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馬哲,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唯物論,認識論,辯證法,,,⑴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①物質決定意識 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3個),⑵規(guī)律是客觀的、普遍的,⑴實踐是認識的基礎⑵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⑶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⑴聯系的觀點⑵發(fā)展的觀點⑶矛盾的觀點⑷辯證否定觀,,,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共同繁榮的“命運共同體”,,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考點105: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及意義,考點
2、106: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唯物辯證法總特征,聯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①聯系是普遍的②聯系是客觀的③聯系是多樣的,,①直接和間接聯系 內部和外部聯系 必然和偶然聯系等②整體和部分關系,在一定意義上是系統(tǒng)和要素的關系,,辯證法,聯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矛盾的觀點辯證否定觀,,,⑴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多樣的⑵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⑶系統(tǒng)優(yōu)化的方法,一、聯系的含義,1、聯系
3、的含義,事物之間,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判斷:聯系只存在于事物之間,,聯系包括: ①事物之間的聯系 ②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聯系,考點105: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及意義,聯系是普遍的,聯系是多樣的,聯系是客觀的,強調不存在孤立的事物;,強調聯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強調聯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聯系是有條件的,強調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必須以客觀條件為基礎,考點105:
4、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及意義,二、聯系的特點,①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存在聯系②事物之間存在聯系③整個世界存在聯系,1、聯系是普遍的,,,1、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2、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3、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4、任何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5、人們可以把孤立的事物聯系起來。,√,,,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不可能任何事物之間都有聯系,,√,,考點105: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及意義,,,,,自在
5、事物的聯系,人為事物的聯系,,1、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因其人類之前就存在2、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因其是根據人的需要建立的,√,,,①只有根據固有聯系建立; ②通過實踐才能形成; ③形成后便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考點105: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及意義,二、聯系的特點,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因為:,,,,,自在事物的聯系,人為事物的聯系,2、聯系是客觀的,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
6、,考點105: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及意義,二、聯系的特點,1、聯系是普遍的,2、聯系是客觀的,二、聯系的特點,,1、聯系是客觀的,因而人們無法改變事物之間的聯系。2、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聯系是客觀的,但人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根據事物固有聯系,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 人為事物的聯系也是客觀的。,考點105: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及意義,二、聯系的特點,1、
7、魚兒離不開水2、城門失火,殃及池魚3、種瓜得瓜,種豆得豆4、守株待兔5、牽一而發(fā)全身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7、為得到耕地,毀滅森林,最終使之成為不毛之地,直接聯系與間接聯系; 內部聯系與外部聯系本質聯系與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系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聯系,——直接聯系,——間接聯系,——必然聯系,——偶然聯系,——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聯系,——因果聯系,3、聯
8、系是多樣的,考點105: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及意義,啟示 :既要注重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聯系;又要注重間接的、本質的、長遠的聯系,既要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考點105: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及意義,二、聯系的特點,聯系是普遍的,聯系是多樣的,聯系是客觀的,強調不存在孤立的事物;,強調聯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強調
9、聯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聯系是有條件的,強調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必須以客觀條件為基礎,考點105: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及意義,聯系是普遍的,要求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②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tài),調整原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①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①聯系是多樣的②聯系是有條件的,聯系是客觀的,考點105:聯系的普遍性、客觀
10、性、多樣性及意義,1、一個人在社會不同環(huán)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這主要體現了聯系具有 。2、從修身、齊家做起,而后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目標,這主要反映聯系具有 特點。3、2013年1月4日,被新人們解讀為“愛你一生一世”,從聯系的特點看,這違背了聯系具有 。 4、當前,世界各地不斷爆發(fā)的惡性傳染性疾病,絕大多數因動物攜帶的病菌通過多種渠道傳入人體造成。從聯系的
11、特點看,這給我們的警示是,要尊重聯系的 。,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多樣性,,③“隨著微博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大量的政府機構、官員入駐微博,政務微博成為政府發(fā)布信息,了解民意、匯集民智和官民溝通互動的重要平臺。”側重強調聯系的:,④一些大學生在應聘時遭遇“姓氏歧視”。一位“裴”姓同學,就因為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將到手的會計職位,老板說,“裴”和“賠”同音,不吉利。姓“裴”不吉利”違背:,⑤“在氣溫適宜、時速小
12、于60公里時,開窗通風會比打開空調更省油;當時速高于80公里時,開窗會增加車輛風速,關窗開空調更省油”側重體現聯系的:,,聯系具有客觀性(根據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聯系具有客觀性(切忌主觀臆造的聯系),,,,聯系具有多樣性(條件不同,聯系不同),,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21世紀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峻。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地利用自然:亂砍亂伐導致森林破壞,水土流失;過度耕種放牧導致土地沙化,沙塵肆虐;過度消費加
13、劇空氣污染,物種退化。 結合材料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生態(tài)問題。,,,,聯系的觀點: ⑴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多樣的 ⑵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①聯系是普遍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生態(tài)問題的出現,是人們未能認識到人、自然、環(huán)境存在著普遍的聯系,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地利用自然造成的。②聯系是客觀的,要從事物固有聯系中把握事物, 生態(tài)問題的出現,是因為人們未能從事物固有聯系中把握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肆意
14、掠奪、破壞自然造成的。③聯系是多樣的,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出現,往往是人們從短期利益出發(fā),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聯系,忽視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聯系是普遍的,聯系是多樣的,聯系是客觀的,強調不存在孤立的事物;,強調聯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強調聯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聯系是有條件的,強調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必須以客觀條件為基礎,考點105: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及意義,聯系是普遍的,要求用聯系
15、的觀點看問題,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②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tài),調整原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①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①聯系是多樣的②聯系是有條件的,聯系是客觀的,考點105: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及意義,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 2.事物的聯系就其與實踐的關系來說,可分為:
16、 、 .3.人為事物的聯系是 觀的。4.聯系的客觀性,要從事物 中,把握事物;要根據事物 ,改變 ,建立 。5.聯系是多樣的,要一切以 為轉移。,聯系觀和發(fā)展觀,自在事物的聯系,人為事物的聯系,客,固有聯系,固有聯系,事物狀態(tài),新的具體聯系,時間、地點、條件,一,多,全
17、局全過程,局部各階段,主導,被支配,統(tǒng)率,服從,具有部分不具備的功能,服務于整體的功能,考點106: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一、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區(qū)別,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①整體居于主導地位,②整體統(tǒng)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③整體的功能狀態(tài)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tǒng)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 最優(yōu)目標,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判斷:整體功能大于部分
18、功能之和,,當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結構形成整體時, →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 →整體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考點106: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一著不慎,全盤皆輸,,,,①整體由部分組成,離開部分,整體不復存在;②部分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甚至在一定條件下起決定作用。,要重視部分的作
19、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fā)展推動整體的發(fā)展。,判斷: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只有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才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考點106: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①整體由部分組成,離開部分,整體不復存在;②部分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甚至在一定條件下起決定作用。,要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fā)展推動整體的發(fā)展。,1、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20、2、整體決定部分3、用局部的變化,推動整體的發(fā)展。,只有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才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考點106: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整體統(tǒng)帥部分;關鍵部分在一定條件下起決定作用,,,,變化的趨勢:前進的、向上的和后退的、向下的。,世界觀,方法論,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tǒng)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tài)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tǒng)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
21、的最優(yōu)目標,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要重視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fā)展推動整體的發(fā)展。,決定,一、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指導意義,考點106: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1.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效應;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效應。 2.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你怎樣,中國便怎樣,你是什么,中國就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3 .每一個
22、中國公民都要用自身正能量為國家形象增光添彩.,考點106: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立足整體,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yōu)目標,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用局部的發(fā)展推動整體的發(fā)展,,用局部的發(fā)展推動整體的發(fā)展,,二、系統(tǒng)優(yōu)化的方法,負,勝,勝,不在意一匹馬的比賽結果,而是統(tǒng)籌全局,注重整體目標,根據對方的部署,調整馬匹的出場次序。,通過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統(tǒng)結構出現優(yōu)化調整,,,,著眼于整體,遵循有序性,注重結構的優(yōu)
23、化趨向,,(1)聯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2)聯系具有客觀性,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可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tài),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3)聯系具有多樣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4)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tǒng)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整功能狀態(tài)及變化會影響到部分。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tǒng)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
24、實現整體的最優(yōu)目標,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5)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要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fā)展推動整體的發(fā)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做客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與廣大網民在線交流時說,我們不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分好,就讓每一個人都分享改革發(fā)展的成果,我們一定努力實現這個目標。 結合材料,運用唯
25、物辯證法的聯系觀簡要說明“把蛋糕分好”的意義。,,,,,①聯系是普遍的②聯系是客觀的③聯系是多樣的④整體與部分——整體⑤整體與部分——部分,,聯系的觀點,①聯系是普遍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鞍训案夥趾谩庇欣诖龠M經濟的發(fā)展、國家和諧、社會穩(wěn)定。②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tǒng)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要樹立全局概念,立足整體,統(tǒng)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yōu)目標?!鞍训案夥趾谩笔钦⒆阕屓w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 7.2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 7.2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文)
- 政治必修四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 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 [教育]優(yōu)質課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完成
- 8.2 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 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學案
- 高二政治《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 8.2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教案(2017)
- 9.2 用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看問題
- 用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看問題課件
- [教育]優(yōu)秀課件用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看問題
- 用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看問題深度融合比賽課
- 用動力學觀點處理板塊問題
- 透過發(fā)展看問題
- 換個角度看問題作文
- 換個角度看問題(800字)作文
- 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