</p><p>  54.阿毗達磨識身足論 卷第十三</p><p>  55.阿毗達磨品類足論 卷第十六</p><p>  56.眾事分阿毗曇論 卷第二</p><p>  57.阿毗曇毗婆沙論 卷第十一<

30、/p><p>  58.阿毗曇毗婆沙論 卷第十</p><p>  59.阿毗曇毗婆沙論 卷第十七</p><p>  60.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卷第九十九</p><p>  61.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卷第一百七十二</p><p>  &#8226;62.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卷第一百九十二</p>

31、<p>  &#8226;63.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卷第一百九十五</p><p>  64.阿毗達磨俱舍論 卷第二十一</p><p>  &#8226;65.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 卷第四</p><p>  66.撰集百緣經 卷第九</p><p>  67.雜寶藏經 卷第三</p><p&g

32、t;  &#8226;68.經律異相 卷第</p><p>  69.開元釋教錄 卷第八</p><p>  70.廣弘明集 卷第二十一</p><p>  71.比丘尼傳 卷第二</p><p>  72.大乘舍黎娑擔摩經</p><p>  &#8226;73.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33、卷第六</p><p>  74.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p><p>  75.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卷上</p><p>  &#8226;76.佛說十地經 卷第二</p><p>  77.法苑珠林 卷第八十二</p><p>  現在,從77卷湖林博物館收藏的《初雕大藏經》中除去因《趙城金藏》缺失而不能

34、對比的22卷(上面標有圓點的部分),將剩下的55卷經典與《趙城金藏》以及《新雕大藏經》進行對比。除4卷經典(7.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41.四分律卷第五、74.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75.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上)(注:在上面所涉及的4卷經卷中的7.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才是《新雕大藏經》的異本,但這也有可能是《新雕大藏經》從宋本替換為丹本中被改刻的。并且,41.四分律卷第五,74.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75.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上二來看

35、,只有《越城金藏》才是異版本,若從《趙城金藏》四分律卷第五的卷末的《宣差大名府路達魯花赤憐蒙古提舉補修雕造》來看,是《趙城金藏》以后,在補修過程中改刻的。)外的51卷經典的各本無論是在行字數、字型、還是字的大小、字間距上都整體統一,即很明顯是同一系統的版本。前面我們說到《趙城金藏》是《開寶藏》的覆刻本,那么《初雕大藏經》和《新雕大藏經》與《開寶藏》的覆刻本《趙城金藏》一模一樣,就說明《新雕大藏經》和《初雕大藏經》也是《開寶藏》的覆刻本。

36、換句話說對應于這55卷的《初雕大藏經》、《趙城</p><p>  但這三個版本的版式與原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幾個因素:板首題、板尾題(注:在這里所說的版首題、版尾題是在“經典名”,“張次”,“函次”等各張的板首或板尾中記載的一些題記。)、行字數、卷首等有稍微的差異,在原文上也發(fā)現了一些文字異同。它們在整體上是《開寶藏》的覆刻本這一點是無疑的,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可能是這三個版本是分別不同的《開寶藏》的覆

37、刻本,即各自被不同程度修改過的《開寶藏》的覆刻本,或者是以《開寶藏》中加了修整以后以各自被修整的《開寶藏》為登載本而覆刻的。</p><p>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湖林博物館中收藏的《初雕大藏經》51卷和對應于此的《新雕大藏經》是《開寶藏》的覆刻本或者是修訂覆刻本。</p><p>  2.《校正別錄》里涉及到的《新雕大藏經》</p><p>  在將《趙城金藏》與

38、《校正別錄》中涉及到的《新雕大藏經》進行對比之前,先對《校正別錄》中收錄的??庇?8件進行如下介紹(加圓點的經卷是因之在《趙城金藏》中缺失或未入藏)。</p><p>  《校正別錄》??庇洠?lt;/p><p>  1.服函 決定毗尼經</p><p><b>  2.服函 須摩提經</b></p><p><b&g

39、t;  3.推函 大集經</b></p><p>  &#8226;4.虞函 大集經 第五十九卷</p><p>  5.伐函 般舟三昧經 三卷</p><p>  6.鳳函 正法華經 十卷</p><p>  7.王函 普耀經八卷 第二卷</p><p>  &#8226;8.鞠函 月燈三

40、昧經 一卷(注:鞠函 月燈三昧經一卷 宋沙門先公譯今十三紙)</p><p>  &#8226;9.鞠函 月燈三昧經 一卷(注:鞠函 月燈三味經一卷 宋沙門先公譯國宋藏本二十)</p><p>  10.養(yǎng)函 佛說彌勒下生經(注:養(yǎng)函 佛說彌勒下生經 竺法護譯)</p><p>  &#8226;11.養(yǎng)函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注:養(yǎng)函 佛說彌勒下生

41、成佛經 義凈譯 宋無丹有今還收入藏)</p><p>  &#8226;12.敢函 佛說申日經</p><p>  &#8226;13.才函 六字神zhòu@①經</p><p>  14.知函 東方最勝燈王陀羅尼經(注:知函 東方最勝燈王陀羅尼經 屠那崛多譯。)</p><p>  &#8226;15.知函

42、 最勝燈王如來經(注:知函 最勝燈王如來經 丹本 屠那崛多譯。)</p><p>  16.必函 須直天子經 宋四卷丹三卷</p><p>  17.罔函 賢劫經八卷</p><p>  18.詩函 蘇悉地 羅供養(yǎng)法三卷</p><p><b>  19.羔函 摩逆經</b></p><p>  

43、&#8226;20.作函 大智度論 第四卷</p><p>  &#8226;21.圣函 大智度論 第十四卷</p><p>  &#8226;22.建函 大智度論 第三十一卷</p><p>  23.谷函 大寶積經論 四卷</p><p>  24.曰函 攝大乘論釋 卷第九</p><p>

44、  25.當函 決定藏論</p><p>  &#8226;26.竭函 寶性論 第二卷</p><p><b>  27.力函 轉識論</b></p><p>  &#8226;28.命函 法界無差別論 一卷(注:命函 法界無差別論 一卷(丹本)。)</p><p>  &#8226;29.命函 

45、國本宋本 法界無差別論</p><p>  30.薄函 中阿含經 卷第十一</p><p>  31.薄函 中阿含經 卷第十五</p><p>  &#8226;32.松函 雜阿含經 第四卷</p><p>  33.川函 雜阿含經 第三十四卷</p><p>  34.不函 別譯雜阿含經</p>

46、<p>  35.澄函 起世經(注:澄函 國宋藏云 起世經 屠那 多共達摩 多等譯丹藏則云 屠那崛多譯。)</p><p>  36.取函 起世因本經(注:取函 國宋藏云 起世因經 屠那 多譯 丹藏則云達摩崛多譯。)</p><p>  &#8226;37.yìng@②函 大樓炭經 卷第一</p><p>  38.yìng@

47、②函中本起經 卷下</p><p>  &#8226;39.容函 受歲經</p><p>  40.止函 佛說頻毗娑羅詣佛供養(yǎng)經</p><p>  41.若函 舍衛(wèi)國王十夢經</p><p>  &#8226;42.若函 四未曾有經 一卷</p><p>  &#8226;43.籍函 本事經 

48、第三卷</p><p>  44.甚函 大安般守意經 二卷</p><p>  &#8226;45.竟函 受新歲經</p><p>  &#8226;46.竟函 護凈經</p><p>  47.攝函 十誦律 卷第五</p><p>  48.樂函 根本說一切有部bì@③</p>

49、<p>  芻尼毗那耶 卷第二十</p><p>  &#8226;49.隨函 彌沙塞五分戒本</p><p>  50.隨函 摩訶僧@⑤比丘尼戒本</p><p>  51.外函 沙彌尼離戒文</p><p>  &#8226;52.傅函 四分比丘尼渴磨 一卷</p><p>  53.入

50、函 目連問戒律中五百經重事 一卷</p><p>  54.諸函 鼻奈耶 十卷</p><p>  &#8226;55.子函 阿毗曇八建度論 卷第六</p><p>  56.子函 阿毗曇八建度論 卷第八</p><p>  &#8226;57.孔函 發(fā)智論 第八卷</p><p>  58.同函 集異

51、門足論 卷第十四</p><p>  59,分函 阿毗曇毗婆沙論 卷第十四</p><p>  &#8226;60.慈函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十四</p><p>  &#8226;61.惻函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三十二</p><p>  62.弗函 大毗婆沙論 卷第六十五</p><p>  6

52、3.廉函 大毗婆沙論 卷第一百九</p><p>  64.逸函 大毗婆沙論 卷第一百九十九</p><p>  &#8226;65.逸函 大毗婆沙論 卷第二百</p><p>  66.渭函 分別功德論 第五卷</p><p>  &#8226;67.渭函 十八部論</p><p>  &#8

53、226;68.觀函 菩薩本緣經 卷上</p><p>  &#8226;69.驚函 雜寶藏經 卷第五</p><p>  &#8226;70.盡函 金七十論 三卷</p><p>  71.右函 神州三寶感通錄 三卷</p><p>  72.既函 辨正論 第七卷</p><p>  73.佐函 一字頂

54、輪王經 第一卷(注:此則國本宋本未見。)</p><p>  74.孰函 佛說本患經</p><p>  75.傾函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僧事 卷第十三</p><p>  &#8226;76.回漢函(注:回漢函(削除了佛名經十八卷,編入了摩訶衍論十卷,玄文論二十卷)。)</p><p>  &#8226;77.?。愧苊芎ㄗ?/p>

55、:俊@④密函(削除了一一三十卷)。)</p><p>  &#8226;78.寧晉楚函 佛名經 三十卷</p><p>  在上面78件??庇浿猩婕暗降摹缎碌翊蟛亟洝分谐ヒ颉囤w城金藏》中缺本或未入藏而無法對照的35件,可進行對照的為43件。將對應于這43件的《新雕大藏經》與《趙城金藏》進行對比,可確定除了其中3件經典外(19.羔函摩逆經,40.止函佛說頻毗娑羅詣佛供養(yǎng)經,74.孰

56、函佛說木患經)(注:在這里所提的3件經卷中19.羔函的摩逆經和40.止函的佛說頻毗娑羅詣佛供養(yǎng)經被《新雕大藏經》刊行時的丹本代替而改刻為丹本,74.孰函的佛說木患經是《新雕大藏經》時被刪除的。因此,這些經典只存于《趙城金藏》而無法對照。)的40件??庇泴慕浀湟彩侨缜八觯且浴堕_寶藏》為底本,也就是以《開寶藏》為登載本覆刻的。</p><p>  雖然《新雕大藏經》無疑是《開寶藏》的覆刻,但不是《開寶藏》的完

57、整的覆刻。而是將《開寶藏》進行修整以后,以修整過的《開寶藏》為登載本進行覆刻的。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眲e錄》進行確認。</p><p>  現在,我們通過分析《??眲e錄》來研究一下守其法師將《新雕大藏經》進行校勘雕造時,是以國本、宋本、丹本中的哪一版本為“底本”,哪一板本為對校本”的。因為對于底本與校對本在《??眲e錄》中沒有給予明確的注明,至今人們的理解顯得還很模糊。</p><p> 

58、 這里所說的“底本”是指守其法師用國本、宋本、丹本對大藏經進行??睍r加了??钡哪莻€版本,意味著它在《新雕大藏經》的板刻中成了覆刻的底本?!皩π1尽笔侵讣有?睍r成為參考的版本。</p><p>  首先,對《校正別錄》的??眱热葸M行分析,并進行分類如下。 </p><p> ?、俑鶕け?、或者二本、東北二本、他本修整宋本………………………21件(27)</p><p&g

59、t;  ②取國宋本………………………………………………………………………2件(28)</p><p> ?、壑赋鰡栴}點,書名、譯者名進行修整,存屬國宋本,分析重編原因……18件(29)</p><p>  ④不取宋丹本中的丹本…………………………………………………………1件(30)</p><p> ?、莞鶕菊撗a入三國本的缺文…………………………………………………

60、1件(31)</p><p> ?、薷鶕け拘拚麌伪尽?2件(32)</p><p> ?、吒鶕鞫冉浶拚麌伪尽?件(33)</p><p> ?、嘤玫け敬鎳伪尽?件(34)</p><p>  ⑨對于宋本中沒

61、有的根據丹本編入……………………………………………3件(35)</p><p>  ⑩以重出、重編理由刪除國宋本,以看覽藏經無益刪除……………………4件(36)</p><p>  (11)用國丹本代替宋本…………………………………………………………1件(37)</p><p>  (12)根據國本修整宋丹本或者宋本……………………………………………2件(38)&l

62、t;/p><p>  (13)函次移動……………………………………………………………………1件(39)</p><p>  (14)指出丹本的謬誤(缺文、錯亂)…………………………………………5件(40)</p><p>  (15)根據國后本、丹本修整國前本、宋本……………………………………1件(41)</p><p>  (16)編入出處不詳

63、的經典………………………………………………………1件(42)</p><p>  (17)編入校正別錄………………………………………………………………1件(43)</p><p>  (18)根據丹本修整國本…………………………………………………………1件(44) </p><p><b>  注:</b></p><p&g

64、t;  (27)1.服函 決定毗尼經 5.伐函 般舟三昧經三卷6.鳳函 正法華經十卷 7.王函 普耀經八卷 第二卷20.作函大智度論 第四卷21.圣函大智度論 第十四卷22.建函 大智度論 第三十一卷 23.谷函 大寶積經論四卷 25.當函 決定藏論 26.竭函 寶性論 27.力函轉識論 33.川函 雜阿含經 第三十四卷 38.映函 中本起話 鄭下 53.入函 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 一卷54.諸函 鼻奈耶 十卷 56.子函 阿毗曇八建

65、度論 卷第八 58.同函 集異門足論 卷第十四(A.Fo-11)60.函函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卷第十四 63.廉函 大毗婆沙論 卷第一百九 64.逸函 大毗婆沙論 卷第一百九十九 65.逸函 大毗婆沙論 卷第二奄</p><p>  (28) 2.服函 須摩提經 3.推函生 大集經</p><p>  (29) 9.鞠函 月燈三昧經 一卷 10.養(yǎng)函 佛說彌勒下生經 12.敢函 佛說申日

66、經 14.知函 東方最勝燈王陀羅尼經 17.周函 賢劫經 八卷 18.詩函 蘇悉地 羅供養(yǎng)法 三卷 28.命函 法界無差別論 一卷 29.命函 國本宋本 法界無差別論 35.燈函 起世經 36.取函 起世因本經 41.若函 舍衛(wèi)國王十夢經 44.甚函 大安般守意經 二卷 51.外函 沙彌尼離戒文 57.孔函 發(fā)智論 第八卷 59.分函 阿毗曇毗婆沙論 卷第十四 66.謂函 分別功德論 第五卷 70.盡函 金七十論 三卷78.寧晉楚函 沸

67、名經 三十卷</p><p>  (30) 16.必函 須真天子經 宋四卷 開三卷(相當于D&#8226;N)</p><p>  (31) 24.日函 攝大乘論釋 卷第九</p><p>  (32) 30.薄函 中阿含經 卷第十一 31.薄函 中阿含經 卷第十五 32.松函 雜阿含經 第四卷 34.不函 別譯雜阿含經 47.攝函 十誦律 48.樂函根本說

68、一切有部bì@③芻尼毗那那 50.隨函 摩訶僧只比丘尼戒本 52.傅函四分比丘尼渴磨 一卷 55.子函 阿毗曇八建度論 卷第六 58.同函 集異門足論 卷第十四(相當于A&#8226;F) 61.惻函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卷第三十二 62.弗函 大毗婆論 卷第六十五卷第二十</p><p>  (33) 4.虞函 大集經 第五十九卷</p><p>  (34) 鞠函 月燈

69、三昧經一卷 宋沙門先公譯 40.止函 佛說頻毗娑羅詣佛供養(yǎng)經 42.若函 四未曾有經 一卷 彌 43.籍函 本事經 第三卷 49.隨函 彌沙塞五分戒本</p><p>  (35) 11.養(yǎng)函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15.知函 最勝燈王如來經 經 39.容函 受歲經</p><p>  (36) 13.才函 六字神唄經 74.孰函 佛說木患經 76.回漢函(相當于J&#8226;P)

70、77.?。愧苊芎ㄏ喈斢贘&#8226;Q)</p><p>  (37) 19.羔函 摩逆經</p><p>  (38) 映函 大樓炭經 鄭第一 67.謂函 十八部論</p><p>  (39) 45.竟函 受新歲經(自容函移動)</p><p>  (40) 2.服函 須摩提經(相當于B&#8226;N)16.必函 須

71、真天子經(相當于D&#8226;N)46.竟函 護凈經 68.觀函 菩薩本緣經 卷上 69.驚函 雜寶藏經 卷第五</p><p>  (41) 75.傾函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郁破僧事 卷第十三</p><p>  (42) 76.回漢函(相當于J&#8226;P)(削除了佛名經十八卷,編入了摩訶衍論十卷玄文論 二十卷)</p><p>  (43)

72、 77.俊@④密函(相當于J&#8226;R)(削除了一切經源品次錄三十卷,編入了《校正別錄》三十卷一)</p><p>  (44) 73.佐函 ~字頂輪王經第~卷 此則國本 宋本未見</p><p>  接著,我們將《趙城金藏》與《新雕大藏經》中都包含的經典進行分類并與《校正別錄》??庇浿猩婕暗降膬热葸M行對比分析。</p><p>  如前面??鳖愋椭锌?/p>

73、到的一樣,根據“①根據國丹本、或者二本、東北二本、他本修整宋本?!保阿谌伪尽?,“④不取宋丹本中的丹本”,“⑤根據本論補入三國本的缺文”,“⑥根據丹本修整國宋本”,“(注:知函 東方最勝燈王陀羅尼經 屠那崛多譯。)根據丹本修整國本”等??眱热輰Α缎碌翊蟛亟洝泛汀囤w城金藏》進行對比分析如下:</p><p>  1.“根據國丹本、或者二本、東北二本、他本修整宋本?!笔钦f根據國丹本(或者二本、東北二本、他本)修整

74、宋本以后進行覆刻(惟獨7.王函 普耀經八卷 第二卷例外,《趙城金藏》與《新雕大藏經》是不同的版本。估計《趙城金藏》是后來改刻的)。</p><p>  對于這種類型的例證我們可以看一下《趙城金藏》與《新雕大藏經》的“1.服函的決定毗尼經”第2張。做為《開寶藏》覆刻本的《趙城金藏》與《新雅大藏經》整體上表現一致,只有一處不同(第2張,第14行,10、11字的“妙意”在《新雕大藏經》中是“妙意丹云妙音”而在《趙城金藏

75、》中是“妙音”)。對此做進一步解釋如下。</p><p>  第一,決定毗尼經的第二張之所以表現得一致,是因為作為經典所對應的《新雕大藏經》的底本的宋本與作為《趙城金藏》的底本的《開寶藏》是同一系統的《開寶藏》。具體來說,因為《新雕大藏經》覆刻了與《趙城金藏》的底本屬于同一系統的《開寶藏》。</p><p>  第二,《新雕大藏經》決定毗尼經的第2張,第14行,10、11字的“妙意”下面有

76、“丹云妙音”這一注釋,當然是守其法師根據丹本加入到宋本的,屬于被守其法師進行過修整的部分。而在《趙城金藏》中“妙意”成了“妙音”,估計是原來的“妙意”被修整成了“妙音”。即,原來在作為《新雕大藏經》的底本的宋本中為“妙意”,然后在作為《趙城金藏》的底本的宋本中被修整為“妙音”,而丹本是用了“妙意”已被修整為“妙音”的宋本而成了“妙音”。估計作為《趙城金藏》底本的宋本為《開寶藏》的修整本,而作為《新雕大藏經》的底本的宋本是《開寶藏》的初本

77、。</p><p>  2.“取國宋本”是指覆刻國宋本。如此稱呼國宋本應該是板刻時以國宋本中的哪一個做了底本,估計是用宋本作為底本進行覆刻的,假設覆刻的是國本,那么這國本應該也是之前覆刻了宋本的國本(以下雷同)。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即對應于“取國宋本”這一類型的《新雕大藏經》仍與《趙城金藏》無論是在行字數、字型、字的大小、字間距等方面整體上幾乎一致。可以以“2.服函 須摩提經”的第一張為例證。<

78、;/p><p>  3.“不取宋丹本中的丹本”是指覆刻宋丹本中的宋本??梢砸浴?6.必函 須真天子經”第一張為例證。但是如果仔細看那一張可以發(fā)現第5行到第10行不一樣,從11行開始一致。即《趙城金藏》中的“大比丘眾”(第五行)和“文殊師利”(第十行)在《新雕大藏經》中是“大眾”和“文殊師利童子”。我們推斷這是因為原本作為《趙城金藏》底本的宋本中是“大比丘眾”和“文殊師利”,但是到了《新雕大藏經》底本的宋本,發(fā)生了文字

79、變異,而換成了“大眾”和“文殊師利童子”。那么,我們應把《新雕大藏經》中所指的宋本比作為《趙城金藏》底本的宋本更晚修訂的宋本來推斷。不管怎么樣,《新雕大藏經》的須真天子經與《趙城金藏》基本上一致,很明顯也是宋本的覆刻。</p><p>  4.“根據本論(注:在這里所指的本論是《攝大乘論》)補入三國本的缺文(注:在這里所指的缺文是解釋《攝大乘論》時,《攝大乘論釋》中派生的缺文。)”是指將三國本的《攝大乘論釋》卷第

80、九中發(fā)生的缺文根據作為本論的《攝大乘論》中卷補入宋本而覆刻。可以以“24.曰函 攝大乘論釋卷第九”的第九張為例證?!缎U齽e錄》的??庇浿刑岬綄ⅰ稊z大乘論釋》卷第九第九張的第13行的缺文25字根據《攝大乘論》中卷第24幅(注:上述內容依筆者的確認,在《新雕大藏經》的《論大乘論》的第22張。)補入,將《新雕大藏經》和《趙城金藏》進行對比,發(fā)現確實如此。</p><p>  5.“根據丹本修整國宋本”是指根據丹本修整國

81、宋本(正確來說是宋本),進行覆刻??梢砸浴?8.同函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四”的第12張一第14張為例證。在《校正別錄》的校勘記中提到將國宋本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四第2幅6行(經筆者確認相當于《新雕大藏經》的《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四的第18行)以下的缺文35行根據丹本進行補入,對比《新雕大藏經》和《趙城金藏》發(fā)現確實如此。即《新雕大藏經》的第十二張第18行開始到第十四張6行是根據丹本進行補入的部分(補入的部分當然是雕造《新雕大藏經》時準備了新的登載

82、本進行板刻的),到第十二張第17行和第十四張7行以下的內容是以宋本為底本進行覆刻的(覆刻部分與宋本完全一致)。</p><p>  6.“根據丹本修整國本”是指在沒有宋本的情況下僅根據丹本對國本進行修整。對應于這一類型可以以“73.佐函一字定輪王經”一件為例證。將對應此經典的《趙城金藏》與《新雕大藏經》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他們互為異版本,而且《趙城金藏》不是《開寶藏》的典型。估計是后來被改刻的。因此對于這一國本的底

83、本與板刻的分析暫且保留。</p><p>  此外,由于“(注:鞠函 月燈三昧經一卷 宋沙門先公譯今十三紙)指出丹本的謬誤(缺文、錯亂)”,“③指出問題點,書名、譯者名進行修整,存屬國宋本,分析重編原因”等等不是關于內容修整的??保慌懦谂c《趙城金藏》的對比分析之列。因此,在這里不做討論。</p><p>  最后,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對守其法師校勘雕造《新雕大藏經》時所用的底本與對校本可

84、下這樣的推斷。即,守其法師是以國本、宋本、丹本中的宋本作了第一次底本,將此宋本與國本、丹本進行對比,并根據國本、丹本對宋本進行了??毙拚?。被修整了的宋本被用于刊行《新雕大藏經》時的板刻底本即登載本。并且,對于那些認為因宋本中沒有或者有重大缺點的經典是以國本或丹本作為第二次底本將其進行修整以后當作登載本進行板刻,或是準備新的登載本進行板刻以后編入《新雕大藏經》或是進行代替。</p><p>  本稿是為了闡明《高麗

85、大藏經》的底本與板刻的性質。為此,我們先來查看了一下比較有代表性的見解。然后通過以現在在韓國還未能受到矚目的《趙城金藏》為中心,與湖林博物館所藏的《初雕大藏經》以及東國大學影印的《新雕大藏經》的對比、與守其法師編著的《校正別錄》的??庇浺约霸谛?庇浝锷婕暗降摹缎碌翊蟛亟洝泛汀囤w城金藏》的對比來明確了《高麗大藏經》的底本與板刻的性質。</p><p>  其結果認為:第一,通過以《趙城金藏》為中心,與湖林博物館所藏

86、的《初雕大藏經》以及《新雕大藏經》對比,可以確定湖林博物館所藏的77件《初雕大藏經》中可以與三個版本進行對比的51卷《初雕大藏經》,與相對應的《新雕大藏經》是《開寶藏》的覆刻本或是修訂覆刻本。</p><p>  第二,通過《校正別錄》的校勘記與??庇浿猩婕暗摹缎碌翊蟛亟洝泛汀囤w城金藏》的對比分析,我們對守其法師校勘雕造《新雕大藏經》時所用的底本與對校本可做如下推斷。即,守其法師是以國本、宋本、丹本中的宋本做為了

87、第一次底本,將此宋本與國本、丹本進行對比,并根據國本、丹本對宋本進行了??毙拚1恍拚说乃伪颈挥糜诳小缎碌翊蟛亟洝窌r的板刻底本即登載本。并且,對于那些認為因宋本中沒有或者有重大缺點的經典是以國本或丹本作為第二次底本將其進行修整以后當作登載本進行板刻,或是準備新的登載本進行板刻以后編入《新雕大藏經》或是進行代替。</p><p>  如此的研究結果將成為我們判斷在大藏經期間出現的文字異同的先后、以及文字異同的原

88、因及由來的絕對性根據。這樣的話,研究的結果將會被佛經的研究者更加有效的使用。</p><p>  本文從整體的角度去研究了《高麗大藏經》底本與板刻的性質,對于個別經典的具體事項沒有在此做研究。</p><p><b>  【參考文獻】</b></p><p>  [1] 中華書局編:《中華大藏經》,1984-1995。</p>&

89、lt;p>  [2] 東國大學校:《高麗大藏經》,1976。</p><p>  [3] 小野玄妙:《佛書解說大辭典》,別卷。東京,大同出版社,1936。</p><p>  [4] 中華書局編:《中華大藏經》別紙,《〈中華大藏經〉內容簡介》,1984。</p><p>  [5] 李箕永:《高麗大藏經的歷史及意義》,《高麗大藏經》48冊,1976。</

90、p><p>  [6] 湖林博物館編:《湖林博物館所藏初雕大藏經調查研究》,財團法人 成保文化財團,1988。</p><p>  [7] 東國譯經院:《韓文大藏經 高麗國新雕大藏校正別錄新雕》,1994。</p><p>  [8] 吳龍燮:《高麗國新雕校正別錄研究》,《書志學研究》創(chuàng)刊號,書志學會,1986。</p><p><b>

91、;  字庫未存字注釋:</b></p><p><b> ?。愧僭挚诩有?lt;/b></p><p><b> ?。愧谠秩占佑?lt;/b></p><p><b> ?。愧墼制H下加必</b></p><p><b> ?。愧茉职テH</b>&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