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中國文字與書法—有趣而內(nèi)涵豐富的中國文字</p><p> 主講人:明道大學講座教授 陳維德</p><p><b> 一、前 言</b></p><p> 中國文字是世界上三大最古老的文字體系之一—依據(jù)考古的發(fā)現(xiàn),距今已七千年以上,並且又是唯一至今還被使用的一種文字體系。至於他為何能夠歷經(jīng)好幾千年,經(jīng)過多少朝代的
2、更迭,卻仍然保有這麼完好的系統(tǒng),而為佔有世界四分之ㄧ人口的中國人所熱愛,一直沿用至今?那就要追溯到中國文字造字的特異性、科學性以及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但由於時間的限制,今天我僅僅從中國文字造字的方法以及它內(nèi)在的藝術性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p><p> 二、中國文字的造字方法</p><p> 談到中國文字的科學性,早在距今將近兩千年前的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一書中,就已經(jīng)有清楚的
3、揭露:他把中國文字的形成,歸納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六種非常巧妙而科學的方法,如果能確實瞭解這些方法,就會發(fā)現(xiàn)研究中國文字是非常有趣的事情?,F(xiàn)在簡單介紹如下:</p><p> 1. 描繪物體形貌的造字方法—象形</p><p> 「象形」 應該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因為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界的山(山)、川(川)、草(艸)、木(木)、花(華)、鳥(鳥)、蟲(蟲)、魚
4、(魚) (見表一),都各有他的形貌和生態(tài),在在賦予人們各種創(chuàng)作的靈感。於是人們依據(jù)它的形貌,繪成簡單的圖像,讓人們一看就知道那是什麼; 這種圖像一旦約定俗成,應用於表情達意,就形成象形文字。</p><p><b> 表一 象形示例</b></p><p> 2. 類似打暗號的造字方法—指事</p><p> 自然界的萬物,固然各有它的
5、形貌,但是有些屬於特定性的概念,是不容易靠簡單的圖像,就能明確地表達。於是中國的先民就借助一些點、線條符號,在形體上做概念的提示,人們只要稍一細察,就很容易理解其意,這就是指事。例如(表二)中所列舉的上、下、本、末、寸、刃、亦、身這些字,都是標準的指事字。其中像“上”(上)與“下”(下)是兩個相對的概念,所以先標示“一”為基準,然後再分別用一短橫,指明他是在基準的上方或下方。</p><p><b>
6、 表二 指事示例</b></p><p> 再如本、末二也是兩個相對的概念,於是藉著在木(木)的下方加一橫變成“本”,也就是指著木的根部,來彰顯“本”的意義。在木的上方加一橫變成“末” 也就是指著木的枝葉,來彰顯“末”的意義。</p><p> 再如手肘的動脈處,又稱“寸口”;刀鋒又稱作“刀刃”,如何用象形來表示?所以就利用一個短畫,來指明他的位置,所以就造成“寸”和“刃
7、”字。</p><p> 同樣的,在人形“大”的兩個手臂下各加一點,這就是“亦”(亦)字,也就是指人的“腋下”。在人體“人”的中間,標示出手和腳之間的部位,就是“身”(身)字。這不就很清楚,又有趣嗎?</p><p> 3. 類似猜謎的造字方法—會意</p><p> 猜謎是一種有趣的遊戲,而謎題的製作,更需要高度的智慧。中國人的老祖宗在造字時,對於那些比較抽
8、象,因而很難用具體形象來表達的事物,就藉著聚合一些相關的形體或符號,讓人們看了以後,只要進一步思考,就會恍然大悟,這種造字的方式就叫做“會意”。</p><p> 例如表三中:“止”就是楷書的“止”(現(xiàn)在都再加“足”寫作“趾”),代表“腳”; “阜”楷書寫作“阜”就是“土山”;“水”就是楷書的“水”;“行” 楷書做“行”,就是“街道”,“ 口 ”有時可以代表建築物。如果把“止”和這些符號加以組合,就可以衍生出很
9、多字。例如兩個“ 止 ”重疊,就是“步”(步);往外走就是“出”(出);往內(nèi)走就是“各”(各,今通用假借字格);“陟”(陟)就是向上登高;“降”(降)就是向下走;“涉”(涉)就是徒步渡水;“ ”或“ ”(辵,同辶)都表示在路上行走;如果再帶著“戈”那就是“武”或“武”(武);如果帶著弓,那就是“追”(追);如果是追趕野獸,就是“逐”(逐);如果在路上行走時,腳上拖著繩索― “後”(後),那就表示受到牽絆而落後:這不就像並不難,卻又很
10、有趣的謎語嗎?而且猜對以後會很有成就感呢!像這類的造字方式,往往是一大串,一大串,說都說不完。</p><p> 表三 與(止)相關之會意字示例</p><p> 4. 既有形體,又標聲音的造字方法—形聲</p><p> 以上的造字方法,固然都很科學,也很有趣味。但天地間,一個大類中,又往往包含許多小類,它們的形體,又往往差異不大,如果都同用一個字形或符號
11、,如何加以區(qū)分?所以形聲字,就是在代表意義的“形符”之外,另加代表讀音的“聲符”,這樣就容易區(qū)分了。</p><p> 例如(表四)中:“鳥”(鳥)是鳥類的總稱;“隹”(隹)則是尾巴比較短的鳥,都是表義的形符。如果在旁邊加上聲符「奚」,就是“雞”;加上“矢”,就是“雉”;加上“九”就是“鳩”﹔上面加上“”就是“鸞”;加上“凡”就是“鳳”;加上“夗”“央”就是“鴛”“鴦”;加上“朋、路、熒”,就是“鵬、鷺、’鶯”
12、。旁邊加上聲符“芻”,就知</p><p><b> 表四 形聲示例</b></p><p> 道他是幼小的“雛鳥”;加上“厷”,就是雄性的“雄”;加上“此”,就是雌性的“雌”。雖然這些聲符,由於古今和地區(qū)語音的差異,所以用現(xiàn)在中國的普通話讀起來,未必準確,但往往也很相近。所以有人說:「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雖然是個笑話,卻經(jīng)常符合實情。</p>
13、<p> 這類形聲字,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大約佔了全數(shù)的五分之一以上;後代繁衍得更快,所以現(xiàn)有的文字,有一大半都屬於形聲字。</p><p> 5. 繁衍無窮的造字方式—轉(zhuǎn)注</p><p> 轉(zhuǎn)注的說法比較複雜,各家的說法不太一致。但比較合理的說法,是指“形體接近、讀音同源、字義相通”的一組字。由於它們同出於一源,彼此又可以互相注釋,所以叫做“轉(zhuǎn)注”。它的產(chǎn)生,往往
14、是由於古今語言的改變,或地方語音的差異,為了反映語言的實況,於是另造新字,因而形成了許多同義字。它的好處,可以藉著互相注釋,破除古今或地域的隔閡;另一方面,也使得字彙顯得更加豐富而多元。例如(表五)中:“壽考”的“考”和“長老”的“老”,形體接近、讀音同源、字義相通,就是標準的互為轉(zhuǎn)注。又如“顛”和“頂”都是指最高的地方;“迎”和“逆”都是面對面相遇;“傀”和“偉”都指身材高大,可引申為偉大;“亦”和“腋”都是指胳臂的下方;標、杪、梢都
15、是指樹枝的末端;黃、璜、珩都是佩玉;竅、空、窠都是指洞穴。都可以互為轉(zhuǎn)注。再如:“云”也就是“雲(yún)”;“它”也就是“蛇”;“令”也就是“命”;“紓”也就是“舒”;“頭”也就是“首”;“馨”也就是“香”。類似這些,也都是轉(zhuǎn)注字。</p><p><b> 表五 轉(zhuǎn)注示例</b></p><p> 6. 避免過度繁衍的造字方式—假借</p><p&g
16、t; 文字越造越多,固然顯得豐富,卻也是一種負擔。中國的先民乃開創(chuàng)一種以不造字而造字的方法,也就是藉著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表達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不另造新字,這就是假借字。例如:(表六)中的“莫”(莫),是個形聲兼會意的字,像日在草莽中,表示是太陽即將下山的時刻,這原本是“暮”的本字。但因為和“莫問”“莫笑”“莫非”的“莫”語音相近,所以就被借做代表“不要”的意思;又如”北”(北)是以兩個人相背來會意,是“背”的本字,後來被借作代表方
17、位的名稱?!表殹保殻┦莻€象形字,像人臉上長的毛,是“鬚”的本字,後來被借作代表“要”的意思;”黃”(黃) 像珮玉之形,是“璜”的本字,後來被借作代表顏色之詞;“首”(首) 像人的頭,經(jīng)引申而假借為“首領”的“首”; ”艸”(艸)像草形,後世多假借“草創(chuàng)”之“草”來代替;”令 ”(令) 是命令的意思,可以引申為發(fā)佈命令的人,如縣令、令尹等等;“女”(女) 像女子跪坐之形,假借作“汝”。以上這種作法,都叫做假借。它最大的好處,就是一方面避
18、免文字的數(shù)量過度繁衍,另一方面,又賦予原有的本字,增加更豐富的意涵,也是非常有意義而聰明的作法。</p><p><b> 表六 假借示例</b></p><p> 三、中國文字的邏輯性</p><p> 由以上對六書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文字的製作是相當具有科學性的。現(xiàn)在再從整體的文字架構(gòu)來看,又具有相當嚴密的組織,也可以說是富有很高
19、的邏輯性。</p><p> 在前面所提到的中國東漢時期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中,共收錄了9353字,然後又把這些字,都歸納到他所創(chuàng)作的540個部首當中,非常具有條理;而且部首與部首之間,又都分別依據(jù)他的字形和所代表的意義,排列出先後的順序,使前後相互關聯(lián),形成一個緜密而嚴整的文字體系,這又是它的獨到之處,同時也充分彰顯出中國文字造字的邏輯性。</p><p> 到了明朝的梅膺祚,編寫
20、了一部《字彙》,把《說文解字》的540 個部首,歸併為214 個,並改變它原有的排列原則,而依筆劃的多少來排列。這雖然使人看不出部首與部首,以及字與字間的關連性,但是對於字詞的檢索,卻有他的方便之處:何況同一個部首之內(nèi),它所代表的字義,仍具有相當程度的關連性,所以也是很好的處理方式,而為後代的字典所沿用。因此,學習中國文字,若能針對這214個部首進行瞭解,就會收到以簡馭繁的功效。何況這214 個部首中,真正最常用到,而且包含的單字,數(shù)量
21、特別多的部首,那又少的多了!可以作為優(yōu)先學習的對象。如此,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學習中國文字,就會變得容易而有趣多了! </p><p> 四、中國文字的書法之美</p><p> 中國文字,起源於象形―即使指示、會意、形聲之中,也大都包含著象形符號,因此他的先天性,就具備圖畫的性質(zhì)和美感。所以像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用刀直接刻到龜甲或獸骨上(見圖1),不但字形活潑,線條也很剛健而生動,
22、具有很高的繪畫性,卻又不同於繪畫;比它稍晚的商朝金文,有些內(nèi)容,圖案性更強(見圖2至圖4),而且具有很神秘的宗教色彩,讓人驚艷。</p><p> 到了西周的“金文”(見圖5),在圓潤厚實的線條背後,可以感受它內(nèi)在骨骼和肌肉的力度與強度;而從容不迫,又復有條不紊的結(jié)構(gòu)和佈局,更顯出博大恢弘的氣度,也反映出周朝光明昌盛的禮樂文化。到了西周後期,肥筆逐漸消失,結(jié)構(gòu)和排列愈見整飭,(見圖六)表現(xiàn)出廟堂中嚴整與肅穆的氣
23、息。春秋時期,由於各國據(jù)地為王,各自稱霸,也自然突顯當?shù)氐奈幕刭|(zhì),表現(xiàn)在書法上,地方的色彩非常濃厚,具有靈動博變,多姿多采的特色;尤其是中國南方吳、越、楚等地的一些文字,充滿裝飾化與花紋化(見圖7),非常的特別。直到戰(zhàn)國後期,由於各國間來往頻繁,經(jīng)過交互的影響,地方的色彩漸漸淡化像―唐朝時所發(fā)現(xiàn)的〈石鼓文〉(見圖8),已顯得相當方正而規(guī)範,是秦代小篆的先聲。</p><p> 秦國統(tǒng)一天下後,在文字上進行了徹
24、底的整頓,以使其規(guī)範化、統(tǒng)一化。每一個字的外形、線條和結(jié)構(gòu),都極其規(guī)整(見圖9),幾乎沒有個人個性的存在,形成一種極端規(guī)範的美:這就是“小篆”。</p><p> 但是物極必反,這種過於規(guī)整的書法風格,實在不便於日常的書寫,使得過去一些寫得比較隨意而粗率的寫法,得到廣大的採用―從大量出土的秦漢簡冊(見圖10)和帛書(見圖11),都可以看出這樣的趨勢。這種書法的風格,形體自然灑脫,線條明快而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並漸
25、漸出現(xiàn)一些波磔和挑筆,形成了所謂的蠶頭和雁尾,因而它的形體逐漸變長為扁,形成向左右伸展的體勢;使書法擺脫了較具象形意味的篆書體系,讓藝術表現(xiàn)的空間,更為寬廣並趨於抽象化。而人們因而也更為注意到文字藝術之美的表現(xiàn)技巧,這就是“隸書”。</p><p> 到了東漢,由於刻碑的風氣盛行,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自然就比較莊重,形式也就顯的相當整飭(見圖12);不過具有獨特風格的傑出作品,仍然很多(見圖13至圖14)。另一方面,在
26、日常應用中,由於快捷的需求,又逐漸產(chǎn)生了叫做“章草”的“草書”(見圖15)。這種字體,到了東漢以後逐漸成熟,為後來書法的發(fā)展,再次注入了一個新的生命。</p><p> 東漢末年,由於受到草書的影響,使得隸書筆法,漸趨流暢;點畫間的呼應,也變得比較明顯,因而又開啟了楷書發(fā)展的契機。像三國時代,魏鍾繇流傳下來的幾件作品(見圖16),被奉為早期楷書的經(jīng)典之作。總合以上的成就,整個漢朝,可以說是中國文字與書法藝術最具
27、開創(chuàng)與發(fā)展的年代。</p><p> 到了東晉,篆書和隸書,幾乎已經(jīng)走入歷史;除了楷書的筆法愈趨流暢、純熟,形體也變得極度清雅秀麗(見圖17)之外,在王羲之父子的開創(chuàng)之下,草書變得極為流暢生動,氣韻高妙,上字與下字間,率多相互映帶(見圖18),藝術感染力很強,這就是我們一般人所稱的“草書”;而介於草書和楷書間的“行書”(見圖19),也得到極高的成就;尤其王羲之的蘭亭序(見圖20),筆法高妙,神情自然而多變,被譽
28、為“天下第一行書”。</p><p> 南北朝時,由於北方的民族入主中原,於是遊牧民族性情的粗獷、豪邁,深深地影響了當時書法的風格,使楷書的發(fā)展,散發(fā)出前所未有的旺盛活力與極為多樣化的面目(見圖21至圖22);到了隋朝統(tǒng)一天下以後,書法又逐漸趨向規(guī)範。三十七年後,唐朝建國,延續(xù)著這樣的趨勢,在幾位皇帝的倡導之下,又把書法藝術,推向另一個高峰。</p><p> 唐代書法最大的特色,就是
29、法度謹嚴,筆法和結(jié)構(gòu)都絲毫不茍,形成了典型的“楷書”。例如初唐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諸家(見圖23至圖25),乃至盛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quán),他們的楷書,真是美到極點,一直是千餘年來人們爭相學習的對象;行書和草書,也都有非常耀眼的成果(見圖26至圖27),並且有更具抒情性的“狂草”出現(xiàn)(見圖28)。此時,中國的文字,雖然從此完全定型,不再有新的字體出現(xiàn),但是在歷代書法家的努力創(chuàng)作之下,風格不斷推陳出新(見圖29至圖41)書法大家,高峰林
30、立。留下來的珍寶,公私珍藏,甚至流傳海外,真是不計其數(shù)。</p><p> 其中還值得一提的是:清朝以後,由於地下出土的文物,越來越多,引起人們對古代文字研究的興趣,所以沉寂了千餘年的篆書和隸書,又重新站上舞臺(見圖42至50)-不但使得各體書法的發(fā)展,齊頭並進,而且在交互影響之下,風格更顯的博變而多元。而透過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不但中、日、韓和臺灣的書法創(chuàng)作,得到了相互的借鏡,而世界各地,也都可以看到書法的學
31、習和創(chuàng)作。相信不久的將來,書法不但將成為世界上普遍受到歡迎與肯定的藝術門類,更是人類文化史上極具價值的瑰寶。 </p><p><b> 五、結(jié) 語</b></p><p> 從以上的論述中,我們不難體會到:中國的文字,看似筆畫複雜,但是它的構(gòu)成,卻有一定的原理和原則,很容易識別、歸類或引發(fā)聯(lián)想,所以表達意念的功能非常的強;再加上一字一義、一字一音、詞性活潑、
32、容易自由組合、不須另造新字、直排橫排皆宜等等的特點,使用非常方便,實在是一種非常優(yōu)越的文字體系。例如「檀香山博物館」六個大字,筆畫雖多,卻只要在眼前閃一下,大約不到半秒鐘就可以清楚的辨識。又如「自強不息」、「人定勝天」、「同舟共濟」、「百折不撓」,一共十六個字,代表四個內(nèi)容豐富的理念,眼睛一掃,大約只要兩秒鐘,就可以瞭解它全部的涵義,效率非常的高。唯一的缺點就是遇到不認識的字,很難正確而有把握的讀出它的發(fā)音,也不如拼音文字那麼容易口述它
33、的字形;至於筆畫多、書寫較慢的問題,由於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達,需要手寫的情況已大幅減少,所以影響已經(jīng)不大。</p><p> 其次,在中國文字之美方面,若能透過熟練而美好的書寫技巧,加上個人的審美意識,就可以呈現(xiàn)出非常美妙而多元的變化,它和其他的藝術一樣,可以達到`抒發(fā)性靈和賞心悅目的多重效果,甚至可以成為流傳千古的藝術品;而且經(jīng)過幾千年的累積,已經(jīng)是一個挖掘不盡的寶藏。我今天所介紹的,僅僅是一個大概的輪廓,更豐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文字的起源
- 中國文字妙解
- 中國巖畫與中國文字的關系.pdf
- 中國文字發(fā)展史
- 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
- 中國文化講座(文字稿)
- 韓國文字大全,韓文字庫,所有韓國文字
- 雙重投影——中國文字與紋飾的比較.pdf
- 《中國文字學》課程標準
- 基于戰(zhàn)國文字編的戰(zhàn)國文字地域特征研究
- 中國文字博物館控煙宣傳資料
- 25705.中國文字衣屬地衣的分類研究
- 基于《戰(zhàn)國文字編》的戰(zhàn)國文字地域特征研究_8051.pdf
- 中國文字博物館主體館工程監(jiān)理規(guī)劃
- 漢語言文字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 中國書法文字起源
- 戰(zhàn)國文字分域研究
- 論文:漢語言文字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 戰(zhàn)國文字簡化研究.pdf
- 中國文字博物館漢字公園和文字文化產(chǎn)業(yè)園規(guī)劃設計項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