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船舶國籍法律沖突的消除與防止</p><p> 「內(nèi)容提要」船舶國籍之所以產(chǎn)生并獲得廣泛認可,是源于確定船舶管轄的歸屬和有效地維持處于公海中的船舶內(nèi)部秩序以及公海秩序。各國法律有關船舶國籍取得與喪失的規(guī)定不一致而引發(fā)船舶國籍沖突。如何解決好船舶國籍的積極沖突,消除多重國籍現(xiàn)象,有待國內(nèi)法上的趨同化與國際社會立法統(tǒng)一化運動的發(fā)展。無國籍船舶或船舶國籍的消極沖突的消除和防止,則可通過各國完善國
2、內(nèi)立法來實現(xiàn),也可以通過國際社會統(tǒng)一立法即國際公約或條約來完成。</p><p> 「關鍵詞」船舶國籍,積極沖突,消極沖突,船旗國法</p><p> 一、船舶國籍的特殊性</p><p> 船舶國籍是指船舶所有人按照某一國家的船舶登記管理規(guī)范進行登記,取得該國簽發(fā)的船舶國籍證書并懸掛該國國旗航行,從而使船舶隸屬于登記國的一種法律上的身份。此即表明該艘船與登記
3、國有了法律上的隸屬關系,擁有這一國家的國籍。船舶國籍證書是船舶國籍法律上的證明,船舶懸掛的國旗是該船國籍的外部象征或標志。(注:司玉琢等:《海商法詳論》,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1頁。)</p><p> 由于船舶作為具有特殊意義的物,通常不把它當作一般客體對待,在法律上往往把它當作具有一定的人格來處理,從而具有了法律主體的一些屬性,其中賦予船舶國籍就是如此。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法律上的國籍是與人
4、(自然人或法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從而懷疑國籍一詞能否用于船舶。(注:李浩培:《國籍問題的比較研究》,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14頁;[法]享利?巴蒂福爾等:《國際私法總論》,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82~83頁。)他們主張以“allacation”(注:A.Meyers, The Nationality of Ship, New York,1967,P.3轉(zhuǎn)引自黃異《國際法上船舶國籍制度之研究》,臺灣文笙書局1985年版第7頁。
5、)、“pusoedo-nationality”(注:A.Meyers, The Nationality of Ship, New York,1967,P.3轉(zhuǎn)引自黃異《國際法上船舶國籍制度之研究》,臺灣文笙書局1985年版第7頁。)或“quasinationality”(注:D.W. Greig, International Law, London,1970,P.3</p><p> 可見,無論從國際法還是國內(nèi)
6、法來看,盡管船舶國籍這一概念有其獨特性,但它的產(chǎn)生與盛行已是理論與實踐不可否認的事實。</p><p> 二、船舶國籍的存在價值與功用</p><p> 船舶為什么需要國籍呢?船舶國籍有無存在的必要性和現(xiàn)實性?對于這類問題,霍格(G.Hoog)曾從保障公海自由使用這一角度作了回答。他認為:根據(jù)公海自由原則,各國可以自由使用公海。而航行是其他各種使用的基礎,沒有航行則其他各種使用幾乎不可
7、能出現(xiàn)。因此,要想使用公海必先掌握航行,而掌握航行則以控制船舶為先決條件。然而,要想控制船舶,其前提條件就是必須對船舶實施排他管轄和保護。船舶國籍恰好確定某一特定國家(船籍國)可以依法對船舶行使管轄權和進行保護, 同時排斥其他國家的干預?!。ㄗⅲ篏. Hoog, DeutscheFlaggenhoket,Hamburg,1979,P.14. )雖然霍格基于公海自由原則勉強將國籍觀念導入船舶,但總算有學者將視角對準船舶國籍存在的必要性了。
8、沿著這一方向深入下去,我們會更清晰地看到船舶國籍存在的客觀必然性。一方面,公海自由原則倡導公海應開放給全人類使用,個人、團體或國家都可以利用船舶使用公海,并應不受任何國家干擾和阻礙;另一方面,公海自由原則同時禁止任何國家對公海的排他管轄。這樣,公海幾乎屬于“無管轄的真空地帶”。因此,在船舶進入公海后,船舶內(nèi)部秩序的維持以及公</p><p> 1.船舶國籍在國內(nèi)法上的功用</p><p>
9、; 船舶取得了一國的國籍,如同自然人、法人獲得該國國籍一樣,在該國享受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和承擔法定的義務。具體分析,船舶國籍在國內(nèi)法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功能與作用主要有:</p><p> 第一,船籍國依法對該船舶及其所有人的合法權利進行保護。當船舶具有某一國的國籍時,首先能在該國領海及內(nèi)海享有完全的航行權。例如,韓國《船舶法》第6 條規(guī)定:“非韓國船舶不得在不開放港口停泊,或在國內(nèi)各港口之間運送旅客或貨物?!贝送猓?/p>
10、蘭、法國、西班牙、希臘、厄瓜多爾、墨西哥、秘魯、土耳其、巴西、印度等國法均規(guī)定:“沿海運輸限于懸掛本國國旗的船舶”。(注:張忠曄主編:《各國和地區(qū)海商法比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版第3~7頁。)如果屬于漁船、海洋作業(yè)平臺,則能在該國領海、大陸架以及專屬經(jīng)濟區(qū)進行捕魚、勘探及開發(fā)。不僅如此,以船舶為標的權利的效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船舶的國籍。例如,船舶抵押權、對抗第三人的效力以及能否優(yōu)先受償?shù)捻樞颍加纱叭〉脟南群髞頉Q定,而無
11、國籍船舶則不會受到有效保護。勿庸置疑,船舶國籍對船舶及其所有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有著重要的作用。</p><p> 第二,船舶可以依據(jù)國籍享受船籍國提供的各種優(yōu)惠。由于世界各國大多實行航運保護主義,對外輪從事本國沿海運輸都作了一定的限制,原則上只允許國輪從事本國沿海運輸。此外,船籍國與其他海運國家締結的雙邊或多邊通商航海條約中所提供的各種優(yōu)惠也只有取得該船籍國的國籍的船舶才能享受,而且在航運政策、稅收優(yōu)惠和造船差
12、額補貼等方面也享受照顧和獎勵。</p><p> 第三,船舶的國籍是船籍國對該船舶進行監(jiān)督管理以及保障其海上安全的依據(jù)。對船舶在公海上或外國領海、港口發(fā)生刑事或民事案件,船籍國可依法行使管轄權并適用船舶國籍國法。</p><p> 根據(jù)我國的有關立法,處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的自然人和法人必須有國籍,不承認無國籍或雙重國籍的情形。船舶也是如此。按照我國海商法和1995年1月1日實施的《中
13、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的規(guī)定,船舶也要有國籍。凡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所有、集體所有或個人所有的船舶,除軍事、公安艦艇外,都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港口進行登記。只有完成登記手續(xù),取得船舶國籍證書,才有權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海上航行。在國外取得的船舶,由駐在該國的中國使領館簽發(fā)臨時船舶國籍證書。未領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國籍證書或臨時船舶國籍證書的船舶,無權懸掛中國國旗航行,但新造船的下水或試航,以及經(jīng)港務監(jiān)督部門許可的特殊情況不在此
14、限。對非法懸掛中國國旗航行的船舶,應視情節(jié)輕重對船長處以罰款,直至沒收船舶。從我國的立法與司法實踐中可以看到:具有中國國籍的船舶享有沿海和內(nèi)河航行權、在領海捕漁和其他事業(yè)權、本國稅收優(yōu)惠和在外國根據(jù)條約享有最惠國待遇、我國海軍護航權(必要時)、無害通過外國領海權、我國使領館的保護與幫助權等權利。</p><p> 2.船舶國籍在國際法上的功用</p><p> 第一,確定船舶的國際法權
15、利與義務的依據(jù)。1958年的日內(nèi)瓦《公海公約》和1982年的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對船舶國籍的國際法功用規(guī)定得較為明確,任何一個國家,不論是沿海國還是內(nèi)陸國,都有權在公海上行駛懸掛本國國旗的船舶,該船舶受到船旗國的保護和監(jiān)督,船旗國的法律以及所締結的條約適用于該船。船舶除了所有權確實轉(zhuǎn)移或變更需要登記以外,不得在航程中或停泊港口內(nèi)變更船舶國籍和更換國旗。凡是懸掛兩國以上國旗航行的船舶,視方便而換用國旗的船舶,在對任何其他國家關系上,不得聲
16、稱具有上述任何一國國籍,視為無國籍船舶,不能享受國際法的保護。在公海上航行的船舶享有航行自由權,只服從船旗國的法律,但沿海國軍艦在公海上遇到外國船舶且認為其形跡可疑(如海盜、販毒、違章廣播等)時,享有登臨權、緊追權等。</p><p> 1982年的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還規(guī)定,懸掛國旗的船舶必須與船旗國有真正聯(lián)系,船旗國應對懸掛其國旗的船舶有效地行使行政、技術及社會事項的管轄和控制權。這就是說,在和平時期,在海
17、洋上航行的船舶只有取得一定國家的國籍并懸掛該國旗幟,才能受到船旗國法律保護,否則就是無國籍船,有海盜和國際公害嫌疑,隨時有被搜查和捕獲的可能。捕獲后作為海盜船處理,任何國家的口岸都可拒絕這種船舶進港。在戰(zhàn)時,假如船舶懸掛國旗,標明是敵國船只或中立國船只,則可確定是否被捕獲或享受中立國保護。關于船旗國對懸掛其國旗的船舶要有真正的聯(lián)系并對它實施有效的管轄和監(jiān)督的規(guī)定是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掛方便旗現(xiàn)象而確定的一項原則。(注:吳煥寧主編:《海商
18、法學》(第二版),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頁。)</p><p> 第二,決定某些法律關系的準據(jù)法。從國際私法的角度來看,船舶的國籍是解決有關船舶及航運的海事糾紛的一個重要連接點,海商法中有關船舶所有人責任限制、船舶抵押權的效力等問題,絕大多數(shù)國家以船旗國法為準據(jù)法;對船舶內(nèi)部發(fā)生的刑事、民事案件,世界各國也大都適用船旗國法。</p><p> 除此以外,船舶國籍在防止海上欺詐等方
19、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p><p> 三、船舶國籍沖突解決辦法與途徑</p><p> 既然船舶國籍的存在已無庸置疑,而且船舶國籍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那么,解決船舶國籍的法律沖突問題也就成為不容忽視的理論和現(xiàn)實課題。由于船舶國籍的取得與喪失在國際法上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具體的取得條件與程序完全由各國國內(nèi)法決定。而世界各海運國家在考慮航運政策與經(jīng)濟利益等因素時的角度和目的并不一致
20、,各國法律所規(guī)定的船舶國籍的取得與喪失的標準、條件及程序多種多樣,從而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船舶國籍的法律沖突,即一艘船舶同時具有不止一個國籍或者根本不具有任何國籍的狀態(tài)。船舶國籍的法律沖突分為船舶國籍的積極沖突與船舶國籍的消極沖突兩種情況,它們都是因各國對船舶國籍的取得與喪失所采取的法律制度各異而發(fā)生的。因此,我們在尋求解決船舶國籍沖突的方略時,有必要從船舶國籍的積極沖突與消極沖突兩個方面來分別探討,這樣才有可能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和途徑。&
21、lt;/p><p> 1.船舶國籍積極沖突的解決辦法與途徑</p><p> 所謂船舶國籍的積極沖突,是指船舶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籍。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立法和學說都要求禁止船舶的多重國籍。唯有A?W?安德森(Anderson)明確主張船舶應具有多數(shù)國籍。(注:A.W.Anderson ,“Jirisdiction Over Stateless Vessels on the High Seas
22、: An Appraisal unde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of Maritime Law and Commerce,Vol.13.No.3(1982),p.341. )由于具有多數(shù)國籍的船舶,應同時在多數(shù)國家的管轄及保護之下,從而會使船舶的許多法律關系混淆不清,造成種種困難或爭端。可以說,主張多重國籍船舶的理論與實踐的利少弊多?;诖耍F(xiàn)行國際法盡力禁止船舶具有多重國籍
23、。(注:H.Schulte,Die“ billigen Flaggen” im Volkerrecht Frankfurt/M.1962 pp.42~43)不過,在實踐中, 難免出現(xiàn)船舶國籍的積極沖突,即同一艘船舶同時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籍。例</p><p> 不過,現(xiàn)行與船舶國籍有關的兩大著名公約,即1958年的《公海公約》和1982年的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似乎都主張“視同無國籍船舶”作為解決船舶國籍積
24、極沖突的方法。例如,1958年的日內(nèi)瓦《公海公約》第6條第2款明確規(guī)定:“船舶如果懸掛兩個以上國家的國旗航行,且視方便而換用旗幟,不得對他國主張其中任何一國的國籍,應視同無國籍的船舶?!?982年的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92條第2 款進一步明確規(guī)定:“懸掛兩國或兩國以上旗幟航行并視方便而換用旗幟的船舶,對任何其他國家不得主張其中的任一國籍,并可視同無國籍的船舶?!保ㄗⅲ褐芎榫染帲骸秶H公約與慣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 136~1
25、37頁。)公約的這種規(guī)定是否妥當還有待斟酌。一方面, 由于將多重國籍船舶視為無國籍船舶的作法勢必陷入船舶國籍消極沖突的困境,使船舶國籍的解決無法超脫循環(huán)的怪圈;另一方面,無國籍船舶不受任何國家的合法管轄與外交保護,船舶內(nèi)部秩序及公海上秩序的維持也不能依國際法行使,無法達到從事海上運輸?shù)哪康摹R虼?,有必要對這兩個公約的此類規(guī)定進行修改,以便有效地、徹底地杜絕船舶的多重國籍現(xiàn)象。為了在實踐中保證多重國籍船舶無生存</p>&l
26、t;p> 第一,船舶必須先喪失原國籍,方可取得新國籍。例如,一國法律可規(guī)定船舶所有人在申請船舶國籍時,應提交喪失原國籍的證明文件。在我國《船舶登記條例》第15條和第50條要求登記船舶不得具有雙重國籍,凡是在外國登記的船舶,未中止或注銷原登記國國籍的,不得取得中國國籍。</p><p> 第二,船舶的新國籍效力的發(fā)生,應以舊國籍的喪失為前提條件。如果一國沒有要求船舶所有人在申請船舶國籍時必須提供喪失原國籍
27、的證明文件,那么,應在有關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新國籍的生效取決于舊國籍的喪失。</p><p> 第三,船舶國籍的取得應力求船舶與所屬國之間有真實、密切的聯(lián)系。</p><p> 總之,如何解決好船舶國籍的積極沖突,消除多重國籍現(xiàn)象,有待各國法律理論界與實務界以及國際組織共同努力,促進國內(nèi)法上的趨同化與國際社會立法統(tǒng)一化運動的發(fā)展。</p><p> 2.船舶國籍的
28、消極沖突及其解決辦法</p><p> 船舶國籍的消極沖突是指一艘船舶不具有任何國家的國籍,又稱無國籍(Statelessness)現(xiàn)象。在國際法范疇的無國籍船舶, 也屬于國內(nèi)法上的無國籍船舶。因為國際法上的船舶國籍是以國內(nèi)法上船舶的存在為前提條件的。一旦國內(nèi)法上不存在船舶的國籍,那么,國際法也不可能賦予船舶國籍。無論從國際法還是國內(nèi)法來看,船舶國籍的消極沖突或無國籍情形主要有三類:一是船舶已建造完工,尚未依某
29、一國的內(nèi)國法取得國籍;二是船舶取得的國籍無效或被撤銷;三是船舶依授籍國國內(nèi)法喪失國籍且又未重新取得國籍。</p><p> 如果船舶依某一國的國內(nèi)法取得國籍是合法和有效的,而依國際法有關船舶國籍取得的規(guī)定卻是不合法的,那么,有關船舶的國籍按國內(nèi)法優(yōu)于國際法來決定,該船舶應依授籍國的國內(nèi)法而具有國籍。但在國際法領域,該船舶仍可能為無國籍船。然而,國際法對于船舶國籍取得的條件與方式,除了禁止性規(guī)定外,未做其他任何規(guī)
30、定。因此,船舶依據(jù)一國國內(nèi)法取得國籍,在國際法領域中通常只要不違背禁止性條款,就承認其國籍。一旦依一國國內(nèi)法取得的國籍違背禁止多國籍船原則,那么,該船舶原已取得的國籍并不受影響,只是新取得的國籍不被承認而已。因而,違背禁止多國籍船原則并不一定造成無國籍船現(xiàn)象或船舶國籍的消極沖突。不過,如果船舶國籍的取得違背授籍的宗旨和禁止濫用權利的原則,那么,船舶所取得的國籍不必予以承認,從而有可能導致無國籍船舶的出現(xiàn),引起船舶國籍的消極沖突。<
31、/p><p> 根據(jù)1958年《公海公約》第6條以及1982 年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92條規(guī)定,船舶如果取得兩個或兩個以上國籍并同時使用的,那么,該船舶便喪失國籍而成為無國籍船。這兩大公約的這類規(guī)定勢必導致船舶國籍的消極沖突,影響船舶內(nèi)部秩序及公海秩序的維持。因此,修改這兩大公約的有關條款,是從國際法范疇解決船舶國籍的消極沖突的一條主要途徑。</p><p> 對于無國籍船舶,通說認為其
32、他國家可以捕獲、沒收船舶以及處罰船長和船員。這種主張也是1948年的Molvan訴The Attorney- General Palestive(The Asya )一案的判決所認可的。 (注: L. C. Green ,International Law Through the Cases,4th ed.,Dobbs Ferry, 1978.pp.456~458)盡管通說如此,但不同學者所持的理由與根據(jù)又不一致。早期海商法學者認為無國
33、籍船是海盜船,應予以追捕、沒收船舶以及處罰船上人員。(注:H.Schulte. Die“billigen Flaggen” im V olkerrecht,F(xiàn)ronkfurt/M.1962,p.41.)近代海商法學者則認為, 無國籍船舶喪失公海自由原則所賦予的航行自由權,成為不享有航行自由的船舶,應驅(qū)逐出公海。(注:F.Berber,Lehrbuch des Volkerrecht,I.Bd,München,1960,P324
34、.)現(xiàn)代海商法學者諸如A?W? 安德森所指出的,無國籍船舶類似于“法外之物”,不受法律保護,任何國家都可</p><p> 這些觀點并不一定完全正確,各有利弊。從現(xiàn)行國際法的理論與實踐來看,船舶在取得國籍以前,是船舶所有人的財產(chǎn)。船舶所有人的國籍對于船舶所有人所行使的管轄權和外交保護權可延伸至船舶,此時的對人管轄權和外交保護權占主導地位。然而,一旦船舶依法取得國籍后,船舶國籍的授予國便對船舶享有兩項最基本的權利
35、,即船旗管轄權與外交保護權。這時的船舶國籍國的對物管轄吸收了對人管轄。也就是說,船舶所有人國籍國的對人管轄與外交保護權被船籍國的對物管轄所壓抑而顯現(xiàn)不出。如果船舶喪失國籍,那么,該船舶原所有人的國籍國的對人管轄權與外交保護權則會重新浮現(xiàn)出來。因此,船舶要么處于船舶國籍授予國對物的管轄之下,要么處于船舶所有人的國籍國對人的管轄之下。如此,無國籍船也就不能完全說是“法外之物”。因為,即使船舶喪失國籍后,船籍國不再對船舶行使船旗管轄權與外交保
36、護權,但船舶所有人的國籍國仍有對人管轄權與外交保護權。因而,那種主張對無國籍船進行捕獲、沒收以及處罰船上人員的觀點和作法并不符合實際。而且,國際法也并未剝奪海盜船國籍,海盜船仍是有國籍的船舶,只是國際法允許除船舶國籍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可以對其追捕、沒收和處罰。如果將無國籍</p><p> 對于船舶國籍的消極沖突究竟應如何解決,現(xiàn)代國際社會至今尚未找到最佳辦法和途徑,有待于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討。具體而言,無國籍船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我國雙重國籍法律問題研究.pdf
- 中國國籍法的修訂之爭:是否承認雙重國籍.pdf
- 國籍沖突與雙重國籍的承認.pdf
- 中國國籍法相關問題研究.pdf
- 國籍沖突法律問題的研究.pdf
- 國籍沖突法律問題研究.pdf
- 論中國現(xiàn)行國籍法的完善——基于雙重國籍問題的視角.pdf
- 中國現(xiàn)代國籍法若干問題研究.pdf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 論船舶碰撞法律沖突的解決.pdf
- 國際防止船舶污染法律制度研究.pdf
- 比較法視野下中國《國籍法》之發(fā)展和完善.pdf
- 我國防止船舶污染法律問題研究.pdf
- 美國移民政策的里程碑——1965年移民和國籍法
- 美國防止利益沖突法律研究.pdf
- 論解決自然人國籍沖突的原則
- 外國籍船員在中國籍船舶上任職申請表
- 論自然人國籍沖突的解決——兼論對我國國籍立法的完善.pdf
- 法律與情理的沖突
- 鋼質(zhì)船舶船體焊接缺陷與防止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