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小 兒推拿學,,,,,,,,,中醫(yī)兒科學是基礎(chǔ),小兒推拿基本手法,小兒推拿基本手法,一、推法小兒推法是從成人推法演變而成。它屬螺紋推的范疇,根據(jù)其操作形式不同,有直推、旋推、分推之別。1.直推法 用拇指端外側(cè)緣或拇指螺紋面或示、中兩指螺紋面在穴(部)位上做直線推動,稱為直推法。,2.旋推法 用拇指螺紋在穴(部)位上做旋轉(zhuǎn)移動,速度比運法快,用力比揉法輕,這種推法稱旋推法。3.分推法 用兩手拇指橈側(cè)或螺紋面,或用兩食指,
2、或中指螺紋面,自穴中向穴之兩旁做“←·→”或“↙·↘”方向分開推移,稱分推法。,【動作要領(lǐng)】 1、“輕而不浮,快而著實”;2、指推時穴部有推移感,但不推動皮下組織;3、速度宜快,每分鐘150~200次。,【臨床應(yīng)用】 推法是小兒推拿的主要手法,它的功能特點是推以通之,即開通關(guān)竅,疏通經(jīng)絡(luò),祛除邪氣,調(diào)節(jié)臟腑,適宜于小兒各種病癥的治療,主要用于五指螺紋面。,直推法重在祛邪,多為瀉(清)法,常用穴(部)位有:天門
3、、太陽、膻中、肺俞、七節(jié)、五經(jīng)、三關(guān)、六腑;旋推法著重補虛,多用于虛證,常用的穴(部)位有脾經(jīng)、肺經(jīng)、腎經(jīng);分推法即分陰陽,重在調(diào)和陰陽,常用穴(部)位有:坎宮、手部陰陽、肺俞等,二、拿法用拇指指端和食、中兩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與其余四指指端相對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進行一緊一松的拿捏,稱拿法。小兒推拿中,又將按法、掐法、捏法、揉法稱之為拿,因此,拿法還具有較廣泛的含義。,【動作要領(lǐng)】1、緩和連貫2、由輕到重3、剛?cè)嵯酀?/p>
4、4、持久有力,【臨床應(yīng)用】 拿法的刺激較強,有強心醒神,定驚止搐,發(fā)汗解表之功效,即拿以強之。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頸項、四肢關(guān)節(jié)及肌肉酸痛,驚風,昏迷等病癥。常用的穴(部)位有:肩井、合谷、風池、委中、承山等。,三、按法用拇指指面、中指指面,或掌心,或掌根,按壓在一定的穴(部)位上的手法,稱按法。由于所用不同的部位進行按壓,分別可稱之為指按法、掌按法。小兒推拿常用指按和掌按。,【動作要領(lǐng)】1、 按而不動 2、垂直向下 3
5、、逐漸用力,【臨床運用】 按法的功能特點是按以止之,即有止痛、止吐、止咳、止瀉之功能。臨床單獨使用較少,常與揉法結(jié)合成復(fù)合手法,稱之為按揉法。常用穴位有:肩井、委中、豐隆等穴。,四、摩法,用手掌面或食中、無名指面附著于一定部位上,以腕關(guān)節(jié)連同前臂作環(huán)形的有節(jié)律的撫摸。【動作要領(lǐng)】1.肘關(guān)節(jié)微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2.指掌著力要隨腕關(guān)節(jié)連同前臂做盤旋活動,用力自然。3.摩動時要緩和協(xié)調(diào),每分鐘速度120次左右。 指
6、摩稍快,掌摩稍重緩??傊拜p而不浮,重而不滯”,【臨床運用】摩法刺激輕柔和緩,常用于胸腹脅肋部。功能特點是摩以解之,即能和中理氣,緩解疼痛,消積導(dǎo)滯,多用于治療脘腹疼痛,食積脹滿,氣滯及胸肋迸傷等癥。,五、揉法,用拇指或食指或食、中、無名指指腹緊緊附著于穴位上作緩和回旋的揉動?!緞幼饕I(lǐng)】1、腕關(guān)節(jié)放松,連動前臂作回旋運用;2、柔和均勻,帶動皮下組織;3、速度宜快,不能在皮膚上摩擦,頻率約每分鐘200次左右。,【臨床運
7、用】本法輕柔緩和,刺激量小,適用于全身各部位,是小兒推拿的主要手法。功能特點是以和散之,即有寬胸理氣,消積導(dǎo)滯,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功能;多用于胸腹脹滿疼痛,食積,嘔吐,泄瀉,痢疾,便秘,咳喘等癥。,臨床上揉法單獨使用外,往往也與掐、按配合,形成復(fù)合手法。常用形式有三種:1.揉中加按法:往返或旋轉(zhuǎn)揉數(shù)次后加按1次。2.揉按法:往返或旋轉(zhuǎn)揉中邊揉邊按。3.掐后加揉法:拇指甲掐后加揉法,以緩解掐法之不適。,六、運法,用拇指指面
8、或食指指面或食、中指面在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環(huán)形移動,稱運法?!緞幼饕I(lǐng)】1、較直推法用力為輕,僅在表皮運作,不帶動皮下組織;2、較旋推法幅度大,呈線狀操作。,【臨床運動】運法的功能特點是運以祛之,即運正祛邪。運法小兒多施于上肢部的穴(部)位,且往往與掐法相結(jié)合。如驚風目竄視者:從小天心掐運至內(nèi)勞,腹瀉嘔吐者,虎口至總筋;脾胃不和者:運脾(土)入腎(水),運腎(水)入脾(土)。其他還有運八卦,運太陽等法。,七、搓法,用雙手
9、的掌面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作快速地搓轉(zhuǎn)或搓摩,并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稱為搓法?!緞幼饕I(lǐng)】1、雙手用力要對稱2、搓動要快3、移動要慢,【臨床運用】搓法適用于腰背、脅肋及四肢,一般常用于推拿手法結(jié)束時。一般用于推拿治療作為結(jié)束手法。具有調(diào)氣和血,疏通脈絡(luò),放松肌肉的作用。主治關(guān)節(jié)疼痛、麻木、腫脹、屈伸不利等病癥。,八、捏法,用拇、食指兩指或拇食中三指捏某一部分,稱捏法?!緞幼饕I(lǐng)】1、捏拿肌膚不宜過多,捏時手法不宜過重
10、,捏拿時不宜擰轉(zhuǎn)肌膚2、操作時當先(捏肌膚)拿-提-捏;次推動,隨提隨放,隨著向前推進猶如波浪似,動作交替協(xié)調(diào)。,九、掐法,用手指指甲重刺激穴位,稱為掐法?!緞幼饕I(lǐng)】1、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緊貼于食指繞側(cè)緣。2、拇指指甲垂直用力按壓重刺,即快又重,深透為止,不得扣動或掐破皮膚。,【臨床運用】掐有開竅醒神之功效,常用于高熱、抽搐、昏迷等驚風等病證。常用穴位有:百會、人中、承漿、小天心、中沖、足三里、委中、涌泉、等穴。臨床上掐
11、法往往與按、揉相伍,形成復(fù)合手法。掐法是強刺激手法,掐后輕揉局部,以緩解不適之感。,十、搗法,用中指指端叩擊穴位,稱搗法?!緞幼饕I(lǐng)】搗擊時肩肘關(guān)節(jié)放松,以腕關(guān)節(jié)屈伸為主動。搗擊穴位應(yīng)準確,用力宜穩(wěn)。,復(fù)式操作手法,概念,復(fù)式操作法既不是一種單純的手法也不是兩種復(fù)合手法,而是一種操作法,但又不同于我們通常所說的操作法,它具有固定的穴位(部位),規(guī)定的操作程序,如黃蜂入洞,開璇璣,按旋走搓摩等。,黃蜂入洞,【位置】兩鼻孔即是此穴
12、(相當于內(nèi)迎香,為奇穴)【操作】用示指、中指端在小兒兩鼻孔下緣揉按10-20次。【作用】宣肺氣,通鼻竅,【主治】鼻塞不通,發(fā)熱無汗?!九R床運用】宣肺氣,通鼻竅,常用于感冒、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等病證。臨床多與清肺經(jīng),拿風池,按揉印堂等合用。,開璇璣,【位置】在天突下1寸【操作】分推肋間直推鳩尾至肚臍摩挪肚臍至大橫直推肚臍至中極,【作用】寬胸理氣,降逆止嘔【主治】胸悶痰喘,積食不化,嘔吐,泄瀉等癥【臨床應(yīng)
13、用】開者開通、宣通之意,故有宣肺氣,降胃氣之功,臨床上對于痰邪壅塞,食積不化引起的胸悶氣促,咳痰不暢,傷食腹痛,嘔吐泄瀉等實證均可運用。,按弦走搓摩,【位置】兩腋下脅肋處?!静僮鳌酷t(yī)者雙掌在小兒兩腋下脅肋處自上而下搓摩。【作用】理氣化痰,【主治】胸悶,氣促,咳嗽,積滯等癥狀?!九R床運用】此法理氣化痰,主要用于積痰,積滯引起的胸悶痞積,咳嗽氣急,咳喘不利諸癥狀。,運水入土,【位置】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邊緣
14、一條弧形曲線。【操作】 醫(yī)者左手拿住小兒4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面由小兒小指根推運起,經(jīng)過掌小橫紋,小天心至大拇根止,推運50~100次?!咀饔谩拷∑⒅\,潤燥通便,【主治】瀉痢,疳積,便秘等癥。【臨床運用】常用于久病,虛證。如因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疳積,瀉痢等癥。,運土入水,【位置】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邊緣一條弧形曲線?!静僮鳌?醫(yī)者左手拿住小兒4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
15、面由小兒拇指根推運起,經(jīng)小天心,掌小橫紋至小指根,推運50~100次。,【作用】利尿,清濕熱,補腎水【臨床運用】功能:利尿,清濕熱、滋補腎水。常用于腎病、實證,如因濕熱內(nèi)蘊而見少腹脹滿,小便頻數(shù)、赤澀等。,水底撈明月,【位置】內(nèi)勞宮周圍【操作】醫(yī)者左手持小孩左手4指,掌心向上,用酒精滴入掌心,接著醫(yī)者用右手中指在內(nèi)勞宮周圍旋運之,并結(jié)合吹氣,邊吹氣,邊旋運推之,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不超過18口氣為限。,【作用】清熱涼血,寧
16、心除煩。【主治】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臨床運用】此法大寒大涼,功能清熱涼血,寧心除煩,臨床上主治高熱之證,對于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屬于邪入營血的各類實熱證,尤為適宜。,小兒推拿臨床常用穴位,概述:小兒推拿穴位中,一為經(jīng)絡(luò)學說中的十四經(jīng)穴和奇穴,二為小兒推拿本身所具有的特定穴位。小兒特定穴位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常用穴位,(1)小兒推拿特定穴位不僅有如孔穴點狀的特點,還有線狀(如三關(guān),六腑)和面狀(如腹,五指節(jié))等。(2)小兒
17、推拿特定穴位大多數(shù)分布在頭面和四肢(雙手居多),方便了取穴和手法操作的治療。(3)小兒特定穴位不象十四經(jīng)穴那樣有線路相連成經(jīng)絡(luò)系統(tǒng)。,頭面部穴位,1、攢竹:(天門)位置:從兩眉中點(印堂)起,直上至前發(fā)際(神庭),稱一直線。操作:用兩拇指側(cè)面從印堂推至神庭穴,兩手交替直推24次(如圖)。此法名“開天門”亦稱“推攢竹”。,,【作用】 祛風散寒,醒腦明目,鎮(zhèn)驚安神?!局髦巍?發(fā)熱,頭痛,感冒,精神萎靡,驚惕不安,眼疾諸病癥。,【
18、臨床運用】常用于外感發(fā)熱,頭痛等癥,多與推坎宮,揉太陽等合用;若驚惕不安、煩躁不寧多與清心經(jīng)、肝經(jīng)等合用;若目赤腫痛,多與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清肝經(jīng)等合用。以作為頭部常例穴之一。,2、坎宮:位置:自眉頭起至眉梢成一橫線上緣,左右兩穴 。操作:用兩拇指正面從印堂穴處沿著眉頭向眉梢分推24次。此推法名“推坎宮”,又名“頭部分陰陽” 。,,,【作用】 祛風散寒,醒腦明目,止頭痛。【主治】 外感發(fā)熱,驚風,頭痛,目赤腫痛。【臨
19、床運用】 用于外感發(fā)熱,頭痛,多與推攢竹,揉太陽等合用;若用于治療目赤腫痛,多和清肝經(jīng),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等合用。亦作為頭部常例穴之一。,3、太陽【位置】眉梢與眼外角中間,向后約1寸凹陷處,為奇穴。【操作】1.推太陽 用拇指橈側(cè)分別在左右兩太陽穴處向后直推24次左右。2.按揉太陽 用左手或右手的中指端,揉按太陽穴,方向向耳的方向揉轉(zhuǎn),揉中加按,即每揉5下按壓2次,共24次左右。3.運太陽 用大指或中指在太陽穴周圍運轉(zhuǎn)。
20、,【作用】1.推太陽 祛風散寒,醒腦明目。2.按揉太陽 治外感頭痛。3.運太陽 發(fā)汗解表,止汗(男:左太陽發(fā)汗為瀉法,右太陽發(fā)汗為補法;女:左太陽止汗為補法,右太陽發(fā)汗為瀉法)。,【主治】 外感發(fā)熱,頭痛,目赤腫痛,汗證,熱厥?!九R床運用】 推太陽或按揉太陽主要用于外感發(fā)熱。若外感表實無汗,頭痛,熱厥,目赤腫痛,用瀉法;若外感表虛有汗,或自汗等癥用補法,用運太陽止汗。亦作為頭部常例穴之一。,4 耳后高骨:位置:耳后
21、入發(fā)際,乳突后緣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面做按揉法,揉5次按2次。,【作用】 疏風解表,止咳化痰,安神除煩?!局髦巍靠忍担^痛,驚風,煩躁不安?!九R床運用】 用于治療感冒頭痛,多與推攢竹、坎宮、太陽等穴合用;若驚風,煩躁多配與掐小天心,清心經(jīng),清肝經(jīng)等合用;若咳痰多,多與揉膻中、乳旁,推肺俞等穴合用。,5.風池【位置】 風府穴兩側(cè)入發(fā)際凹陷中?!静僮鳌?用兩中指端按兩風池穴各3~5次,按后加揉10~20次;或用拇指、示
22、指對稱拿風池,稱拿風池?!咀饔谩?發(fā)汗解表,祛風散寒,通竅明目。,【主治】 外感發(fā)熱,頭痛,項強,鼻塞,眼病等?!九R床運用】 拿風池能發(fā)汗解表,祛風散寒。本法發(fā)汗效果較顯著,若再配合推攢竹,掐揉二扇門等,發(fā)汗解表之力更強。多用于感冒頭痛,發(fā)熱無汗或項背強痛,鼻塞等癥。常按揉風池可預(yù)防感冒。,6 天柱骨位置:頸后發(fā)際正中至大椎穴,沿頸椎棘突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兩指自上而下直推,推50~100次,稱推天柱(圖3-9)。
23、或用湯匙邊蘸水自上向下刮,刮至皮下輕度瘀血即可。,,【作用】 將逆止嘔,祛風散寒,定驚。【主治】 嘔惡,項強,發(fā)熱,驚風?!九R床運用】 在天柱用推法、刮法可治療嘔惡,多與橫紋推向板門(虎口),揉中脘等合用;治療外感發(fā)熱,驚風,頸項強痛等癥多與拿風池,掐揉二扇門等同用;單用刮法多沾姜汁或涼水自上而下刮,至局部皮下有輕度瘀血,治暑熱發(fā)痧癥。,,7.百會【位置】 兩耳尖直上連線中點,頭頂正中點?!静僮鳌?用拇指甲掐或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按
24、揉,分別稱為掐百會或按揉百會,亦可用灸法?!咀饔谩?鎮(zhèn)驚安神,升陽舉陷。,【主治】 頭痛,驚癇,目眩,久瀉,脫肛,遺尿等。【臨床運用】 百會為諸陽之會,按揉之能安神鎮(zhèn)驚,升陽舉陷。治療驚癇,煩躁,肝陽頭痛,多與清肝經(jīng),清心經(jīng),掐運小天心等合用,用于虛證之目眩,遺尿,脫肛。虛脫久瀉可用按揉法,亦可用灸法救脫,常與補脾經(jīng)、補腎經(jīng)、推三關(guān)、揉丹田等合用。,8.印堂(又名眉心、大天心)【位置】 位于兩眉頭連線中點?!静僮鳌?用拇指甲掐后
25、,再加揉之。掐5次左右,揉20~50次?!咀饔谩?醒腦提神,祛風通竅。,【主治】 感冒,頭痛,抽搐,昏厥?!九R床運用】 治療感冒,頭痛,常與推太陽,推攢竹,推坎宮等穴合用;若抽搐,昏厥多與掐小天心,掐老龍,按揉百會,清心經(jīng),清肝經(jīng)等穴合用。,9.人中(又名水溝)【位置】 位于溝上1/3與2/3交界處,屬督脈經(jīng)穴?!静僮鳌?用拇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掐3~5次,或掐之醒即止之(注:此法應(yīng)注意不要掐破皮膚,若掐破皮膚應(yīng)注意防止感染
26、?!咀饔谩?通關(guān)開竅,定驚安神。,【主治】 驚風,昏厥,抽搐,牙關(guān)緊閉。【臨床運用】 掐人中能通關(guān)開竅,鎮(zhèn)驚風。主要用于急救,對于人事不省,窒息,驚厥或抽搐時,掐之有效,多與掐十宣、老龍等合用。,10.承漿【位置】 下唇的中央凹陷中?!静僮鳌?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掐數(shù)次?!咀饔谩?止嘔、止瀉,開竅醒神。,【主治】 實熱吐瀉,驚風昏迷,流涎等?!九R床運用】 掐而醒之,掐承漿能醒神開竅,用于驚風昏迷,常與掐老龍合用;若高熱
27、,吐瀉者,多與推板門、涌泉、大腸經(jīng),揉龜尾,推七節(jié),揉足三里、中脘等合用。單用主要用于治療流唾液。,胸腹部穴位,1.天突【位置】 胸骨切跡上緣凹陷中,屬任脈?!静僮鳌?用中指端鉤點按揉20次左右。【作用】 化痰平喘,順氣止嘔。,【主治】 痰壅氣急,咳喘胸悶,惡心嘔吐等?!九R床運用】 按揉天突能化痰平喘,順氣降逆,以止嘔。由于氣機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氣上逆所致之痰喘、嘔吐,多與推揉膻中,揉中脘,運內(nèi)八卦等合用。 若用中指端微屈向下
28、,向里按,動作宜快,可使其嘔吐。,2.膻中(又名心演、演心)【位置】 在胸骨中線,兩乳頭連線中點處,屬任脈?!静僮鳌?(1)揉按膻中——用拇指或中指面按而揉之數(shù)十下; (2)分推膻中——揉后再用兩手中指從膻中左右分推 數(shù)十下; (3)直推膻中——繼用示指、中指、無名指由胸骨切跡往下 推數(shù)十下; (4)按壓肋間——接著用食、中指分開由鎖骨下一肋
29、間起 按壓每個肋間,至第五肋間,連按壓3~5 次。 以上推法亦稱為“推胸法”。,【作用】 寬胸理氣,止咳化痰,降逆止嘔?!局髦巍?胸悶,吐逆,咳喘,痰鳴等。【臨床運用】 膻中穴為氣之會穴,居胸中。胸背屬肺,推揉之,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胸悶,吐逆,痰喘咳嗽均有效。 治療嘔吐,噫氣常與推板門,分推腹陰陽,運內(nèi)八卦等合用
30、; 治療哮喘常與推肺經(jīng),揉肺俞等合用; 治療痰吐不利常與揉天突,按揉豐隆等合用。,3.乳旁【位置】 乳頭外側(cè)旁開1橫指(0.5寸),左右兩穴。【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20次左右。【作用】 理氣寬胸,止咳平喘,降逆止嘔。【主治】 胸悶,咳嗽,痰喘,嘔吐?!九R床運用】 揉乳旁治療肺系疾患之咳喘,常與乳根、膻中、肺俞、天突合用;若嘔吐者,多與推板門等穴合用。,4.乳根【位置】 乳頭下1橫指處。【操作】 用中指或拇指的
31、指端按揉20次左右?!咀饔谩?寬心理氣,止咳平喘。【主治】 胸悶咳嗽,痰喘?!九R床運用】 見乳旁穴。,5. 腹部【位置】 上腹部?!静僮鳌浚?)腹部分陰陽: 沿肋弓角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稱分推腹陰陽,分推100~200次;(2)摩腹:掌或4指摩,稱摩腹,摩5分鐘。(3)拿腹,,,,【作用】 健脾和胃,理氣消食。【主治】 腹脹,腹痛,消化不良,惡心嘔吐?!九R床運用】 摩腹,分推腹陰陽主要治療脾胃疾患。對于小
32、兒腹瀉,嘔吐,惡心,便秘,腹脹,厭食等消化功能紊亂效果較好,常與捏背,按揉足三里合用,作為小兒保健手法。,6.中脘【位置】 臍上4寸(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中點)?!静僮鳌?用中指面做順時針方向揉轉(zhuǎn)數(shù)十次——安中調(diào)中法; 逆時針方向揉轉(zhuǎn)數(shù)十下——補中法; 先順時針方向揉轉(zhuǎn)數(shù)十次,接著由上往下直推,次數(shù)為揉轉(zhuǎn)數(shù)的1/2——消導(dǎo)法。,【作用】 健脾和胃,消食導(dǎo)滯。【主治】 腹痛,脹滿,積滯,嘔吐,泄瀉,食欲不振等?!九R床運用
33、】 由于此穴有3種操作方法,作用有別,臨床運用時應(yīng)注意辨證,對證使用。如安中調(diào)中法有調(diào)和胃脾的功能,用于脾胃不和的食欲不振等癥;補中法有補脾氣,健胃氣的功能,常用于胃脾虛弱之癥;消導(dǎo)法有消食導(dǎo)滯作用,常用于乳食積滯之癥。,7.肚臍(又稱神闕、氣舍)【位置】 位于肚臍正中(奇穴)?!静僮鳌?用中指端揉轉(zhuǎn)數(shù)十次,加按3~5次,稱揉按肚臍);指摩或掌摩,稱摩臍。,【作用】 溫陽散寒,健脾和胃,消食導(dǎo)滯,澀腸固脫?!局髦巍?食積腹脹
34、,腸鳴腹痛,便秘,吐瀉?!九R床運用】 揉臍,摩臍法對脾胃腸疾患療效尤佳。它多用于腹瀉,便秘,腹痛,積滯等癥。臨床上揉臍,摩腹,推上七節(jié),揉龜尾常配合應(yīng)用,簡稱“龜尾七節(jié),摩腹揉臍”,治療腹瀉效果較好。,8.天樞【位置】 臍旁2寸。【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按揉50~100次?!咀饔谩?調(diào)理胃腸,消積導(dǎo)滯。,【主治】 腹瀉,便秘,腹脹,腹痛,食積不化。【臨床運用】 天樞為大腸之募穴,能疏調(diào)大腸,消積導(dǎo)滯。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胃腸
35、炎及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瀉,嘔吐,食積,腹脹,便秘等癥。臨床上天樞與臍同時操作時,可以中指按臍,食指與無名指各按兩側(cè)天樞同時揉動。,9.丹 田 【位置】 小腹部中點(按:另有臍下2寸及臍下3寸之說).【操作】或揉、或摩、或推,分別稱為揉丹田,或摩丹田,或推丹田。揉200~300次,摩5分鐘,推為揉數(shù)的一半?!咀饔谩?培腎固本,溫補下元,分清別濁。,【主治】 腹瀉,腹痛,遺尿,脫肛,疝氣,尿潴留?!九R床運用】 揉、摩、推丹田能培腎
36、固本,溫補下元,分清別濁。揉后加推上丹田,多用于小兒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疝氣,遺尿,脫肛等癥,常與補腎經(jīng),推三關(guān),揉外勞宮等合用,單用揉按丹田對尿潴留有一定效果,也可與清后溪等合用。,10.肚角【位置】 臍下2寸(石門),旁開2寸,大筋處?!静僮鳌?用雙手拇指、示指、中指三指做拿法,稱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稱按肚角。拿或按3-5次?!咀饔谩?止痛,止瀉。,【主治】 腹痛,腹瀉?!九R床運用】 按拿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對各種原
37、因引起的腹痛均可應(yīng)用,特別是對寒痛,傷食痛效果更好。本法刺激較強,一般拿3~5次即可,不可拿得時間太長,為防止患兒哭鬧影響手法的進行,可在諸手法完畢后,再拿此穴。,肩背腰骶部,1.大椎【位置】 第7頸椎至第1胸椎棘突之間,屬督脈?!静僮鳌?用拇指指甲掐或指端按,繼加揉,共約30次,分別稱為掐大椎或按大椎?!咀饔谩?退熱解表,【主治】 高熱,強項,咳嗽?!九R床運用】 掐或按大椎有清熱解表的作用,繼加揉法起緩解前法引起的不適,本穴
38、主要用于感冒,發(fā)熱,項強等癥。此外用提捏法,以屈曲的示指、中指兩指蘸清水在穴位上提捏,至局部皮下出現(xiàn)輕度瘀血為止,對百日咳有一定的療效。,2.肩井(又稱膊井)【位置】 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之中點,肩部筋肉處屬足少陰膽經(jīng)?!静僮鳌?用拇指與食指、中指兩指對稱用力提拿肩井,稱拿肩井。用指端按其穴稱按肩井。每次治療拿或按約5次。【作用】 宣通氣血,發(fā)汗解表。,【主治】 感冒,驚厥,肩背部疼痛。【臨床運用】 按拿肩井能宣通氣血,發(fā)汗解表
39、。臨床上多用于治療結(jié)束的總收法(結(jié)束手法),也可用于治感冒、驚厥及肩背部疼痛等癥。,3.定喘【位置】 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的凹陷中?!静僮鳌?用兩拇指或中指端按揉20~30次。【作用】 止咳平喘?!局髦巍?咳嗽,哮喘,肩頸痛等?!九R床運用】 按揉定喘穴能止咳平喘,常用于外感內(nèi)傷之咳喘,臨床常與揉肺俞、風門等穴合用。,4.創(chuàng)新【位置】 在第1胸椎棘突旁開2橫指處,左右各1穴?!静僮鳌?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按約30次?!?/p>
40、作用】 止咳平喘?!局髦巍?咳嗽,哮喘。【臨床運用】 揉按創(chuàng)新,能止咳平喘。常用于外感咳嗽,哮喘,臨床多與天突、膻中、肺俞等合用。,5.風門【位置】 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静僮鳌?用兩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端揉按,稱揉按風門,揉按20~30次。【作用】 止咳,平喘?!局髦巍?感冒,咳嗽,氣喘?!九R床運用】 揉風門主要用于外感風寒,咳嗽氣喘。臨床上多與清肺俞,推揉膻中等配合使用。,6.肺俞【位置】 第3
4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静僮鳌?(1)用拇指或中指面揉20~30次,稱揉肺俞;(2)兩拇指分別自肩胛骨內(nèi)緣從上向下呈“介”字形推50~100次,稱推肺俞;用(3)鹽粉或姜汁分別自肩胛骨內(nèi)緣從上向下擦之,以皮膚發(fā)紅為度,稱鹽擦“八”字。以上諸法總稱推背法或稱全推揉肺俞,【作用】 宣肺止咳,化痰退熱。【主治】 喘咳,痰鳴,胸悶,胸痛,發(fā)熱等。【臨床運用】 揉推肺俞有宣肺止咳,化痰退熱的功能,臨床多用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若加鹽擦“八
42、”字,效果更好。,7.脾俞【位置】 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静僮鳌?用揉法,稱揉脾俞,治療時揉50~100次。【作用】 健脾胃,助運化,祛水濕?!局髦巍?嘔吐,腹瀉,疳積,食欲不振,黃疸,水腫,慢驚,四肢乏力等?!九R床運用】 揉脾俞能健脾胃,助運化,祛水濕,常治療脾胃虛弱,乳食內(nèi)傷,消化不良等癥,多與揉胃俞,推脾經(jīng),按揉足三里等合用。,8.胃俞【位置】 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静僮鳌?用指揉
43、法,稱揉胃俞。【作用】 健脾胃,消積滯?!局髦巍?胃病,小兒吐乳,消化不良。【臨床運用】 揉胃俞有健脾胃,消積滯的功能。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乳食積滯,消化不良等癥,常與揉脾俞,推脾經(jīng),揉按足三里等合用。,9.腎俞【位置】 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屬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操作】 用揉法,稱揉腎俞?!咀饔谩?滋陰壯陽,補益腎元?!局髦巍?腎虛、泄瀉、下肢癱瘓。【臨床運用】 常用于腎虛腹瀉,或陰虛便秘,或下肢癱瘓等,多與推腎
44、經(jīng),補脾經(jīng),揉丹田等合用。,10.腰俞【位置】 在骶部,后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静僮鳌?按揉本穴稱按要俞。每次治療約按揉30次。【作用】 通經(jīng)絡(luò),止泄瀉?!局髦巍?腰疼,泄瀉,下肢癱瘓?!九R床運用】 按揉腰俞,能通經(jīng)絡(luò),止腹瀉。多用于腰痛及下肢癱瘓,泄瀉等癥。,11.脊柱骨【位置】 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操作】 用示指、中指面至大椎直推至骶椎(長強)名“推脊”。每次治療推100~300次(圖3-25)?!咀饔谩?清熱
45、鎮(zhèn)驚?!局髦巍?發(fā)熱,驚風?!九R床運用】 推脊能清實熱,常用于實熱證及急驚風等癥,臨床多與清河水,退六腑,掐、按大椎等合用。,,12.脊【位置】 脊柱兩旁,由肺俞至腎俞之間?!静僮鳌?用捏法,由腎俞處往上翻至肺俞,兩側(cè)各3~5次,此法俗稱“翻皮” ?!局髦巍?疳積,吐瀉,腹痛,便秘,夜啼等。,【臨床運用】 用捏脊法自下而上捏之,能調(diào)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jīng)絡(luò)、培元氣、具有強健身體的功能,是小兒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臨床上多
46、與補脾經(jīng),補腎經(jīng),推三關(guān),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應(yīng)用,治療先天和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癥,均有一定的效果。本法單用,名捏脊療法,不僅常用于小兒疳積,腹瀉等病癥。,13.七節(jié)骨【位置】 第4腰椎至尾骨端(長強)成一直線?!静僮鳌?用拇指側(cè)面或示指、中指兩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別稱推上和推下七節(jié)。每次治療推60~200次?!咀饔谩?推上七節(jié)能溫陽止瀉;推下七節(jié)能瀉熱通便。【主治】 泄瀉,脫肛,便秘。,,【臨床運用】 1.推上
47、七節(jié)骨能溫陽止瀉。多用于虛寒腹瀉,脫肛,久痢,久滑泄等癥,臨床上常與按百會,揉丹田,補脾經(jīng)等合用治療氣虛下陷的脫肛,遺尿等癥;若屬實熱證,則不宜用本法,用后多令小兒腹脹或出現(xiàn)其他變虛。2.推下七節(jié)骨能泄熱通便。多用于腸熱便秘,或痢疾等癥。若腹瀉屬虛寒者,不可用本法,恐防滑泄。,14.龜尾(又名尾閭、長強、尾尻)【位置】 位于尾椎骨端?!静僮鳌?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按,分別稱揉龜尾或按揉龜尾(圖3-29)。【作用】 止瀉,固脫,通便
48、。,,【主治】 泄瀉,便秘,脫肛,遺尿?!九R床運用】 龜尾穴即相當督脈經(jīng)之長強穴,揉之能通調(diào)督脈經(jīng)氣,調(diào)理大腸的功能,穴性平和,能止瀉,也能通便。多與揉臍,推七節(jié)骨配合使用,可治腹瀉,脫肛,便秘等癥。,上肢部穴位,1.總筋【位置】 手腕掌側(cè)橫紋中點。【操作】 用拇指指甲掐或指端按揉之,同時另一手握小兒四指遠端加搖法,分別稱掐總筋,按揉總筋。每次掐24次,揉24次左右?!咀饔谩?清心經(jīng)熱,散結(jié)止痙,通調(diào)氣機。,【主治】 驚風,抽掣
49、,夜啼,口舌生瘡,潮熱牙痛等?!九R床運用】 按揉總筋,能清心經(jīng)熱,散結(jié)止痙,通調(diào)周身之氣機。臨床上多與清天河水,清心經(jīng)配合,治療口舌生瘡,潮熱,夜啼等實熱證。此穴也作為推上肢的首推穴之一,故往往作為常例。治療驚風抽掣多用掐法,操作時手法宜快,并稍用力。,2.陰陽(又名大橫紋)【位置】 位于總筋兩旁,?!静僮鳌?用兩手拇指從總筋處向左右兩邊分推20~30次。本法又名“分陰陽”。【作用】 調(diào)和陰陽。【主治】 寒熱往來,腹脹,吐瀉
50、,食積,痢疾,煩躁不安等。,【臨床運用】 分推陰陽能平衡陰陽,調(diào)和氣血,行氣導(dǎo)滯。多用于陰陽不調(diào),氣血不和而致的寒熱往來,煩躁不安,乳食停滯,腹脹,吐瀉等癥。亦可用治痢疾,有一定效果。也作為推上肢部首推穴之一,故也作為常例。,3.板門【位置】 從虎口經(jīng)魚際直至總筋之間的一條線即是此穴部?!静僮鳌?在大魚際肌中點用拇指端揉,稱揉板門;用拇指推法自拇指根(即虎口)推向腕橫紋;或板門推向腕橫紋,稱推板門?!咀饔谩?止咳嗽,健脾胃,止吐
51、瀉。,【主治】 食積,腹脹,食欲不振,嘔吐,腹瀉,咳喘等。【臨床運用】(1)揉板門能健脾和胃,消食導(dǎo)滯,止咳平喘。多用于乳食停積,食欲不振,腹脹,咳喘等。(2)板門推向橫紋能止瀉,橫紋推向板門能止嘔吐,若吐瀉兼作,則板門推向橫紋后加按揉數(shù)下,然后橫紋推向板門。推板門能止瀉、止吐,每次揉推30~40次。,4.脾經(jīng)【位置】 拇指末節(jié)螺紋面。【操作】 用拇指螺紋面貼在小兒拇指螺紋面上做旋推為補脾經(jīng)法;直推為清脾經(jīng)法。【作用】 健脾
52、胃,補氣血,清濕熱,止吐瀉。,【主治】 腹瀉,嘔吐,疳積,食欲不振,便秘,痢疾等?!九R床運用】(1)補脾經(jīng)法能健脾胃,補氣血。用于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2)清脾經(jīng)法能清熱利濕,止嘔止吐。用于濕熱內(nèi)蘊,惡心嘔吐,腹瀉痢疾及熱結(jié)便秘等。,5.肝經(jīng)【位置】 食指末節(jié)螺紋面?!静僮鳌?旋推為補,稱補肝經(jīng);直推為清,稱清肝經(jīng)。補肝經(jīng)和清肝經(jīng)統(tǒng)稱推肝經(jīng)。每次治療推100~500次?!咀饔谩?平肝息風,開郁除
53、煩。【主治】 急慢驚風,煩躁不寧,目赤,口苦,咽干等。,【臨床運用】1.清肝經(jīng)能平肝瀉火,熄風鎮(zhèn)驚,解郁除煩。常用于急驚風,抽搐,煩躁不寧,目赤,口苦,咽干等癥。2.補肝經(jīng)能補益肝腎,常用于慢驚風,但肝經(jīng)宜清不宜補,因肝為陰中之陽臟,稍有不慎,易動肝風,故若肝虛應(yīng)補時,以補腎經(jīng)代之,稱滋腎養(yǎng)肝法。,心經(jīng)(又名心火)【位置】 位于中指末節(jié)螺紋面?!静僮鳌?旋推為補,稱補心經(jīng);直推為清,稱清心經(jīng)(圖3-36)。補心經(jīng)和清心經(jīng)統(tǒng)稱推
54、心經(jīng)。每次治療推100~500次。【作用】 清心除煩,補益氣血。,【主治】 高熱神昏,五心煩熱,口舌生瘡,小便赤澀,心血不足,夜啼,驚惕不安等?!九R床運用】(1)清心經(jīng)能清熱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熱神昏,面赤,口瘡,小便短赤等,多與清天河水,清后溪等合用。(2)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補法,恐動心火之故。若氣血不足而面色無華,心煩不安,睡臥露睛等癥,需用補法時,可補后加清或以補脾經(jīng)代之。,肺經(jīng)(又名肺金)【位置】 位于無
55、名指末節(jié)螺紋面?!静僮鳌?旋推為補,稱補肺經(jīng);直推為清,稱清肺經(jīng)。補肺經(jīng)和清肺經(jīng)統(tǒng)稱推肺經(jīng)。每次治療推100~500次。【作用】 宣肺清熱,化痰止咳,疏風解表,補益肺氣。,【主治】 感冒,發(fā)熱,咳嗽,胸悶,氣喘,咽喉腫痛,肺虛等。【臨床運用】(1)清肺經(jīng)能宣肺清熱,疏風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發(fā)熱及咳嗽,氣喘痰鳴等肺經(jīng)實熱證。(2)補肺經(jīng)能補益肺氣。用于肺氣虛損,咳嗽氣喘,虛汗怕冷等肺虛之證。,腎經(jīng)(腎才)【位置】 小指末節(jié)
56、螺紋面【操作】 旋推為補,稱補腎經(jīng);直推為清,稱清腎經(jīng),補腎經(jīng)和清腎經(jīng)統(tǒng)稱推腎經(jīng)。每次治療推100~500次。【作用】 滋補腎陰,溫養(yǎng)下元,清利下焦?jié)駸帷?【主治】久病體虛,腎虛腹瀉,遺尿,虛喘,小便赤色不利,癃閉等?!九R床運用】(1)補腎經(jīng)能滋腎陰,溫下元。用于先天不足;(2)清腎經(jīng)能清利下焦?jié)駸?。用于膀胱濕熱,小便赤色等癥?!澳I為先天之本,”故臨床上腎經(jīng)一般多用補法,需用清法時,多以清后溪代之。,大腸(又名小三關(guān),指三關(guān))
57、【位置】 食指掌面橈側(cè)緣,自示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操作】 從示指尖直向虎口,稱推大腸?!咀饔谩?清利大腸濕熱?!局髦巍?腹瀉,脫肛,痢疾,便秘。【臨床運用】 大腸能清利大腸之濕熱,常用于瀉痢,便秘,大腸濕熱證,臨床多與推六腑,推七節(jié),揉龜尾等穴合用。,小天心【位置】 在內(nèi)勞宮與總筋之間正中處?!静僮鳌?用拇指指端或中指端揉按或用搗法分別稱揉按小天心、搗小天心;用拇指甲掐,稱掐小天心。治療時揉按20~30次,掐5~10次。
58、【作用】 鎮(zhèn)驚安神,清熱除煩。【主治】 驚風,抽搐,煩躁不安,夜啼,陰虛內(nèi)熱,久熱不退。,【臨床運用】(1)揉按小天心能清熱除煩,主要用于心經(jīng)有熱的煩躁不安或陰虛內(nèi)熱,久熱不退之癥。(2)掐小天心能鎮(zhèn)驚安神,主要用于驚風抽搐,夜啼,驚惕不安等癥。若見驚風眼翻,斜視,可配合掐老龍,掐人中,清肝經(jīng)等合用;眼上翻握拳者,則由小天心掐運至內(nèi)勞宮5~10次,能眼平手直;若眼往下翻,則由小天心掐運至總筋5~10次 。,內(nèi)勞宮【位置】 掌心
59、中,屈指時,第2、3掌骨之間中點,屬于厥陰心包經(jīng)。【操作】 用掐、揉法,分別稱為掐內(nèi)勞或揉內(nèi)勞,臨床往往用掐后加揉,每次掐揉20~30次。【作用】 清熱除煩。,【主治】 發(fā)熱,煩渴,口瘡,齒齦糜爛,虛煩內(nèi)熱等?!九R床運用】(1)揉內(nèi)勞能清熱除煩,用于心經(jīng)積熱而致的口舌生瘡,發(fā)熱,煩渴等癥。(2)掐內(nèi)勞能發(fā)汗退熱,常用于熱厥,表實無汗者。,四橫紋(四縫)【位置】 掌面示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第一指關(guān)節(jié)橫紋處:(四橫紋之中點為“
60、四縫”)。【操作】 用拇指甲掐。各掐4~5次,繼加揉各5~6次。【作用】 行氣導(dǎo)滯,清熱除煩。,【主治】 疳積,腹痛腹脹,煩熱等?!九R床運用】 掐揉四橫紋能理氣導(dǎo)滯,清熱除煩,臨床上多用于疳積,腹脹痛,煩熱,消化不良,腹瀉等癥。常與推脾經(jīng),揉中脘等合用,也可用毫針或三棱針點刺本穴,擠黃色液體或出血以治療疳積,效果較好。,十宣(又稱十王)【位置】 位于十指尖指甲肉赤白肉際處?!静僮鳌?用掐法,稱掐十宣(圖3-46)。10個指尖各
61、掐5次,或醒后即止?!咀饔谩?清熱,醒神,開竅。【主治】 高熱,驚風,昏厥。【臨床運用】 掐十宣主要用于急救,有清熱,醒神,開竅的作用,多與掐老龍,掐人中,掐小天心等合用。,老龍【位置】 中指甲根正中后1分處?!静僮鳌?用掐法,稱掐老龍。【作用】 開竅醒神?!九R床運用】 掐老龍主要用于急救,有醒神開竅的作用。若小兒急驚暴死,或高熱抽搐,掐之知痛有聲者,較易治,不知痛而無聲者,一般難治。,精寧【位置】 手背無名指及小指本節(jié)
62、后歧縫間凹陷中?!静僮鳌?用掐法,稱掐精寧。次數(shù):3~5次。【作用】 行氣、破結(jié)、化痰。【主治】 氣喘、干嘔、驚風。,【臨床運用】 掐精寧能行氣、破結(jié)、化痰。多用于痰食積聚,氣吼痰喘,干嘔,疳秋等癥。本法于體虛者面慎用,如必須應(yīng)用時則多與補脾經(jīng)、推三關(guān)、捏脊等同用,以免克削太甚,元氣受損。,端正【位置】 中指甲跟兩側(cè)赤白肉處,橈側(cè)稱左端正,尺側(cè)稱右端正?!静僮鳌?用拇指甲掐或拇指螺紋面揉分別稱掐、揉端正。每次掐5次,揉50次
63、?!咀饔谩?降逆止嘔,升提止瀉,鎮(zhèn)驚,止衄。,【臨床運用】1.揉右端正能降逆止嘔,主要用于胃氣上逆而引起的惡心嘔吐等癥;揉左端正能提升。主要用于水瀉,痢疾等癥。2.掐端正多用于治療小兒驚風,常與掐老龍,清肝經(jīng)等配合。同時本穴對鼻衄有效,方法用細繩由中指第3節(jié)橫紋起扎至指端(不可太緊),扎好后患兒靜臥即可。,二扇門【位置】 二扇門又稱左、右扇門,一扇門,三扇門,掌背中指根本節(jié)兩側(cè)凹陷赤白肉際處?!静僮鳌?拇指、示指甲掐之(掐后
64、加揉)稱掐二扇門;拇指偏鋒按揉,或用示指、中指端按揉,稱按揉二扇門。每次掐5次,揉按約100次。,【作用】 發(fā)汗,退熱,鎮(zhèn)驚止搐。【主治】 急驚抽搐,口眼歪斜,身熱無汗。【臨床運用】 掐揉二扇門能發(fā)汗退熱,鎮(zhèn)驚止搐,常用于急驚抽搐,身熱無汗。揉按時要稍用力,速度宜快,多用于風寒外感。若口眼歪斜向左掐右手穴;歪斜向右掐左手穴。,二人上馬(又名上馬、二馬)【位置】 位于手背無名指及小指掌指關(guān)節(jié)凹陷中(按:相當于“液門”穴,屬于少陽三焦
65、經(jīng))。【操作】 用拇指端揉或指甲掐稱揉上馬或掐上馬。每次掐20~30次,揉100~150次。【作用】 滋陰補腎,順氣散結(jié),利尿通淋。,【主治】 虛熱喘咳,小便赤色淋漓,腹痛,牙痛,睡時磨牙等。【臨床運用】 臨床上用揉法為多,揉上馬能滋陰補腎,順氣散結(jié),利尿通淋。為補腎滋陰的要法。主要用于陰虛陽亢,潮熱煩躁,牙痛,小便赤色淋漓等癥。本法對體質(zhì)虛弱,肺部感染有干性啰音,久不消失者配揉小橫紋;濕性啰音配揉掌小橫紋,多揉有一定療效。,外勞
66、宮【位置】 手背第2、第3掌骨交接處凹陷中,與內(nèi)勞宮相對處,為奇穴。【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按,稱揉外勞宮,用指掐,稱掐外勞宮。每次掐5次,揉按約100次。【作用】 溫陽散寒,升陽舉陷,發(fā)寒解表。,【主治】 風寒感冒,受寒腹痛,腸鳴腹瀉,脫肛,遺尿,寒疝。【臨床運用】 本穴性溫,為溫陽散寒,升陽舉陷佳穴,兼能發(fā)寒解表。臨床上用揉法為多,揉外勞宮主要用于一切寒證,不論外感風寒,鼻塞流涕以及臟腑積寒,完谷不化,腸鳴腹瀉,寒痢腹
67、痛,疝氣等癥皆宜,且能升陽舉陷,故臨床上也多配合補脾經(jīng),補腎經(jīng),推三關(guān),揉丹田等治療脫肛,遺尿等癥。,合谷(又名虎口)【位置】 位于手背第1~第2掌骨之中點,稍偏示指處,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操作】 用右手拇指、示指兩指甲對稱掐之,或相對拿捏,分別稱為掐合谷,拿合谷。每次數(shù)掐拿3~5次?!咀饔谩?發(fā)汗解表,開竅醒神。,【主治】 感冒,牙痛,急驚昏迷。【臨床運用】 掐拿合谷能發(fā)汗解表,開竅醒神。常用于風寒感冒,牙痛,急驚昏迷。臨床多配
68、合掐人中,老龍等穴治療急驚昏迷。若牙痛,多與二馬、牙關(guān)等配合使用。,一窩風(又名外一窩風)【位置】 位于手背腕橫紋正中凹陷處?!静僮鳌?用中指端按揉,稱按揉一窩風,每次治療約100次?!咀饔谩?祛風散寒,溫中行氣,止疼痛,利關(guān)節(jié)。,【主治】 外感無汗,腹痛,關(guān)節(jié)痹痛,瘙癢等癥?!九R床運用】 揉一窩風能溫中行氣。常用于受寒,食積等原因引起的腹痛等癥,多與揉臍,推三關(guān),揉中脘等合用。本法亦能祛風散寒,止痹痛,利關(guān)節(jié),對寒滯經(jīng)絡(luò)引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