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系列</b></p><p><b> 開題報告</b></p><p> 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p><p> 寧波市鄞州區(qū)溪下水庫水資源保護研究</p><p>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p><p> 飲用水是人類
2、生存的基本需求。飲水安全不僅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更重要的是直接關系到公眾的健康,是一個國家社會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飲用水水源保護問題已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近年來,盡管各省市對水源地的保護工作都已經開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地域、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水資源總量的影響,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在立法、執(zhí)法水平和管理手段上差別很大,缺乏統(tǒng)一的保護規(guī)劃和管理。因此,制定科學合理的飲用水水源地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劃、保障飲用水源的水質安全顯得極為重
3、要和迫切。</p><p>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飲用水安全工作。胡錦濤總書記在2005年中央人口資源環(huán)境工作座談會上,要求“把切實保護好飲用水源,讓群眾喝上放心水作為首要任務”;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加強環(huán)境保護的決定》(國發(fā)[2005]39號),明確提出“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要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建設好城市備用水源,解決好農村飲水安
4、全問題。堅決取締水源保護區(qū)內的直接排污口,嚴防養(yǎng)殖業(yè)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p><p>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國家環(huán)保總局會同有關部委部署了《全國飲用水水源地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劃》編制工作。寧波市鄞州區(qū)水利局根據水資源保護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組織編制《溪下水庫水源地保護項目規(guī)劃》,旨在
5、進一步掌握飲用水水源地環(huán)境狀況,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設,建立完善水源地保護相關技術方法、法律法規(guī),解決目前危害飲用水安全的重大問題,以飲用水源保護項目為依托,切實推動我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的全面開展,并為后續(xù)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各項工作奠定基礎。</p><p>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 以溪下水庫水源地環(huán)境現狀為基礎,調查污染源類型、
6、污染物來源及時空分布,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huán)境質量和環(huán)境管理狀況評價;闡明飲用水污染現狀、污染趨勢,以及存在的問題;制定飲用水水源地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劃方案,主要包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污染防治、生態(tài)恢復與建設、環(huán)境應急能力建設、環(huán)境預警監(jiān)控體系建設和飲用水水源地環(huán)境管理能力建設;開展規(guī)劃投資—效益評估;提出規(guī)劃實施的保障措施,確保庫區(qū)水質達到水環(huán)境功能區(qū)要求。</p><p> 以水資源保護項目為重點,側重于生態(tài)治理、生態(tài)保
7、護和生態(tài)修復三個方面,其中生態(tài)治理包括工業(yè)污染源治理、生活污染源治理、農業(yè)面源污染治理、畜禽污染源治理、河流溪道整治等方面;生態(tài)保護包括沿庫生態(tài)帶建設、庫區(qū)水體生態(tài)修復與調控、濱岸緩沖帶、人工濕地等方面;生態(tài)修復包括生態(tài)公益林、水土保持等方面。</p><p><b>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b></p><p> 水庫上游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山區(qū)人居環(huán)境得到改善
8、,水資源保護長效機制建立,水質符合水功能區(qū)要求。規(guī)劃采用、作為水體污染物主要控制指標,和作為水體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控制指標。本文以水源地保護項目為重點,側重于水源地保護項目的設置和分布,具體包含生態(tài)治理、生態(tài)保護和生態(tài)修復三個方面的項目,如生活污染源(包括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工業(yè)污染源治理、農業(yè)面源污染治理、畜禽養(yǎng)殖污染治理、旅游業(yè)污染治理、溪流河道整治、生態(tài)濕地、庫面保潔、水土保持、沿庫生態(tài)帶建設等。</p>&l
9、t;p> 三、研究的方法與技術路線:</p><p><b> 研究方法:</b></p><p> 研究、總結、吸收國外水資源保護的基本經驗和先進技術,又要突出考慮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條件,以便確定技術上行之有效、經濟上適宜的規(guī)劃方案與對策措施。</p><p><b> 技術路線:</b></p>
10、<p> 四、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p><p> 2010年12月10日前撰寫文獻綜述、開題報告</p><p> 2010年12月31日前查閱文獻,撰寫論文提綱</p><p> 2011年3月23日—4月6日 實地調研,收集資料,撰寫論文</p><p> 2011年4月30日前 完成論文初稿
11、</p><p> 2011年5月6日前完成論文終稿</p><p><b> 五、主要參考文獻:</b></p><p> [1] 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全國飲用水水源地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劃》編制技術大綱, 2006.5:1-27 .</p><p> [2] 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發(fā)《地表水環(huán)境質
12、量標準》(GB3838-22002).</p><p> [3] 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全國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huán)境調查及評估工作方案,2008 .1 :1-10.</p><p> [4] 國外飲用水源保護管理體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環(huán)保產業(yè),2007.9:58-62 .</p><p> [5] 阿娜,楊凱.加拿大保護飲用水源的策略及啟示[J].中國給水排水,
13、2007.8 :19-22.</p><p> [6] 田志紅.我國水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0(2):149-150.</p><p> [7] 王慧敏,牛文娟,梁慧文.流域水資源管理綜合集成研討廳探討[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 :20-23.</p><p> [8] 王寶貞.城市水資源開發(fā)與水環(huán)境改善有效途
14、徑探討[J].水工業(yè)市場,2010 (1) :32-35.</p><p> [9] 徐紅霞,曹新.水資源及水環(huán)境保護的經濟補償制度[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0.2(1):62-66 .</p><p> [10] 熊平.我國水資源管理體制現狀分析[J].金卡工程,2010 (3):276 .</p><p> [11] 周富春,張龍輝,蔣文清.水庫出流
15、對水庫環(huán)境容量的影響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0.1 (1):62-64.</p><p> [12] 呂振平,董華,何錫君.浙江省供水水庫的水質評價及富營養(yǎng)化防治對策[J].水生態(tài)學雜志,2010.1 (1):18-21 .</p><p> [13] 廖乾芬.小型水庫存在的安全問題與解決對策[J].四川農機,2010 (1) :16-17.</p><p
16、> [14] 蔣進,申鵬.城市水污染起因及其防治對策研究-以江蘇省水污染事件為例[J].科學技術,2010.1:187-188 .</p><p> [15] 曾賢剛,吳雅玲.中國環(huán)保四年巨變-從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說起[J].環(huán)境經濟,2010(73—74):73-77.</p><p> [16] 曲昭仲,孫澤升,毛禹忠.小流域水污染成因及其治理的探討-以浙江省為例[J].經濟
17、師,2010 (1):13-15 .</p><p> [17] 陳文科.我國重點流域地區(qū)的水污染趨向與治水治污路徑[J].JIANGHAN LUNTAN,2010.2:5-14 .</p><p> [18] 彭舉威,汪誠文,付宏祥,趙雪峰,王欣.我國農村水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0:44-45.</p><p> [19] 彭殿寶
18、,周孝德.渭河流域(陜西段)水體現狀及水污染綜合治理研究[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0.2 (1) .</p><p> [20] 郭韋,王昱,王昊,馬潤水.城市水污染現狀和國內外水生態(tài)修復方法研究現狀[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0 (2) :57-58.</p><p> [21] 于雷,劉唯鑫.哈爾濱供水系統(tǒng)松花江水污染應對措施[J].科技信息:75.</p>
19、<p> [22] 黃惠來,李維,李永蓓,閏井玲,覃煥榮.南方小流域典型水污染調查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0.4 (4):51-55 .</p><p> [23] 張云.飲水安全及水污染防治對策研究[J].地下水,2010.5 (3):99-100 .</p><p> [24] 李守業(yè),周特奇,韓發(fā)旺.水污染的多元化防治機制[J].河南水利與南北水調,20
20、10 (6):51-52 .</p><p> [25] 曹寶,羅宏,王秀波.中國水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其環(huán)境經濟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0 (3):261-264 .</p><p> [26] 羅蘭,陳峽忠,龐海巖.流域水污染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河南科學,2010.6 (6):740-743 .</p><p> [27] 司蔚.
21、我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評析[J].環(huán)境監(jiān)測管理與技術,2010.8 (4):7-8 .</p><p> [28] 姚澄宇.我國城市水污染現狀剖析與對策初探[J].給水排水水.2010:138-143.</p><p> [29] 李云生,王東.有限目標 突出重點 確保實現重點流域總量削減與水質改善目標—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guī)劃解讀[J].環(huán)境保護,2009.1:56-58 .</p
22、><p> [30] 黃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guī)劃[J].水工業(yè)市場,2009(1-2):34-37 .</p><p> [31] 陳旭升,范德成.中國工業(yè)水污染狀況及其治理效率實證研究[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09.3 (3):30-34 .</p><p> [32] 焦士興,王臘春,霍雨,陳昌春,騰娟.基于水環(huán)境分析的南方典型中小城市類型劃分及水污染驅動
23、力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09.7 (7):15-17.</p><p> [33] 武雪艷.我國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控制對策[J].農林科技:211-212 .</p><p> [34] 孫遜.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法研究[J].污染防治技術,2009.10 (5):97-99 .</p><p> [35] 劉賓,李澤琴,蔡建華.水污染的防治對策及控制優(yōu)化規(guī)
24、劃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9.11 (11):183-186 .</p><p> [36] 許雙雙,李志花,鄧一榮,肖羽堂.湖泊水污染控制技術(上)[J].環(huán)境保護:50-51. </p><p> [37] 許雙雙,李志花,鄧一榮,肖羽堂.湖泊水污染控制技術(下)[J].環(huán)境保護:52-54 .</p><p> [38] 王平.水污染生物監(jiān)測方
25、法的研究及應用[J].廣州環(huán)境科學,2009.12 (4):32-34 .</p><p> [39] 王媛,王偉,徐錟,程茉莉.中國水環(huán)境壓力與水污染防治能力的區(qū)域差異[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8.4 (4):13-16 .</p><p> [40] 吳芝瑛,陳鋆.小流域水污染治理示范工程-杭州長橋溪的生態(tài)修復[J].湖泊科學,2008,20 (10): 33-38 .<
26、/p><p> [41] 周曉鐵,韓寧寧,孫世群,王曉輝,何翔亮.安徽省湖庫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評價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0.4 (4):183-186 .</p><p> [42] 孔令山,王朝亮.淺談城市飲用水水源存在的問題與保護對策[J].水利工程,2010:236 .</p><p> [43] 蔡臨明.浙江省重要水庫型飲用水水源地富營養(yǎng)化態(tài)勢
27、分析及對策[J].中國水利,2010.11:19-21 .</p><p> [44] 陳旭卿,劉偉.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保護對策淺析[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9.5:67-69 .</p><p> [45] 鄢忠純,廖水文,王敏.上海市飲用水水源地與原水供水分析[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9.6 (6c):272-274 .</p><p> [4
28、6] 劉曉冬.小議飲用水水質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59 .</p><p> [47] 張麗.生活飲用水的處理流程[J].科技咨詢,2008:245 .</p><p> [48] 陳宜瑜.流域綜合管理是我國河流管理改革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J].科技導報,2008 (17):3 .</p><p> [49] 趙宏林,陳東輝,張麗萍.飲用
29、水源保護區(qū)劃分體系研究[J].上海環(huán)境科學,2008 (4) .</p><p> [50] 袁廣明.飲用水可采用的深度處理技術及工藝選擇的探討[J].生產一線:73 .</p><p> [51] [荷蘭] H.沃梅爾 等.荷蘭水污染控制政策與實踐[J].水利水電快報,2008.4 (4):17-38 .</p><p> [52] Pires M. Wat
30、ershed protection for a world city: the case of New York [ J]. Land Use Policy, 2004, 21 (1): 161 -175 .</p><p> [53]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 U. S. ). Watershed Management for Potable Water Supply Asses
31、sing the New York City Strategy [M].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0 :161-175.</p><p> [54] Davies JM, Mazumder A.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issues in Canada: the role of watershed manage
32、ment in sustaining clean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 t surface sources [ J]. J Environ Manage, 2003, 68( 3): 273- 286 .</p><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 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p><p>
33、; 寧波市鄞州區(qū)溪下水庫水資源保護研究</p><p> 1 水資源保護概述</p><p> 1.1 水資源保護的概念</p><p> 水乃生命之源,水資源對于人類生存、生活和生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資源作為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zhàn)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的控制性要素[6]。人類所能利用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脅[6]。農業(yè)、工業(yè)和城市
34、供水需求量的不斷提高導致了有限的水資源的分配競爭[6]。</p><p> 水資源保護是有針對性采取經濟、法律、行政和科學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并對影響水資源的經濟屬性和生態(tài)屬性的各種行為進行干預的活動,從而滿足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6]。</p><p> 1.2 水資源保護的思想</p><p> 水資源保護是為了保證水資源的可利用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35、而進行的管理、監(jiān)督、研究、監(jiān)測等各方面工作的總和,對水資源積極的保護,要有控制地維持、回復和改善,從而使其利用價值在社會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得到充分發(fā)揮[6]。水資源保護的目的是要高效節(jié)約用水,防治水資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嚴格限制地下水超采,保護水源地免受不合理侵占,防止水流阻塞、海水入侵等[6]。因此,應當統(tǒng)籌考慮水資源,制定有關法規(guī),依法對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節(jié)約、保護進行統(tǒng)一管理,做到合理開發(fā)、科學利用、厲行節(jié)約、全面保護,使水資源的保護
36、有法可依,有章可循[6]。</p><p><b> 我國水資源保護現狀</b></p><p> 我國水資源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地區(qū)分布不均[33]。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低于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1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我國目前16省人均水資源量低于嚴重
37、缺水線,有6個省、區(qū)(寧夏、河北、山東、河南、陜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立方米[33]。北方許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廠停產或限產,損失的年產值達1200億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陸續(xù)出現水荒[33]。</p><p> 我國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近50%的重點城鎮(zhèn)水源水質不符合飲用水源的水質標準[33]。我國水浪費現象極為嚴重,農業(yè)灌溉大多采用漫灌形式,農業(yè)用水僅有小利用30-40%。工業(yè)廢水和生活
38、污水不加處理任意排放,使許多水體受到污染,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局面[33]。</p><p><b> 水污染</b></p><p> 1.4.1 水污染類型</p><p><b> ① 病原體污染</b></p><p> 生活污水、醫(yī)院污水、畜禽飼養(yǎng)場污水中常含有病原體,如病毒、病
39、菌和寄生蟲。這類污水如不經過適當的凈化處理,流入水體后,即會通過各種渠道,引起痢疾、傷寒、傳染性肝炎及血吸蟲病等[35]。</p><p><b> ?、?需氧型污染</b></p><p> 生活用水,造紙和食品工業(yè)污水中,含有蛋白質、油脂、碳水化合物、木質素等有機物。這類物質隨污水進入水體后,在微生物對它們的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使水體含氧減少,
40、從而影響魚類和其它生物的生長繁殖。當水中的溶解氧耗盡后,水中的有機物即產生厭氧消化,生成甲烷、硫化氫等,使水體出現臭味,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35]。</p><p> ?、?植物營養(yǎng)污染物</p><p> 造紙、皮革、食品、煉油、合成洗滌劑等工業(yè)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施用磷肥、氮肥的農田水,含有氮、磷、鉀等營養(yǎng)物,如果大量的這類污水排入水體,使營養(yǎng)物質增多,引起藻類及其它浮游生物暴發(fā)性繁
41、殖。這類物質多呈紅色,稱“赤潮生物” [35]。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會覆蓋水面,附在魷類肋上,使它們呼吸困難[35]。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消耗掉水中的溶解氧[35]。有些赤潮生物體內及其化替產物含有生物毒素,常常引起魚、貝類中毒死亡,并能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35]。</p><p><b> ?、?油類污染物</b></p><p> 油類污染物主要
42、來自含油廢水,當水體含油量達0.01 mg/L可使魚肉帶有一種特殊的油膩氣味而不能食用[35]。水體中的油量稍多時,在水面上形成一層油膜,使大氣與水面隔絕,破壞了正常的充氧條件,導致水體缺氧;油膜還能附著于魚鰓上,使魚類窒息而死;當魚類產卵期,在含有油類污染物質廢水中孵化的魚苗,多數為畸形,生命力低下,易于死亡[35]。含油污染物對植物也有影響,妨礙通氣和光合作用,使水稻蔬菜等農作物大量減產,甚至絕收[35]。含有油類污染物的廢水進入海
43、洋后,造成的危害很為嚴重,不僅影響海洋生物的生長,降低海洋的自我凈化能力,而且影響海濱環(huán)境[35]。</p><p><b> 劇毒污染物</b></p><p> 主要是重金屬、氰化物、氟化物和難分解的有機污染物,它們大都來自礦山、冶煉廢水,它們都富集在生物體中,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35]。</p><p><b> ⑤
44、 感官污染</b></p><p> 感官污染是指廢水中能引起人們感官上不愉快的污染現象,如水的混濁、惡臭、異味、顏色、泡沫等[35]。除了上述污染類型外,還有酸堿污染物、熱污染等其他污染物[35]。</p><p> 1.4.2 水污染的原因</p><p> 1.4.2.1 城市水污染原因</p><p> 城市大量
45、污染物的排放[14]</p><p> 一方面,工農業(yè)生產和居民生活所產生的大量液體廢物和固體廢物源源不斷地排入河流,此外,較多的懸浮固體、病毒和細菌伴隨著地表雨水徑流匯入河流,導致水體受污,水質下降[14]。另一方面,污染物未及時處理,產生累計效應,導致水體富營養(yǎng)化,藻類暴發(fā),進一步導致水環(huán)境惡化[14]。</p><p> 上游城市污水下泄帶來大量污染[14]</p>
46、<p> 上游城市排放的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未處理或未達標處理, 直接開閘下泄到下游城市所在地區(qū)[14]。若短時間內大量污染物侵入到下游地區(qū)自來水取水口,極易造成飲用水源地污染發(fā)生[14]。</p><p> 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體制薄弱[14]</p><p> 由于目前排污權總量控制的相關政策未得到嚴格規(guī)范地實施,造成相關工業(yè)企業(yè)的排污權總量控制缺乏保障制度[14]。另外
47、,尚缺乏排污權交易制度立法依據,實踐之中也存在信息不對稱及不斷變化等諸多問題, 不少企業(yè)為了利益,存在偷排污水行為[14]。</p><p> 水污染治理不到位[14]</p><p> 由于受資金缺口制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難以保證正常運行[14]。部分污水得不到處理而直接排入江河,部分污水處理廠能力閑置, 或因管網雨污合流影響污水處理正常運行等一系列問題[14]。</p>
48、<p> 水污染多頭管理造成監(jiān)管缺位[14]</p><p>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涉及的相關管理部門眾多,主要包括環(huán)保部門、交通主管部門、水行政部門、國土資源部門、衛(wèi)生部門、建設部門、農業(yè)部門、漁業(yè)部門,以及江湖流域水資源保護機構,造成管理部門之間的權責不明,水污染監(jiān)管缺位[14]。</p><p> 1.4.2.2 湖庫型水源地污染原因&l
49、t;/p><p><b> 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b></p><p> 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及生活洗滌污染無序排放構成庫區(qū)面源污染及點源污染,造成水體污染,營養(yǎng)化程度加劇[44]。</p><p><b> 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b></p><p> 湖庫區(qū)非常容易招致大量人員濫捕濫撈,從而導
50、致能起到水質作用的水生魚類減少,使庫區(qū)水草、藻類、浮萍生長迅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破壞固有的生態(tài)平衡[44]。</p><p> 農業(yè)種植結構不合理[44]</p><p> 傳統(tǒng)的農業(yè)經濟增長方式會增加農藥化肥用量且擠占有限水資源,容易引起嚴重蝗災,蝗蟲的排泄物污染水體[44]。</p><p><b> 庫區(qū)地質環(huán)境的影響</b>&l
51、t;/p><p> 庫區(qū)周圍的地質可能會含有一些易溶于水且對人健康有害的元素。</p><p> 1.4.2.3 浙江情況(水庫污染原因)</p><p> 根據呂振平,董華,何錫君的《浙江省供水水庫的水質評價及富營養(yǎng)化防治對策研究》的結論,農業(yè)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是水庫的主要污染源[12]。</p><p> 2 水資源調查評價綜述&
52、lt;/p><p> 2.1 水質評價方法</p><p> 水質評價一般采用單因子評價法。</p><p> (1) Ph的標準指數計算表達式為:</p><p> (2) 溶解氧的標準指數計算表達式為:</p><p> (3) 其他項目標準指數計算表達式為:</p><p>
53、 2.2 水資源富營養(yǎng)化評價方法</p><p> ?。?) 綜合營養(yǎng)狀態(tài)指數采用卡爾森指數方法,計算公式如下:</p><p> 中國湖泊(水庫)的chla與其他參數之間的相關關系rij及rij2見下表:</p><p> ?。?) 單個項目營養(yǎng)狀態(tài)指數計算公式:</p><p> ?。?) 湖泊水庫營養(yǎng)狀態(tài)分級</p>
54、<p> 采用0-100的一系列連續(xù)數字對湖泊營養(yǎng)狀態(tài)進行分級,包括:貧營養(yǎng)、中營養(yǎng)、富營養(yǎng)、輕度富營養(yǎng)、中度富營養(yǎng)和中度富營養(yǎng),與污染程度關系見下表:</p><p> 注:以上內容摘自周曉鐵,韓寧寧,孫世群,王曉輝,何翔亮.安徽省湖庫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評價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0.4 (4)。</p><p><b> 水資源調查方法</b
55、></p><p> 注:此表來源于黃惠來,李維,李永蓓,閏井玲,覃煥榮.南方小流域典型水污染調查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0.4 (4)。</p><p> 3 水污染控制與監(jiān)測技術</p><p> 3.1 外源營養(yǎng)負荷污染控制技術</p><p> 外源性營養(yǎng)物質是外界排入或者進入湖泊水體的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是導
56、致湖泊富營養(yǎng)化的直接因素。所以,湖泊的富營養(yǎng)化治理,控制污染物進入水體是最基本和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只有實現外源性污染源控制,才能有望通過湖泊生態(tài)恢復改善水質[36]。</p><p> 3.1.1 前置庫技術</p><p> 在污水進入湖泊前通過前置庫,通過延長水力停留時間,促進水中泥沙及營養(yǎng)鹽的沉降,同時利用前置庫中藻類或大型水生植物進一步吸收、吸附、攔截營養(yǎng)鹽,使營養(yǎng)鹽成為有機物或
57、沉降于庫底[36]。該技術的關鍵除了需要足夠的場地外,還要控制80%左右的入流水和可達到一定去除率的水力停留時間[36]。其優(yōu)點是費用較低,適合多種條件;缺點是在運行期間,前置庫區(qū)經常出現水生植物的季節(jié)交替問題,因此,前置庫技術的主要困境是植物的選種及如何保證寒冷季節(jié)冬季的凈化效率[36]。此外,前置庫的凈化功能與河流的行洪功能往往矛盾,所以還要尋求一種將兩者有效協(xié)調的方法[36]。</p><p> 3.1.
58、2濕地處理技術</p><p> 湖濱濕地和入湖河道堤岸濕地是攔截非點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也是污染物進入湖泊的最后一道攔截屏障[36]。湖泊沿岸濕地和濱岸高等水生植物的消失,將加重湖泊富營養(yǎng)化[36]。因此,恢復和重建湖泊濱岸帶水生植被,從而改變氮、磷入湖途徑,也是控制營養(yǎng)物入湖的重要措施[36]。</p><p> 3.2 內源營養(yǎng)負荷污染控制技術</p><p&g
59、t; 3.2.1 機械方法</p><p> 通過引水、換水來稀釋水中的污染物質可以降低藻類的濃度。蘇州河在治理過程中,就運用調水工程明顯改善了水質;較典型還有杭州西湖1986年開始的引水換水工程,目前引水量已達1.2億立方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6]。對于水量小的水體來說,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對于蓄水量較大的水域,補水量太小起不到凈化效果,提高補水量又造成水資源的大量浪費,費用高昂,且引水釋污后往往
60、會呈現藻類生長加劇的趨勢,因此對于富營養(yǎng)化嚴重的湖泊,需謹慎使用[36]。對于有熱分層的富營養(yǎng)型湖泊,深層水中的營養(yǎng)物濃度一般比上層水的大,因此,將深層水導出成為另一條途徑[36]。底泥疏浚是指將含氮、磷濃度高的底泥直接從水體取出,以降低水體營養(yǎng)物質濃度[36]。由于富營養(yǎng)化湖泊底泥中的營養(yǎng)鹽比水體中要豐富的多,所以底泥疏??捎糜谥卫砀粻I養(yǎng)化湖泊內源負荷,適用于動力擾動較弱的較小湖泊,其缺點是會使原水體沉水植物和底棲動物大量毀滅,破壞生
61、態(tài)系統(tǒng)和削弱湖泊的自凈功能,且該工程耗資巨大,投入產出不成比例[36]。對于底泥疏浚,應用較為廣泛,如云南滇池、杭州西湖和南京的玄武湖等[36]。工程實施后,一般說來疏浚區(qū)水體不再黑臭,水質明顯</p><p> 3.2.2 物理化學方法</p><p> 物理化學方法包括沉積物氧化、化學沉淀、底泥覆蓋等,原理都是將磷束縛于底泥之中,從而抑制內源磷的釋放[36]。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面積較
62、小、風浪攪動較弱、湖底處于厭氧狀態(tài)的水域。但是若水體的pH高于9,沉積物氧化和化學沉淀法均不能抑制內源磷的釋放,此時可以考慮投加低磷含量的泥土,使其吸附水中的磷,并形成覆蓋層,達到控制內源磷的目的[36]。與底泥疏浚、引水相比,該方法在不增加水深的條件下,可為水生植被的恢復提供優(yōu)質的生長環(huán)境[36]。底泥覆蓋指采用薄膜或顆粒材料(如粉煤灰、沸石等)覆蓋湖底的淤泥,可以有效控制底泥中氮、磷等營養(yǎng)鹽的釋放,也可控制重金屬及苯酚等持久性有機物
63、的釋放;此法的主要缺點是湖底表層新富營養(yǎng)層釋放源會迅速形成。在我國,覆蓋技術處于試驗與探索階段,大規(guī)模湖泊水體中的實踐還較少[36]。國內覆蓋工程的首例是1999年巢湖市環(huán)城河河道采用了底泥疏浚后覆蓋0.5米厚清潔細沙的工藝;2005年昆明在大清河整治中也采用了疏浚后覆蓋卵石的工藝進行該河道底泥污染的治理[36]。</p><p> 3.2.3 生物技術方法</p><p> 對于小型
64、湖泊,投加微生物制劑,利用其降解作用去除水中的營養(yǎng)鹽有一定的效果:水中的溶解氧大幅增加,而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等則明顯降低;隨著水體中藻類的減少和下沉,水體的濁度明顯下降,水質感官得到改善。無論大型或小型湖泊,水生植物都能夠通過一系列的吸收轉化、攔截、富集以及吸附作用吸收、固定大量的營養(yǎng)鹽類,從而使水體得到凈化,如生物浮島或浮床技術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陸生植物種植到富營養(yǎng)化湖泊水面上,利用其達到凈化水質效果[36]。人工生態(tài)浮島技術
65、凈化水體氮磷非常有效,已在國內外得到大量的應用,如杭州市南應加河實施的示范工程和太湖五里湖等的治理,通過生態(tài)浮島技術的應用,水質改善效果顯著[36]。但目前此技術還存在穩(wěn)定性不高、耗時長、材料制作和植物回收難等技術問題[36]。</p><p> 3.2.4 直接除藻技術</p><p> 3.2.4.1 物理除藻</p><p> 在藍藻的富集區(qū),一般采用機
66、械除藻措施,即采用固定式除藻設施和除藻船對區(qū)域內湖水進行循環(huán)處理[37]。此法可以在短期內快速有效地去除湖水中的藻類,收獲有商業(yè)價值的藻類還能獲得一定的收益,但該法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隨著藻類的生長,還需要不斷地進行收獲[37]。對于低濁高藻的湖泊水可用直接過濾除藻、微濾機除藻、膜過濾等,但原水中藻類特征、試驗運行工況條件直接影響對藻類的去除效果[37]?;钚蕴课綄υ孱悺⒃宥舅氐娜コЧ芎?,但水中的有機物會影響活性炭的
67、吸附,且活性炭再生也較困難,這使處理成本大大提高[37]。此外,湖面遮光、曝氣和超聲抑藻技術等也有所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物量的增長,但是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體富營養(yǎng)化問題[37]??偟膩碚f,物理除藻雖然效果不錯、無污染、無毒副作用,但工作量較大、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時間周期較長[37]。</p><p> 3.2.4.2 化學除藻</p><p> 目前,國內外普遍采用絮凝、抑制
68、和綜合方法進行化學除藻,它是利用化學藥劑對藻類進行殺除[37]。化學藥劑一般要求為:高效、低(無)毒、無污染、無腐蝕;同時具有緩蝕、阻垢作用或能與緩蝕劑、阻垢劑配合使用,成本低,生產及運輸安全,投藥方便[37]。目前,常用的殺藻劑主要有硫酸銅、高錳酸鹽、液氯、二氧化氯、臭氧和過氧化氫等[37]?;瘜W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除藻速度快、效果明顯、操作簡便及一次性使用成本低[37]。缺點是長期使用一種低濃度的化學藥物會使藻類產生抗藥性;且可能對環(huán)境產
69、生污染,死亡藻類所產生的二次污染及化學藥品的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對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負面影響較大;可以說這是一種短視行為或是一種權宜之計[37]。因此,除非應急和健康安全許可,化學殺藻目前一般不宜被采用[37]。</p><p> 3.2.4.3 生物除藻</p><p> 生物除藻技術是利用生態(tài)平衡等原理對藻類的生長和繁殖進行抑制,從而達到控制藻體數量的目的[37]。其機理是利用藻類的天敵
70、及其產生的生長抑制物質來抑制和殺滅藻類[37]。這類技術主要有以下幾類:以藻制藻;用藻類病原菌抑制藻類生長;利用病毒控制藻類的生長;利用植物間相互抑制物質抑制藻類;發(fā)展濾食性魚類;水蚤除藻;大麥稈控制水華藻類;微生物絮凝劑除藻和生物接觸氧化等。對藻類的去除應盡可能采用生物方法,因為富營養(yǎng)化問題是一個典型的生態(tài)問題,生態(tài)問題只有用生態(tài)學的方法解決才最科學[37]。而且,生物除藻不僅可以去除藻類和氮、磷等污染物,發(fā)展濾食性魚類和種植高等水生
71、生物還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37]。雖然生物除藻技術還不成熟,對于水體中復雜多樣的藻類難以去除,但成本低,殺藻抑藻效果明顯,效用持久,且無毒副作用,無腐蝕,極具發(fā)展前途,無疑將成為除藻技術努力發(fā)展的方向[37]。近年來,生物除藻的應用也不斷增多,如引進美國AM公司開發(fā)的復合微生物制劑用于云南滇池內湖草海的治理,還有利用EM復合菌液治理廣西南寧南湖等,結果均表明,水體營養(yǎng)鹽去除效果顯著,藻類大量減少,水質得到了改善[37]。</p
72、><p> 3.2.4.4 生物調控</p><p> ① 以浮游動物、魚類控制浮游植物</p><p> 生物調控主要有以下途徑:一是先向水體中投放適當密度的鰱、鳙魚,藻類吸收水體中的氮磷→放養(yǎng)魚類攝食含氮磷的藻類→捕撈成魚帶出氮磷→遏制水華、減輕水體富營養(yǎng)化;二是放養(yǎng)食魚性魚類如鱖魚等→抑制野雜魚(食用浮游動物)→增加浮游動物生物量(食用浮游植物)→減少浮游植
73、物等現存量→提高水體透明度→增加水體自凈能力;三是放養(yǎng)濾食性雙殼類,即蚌類(濾食能力極強)→從而使其食物-浮游植物、細菌、腐屑和小型浮游動物減少→增加水體透明度,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較典型的生物調控是用于小而淺的、相對封閉的湖泊系統(tǒng),在營養(yǎng)鹽管理已經失敗的富營養(yǎng)化湖泊中,生物調控已顯示出明顯的治理效果,且費用低[37]。但生物調控的穩(wěn)定性不夠,往往僅短期有效,因此其有效性仍存在很大的爭議[37]。而且,就技術本身而言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
74、難以保證有足夠數量的食魚性魚類來控制食植物性魚類種群。在富營養(yǎng)化藻型湖泊中,不存在食魚動物產卵及棲息場所,食魚動物、浮游動物種群并不穩(wěn)定。因此,生物調控技術也有待發(fā)展和完善[37]。國內應用較多的是放養(yǎng)鰱、鳙魚,每平方米水體放養(yǎng)鰱、鳙魚40~50克,可以有效控制水華,該方法在東湖、滇池、巢湖的水華治理</p><p> 利用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體營養(yǎng)鹽及浮游植物</p><p> 許多國
75、家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凈化富營養(yǎng)化的水體[37]。大型水生植物有鳳眼蓮、蘆葦、狹葉香蒲等許多種類,可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和污染物的性質進行適宜的選栽[37]。凈化原理是植物和根區(qū)微生物共生,產生協(xié)同效應,凈化水質[37]。經過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轉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懸浮顆粒,同時對重金屬分子也有降解效果。水生植物一般生長快,收割后經處理可作為燃料、飼料,或經發(fā)酵產生沼氣[37]。但由于富營養(yǎng)化水體透明度低,水下光照不
76、足,水生高等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無法獲得足夠的光能生長;此外,藻類亦可抑制水生高等植物生長,特別是藍藻水華對水生高等植物往往有致命傷害作用[37]。水生高等植物種群的穩(wěn)定性也是相對的,如洪澇引起湖泊水位升高,沉水植物往往因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而大面積爛死在湖底,同時引起與沉水植物共棲的魚蝦蟹類大量死亡,造成大規(guī)模的環(huán)境災害[37]。因此,需要加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防御能力,如何恢復水生高等植物、如何使新建的種群適應環(huán)境變化以及環(huán)境災變并逐步趨于穩(wěn)定,
77、這是水生高等植物恢復的關鍵[37]。目前說來,此法是國內外治理湖泊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重要措施。如惠州南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修復</p><p> 3.2.5 生態(tài)修復技術與生態(tài)工程</p><p> 從生物調控到生態(tài)恢復是對富營養(yǎng)化生態(tài)系統(tǒng)認識的一次飛躍,湖泊富營養(yǎng)化的治理重點就是構建生態(tài)工程,利用生態(tài)的方法解決生態(tài)問題[37]。</p><p> 3.2.5.1湖濱帶濕
78、地恢復 </p><p> 位于水體和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之間的生態(tài)交錯帶具有過濾、緩沖器功能,它不僅可吸附和轉移來自面源的污染物、營養(yǎng)物,改善水質,而且可截留固定顆粒物,減少水體中的顆粒物和沉積物[37]。同時濕地可以提供生物繁育生長的棲息地,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減少洪水危害、保持水土等具有重要意義??梢钥隙ǖ氖?,在湖泊周邊建立和修復水陸交錯帶,是整個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的重要組成部分[37]。湖濱帶是湖泊的重要組成部分
79、和最后的保護屏障,加強管理和重建湖濱帶工程是湖泊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工作[37]。湖濱帶濕地恢復應該選取當地生長適宜性強、污染物凈化能力較強、經濟價值較好以及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性好的植物。湖泊周圍一般有很多坑塘或藕塘等,可改造為濕地凈化系統(tǒng),增設配水和排水系統(tǒng)。濕地區(qū)的綜合利用,既可凈化廢水,又可開發(fā)利用[37]。</p><p> 3.2.5.2 人工濕地</p><p> 人工濕地系統(tǒng)是利用
80、天然濕地凈化污水能力的人為建設的生態(tài)工程措施,是人為地將石、砂、土壤、煤渣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組成基質,并栽種經過選擇的水生、濕生植物,組成類似于自然濕地狀態(tài)的工程化濕地狀態(tài)系統(tǒng)[37]。濕生植物吸收水體和基質中的氮、磷進行生長,通過收割去除氮磷?;|能吸附磷,同時在基質中還存在著好氧、缺氧和厭氧的環(huán)境,微生物可以通過進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達到去除氮磷的目的[37]。人工濕地具有低成本、低能耗及高效的氮、磷去除率,適合于對進入湖泊的大量污
81、水以及湖泊富營養(yǎng)水體進行凈化,但其脫氮除磷效率相對較低。所以應該改善基質和提高人工濕地水生植物的凈化功能,合理搭配植物,建立優(yōu)化的植物群落[37]。盡量使用本地物種,以減少外來物種的侵害。風車草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全年保持生長,有很強的吸收污染物及氮、磷能力,可應用于人工濕地。紅樹林濕地也能有效減少流入水體中的氮、磷的含量。香蒲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對化學需氧量、固體懸浮物和重金屬有很高的去除率,香蒲與微生物相配合形成水、土和植物復合處理系統(tǒng)
82、,能夠高效去除氮磷[37]。</p><p> 生態(tài)工程是生態(tài)恢復的最佳工具,因地制宜地將生態(tài)工程與環(huán)境工程、生物工程相結合,可以修復受損生態(tài)系統(tǒng)、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改善富營養(yǎng)化湖泊水質并建立湖泊健康生態(tài)系統(tǒng)[37]。我國目前在狠毒水域都實施了生態(tài)工程來改善水質,基本上采取了以改善環(huán)境來恢復水生植物的措施,包括采用軟圍隔來擋藻,降低懸浮物濃度,提高透明度的措施;在水生植物恢復技術方面,提出水生植物的群落鑲嵌技術
83、等[37]。所有工程在實施期間,隨著水生植物的生長和發(fā)展,水質都得到了顯著改善。但是,隨著工程的結束,特別是改善基礎環(huán)境的軟圍隔的撤除,剛剛建立起來的以高等水生植物為優(yōu)勢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立刻崩潰[37]??偟膩碚f,工作重點不僅要放在水生植物種植上,也要放在環(huán)境改善上,從而建立穩(wěn)定健康的草型生態(tài)系統(tǒng)[37]。</p><p><b> 水資源監(jiān)測技術</b></p><p>
84、;<b> 常規(guī)監(jiān)測方法</b></p><p><b> ?、?指標生物監(jiān)測</b></p><p> 當水環(huán)境質量發(fā)生變化時,指示生物便敏感地呈現出受害癥狀甚至消亡。觀測指示生物個體和種群的變化,可以判斷水環(huán)境質量的變化[35]。</p><p><b> ?、?生物累計監(jiān)測</b><
85、;/p><p> 水體中重金屬、有機農藥、放射性核素等含量較低時,采用常規(guī)理化方法分析比較困難,而許多水生生物往往對水中低濃度污染物有較強的富集能力,根據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累積量(殘留量)可評價水體的污染程度[35]。</p><p><b> ?、?生物毒性監(jiān)測</b></p><p> 生物毒性監(jiān)測是監(jiān)測生物受到污染物質的毒害作用時所產生
86、的生理機能等變化情況,從而對水體污染狀況作出判斷[35]。</p><p><b> 現代監(jiān)測方法</b></p><p> ?、?生物大分子標記物</p><p> 生物大分子標記物包括核酸和蛋白質等。目前核酸分子標記技術包括核酸分子損傷檢測技術、報告基因技術、DNA 芯片技術、16S rRNA 檢測技術等[35]。</p>
87、<p><b> ?、?生物傳感器</b></p><p> 生物傳感器是將生物感應元件與能夠產生和待測物濃度成比例的信號傳導器結合起來的一種分析裝置[35]。生物傳感器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 酶傳感器;② 組織傳感器;③ 微生物傳感器;④ 免疫和酶- 免疫傳感器;⑤ 場效應(FET)生物傳感器[35]。</p><p><b> ③
88、 生態(tài)監(jiān)測</b></p><p> 生態(tài)監(jiān)測是采用生態(tài)學的各種方法和手段,從不同尺度上對各類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時空格局的度量,主要通過監(jiān)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條件、條件變化、對環(huán)境壓力的反映及其趨勢而獲得生態(tài)環(huán)境參數[35]。水文、氣象、水質、底質、浮游植物、浮游動物、游泳動物、底棲生物和微生物等9 個要素。具體指標體系的選擇要根據生態(tài)站各自的特點、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及生態(tài)干擾方式,同時兼顧人為指標(人文景觀、
89、人文因素等)、一般監(jiān)測指標(常規(guī)生態(tài)監(jiān)測指標、重點生態(tài)監(jiān)測指標等)和應急監(jiān)測指標(包括自然和人為因素造成的突發(fā)性生態(tài)問題)[35]。生態(tài)監(jiān)測的大型設備主要有3S 技術設備(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地理圖像系統(tǒng)GPS)[35]。</p><p><b> ④ 在線生物監(jiān)測</b></p><p> 在線生物監(jiān)測是利用對生活在水環(huán)境的生物個體行為生態(tài)變化或
90、者生物生理變化進行的實時監(jiān)測技術[35]。在線生物監(jiān)測原則上可以涉及所有的水生生物,可同時監(jiān)測處于不同營養(yǎng)級別、不同生活層次、對有毒物質有不同耐受力的生物,獲得大量數據[35]。</p><p> 4 飲用水處理工藝</p><p><b> 4.1 常規(guī)工藝</b></p><p> 工藝過程:混凝-沉淀-濾砂-投氯消毒。這種方法對
91、消除水中大腸桿菌等傳染病菌和病毒十分有效,但是它對種類繁多的有機物進入水體形成真溶液幾乎無能為力[46]。并且,氯可與水中有機物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有機鹵化物,即TCM(三鹵甲烷類化合物)和TCO(其他鹵代有機物)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的危害[46]。</p><p> TCM和TCO的主要前驅物質為三大類:a.由植物殘骸所導致的腐殖酸和黃腐酸等降解產物,如間苯二酚,香草酸和黃腐酸等降解產物;b.來自于藻類的氨基酸嘧啶
92、、色氨酸、脯氨酸、尿嘧啶、蛋白質等;c.工業(yè)廢水中的某些化合物,如酚類等[46]。</p><p><b> 4.2 新工藝</b></p><p><b> 4.2.1 氧化法</b></p><p> 4.2.1.1 臭氧氧化法</p><p> 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氯強,能殺滅細菌,能迅速
93、而廣泛地氧化分解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有效地除色、濁、溴味,除鐵錳、硫化物、酚、農藥等,但臭氧的氧化很難達到完全礦化的程度,過程中對紫外光有強吸收性的大分子往往被氧化成小分子[46]。近年來,水處理工作者開始研究應用臭氧氧化與其他方法聯用技術[46]。</p><p>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術(O3-BAC技術)[46]。實踐證明,O3-BAC技術對去除水中COD、色度與嗅味、酚、硝基苯、氯仿、六六六、DDT、氨氮
94、、油、木質素、氰化物等均有明顯效果[46]。</p><p> 臭氧-過氧化氫混合氧化(O3-H2O2技術) [46]。臭氧氧化有兩種:一是臭氧分子或單個氧原子直接參與反應;二是臭氧衰減產生的羥基自由基.(OH)引起的[46]。.OH是水中氧化能力最強的氧化劑,對有機物常常無選擇性且可完全礦化為二氧化碳和誰等。將臭氧與過氧化氫混合,可以生成.OH[46]。</p><p> c.臭氧-
95、輻射技術[46]。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 射線或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對水進行照射處理,分解生成.OH.e一等反應性很強的活性物質,與水中微量有機物反應,氧化分解成CO2和H20[46]。輻射與臭氧聯用可降低成本且臭氧在輻射條件下可產生連鎖氧化,大大提高處理效果,且該技術適應廣泛的DH值和溫度范圍,對濃度很低的有機物也有很好的處理效果[46]。</p><p> 4.2.1.2 光化學氧化法</p>&l
96、t;p> 光化學氧化法分為光催化氧化和光激發(fā)氧化法[46]。</p><p> 光激發(fā)氧化法即將O2、H20、O3等氧化劑與光化學輻射相結合,產生氧化能力極強的的自由基,如.OH等,在氧化有機物過程中起主要作用[46]。紫外一臭氧聯用(UV—O3)技術在飲用水深度處理和難降解有機廢水的處理中,具有良好應用前景,對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六氯苯、多氯聯苯等都可迅速氧化,UV—H20可使三氯甲烷、氯苯、氯酚及鄰
97、苯二甲酸二乙酯濃度降低到原來濃度的1%[46]。</p><p> 光催化氧化法即當用能量大于禁帶寬度的光照射n型半導體時,其滿帶上電子被激發(fā)躍過禁帶進入導帶,同時在滿帶上產生空穴??昭蓨Z取半導體顆粒表面的有機物或溶劑中的電子,使原本吸收人射光的物質被活化氧化[46]。已證明,n型半導體中TiO2 的催化活性與穩(wěn)定性最好,UV-TiO2技術可迅速降解有機囟化物、芳香族化合物、有機酸、醇類含硫磷等雜原子的有機物
98、、表面活性劑等[46]。</p><p> 3.2.1.3 高錳酸鉀氧化法</p><p> 馬軍等系統(tǒng)研究了KMnO4去除與控制水中有機物的效能與機理,發(fā)現高錳酸鉀在中性條件下對松花江水中137種有機物具有廣譜的去除效果,反應過程中產生新生態(tài)的MnO2,對有機物的去除效果有重要影響[46]。</p><p> 3.2.2 空氣吹脫</p>&l
99、t;p> 空氣吹脫已用于去除毒性揮發(fā)性有機物(VOC2)。Gamy LAm y和Davidw.Hand試驗表明,采用填料式吹脫塔的去除率可達95%和63%以上[46]。在1 14種有機優(yōu)先污染物中可吹脫的能達31種[46]。</p><p><b> 3.2.3 吸附</b></p><p> 以活性炭為代表的吸附工藝是目前對付有機優(yōu)先污染物首選實用技術,
100、目前正開發(fā)一些新型吸附材料如多孔合成樹脂、活性炭纖維等[46]。</p><p><b> 3.2.4 膜法</b></p><p> 膜法是深度處理的一種高級手段,反滲透(RO)、超濾(uF)、微濾(MF)和納濾(NF)能有效去除水中嗅味、色素、消毒副產物前體及其它有機物和微生物[46]。近年來,膜法對消毒副產物的良好控制,被EPA推薦為最佳工藝之一[46]。&
101、lt;/p><p> 以上水處理新工藝目前又都存在其不足之處,有待于進一步探討和研究[46]。如UV一03與UV—CO2 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兩種光化學氧化技術,渴望在家庭或集團用戶的飲用水深度處理和特種有機廢水處理中發(fā)揮重要作用。UV—O3聯用技術已被美國環(huán)保署(EPA)鑒定為處理多聯氯苯最有效的技術[46]。不過目前該工藝在使用中的障礙在于C 從水中分離問題,選擇合適的載體和固定化方法,或制備其它形狀的光催化劑,以
102、及研究開發(fā)與光化學氧化法處理水的需要相結合的紫外燈或金屬囟化燈,做到功率大、波長適宜、使用方便[46]。膜法操作運行方便,處理效果好,但易淤塞和污染,其投資和運行費用太高[46]。KMn04和O3氧化,往往生成許多中間產物,甚至對某些有機物根本不起作用[46]。所以,近年來水處理工作者越來越強調將物理、化學、生物的凈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大膽嘗試、研究諸如O3一H2O2一BAC、O3一混凝一活性污泥、KMnO4一BAC、O3一UV—H2O2
103、,O3一膜處理、03-吹脫等可能的聯用技術,充分發(fā)揮各自手段的技術特點和優(yōu)勢進行綜合治理,以期達到最佳去除效果[46]。</p><p><b> 參考文獻:</b></p><p> [1] 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全國飲用水水源地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劃》編制技術大綱, 2006.5:1-27 .</p><p> [2] 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國家質量
104、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發(fā)《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2002).</p><p> [3] 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全國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huán)境調查及評估工作方案,2008 .1 :1-10.</p><p> [4] 國外飲用水源保護管理體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環(huán)保產業(yè),2007.9:58-62 .</p><p> [5] 阿娜,楊凱.加拿大保護飲用水源的
105、策略及啟示[J].中國給水排水,2007.8 :19-22.</p><p> [6] 田志紅.我國水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0(2):149-150.</p><p> [7] 王慧敏,牛文娟,梁慧文.流域水資源管理綜合集成研討廳探討[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 :20-23.</p><p> [8] 王寶貞.
106、城市水資源開發(fā)與水環(huán)境改善有效途徑探討[J].水工業(yè)市場,2010 (1) :32-35.</p><p> [9] 徐紅霞,曹新.水資源及水環(huán)境保護的經濟補償制度[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0.2(1):62-66 .</p><p> [10] 熊平.我國水資源管理體制現狀分析[J].金卡工程,2010 (3):276 .</p><p> [11]
107、周富春,張龍輝,蔣文清.水庫出流對水庫環(huán)境容量的影響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0.1 (1):62-64.</p><p> [12] 呂振平,董華,何錫君.浙江省供水水庫的水質評價及富營養(yǎng)化防治對策[J].水生態(tài)學雜志,2010.1 (1):18-21 .</p><p> [13] 廖乾芬.小型水庫存在的安全問題與解決對策[J].四川農機,2010 (1) :16-1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寧波市鄞州區(qū)溪下水庫水資源保護研究【文獻綜述】
- 寧波市鄞州區(qū)溪下水庫水資源保護研究【畢業(yè)論文】
- 寧波市鄞州區(qū)溪下水庫水資源保護研究【開題報告】
- 寧波市鄞州區(qū)梅溪水庫水資源保護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寧波市鄞州區(qū)梅溪水庫水資源保護研究【文獻綜述】
- 寧波市鄞州區(qū)梅溪水庫水資源保護研究【畢業(yè)論文】
- 寧波市鄞州區(qū)梅溪水庫水資源保護研究【開題報告】
- 鄞州區(qū)橫溪水庫水資源保護研究【文獻綜述】
- 鄞州橫溪水庫水資源保護【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鄞州區(qū)橫溪水庫水資源保護研究【開題報告】
- 寧波市鄞州區(qū)溪下水庫工程監(jiān)理部質量自查報告
- 鄞州區(qū)三溪浦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鄞州橫溪水庫水資源保護【畢業(yè)論文】
- 寧波市周公宅-皎口水庫流域水質模擬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寧波市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規(guī)模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寧波市農村畜禽養(yǎng)殖污染治理【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寧波市鄞州區(qū)部分中小學體育場館開放問題分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寧波市某小區(qū)3#樓設計【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寧波市城市社區(qū)體育服務現狀調研【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寧波市某小區(qū)5#樓設計【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