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豆花葉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一種世界性大豆病害,嚴重影響大豆產量和品質。SMV存在株系分化,國內外學者已就SMV株系劃分、抗源篩選、抗性遺傳和抗性基因定位等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在SMV株系劃分體系的研究上,世界范圍內還沒有一套統(tǒng)一的SMV株系鑒別體系,目前,美國與韓國使用同一套SMV株系鑒別體系,日本則用另外一套。而我國的株系劃分體系則因地域廣闊,變異繁多而相對混亂,研究者各為其是,形成多個株系劃分
2、體系。這對各地區(qū)間SMV株系、抗病材料的交流、抗病品種的選育與推廣,研究成果的交流都十分不利,給充分利用全國資源開展抗SMV育種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育種家期望建立一套全國統(tǒng)一的SMV株系鑒別體系,以便于全國抗性材料的交流和抗性育種信息的交流。王修強等(2003)建立了一套我國統(tǒng)一的SMV株系鑒別體系。在該鑒別體系下,我國東北與黃淮地區(qū)已鑒定報道了SC1-SC17共十七個株系,而作為我國三大大豆主產區(qū)之一的南方地區(qū),因所栽培的大豆品種
3、類型較東北、黃淮豐富,SMV的主要傳播介體蚜蟲可在各大豆生長季節(jié)得以轉移繁殖進行病毒傳播,因此我國南方地區(qū)的SMV危害較東北、黃淮更為嚴重和突出。然而我國南方大豆產區(qū)SMV株系的組成、分布與流行情況至今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王修強、楊雅麟、戰(zhàn)勇、郭東全、王延偉等對我國東北、黃淮地區(qū)SMV株系鑒定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同一套鑒別寄主,通過對我國南方13個省市田間SMV病樣的大量采集、單斑分離純化、血清學鑒定、株系鑒別,明確南方地區(qū)S
4、MV株系的組成和分布,進而利用聚類軟件NTSYS-pc對我國目前發(fā)現的21個SMV株系進行聚類,聯系我國各大豆地理生態(tài)區(qū),明確各生態(tài)區(qū)的主要流行株系類群以及我國SMV株系毒性從北到南的演化趨勢;以及配制雜交組合對該地區(qū)新發(fā)現株系進行抗性遺傳和抗病基因定位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1)我國南方大豆產區(qū)SMV株系的鑒定與分布:
2004-2006年在我國南方大豆產區(qū)(陜西南部、四川、重慶、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
5、南、福建、廣西、廣東、貴州、云南)13個省(市)117個縣的1500多塊大田廣泛采集SMV癥狀病樣1417份,經初步繁殖鑒定、單斑分離純化和血清學鑒定,得到201個SMV分離物。采用王修強-楊雅麟-戰(zhàn)勇(WYZ)等建立的選自國內外各鑒別寄主體系的10個大豆材料(南農1138-2,誘變30,8101,鐵豐25,Davis,Buffalo,早熟18,Kwanggyo,齊黃1號,科豐1號)作為一套全國統(tǒng)一的SMV株系鑒別體系。根據201個分離
6、物在10個鑒別寄主上的癥狀反應,將之歸為12個株系。其中8個與以往報道的其他地區(qū)株系相同,其余4個為南方地區(qū)新發(fā)現株系,按照王修強等(2003)的SMV株系命名體系,4個新株系被命名為SC18、SC19、SC20和SC21。檢出的12個株系中,SC15和SC18為南方大豆產區(qū)的優(yōu)勢、廣分布株系,分別占分離物總數的32.3%和26.4%,分布在9、10個?。ㄊ校?;此外,SC7、SC9、SC10分別可在7、6、9個省市檢測到,同樣為我國南方
7、地區(qū)廣泛分布的且毒性較強的SMV株系。SMV株系的地區(qū)分布顯示,湖南省以SC15和SC20株系為主,福建、廣西以SC15和SC18株系為主,廣東省以SC15株系為主,浙江省以SC10和SC18株系為主。
(2)我國21個SMV株系的聚類及SMV株系毒性演化趨勢:
在WYZ的SMV株系鑒別體系下,全國累計已鑒定出21個株系(SC1-SC21),在相似系數0.6時,21個株系可聚為5個類群。其中Ⅰ群包含9個弱毒株
8、系,Ⅱ群包含9個中毒株系,Ⅲ,Ⅳ,V群分別各含有1個強毒株系。進一步將全國SMV株系毒性的聚類結果與大豆地理生態(tài)分區(qū)聯系起來看,我國東北地區(qū)以SC11為廣分布株系,屬于類群Ⅰ;黃淮地區(qū)以SC3、SC11和SC7為廣分布株系,分屬于類群Ⅰ和Ⅱ;而南方地區(qū)則以SC18、SC7、SC10、SC9、SC15為廣分布株系,分屬于類群Ⅰ、Ⅱ、Ⅲ和V。雖然這3大生態(tài)區(qū)均有弱毒株系和強毒株系交叉出現,但總體上我國東北地區(qū)以弱毒株系(類群Ⅰ)為主,黃淮區(qū)
9、以弱毒株系(類群Ⅰ)和中毒株系(類群Ⅱ)為主,而南方地區(qū)則以中毒株系(類群Ⅱ)和強毒株系(類群Ⅲ、V)為主。因而我國SMV株系毒性有自北向南逐漸增強的演化趨勢。此外,強毒株系SC15在南方大豆產區(qū)的流行應當引起重視。
(3)對廣分布株系SC18的抗性遺傳、基因定位研究結果:
6個抗×感組合(科豐1號×南農1138-2,齊黃22×南農1138-2,中作00-683×南農1138-2,8101×濱豆95-20,8
10、101×東大2號,中品661×南農1138-2)F1均表現抗病,F2均出現3R:1S分離,F2:3家系1R:2Seg:1S。184個科豐1號×南農1138-2重組自交系群體也表現為1R:1S分離。以上結果初步表明6個抗性親本各有一對顯性基因控制對SC18株系的抗性。
抗×抗組合‘科豐1號×齊黃22’的F2在接種SC18后出現15R:1S的分離比例,表明科豐1號與齊黃22各攜帶一個對SC18的抗性基因,且在不同位點,2個抗性
11、基因獨立遺傳,下文科豐1號與齊黃22兩個群體對SC18株系抗性基因的定位結果進一步印證了上述結論。初步表明大豆對SC18株系的抗性為兩對顯性基因控制,且兩個基因獨立遺傳。將科豐1號中對SC18的抗性基因符號定為Rsc18A,推斷其基因型為Rsc18ARsc18Arsc18B rsc18B;齊黃22中的抗性基因符號定為Rsc18B,推斷其基因型為rsc18Arsc18A Rsc18B Rsc18B;南農1138-2基因型為rsc18A r
12、sc18A rsc18Brsc18B。
根據科豐1號×南農1138-2的184個重組自交系對SC18的抗病性鑒定結果,結合王宇峰等(2008,未發(fā)表)新整合的該群體的分子標記圖譜,利用Joinmap3.0和MapChart2.1初步將Rsc18A定位在大豆連鎖圖譜D1b上??剐曰蚺c標記間順序為Sat_351(12.3cM)-Rsc1aA-GNB095(2.8cM)。同時利用齊黃22×南農1138-2的220個單株的F2群
13、體,經分離群體分組分析法(BSA)發(fā)現,SSR標記Satt114,Soyhsp176和Satt334不僅在兩個親本之間表現良好的多態(tài)性,而且在抗感池之間同樣表現良好的多態(tài)性,因此,進一步利用這3個標記和齊黃22×南農1138-2的220個單株的F2群體檢測其與抗病基因Rsc18B的連鎖關系。結果顯示:SSR標記Satt114,Soyhsp176和Satt334均與抗病基因Rsc18B連鎖,與其遺傳距離分別為5.6cM、6.7cM和5.0
14、cM,根據Song等(2004)整合的分子標記公共圖譜,將其定位在F連鎖群上。
(4)對SMV株系SC19、SC20和SC21的抗性遺傳、基因定位研究結果:
分別對組合科豐1號×南農1138-2的親本、F1、184個重組自交系家系接種SC19、SC20和SC21,結果顯示:科豐1號對3個株系均表現抗病,南農1138-2則均表現感病,其F1接種SC19表現感病,接種SC20和SC21均表現抗病,說明科豐1號對S
15、C19的抗性為隱性基因控制,對SC20和SC21抗性為顯性基因控制。184個家系的抗性反應根據卡方測驗結果,對SC19株系表現為1抗:3感,初步表明科豐1號對SC19株系的抗性為兩對隱性基因控制,該遺傳結果有待利用更多的分離群體進一步驗證。而對株系SC20和SC21則均表現為1抗:1感分離比例,表明科豐1號對這兩個株系的抗性分別為一對顯性基因控制。將科豐1號中對SC20和SC21的抗性基因符號定為Rsc20和Rsc21。
16、因本研究中科豐1號對SC19株系的抗病基因型未知,因此本研究利用科豐1號×南農1138-2重組自交系群體只對SC20和SC21兩個株系的抗性基因進行了定位研究。根據科豐1號×南農1138-2的184個重組自交系對SC20和SC21的抗病性鑒定結果,結合王宇峰等(2008,未發(fā)表)新整合的該群體的分子標記圖譜,利用Joinmap3.0和MapChart2.1初步將Rsc20和Rsc21定位在大豆連鎖圖譜D1b上。抗性基因兩側均有與其緊密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豆對大豆花葉病毒抗性遺傳分析、抗性基因精細定位.pdf
- 大豆對大豆花葉病毒抗性的遺傳分析及抗性基因的標記定位.pdf
- 大豆對大豆花葉病毒抗性遺傳、抗性基因精細定位及表達分析.pdf
- 大豆對大豆花葉病毒的抗性遺傳與SSR標記定位研究.pdf
- 大豆對大豆花葉病毒SC10株系抗性的遺傳和抗性基因的定位及標記輔助選擇.pdf
- 大豆品種對大豆花葉病毒的抗源篩選、抗性遺傳分析和抗性基因的SSR標記定位.pdf
- 大豆種質資源對大豆花葉病毒(SMV)的抗性鑒定及抗性遺傳的研究.pdf
- 大豆對大豆花葉病毒(SMV)的數量抗性研究及QTL定位.pdf
- 黃瓜西瓜花葉病毒(WMV)抗性的遺傳研究和基因定位.pdf
- 中國芥菜蕪菁花葉病毒抗性的分子鑒定.pdf
- 芥菜抗蕪菁花葉病毒種質鑒定與抗性基因定位研究.pdf
- KR3和Hs1基因聚合對大豆花葉病毒病抗性的影響.pdf
- 大豆對大豆花葉病毒抗病基因的遺傳分析、精細定位和標記輔助選擇研究.pdf
- 大豆對大豆花葉病毒抗侵染和抗擴展特性的鑒定、遺傳和利用研究.pdf
- 我國大豆花葉病毒的株系分化、P3基因序列特征以及大豆對強毒株系抗病基因的標記定位.pdf
- 大豆花葉病毒外殼蛋白基因擴增及病害調查.pdf
- 干種子中大豆花葉病毒(SMV)和菜豆普通花葉病毒(BCMV)的分子檢測技術研究.pdf
- 大豆花葉病毒杭州分離物的分子特性研究.pdf
- 大豆過表達鉬輔因子生物合成蛋白GmCnx1增強大豆花葉病毒抗性研究.pdf
- 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番茄環(huán)斑病毒及南方菜豆花葉病毒的分子檢測技術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