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必修三思想文化史1.2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 漢代儒學,課標要求: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史實。,一、“焚書坑儒”批判1、實質:思想文化專制2、評價: 1)直接作用:有利于鞏固剛建立的政權,維護專制統(tǒng)治; 2)消極影響(占主導地位): 對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大浩劫; 成為兩千年來文化專制政策的開端。 儒學發(fā)展進入低潮。,開中國政治干預學術、文化思想專制的惡劣先

2、例:它從弱化士人精神、羞辱士人人格,直接轉向毀滅他們的生命和整個民族的未來,不但毀壞大量珍貴文化典籍,迫害知識分子,更使春秋戰(zhàn)國以來自由探索的學術精神遭到嚴重打擊。,二、罷黜百家,1、背景:★ 大一統(tǒng)局面鞏固,文化共同體基本形成★ 但漢武帝即位時也面臨一系列社會問題:,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都迫切需要變漢初的“無為”為“有為”,那么,漢武帝該選擇怎樣的治國思想呢?,漢初的黃老“無為”思想無法適應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匈奴威脅,邊患

3、不止諸侯坐大,威脅中央土地兼并,豪強勢大……,漢代思想家,政治家。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 134),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提出他的哲學體系的基本要點,并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采納。其后,任江都易王劉非的國相10年;元朔四年(前 125),任膠西王劉端的國相,4 年后辭職回家。此后,居家著書,朝廷每有大議,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問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為依據,將周代

4、以來的宗教天道觀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起來,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思想,建立了一個新的思想體系,成為漢代的官方統(tǒng)治哲學。,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 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 。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 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為諸不在六

5、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漢書?董仲舒?zhèn)鳌?探究,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觀點? 漢武帝為什么會接受他的主張?,二、罷黜百家2、董仲舒的新儒學,董仲舒(前179一前104),董仲舒新儒學的思想主張,(2)針對加強君權的需要:,(3)針對統(tǒng)治秩序的需要:,(1)針對中央集權的需要:,特點:以《公羊春秋》儒家思想為基礎,融

6、合陰陽家、 黃老之學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體系。,★ 提出“三綱五?!碧岢⒌?提出“君權神授”和“天人合一”、 “天人感應”的政治思想.,提出人君必須“遵循天道”,實行仁政。強調君王施政應以德為主,以刑輔德。,提出“春秋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成為封建倫理關系的準則,------儒家學說的自我調整,神化皇權,限制皇權,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統(tǒng)一思想,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7、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春秋繁露》),材料三 “ 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保ā稘h書?董仲舒?zhèn)鳌罚?材料二 “《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保ā洞呵锓甭丁罚?●,(1)漢武帝時期,北方和南方邊境不寧、王國勢力威脅中央、 土地兼并、階級矛盾激化,這些要求加強中央集權。,(2)新儒學符合中央集權的

8、要求—— 吸收大一統(tǒng)的思想,3、漢武帝接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原因:,以思想上的統(tǒng)一來鞏固政治上的統(tǒng)一,加強中央集權,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程度。 ----馬克思,漢武帝(前156—前87),(1)實現: 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儒學被確立為中央王朝的統(tǒng)治思想。(2)影響:

9、 A、有利于鞏固大一統(tǒng)國家和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 B、確立了儒學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流地位。,4、儒學正統(tǒng)地位的確立和影響,特別提示:1.董仲舒利用“天人感應”學說宣傳“君權神授”,從而達到“獨尊儒術” 的目的,有利于樹立皇帝權威、加強中央集權、警示君主約束自 己,但也禁錮了人們的思維,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發(fā)展。2.影響儒家思想地位的因素有兩個: 一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二是自身思想的變化。,政治:重用儒士參

10、與朝政大事; 儒學作為朝廷選官的考查標準(體現在察舉制);教育:建立中央到地方教育系統(tǒng)(太學與郡學); 儒家經典“五經”成為國家規(guī)定的教科書 。,漢代出現的設在京師的全國最高教育機構。西漢早期,黃老之學盛行,只有私家教學,沒有出現傳授學術的學校。漢武帝罷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始在長安建立太學。最初太學中只設五經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從武帝到新莽,太學中科目及人數逐漸加多,開設了講解《易經》《詩

11、經》《尚書》《禮記》《公羊傳》《谷梁傳》《左傳》《周官》《爾雅》等的課程。漢元帝時博士弟子達千人,漢成帝時增至三千人。王莽秉政,為了樹立自己的聲望,并籠絡廣大的儒生,在長安城南興建辟雍、明堂,又為學者筑舍萬區(qū)。博士弟子達一萬余人,太學規(guī)模之大,實前所未有。武帝到王莽,還歲課博士弟子,入選的可補官。,●,★ 思考1:漢武帝與秦始皇對待儒家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 其本質有何共同點?,(1)態(tài)度不同:秦始皇“焚書坑儒”,壓制儒家

12、思想;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本質相同:兩者均屬于文化專制政策, 為維護封建專制主義中央 集權制度服務。,★ 思考2: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對當今社會發(fā)展有何現實意義?,(1)有利于協調人際關系;,(2)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3)有利于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 思考3:董仲舒新儒學

13、與先秦儒學的不同點,【題點】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1.(2014·佛山市質檢)“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國; 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為妻綱”的現象反映了(  ) A.井田制的瓦解 B.儒家成為主流思想 C.百家爭鳴的出現 D.中央集權受到沖擊,B,解析:本題考查材料信息獲取能力?!胺驗槠蘧V”,“以孝治國” 反映出儒家被統(tǒng)治者推崇成為主流思想,故B項正確。,Thanks for yo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