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古代閩南傳統(tǒng)園林的營造理論</p><p> 摘要:在歷史發(fā)展的潮流之中,閩南傳承自中原的歷史傳統(tǒng),并部分吸收了來自異域的文化傳統(tǒng),逐漸形成本土的特色,營造的實例太多,造就了一批營造園林的楚翹。這一批園林的營造實踐者有所感悟,并形成有一定代表性的營造理論,其中有的與中國其他地區(qū)的營造理論不謀而合,也有由于特殊的地理、氣象、歷史等因素而形成地域特有的營造習慣。 </p><
2、;p> 關鍵詞:古代傳統(tǒng)園林;閩南園林;營造藝術;園林理論 </p><p> 中圖分類號:TU986 </p><p><b> 文獻標志碼:A </b></p><p> 文章編號:1671-2641(2016)02-0000-00 </p><p> Abstract: During the his
3、toric development, Minnan inherited historic tradition from the central China, and also absorbed the cultural traditio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gradually formed its local features existing in many gardens . During th
4、at period, some excellent gardens produced a good batch of outstanding persons. Those practitioners of the gardens construction were inspired by the constructions and created some representative theories, which matched u
5、p construction theories of other are</p><p> Key words: Ancient traditional garden; Minnan garden; Construction Theory </p><p> 1. 閩南傳統(tǒng)園林發(fā)展脈絡 </p><p> 閩南在地理上指福建南部,即現(xiàn)在的泉州、漳州及廈門三市,
6、因具相同的文化淵源及相似的文化傳統(tǒng)而統(tǒng)稱閩南。閩南文化源于中原漢文化,傳統(tǒng)園林藝術也是在早期由中原傳入,在閩南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中,又融匯了世界各地多元文化及地域元素,而逐漸形成有別于中原的另一種園林景觀特色園林。 </p><p> 西晉永嘉五年(311)中原政治動蕩“五胡亂華”,世族“衣冠南渡”部分定居在晉江之岸的九日山下,這些人衍化為現(xiàn)在的泉州人。當時福建屬于未開化地區(qū),這些來自中原的人,將建筑、園林等中原傳
7、統(tǒng)文化帶到這個荒蠻之地。唐總章二年(669),朝廷派陳政(616~677)帶領數(shù)千山西上黨縣子弟兵,進入閩南平定山區(qū)土著的嘯亂,并衍化為現(xiàn)在的漳州人。唐末五代,中原戰(zhàn)亂,國家分裂。河南固始縣的王潮、王審?、王審知三兄弟率領農民起義軍入閩,統(tǒng)一福建,建立了“五代十國”中的閩國,而泉州則成為了福建的第二行政中心。中原文化就這樣隨人們的遷徙而不斷地輸入閩南。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從西晉至五代,閩南的建筑材料、營造技藝等建筑園林相關技術與中原差別不大。
8、</p><p> 閩南的園林始于隱士的隱居,《泉州府志》載:“秦時有大道者,修真清源山左峰,后人供奉之,名為大道巖?!盵1]這隱居地后來發(fā)展成為泉州著名的景區(qū)。隱士往往選擇風景幽美之地,辟園結廬,現(xiàn)都已成了人們休憩游玩的旅游勝地。從西晉至五代,閩南園林屬于初創(chuàng)階段,由中原漢人帶入,形式與中原一脈相承;從北宋至元代,因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閩南泉州成為了中國最繁華的對外貿易港口,園林建設也達到興盛階段,這一時期閩
9、南建設了一批大型的私家園林。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信仰、膚色的商人定居泉州,帶來了包括園林藝術在內的異域文化傳統(tǒng),閩南園林由于中原傳統(tǒng)閩南化以及異域多元文化的融合,開始本土化的特色衍化。到了明代由于朝廷的海禁政策推行及明末鄭成功短暫盤踞臺灣,閩南的海外貿易一落千丈,停止了與外面世界的交流。隨著閩南傳統(tǒng)建筑的成形,園林本土化的衍化逐漸固化,閩南園林達到了成熟階段,獨具特色。 </p><p><b> 2
10、. 營造特色 </b></p><p> 成熟階段的閩南傳統(tǒng)園林,形式多樣、特色鮮明,但越來越趨向小型化、家庭化、生活化,以小景取勝,頗有小家碧玉之風采[2]。這一階段,閩南園林以書院園林及私家園林為代表,數(shù)量多、分布廣且特色鮮明,如何喬遠(1558~1631)的鏡山書院、黃道周(1585~1646)的鄴山講堂、李光地(1642~1718)的榕村書屋、漳州的丹霞書院、永春吾峰山村的侯龍書院(圖1)等
11、。私家園林則有施瑯(1621~1696)的“春夏秋冬四季園”(圖2)、丁煒(1627~1696)的“回園”、鄭運錦(1698~1765)的中憲第庭園(圖3)、王國珍的“海珠堂庭園”(圖4)、黃元禮的“尺遠齋”(圖5)、鄭開禧的“可園”(圖6)等。相對于江南園林來說,閩南園林平面布局較簡潔,以小空間近距離的欣賞為主;園林均有湖石假山、掘池為景的做法,假山體量小巧,有池必有石橋,并以平板橋居多[3];建構筑物是構成閩南園林的重要元素,形式有
12、:樓堂齋館、亭廊軒榭、坊塔橋院、拱門石埕、長墻漏窗、石欄凳幾等,風格均按閩南傳統(tǒng)建筑做法,采用紅磚、紅瓦、白石、燕尾脊、水車堵、鳥踏等要素;大量采用石材,園林中的建筑、地鋪、橋、池、花臺等均采用閩南盛</p><p> 閩南各地方志或詩詞中記載的閩南傳統(tǒng)園林非常多,但能保存下來的卻極少數(shù)。當前,業(yè)界對于閩南傳統(tǒng)園林關注度不夠,研究成果也不多,而關于營造理論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泉州已故文史專家陳泗東(1924~1
13、994)曾寫有《泉州古建園林雜談》一文,文中提及“五因”及“園居”[4],因此進行深化研究,細讀明清時期各園林營造者的營造心得原文,經過對其生平及園林實例的擴展研究,結合現(xiàn)存的閩南園林遺跡,發(fā)現(xiàn)這些論述盡管篇幅不多,但對閩南園林的影響不亞于《園冶》①對蘇州園林的影響,可總結提升為園林營造理論。 </p><p><b> 3.1 五因論 </b></p><p>
14、 明代泉州名仕何喬遠(1558~1631)官至戶部侍郎贈工部尚書,著有《閩書》等著作,在廣西布政司任后,曾回鄉(xiāng)在清源山興建園林化的“鏡山書院”施教隱居二十余年。林如源(1577~1648),字維清,被稱為“布衣文仕”,為何喬遠之表侄,林如源一生不參加科舉,不入仕途,在老家馬甲鎮(zhèn)構筑有“五因別業(yè)”,在此潛心研讀經典,著作頗豐。 </p><p> “鏡山書院”在清源山之賜恩巖稍下方,原系南宋資政殿學士李邴(108
15、5~1146)結廬隱居之地,何喬遠的書院建設因地制宜,陸續(xù)依山勢而建,終成規(guī)模。書院四周荊棘為籬,拙木為扉,周邊植荔枝百株,榕林為蔭,藤蘿交織,美材竹箭[5],簡樸而不失幽雅。何喬遠于西側高地建一列三間土廬,題匾“自誓齋”;土廬西側有清水一泓,題“漱枕”,分出一股被疏浚為九曲之水,與主泉相匯,形成瀑布,題“鏡石”;北側“不厭”石頂建一孤亭,素雅僻靜;此外還建有供奉先賢圣像的“天聽閣”等建筑。此后鏡山書院一直是泉州士子的游學聚集地,直到清
16、末廢止科舉,而慢慢荒落。“五因別業(yè)”因無具體的建設情況記載,則不甚明了,但以林如源的性格秉性,及馬甲鎮(zhèn)地處山鄉(xiāng)的情況推測,“五因別業(yè)”應是一地處清辟、建設依山形地勢、質樸無華的園林化草廬書齋之類。 </p><p> 何林二人互有走動,關系亦親、亦師、亦友,感情至深。何喬遠曾為“五因別業(yè)”題聯(lián):“因山,因水,因樹,因石,且又因先人之跡,是為草堂;隱農,隱圃,隱釣,隱屠,何如隱詩酒之間,乃稱真隱?!苯浄治鲅芯亢笳J
17、為這是二人根據(jù)自身的造園經驗總結而成的造園理論,林如源后來在《何司徒佳話》書中另總結為:“因山、因水、因樹、因石,且又因先人之居,不為無因”,這與計成(1582~卒不詳)《園冶》的“巧于因借”似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的“因”有“利用”及“原由”的意思,也就是說造園之妙在于對自然及人文環(huán)境的巧以利用,不做沒有原由的營造,園林各屬性之間需遵循一定的邏輯關系。《園冶》成書于何喬遠去世的1631年,可見“五因”理論的提出早于“巧于因借”理論。而“
18、五因”相對于“巧于因借”是更具體化的闡述,從另一角度來看,當時閩南營造園林的流行做法,無不以山、水、石、植物及建筑的巧妙組合取勝,這與后人總結的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四大要素:掇山、理水、建筑與植物,不謀而合。 </p><p><b> 3.2 三近論 </b></p><p> 明末漳州名仕黃道周(1585~1646)在家鄉(xiāng)蟄伏期間于龍溪縣江東橋畔的鄴侯山麓蓬萊渡口創(chuàng)
19、建鄴山講堂,黃道周治學嚴謹,初創(chuàng)講堂就制定了嚴格的教規(guī),先生與學生上下課均要遵循一套完整的禮儀。據(jù)傳講堂曾三易其地,方選該址,可見其對環(huán)境要求的嚴格,講堂地處僻靜,負峽臨水而建,盡收自然山水之美景。講堂由三近堂、興善堂及樂性堂三組建筑組成,黃道周在此一邊講學一邊營造學堂,不但教書育人,且筆耕不輟,著書頗豐,兼有營造感悟。 </p><p> 三近堂在峽中最早建成,臨江而建,附有釣魚臺,堂內有軒庭曲廊,庭內植有梧
20、桐Firmiana platanifoli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筑有硯山,三近堂負崖臨水,遠望峰巒迭起,近瞰江水滔滔,皆為奇景。與善堂在峽北,樂性堂在峽南為課堂,背負芙蓉峽,石林簇立,江水環(huán)之,亦是山奇水秀。黃道周在此留題有題 “蓬萊峽”“芙蓉峽”“道不絕風”“墨池”“游罄”等五處石刻。 </p><p> 黃道周在《三近堂記》②里解釋“三近”之名的緣由:“或曰三近何居乎?以為好學力行知
21、恥,而又曰近山近水近月?!彼阎螌W理念總結為“好學”“力行”與“知恥”,將其對自然山、水、月品性的理解,對應其治學的理念,在《三近堂記》中又進一步解釋山的品性:“山以積小高大,以為好學;騰踔堅確,以為力行;導水而行,遇坎而止,不宕不淫,以為知恥?!彼钠沸裕骸八詤R流慕海,以為好學;平科決險,以為力行;蕩滌潔清,以為知恥?!痹碌钠沸裕骸霸乱再Y日爭輝,以為好學;三旬考績,以為力行;平滿挹虛,以為知恥?!?</p><p
22、> 既有治學的理念,又納入近山、近水、近月的解釋,故有了負峽臨水的地理選擇,因山就勢的建筑,也可以理解為其營造講堂的原則。而其后續(xù)的建設、環(huán)境的營造無不是圍繞這個原則,借山水之自然景色融合月色之柔美,充滿了畫意,故鄴山講堂是一組融合自然與人文之美的園林景觀建筑。 </p><p> 三近論之精粹在于園林地址的選擇及對自然環(huán)境的利用,也即《園冶》的相地與借景。鄴山講堂現(xiàn)僅存廢墟,而其所負的“峽”,也已淤積
23、,但腳下的九龍江水靜流,遠山綿綿,皓月當空映在江面,仍是一副優(yōu)美的圖畫。此地遠離城市,又有水路直通漳府各地,在此建設書院首先是因優(yōu)美的江景,臨“峽”而建則是讓書院融入這個港灣式地形,可多角度的借周邊山景,使書院內外空間、遠近景觀相互滲透,構成秀美的山水畫卷。 </p><p><b> 3.3 園居論 </b></p><p> 明代江蘇太倉人王世懋(1536~1
24、588)為進士出身,官至太常少卿,多才多藝,精通詩文,對園藝也頗有體會。他一生游歷各地,潛心研究各地園林藝術,著有約七千字的《學圃雜疏》,論述了其對各種花木瓜果的多年研究,是一篇頗具影響力的古代園藝著作。 </p><p> 王世懋晚年歸隱,在故鄉(xiāng)筑有私家園林“澹圃”,在此隱居終老,澹圃的營建集合了其對園林研究的畢生心得,選址以地僻為勝,營造以自然為美,厭惡奢華的風格,在澹圃里以淡泊的水池為核心,稻田瓜蔬果木組
25、景,建筑及疊石比例較少,以水景及植物景觀取勝,很是契合“澹圃”的意境。這與江南的私家園林營造手法不太一樣,把實際生產生活融入園林的設計與他在各地生活體驗有關,王世懋的造園理念既受其旅途體會的影響,也受到社會發(fā)展和時代潮流的影響[6]。 王世懋在福建任提學副使時,曾著有約七千字的《閩部疏》,主要描述福建各地的民情風物,描述最多的為園林及植物。對于閩南園林部分著墨大概二千多字,可見其對閩南印象的深刻,其中寫道:“泉州城大而土曠,士大夫
26、皆散處。余以六月行部,人家多依原隰為園林。肩輿過其下,嘉瓜四垂,朱槿熠熠,綠柚扶搖于短垣之內,丹荔點綴于碧葉之間,令人目不暇給。”總結了當時泉州私家園林的“園居”特點,筆者通過調查閩南私家園林(特別是明清以后)遺存,發(fā)現(xiàn)種植鄉(xiāng)土瓜果確是閩南園林的普遍做法,或許這種園林營造手法對其后來澹圃的營造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p><p> 所謂的園居,就是一種與家常生產生活緊密結合的園林化居住方式,這有別于掇山理水的專
27、門園林營造,是居住建筑輕度園林化的營造模式。在閩南的民居里,??吹揭恍┚哂袌@林景門窗特征的門窗;而前所說的在天井二側擺設石桌并在其上擺放造型盆景及盆栽花卉(,也是園居的一種體現(xiàn);閩南民居的房前屋后均有空余之地,這空地往往會設瓜棚、種果樹,是一種農作與居住結合,而又具有園林意味的做法;在布局上也會有因地制宜,利用邊角地塊,布置園林小景的做法(圖8)。這一類園居因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所以表現(xiàn)出來的往往是質樸無華的風格,甚至有點草根的味道,展
28、現(xiàn)出了私家園林的另一種模式。 </p><p><b> 4. 小結 </b></p><p> 閩南傳統(tǒng)園林的營造傳承了來自中原的特色,歷經不同歷史階段的發(fā)展,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后,形成了有別于中國其他地方的營造特色。營造實例多,特色鮮明,富有地域風格個性,五因論、三近論、園居論是各代園林營造者根據(jù)自身經驗,有所感悟的總結,是集體智慧的集成,在閩南園林的史海里,
29、如繭抽絲、如野尋寶,并結合閩南傳統(tǒng)園林的營造特點,而提煉這些園林營造理論,豐富了閩南傳統(tǒng)園林的內涵與完整性。 </p><p><b> 注釋: </b></p><p> ①《園冶》是明代江南造園家計成,根據(jù)造園實踐的理論總結,從造園的相地到施工環(huán)節(jié)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既有實際操作的實踐基礎,又有審美的理論高度,是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重要論著。 </p&g
30、t;<p> ②黃道周是明末漳州名仕,時而宦海時而治學,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建鄴山講堂,招徒授業(yè),《三近堂記》是他在營建園林式的鄴山講堂后而寫的感悟。 </p><p><b> 參考文獻: </b></p><p> [1]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委員會.清源山志[M].北京:中華書局,2004:3. </p><p> [2]陳允敦
31、.泉州古園林鉤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2-3. </p><p> [3]李敏.福建古園林考略[J] .中國園林,1998(1):12-19. </p><p> [4]陳泗東.幸園筆耕錄[M].廈門:鷺江出版社,2003:100. </p><p> [5]陳允敦.泉州古園林鉤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52. </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傳統(tǒng)古典園林營造探討
- 園林空間環(huán)境的營造
- 古代園林
- 中國古代園林理水的文化傳統(tǒng)
- 淺談閩南精神對閩南傳統(tǒng)民居的影響——閩南民間習俗對閩南建筑風格的影響.pdf
- 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技法對古典園林營造的影響.pdf
- 淺談現(xiàn)代園林意境的營造
- 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與古典園林意境營造關系研究.pdf
- 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園林綠地景觀營造中的應用研究——以閩南文化為例.pdf
- 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園林綠地景觀營造中的應用研究——以閩南文化為例(1)
- 園林夜景觀營造探究.pdf
- 園墻在傳統(tǒng)私家園林中的空間營造手法及文脈研究.pdf
- 園林處精心營造春節(jié)氛圍
- 探析園林景觀鋪裝的營造
- 城市寺廟園林的禪意空間營造研究
- 人性化園林空間營造的探索
- 石材在閩南傳統(tǒng)建筑中的運用
- 園林植物與園林植物的營造論述
- 園林植物與園林植物的營造論述
- 現(xiàn)代城市環(huán)境中的傳統(tǒng)園林空間營造——易園空間形態(tài)構成與意境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