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的研究與應用謝連娣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桂枝湯現代藥理研究,桂枝湯現代藥理研究,桂枝湯僅五味藥相承而成,但用于臨床使許多慢性疾病,疑難危重證獲得卓著療效,引起現代藥學家極大興趣,從本方中單味藥到復方的藥理均作了大量分析與研究,綜合歸納本方作用有六:,1.解熱抗炎抗病毒及抑菌;2.改善消化系統功能;3.解痙、鎮(zhèn)痛、鎮(zhèn)靜;4.改善心血管功能;5.抗過敏作用;6.雙向調節(jié)作用。,桂枝湯類方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是基于營衛(wèi)不和這特定病機前提及桂枝湯三對藥物配伍的科學性。通過調和

2、營衛(wèi)、暢通血脈、調理脾胃、復建中氣的途徑,實現五個方面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1.營衛(wèi)不和所致體溫升高和降低的病理狀態(tài);2.既能發(fā)汗又能止汗;3.對心陽虛所致心率異常調節(jié);4.對心脾陽虛致血壓異常;5.對大腸功能失調所致腹瀉與便秘。,二、桂枝湯實質探討,1.屬何法范圍——既屬辛溫解表法(汗法)亦屬八法之“和”法。屬和法之依據有如下幾個方面:,(1)仲景對“和”的闡述:一是作癥狀描述:“身和”、“腹中和”、“口中和”、“衛(wèi)氣不和”、“胃

3、中不和”。二是作具體治法,有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小柴胡湯和解少陽、調胃承氣湯的調和胃氣,“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等等。,(2)柯琴云:“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wèi),解肌發(fā)汗之總方也?!?(3)蒲輔周云:“和解之法,具有緩和疏解之意,使表里寒熱虛實的復雜證候,臟腑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歸于平復……?!?三、桂枝湯運用,1.仲景本身的應用 (1)中風證(原文1、2、12、13條); (2)53、54條自汗證; (3)陽明表證

4、(原文234、235條); (4)太陰表證; (5)妊娠惡阻。,中風證,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2、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13、太陽病,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自汗證,53、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wèi)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

5、,復發(fā)其汗,榮衛(wèi)和則愈。54、病人藏無他病,時發(fā)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wèi)氣不和也,先其時發(fā)汗則愈,宜桂枝湯。,陽明表證,234、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fā)汗,宜桂枝湯。235、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fā)汗則愈,宜麻黃湯。,太陰表證,原文276條:太陰病,脈浮者,可發(fā)汗,宜桂枝湯。,妊娠惡阻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2.古代醫(yī)家運用:

6、古代醫(yī)家對桂枝湯無不推崇備至,尤其是唐宋以來,各醫(yī)派逐漸形成較系統的理論,各派醫(yī)家都宗以本方理法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進行化裁,豐富與發(fā)展了本方的理法及應用。,清·柯琴謂:“桂枝湯為傷寒中風雜病解外之總方,凡脈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也?!?溫病最忌辛溫藥發(fā)汗,但風溫、溫熱、溫疫、冬溫之初期若有惡風寒者,溫病學家吳瑭宗桂枝湯解肌之理,以之導邪外出,使營衛(wèi)調和,自然得汗而解。故在《溫病條辨》一書中,把本方列為眾方之首

7、。,陳氏從葉氏《臨證指南醫(yī)案》中探討桂枝湯運用,認為無論風寒、溫熱及各種雜病,凡是病機上具有衛(wèi)陽受傷,營氣虛寒,或在里的陰陽不和,在外的營衛(wèi)失調等都可以用本方化裁治療〔3〕。這對掌握運用桂枝湯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4、  現代醫(yī)家運用:,現代醫(yī)家仍宗以桂枝法,并繼承歷代醫(yī)家對本方運用的經驗結合現代臨床需要,更加廣泛地治療臨床各科的疾病,且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新,現分述如下:,(1)感冒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8、如屬衛(wèi)外失固,感受外邪致營衛(wèi)不和者,運用桂枝湯并隨證加減治療,其療效是顯著的。葉氏以桂枝湯加黃芪10克、白芥子10克、法夏6克治療流感95例。其癥狀:發(fā)熱占62%,惡寒52%,流涕63%,頭痛52%,伴咳嗽、食欲下降,舌淡紅,苔白或黃白,脈浮數。經服上方煎劑,每日1帖2汁;輕者2劑后,癥狀消失或趨正常,計20例(20﹒5%)。重者3劑,計43例(45﹒2%)。4劑者27例(28﹒5%)。最多服5劑,共5例(5﹒8%)。平均3天可復康,療

9、效達100%。,葉氏不拘于惡寒脈浮為太陽表證的辨證要點,亦不因汗出為桂枝湯治療太陽中風證最主要依據,僅憑舌淡紅,苔白,脈浮數結合發(fā)熱惡寒,流涕等證,辨為桂枝湯證,而投以桂枝湯加辛溫之品,治療95例流感患者。平均三天內復康,可謂有膽識,有見地,令人敬佩。,(2)自汗癥 桂枝湯治療無外感風寒而因衛(wèi)虛不固,營陰失守之常自汗或多汗或時發(fā)熱汗出證,源于論中第53、54條原文。至今臨床家一直宗以本方理法,隨證加減,療效甚佳。如魏氏以本方加桑葉治療

10、一例每夜12時左右,即汗出如洗,枕被盡濕,夜夜如此,證已年余。此外,夜尿時,必覺冷氣襲人,皮膚粟起,內則若有熱流上沖,旋則頭眩欲仆,搖搖不能自持,兼見口苦,聲嘶,小便短赤,舌質淡紅,脈細微而數,西醫(yī)診斷為神經官能癥。經服上方3 劑,夜汗頓止,續(xù)服5劑,虛熱上沖,惡風頭眩等證悉除〔5〕。,常言自汗為陽虛,盜汗為陰虛。魏氏以桂枝湯治療頑固盜汗證而愈,是知常達變,辨證論治的體現。桂枝湯不但可治中風之汗出,也可治陽虛或氣虛之汗證,但陰虛者則非所

11、宜。由是,桂枝湯治療汗證,不宜以自汗或盜汗之名為據,而必辨陽虛與陰虛為本。,劉氏則以本方加黃芪治療自汗或多汗證,效果亦滿意。初服若效果不顯時,則依“復發(fā)其汗”及“先其時發(fā)汗則愈”原則,以排除營衛(wèi)間的障礙,而達到止汗的目的。至營衛(wèi)調和之后,再加黃芪更能發(fā)揮黃芪實表作用,防止復發(fā),可謂經驗之談〔6〕。陳氏從“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理論出發(fā)結合本方調和營衛(wèi)之功,再加益氣固表之黃芪15克、邊條參12克治療局限性多汗癥(又稱節(jié)段性多汗證)亦取得奇效

12、〔7〕。,,(3)低熱 低熱為內科常見癥之一,原因頗多。據林氏對68例低熱證的辯證分型有8 種,若屬營衛(wèi)不和型,證見乍寒乍熱或惡風寒,汗出,乏力,脈細小等,治宜調和營衛(wèi),方用桂枝湯,計5例。4例治愈,1例好轉。并舉1例,低熱4個月,午后發(fā)熱(37.4~38.1℃),暮夜惡寒,出汗,頭昏乏力,苔薄白,脈細濡,以本方加煅牡蠣,服藥20劑,體溫正常,諸證消失〔8〕。王氏又以本方加玉竹、牡蠣治療1例低熱(37.4~37.9℃)2個月,別無其他

13、不適,舌脈如常,連服6劑,低熱即退。作者認為低熱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尤其是交感神經病理性興奮有關〔9〕。,(4)偏癱 偏癱是一側上下肢體自主運動障礙,多伴口眼口咼斜,為腦血管病變中常見的癥候。按中醫(yī)辨證,多因衛(wèi)陽失固,營衛(wèi)俱虛,邪風乘虛而入經絡或臟腑致營衛(wèi)不和,氣血瘀滯,亦屬桂枝湯證范圍。此即《素問·逆調論》:“榮氣虛則不仁,衛(wèi)氣虛則不用,營衛(wèi)俱虛則不仁且不用。”武氏以桂枝湯加紅花、防風治療偏癱24例。治愈15例,顯效6例

14、,好轉3例。并例舉隨證加減法:汗多,營陰傷重者,白芍增至30~40克。瘀血較重者,減白芍加赤芍。汗出肢冷,脈微,陽虛較重者,加附子。氣息低微,脈浮虛者,加黃芪。下肢著地酸軟無力者,加全蝎。若因肝陽上亢或五志過極,化火從風,挾痰,挾火上竄巔頂,橫竄精髓,堵閉清竅而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赤氣粗,舌紅苔厚,脈弦數則忌用〔10〕。,(5)糖尿病并發(fā)神經痛 本病不但常見而且往往難以治療,維生素和消炎鎮(zhèn)痛藥常不見效。日本學者以桂枝湯加白術(桂皮

15、、芍藥、生姜、大棗及白術各4份,甘草2份)加水煎提取物,經低溫減壓干燥后再加賦形制成浸膏,治療12例糖尿并發(fā)神經痛。治療效果:有效9例(35%),稍有效者3例(25%)。治療期限,長則2個月,短則2周〔11〕。,(6)多發(fā)性動脈炎 劉氏認為本病屬于中醫(yī)伏脈范圍,其病機為脈絡受阻,氣血運行不暢。采用桂枝湯治療多發(fā)性動脈炎21例。病程最長2年半(5例),最短3個月(4例),平均為4個月。屬于頭臂動脈型6例,胸腹主動脈型5例,腎動脈型6例,

16、混合型4例。伴有風濕性關節(jié)炎2例,肺結核2例,冠心病和糖尿病各1例。療程3個月,在治療中,除加用維生素E ,每次20毫克,每日3 次口服,均未采用其他藥物治療。結果:顯效者11例,好轉者7例,無效及中斷治療者3例,總率為85﹒7%〔12〕。,(7)產后高熱 婦人產后易氣血驟虛,賊風乘虛導致營衛(wèi)不和,證見發(fā)熱惡寒,汗出頭痛,精神不振,乏力少氣,胃納不振,欲吐,舌淡潤,苔薄白,脈緩或沉弱等,予桂枝湯,頗有效果。董氏以桂枝湯加當歸、防風、羌

17、活治療產后2 個月發(fā)熱伴汗出,身痛乏力,舌淡脈緩。辨證為氣血不足,營衛(wèi)失調。經服上方2劑而愈〔13〕。張氏以本方加紅參10克。白薇10克,青蒿6克治療各1例產后及剖腹產后,因氣血虛損,風邪乘襲致高熱(39﹒4~40﹒1℃),頭痛,惡寒汗出,舌淡苔白,脈浮數。經服上方2劑,體溫降至正常,諸癥悉除(14)。,(8)宮外孕術后高熱 張氏以桂枝湯加紅參10克、當歸炭10克、荊芥炭5克治療1例宮外孕術后,熱勢鴟張(41℃)伴嗇嗇惡寒,淅淅惡風,

18、汗出口不渴,下紅,苔薄,脈浮大無力而數。辨為氣血大傷,營衛(wèi)失調。經服上方2例而愈〔14〕。由是氣血虛損,營衛(wèi)不和,因產后或流產或人流及手術產后損傷氣血所致,以惡風寒、汗出、發(fā)熱為特征,均可運用桂枝湯隨證加減,每每收到異病同治之效。如見夜間發(fā)熱,口燥,大便干燥,舌紅嫩,無苔,脈細數為陰虛發(fā)熱,桂枝湯又當忌用。,(9) 男生殖系統疾病 睪丸疼痛為外科男性系統常見病之一。睪丸疼痛可因炎證、非炎癥及外傷所致。按中醫(yī)辨證如屬寒凝經脈,營衛(wèi)不利

19、,用桂枝湯治療亦可獲良效。如周氏以桂枝湯加川楝子、貫眾、黃芪治療睪丸疼痛20例,疼痛癥狀均消失。治療時間最短6天,最長32天。隨訪16例,長者2年,未見復發(fā)。20例中,因急性睪丸炎者11例,慢性副睪丸炎1例,精索靜脈曲張2例,睪丸鞘膜積液1例;外傷2例。作者例舉隨證加減法:睪丸痛甚加橘核、延胡。陰囊紅腫疼痛而熱,皮膚緊張光亮者,重用貫眾,加龍膽草、木通、蒼術。外傷引起或局部有瘀斑或精索靜脈曲張,加桃仁、紅花、木香。兼乏力加黨參〔15〕。

20、,(10) 五官科疾病 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是五官科常見病,屬中醫(yī)“鼽嚏”范圍,鼻為肺竅,肺氣通于鼻,肺主皮毛,故不論邪氣從口鼻還是皮毛而入,皆可發(fā)病。來氏認為本病多因感受風寒或風熱,有虛實之分,虛證因肺虛衛(wèi)氣失調,衛(wèi)外不足,賊風乘虛而入所致。以桂枝湯加葶藶子15克、蟬蛻10克(后二味藥研末用湯藥沖服)治療20例過敏鼻炎。除2例結果不明外,18例均治愈,有4例復發(fā)后,用之仍有效。服藥最少2劑,最多14劑。文中還例舉各種加減法:氣虛者,加黃

21、芪、黨參、白術補氣固衛(wèi)。鼻流稠涕,色黃者,加黃柏、黃芩以清熱瀉火。頭痛鼻塞者,加蒿本、川芎、白芷、僵蠶、辛夷花、蒼耳子以祛風、通竅、除濕、止痛。鼻流清水,難以休止者,加五味子、烏梅、訶子發(fā)收斂止痛〔16〕。,(12) 凍瘡 凍瘡為皮膚科常見病之一,好發(fā)于冬春季節(jié),反復發(fā)作,難愈。黃氏以桂枝湯原方再加赤芍等15克、黃酒50毫升(后入)治療43例凍瘡。每劑藥煮3次,前2次的藥液內服,第3次藥液洗患處。經用藥5~10劑,結果全部治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