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港的興衰史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廣州港的興衰史明末清初,進出廣州港口的船只,在珠江主干道上航行出海。十九世紀中葉以后,河道泥沙淤積速度加快,對載重量大、吃水深的船舶影響越來越大。廣州港口通海航道下段水域,從外港區(qū)的黃埔舟店艚洲至珠江口的垃圾尾,全長63海里,依此由大濠洲、蓮花山、坭洲、大虎、虎門、川鼻、內(nèi)伶仃及垃圾水道組成。其中有內(nèi)伶仃、蓮花山、大濠洲三處淺灘(俗稱三沙),以蓮花山航道為最淺。淺沙把蓮花山河漕分為西、中、東三槽。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以前,東槽是

2、大船進出黃埔港區(qū)的通道。民國二十七年初,為了攔截日本軍艦入侵,曾用木船百余艘裝石沉于東槽南段,借以封鎖航道。從此,大船改由西槽進出。內(nèi)伶仃(第三沙)航道的淺灘長約10.5海里;蓮花山(第二沙)航道的淺灘長約2海里;大濠洲(第一沙)航道的淺灘長約0.5海里,大石、二石礁附近航道寬僅70米,其間散布著突起的花崗亂石,嚴重影響航行安全。民國時期,當局雖對航道做過一些疏浚,但由于工程量大,疏浚工作時疏時停,成效甚微。民國二十三年,三沙水深分別為

3、4.8米、5.15米、6.4米。建國前夕,5000噸以下船只只可航行于該段水域航道;50008000噸船只需候潮進出;8000噸以上船只,則必須在虎門外卸駁一部分貨物后,才能乘潮進入黃埔港池區(qū)。廣州港口通海航道上段水域航道分前航道、后航道,還有與珠江三角洲水網(wǎng)相連的陳村水道。鴉片戰(zhàn)爭期間,為抵御外國侵略船只進出內(nèi)3年9月竣工驗收。1981年,對進入黃埔老港的大濠洲航道按底寬120m,水深8.0m的標準進行疏浚和清礁,同年12月竣工驗收。

4、至此,2萬噸級船舶可乘潮進入黃埔新港,1.5萬噸級船舶可乘潮進入黃埔老港。1989年廣州港務局根據(jù)發(fā)展的需要,提出按3.5萬噸級船舶通航標準浚深廣州港出海航道,由于工程的重要性和技術(shù)上的復雜性,1991年國家將伶仃洋3.5萬噸級航道整治技術(shù)問題列為“八五”重點攻關(guān)項目(后文簡稱“八五攻關(guān)項目”),通過攻關(guān)解決了廣州港出海航道的選線問題、淤積問題和部分疏浚土處理等技術(shù)問題。為加快廣州港出海航道工程的進度,廣州港務局于1996年初提出將桂山

5、錨地至大虎錨地長約80km的航道按底寬160m,底標高10.5m標準浚深,該工程稱為廣州港出海航道預備工程。預備工程于1996年6月動工,1997年12月底竣工。隨后廣州港出海航道工程于1998年11月正式開工,工期2年,至2000年11月底完工;設計標準為底寬160m,底標高11.5m??⒐ず?.5萬噸級船舶可乘潮通航。廣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5萬噸級)于2004年3月開始實施,航道尺度為:底寬160m,底標高13.0m(蓮花山東航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