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八章 有機化合物的波譜分析(Spectroscopy),【本章重點】,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譜。,【必須掌握的內容】,1. 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譜的基本原理。,2. 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譜譜圖的解析方法。,前 言:,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表征(即測定)—— 從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基本手段,是有機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鴉片中嗎啡堿結構的測定,從1805年開始研究,直至1952年才完全闡明,歷時147年。,對有機化合物的研究,應用最為廣泛的是:
2、紫外光譜(ultravioler spectroscopy 縮寫為UV)、紅外光譜(infrared spectroscopy 縮寫為IR)、核磁共振譜(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縮寫為NMR)和質譜(mass spectroscopy 縮寫為MS).,8.1 分子吸收光譜和分子結構,1. 分子吸收光譜,A、用連續(xù)波長的光照射化合物,該化合物可在某 些頻率(或波長)位置上產生吸收,
3、用儀器記 錄下這種吸收情況,即得到分子的吸收光譜。,B、分子在什么頻率下產生吸收,與其結構密切相 關,不同的分子,結構不同,產生吸收的位置 也不同,所得的吸收圖譜具有各自的特征。因 此,可以利用分子吸收光譜鑒定分子結構。,2.電磁波的性質,E= h υ = hc/ λ= h c · σ h- 普朗克(Planck)常數(shù): 6.63 × 10-34 J? sυ- 頻率( Hz), υ
4、= c · σλ- 波長 (nm)c ―光速: 3 × 108 (m. s-1)σ -波數(shù)(cm-1),分子產生吸收光譜是由于分子吸收了光輻射的能量,從低能態(tài)激發(fā)到高 能態(tài),因此分子所吸收的能量與吸收光的頻率成正比:,E光=E吸收 = hν = hc/λ = hcσ,3.吸收光譜的能量,(1)吸收的能量與頻率成正比,與波長 成反比。,(2)只有當光輻射的能量恰好等于兩個 能級間的能
5、量差時,才能被分子吸收。 即分子只吸收某一特定頻率的輻射才 能產生吸收光譜。,4. 光譜法的依據(jù),分子吸收光輻射能,產生能級躍遷時,所吸收能量的大小和強度都與分子的結構有關,如果用發(fā)射連續(xù)波長的輻射源照射分子,并記錄該分子對不同波長的吸收情況,就能得到反映分子結構特征的吸收光譜。這就是利用光譜法測定分子結構的依據(jù)。,電磁波譜與波譜分析方法,分子結構與吸收光譜的關系:,hυ = △E = E2 - E1
6、,電子能級:UV振動能級:IR原子核自旋能級:NMR,8.2 紅外吸收光譜,紅外光譜的功能:鑒別分子中的某些官能團,紅外吸收光譜是分子中成鍵原子振動能級躍遷而產生的吸收光譜。 只有引起分子偶極距變化的振動才能產生紅外吸收。,紅外吸收光譜的定義,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峰的強度,圖8.2 1-己烯紅外光譜圖,鍵的振動頻率與力常數(shù)(與化學鍵強度有關) 成正比,而與成鍵的原子質量成反比。,同一類型化學鍵,由于環(huán)境不同,力常數(shù)
7、 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吸收峰的位置不同,化學鍵極性越強,振動時偶極距變化越大,吸收峰越強。,,二、分子振動與紅外光譜,1.分子的振動方式,(1)伸縮振動:,(2)彎曲振動:,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振動都能引起紅外吸收,只有偶極矩(μ)發(fā)生變化的,才能有紅外吸收。,,(3)IR的產生,由于紅外光的輻射,分子中成鍵原子有偶極距變化(大小或方向)的振動,當ν振動 = ν紅外時,即可發(fā)生振動能級的躍遷,由此產生的吸收光譜稱為IR吸收光譜
8、。,分子中的化學鍵或基團產生特征的振動,會在特定的位置出現(xiàn)吸收峰 —基團的特征吸收峰(特征峰),8.2.2 有機化合物基團的特征吸收頻率,特征頻率: 最大吸收對應的頻率,例如:羰基的特征頻率為1850~1600 cm-1,影響化學鍵振動頻率的因素:,鍵合原子的質量 鍵合原子質量越小,其化學鍵的振動頻率越高。,它們比C–C、C–N、 C–O鍵的振動頻率高。,影響化學鍵振動頻率的因素:,鍵合原子的質量 鍵合原子質
9、量越小,其化學鍵的振動頻率越高。,它們比C–C、C–N、 C–O鍵的振動頻率高。,樣品的處理:純樣品:純液體夾在兩個NaCl 晶體片之間。固體:與KBr混合后,壓成薄片。溶液:配制成CCl4或氯仿的溶液。,紅外光譜的區(qū)域劃分:,4000 - 1500 cm-1 伸縮振動吸收 官能團區(qū)(特征頻率區(qū)),1500-400 cm-1 伸縮振動與彎曲振動吸收
10、 指紋區(qū),官能團的特征吸收,化合物的特征吸收,表8.2 常見有機化合物基團的特征頻率,,化學鍵類型,頻率(cm-1),化學鍵類型,頻率(cm-1),,伸縮振動,1.烷烴:,1. 2853~2962cm-1 C—H 伸縮振動;,2. 1460cm-1、1380cm-1 C—H(—CH3、—CH2)面內彎曲振動;,3. 723cm-1 C—H[—(CH2)n—, n ≥ 4]平面搖擺
11、振動;若n<4 吸收峰將出現(xiàn)在734~743cm-1處。,1. 3030cm-1 =C—H伸縮振動; 2. C—H 伸縮振動;,3. 1625cm-1 C=C伸縮振動; 4. C—H(—CH3、—CH2)面內彎曲振動;,(3) 炔烴,末端炔烴≡C-H 3300 cm-1(強而尖),伸縮振動,不對稱炔烴C≡C 2150 cm-1,彎曲振動,末端炔烴≡C-H 700-600 cm-1 (強而寬)
12、,8.3 核磁共振譜(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核磁共振產生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是無線電波與處于磁場中的自旋核相互作用,引起核自旋能級的躍遷而產生的。1945年 Stanfold University 的F.Bloch(布洛赫)Harvard University 的E.M Purcell(珀塞爾)發(fā)現(xiàn)了核磁共振現(xiàn)象,他們于1952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隨
13、后,核磁共振在鑒定化合物結構方面獲得廣泛應用。,核磁共振譜的功能: 提供分子中原子數(shù)目、類型以及鍵合次序的信息。 是目前測定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的最有力工具之一。,(1)核自旋磁場,原子核帶正電,當自旋量子數(shù)不為零的原子核發(fā)生旋轉時,便形成感應磁場,產生磁矩。某些質量數(shù)或原子序數(shù)為奇數(shù)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數(shù)不為零。其中1H、13C、19F、31P核的自旋量子數(shù)I=1/2,它們有兩種自旋方向。在外加磁場中兩種自旋能級產生裂分
14、。,自旋磁場與外磁場方向相同的自旋能級較低(α) 自旋磁場與外磁場方向相反的自旋能級較高(β),在外加磁場中,兩種自旋態(tài)的氫核能量不相等,其能級差用ΔE表示,ΔE與外磁場強度H0成正比。,= hν,γ— 核常數(shù)(磁旋比) h — Plank常數(shù)ν— 電磁波頻率 Ho — 外磁場強度,(2)核磁共振條件,在外加磁場中,若氫核受到一定頻率(ν)的電磁波輻射,當受輻射所獲得的能量恰好等于氫核在一定磁場強度(Ho)下兩種自旋取向的能量差
15、△E,則氫核就吸收電磁波的輻射能,從低能態(tài)躍遷到高能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即為核磁共振。,(2)產生核磁共振的條件是:,(1)對1H、13C來講,沒有外磁場時,兩種核自旋方向不同,核能級相同。,即,因此:,當用頻率為ν的電磁波照射處于磁場的樣品時,如果hν=ΔE,電磁波被吸收,核從α態(tài)(低能態(tài))躍遷到β態(tài)(高能態(tài)),由此產生核磁共振吸收,用儀器記錄下來就是核磁共振譜(NMR)。,,(3)核磁共振吸收,(2) 核磁共振儀和核磁共振譜圖,圖8.14
16、 核磁共振儀示意圖,無線電波振蕩器,接收及放大器,樣品管,磁鐵,,記錄器,,3、化學位移:,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核,受到不同程度的屏蔽效應,其共振吸收的位置出現(xiàn)在不同的磁場強度,這種位置的差異為化學位移。,核磁共振譜通過化學位移來表示質子共振吸收的相對位置。,標準物:氫核的化學位移是由感應磁場的變化產生的,但其值極小,不易測出絕對值。一般以一個標準物[(CH3)4Si] (TMS)為原點,測出樣品中氫核的吸收峰與原點的相對距離稱為化學位移
17、值,用δ表示.,(2) 化學位移的表示,υ試樣:樣品共振的頻率;υTMS:TMS共振頻率;ν0:操作儀器選用的頻率,化學位移與外加磁場強度相關,TMS: 單峰、化學位移在高場。,δTMS: 0, 其它化學位移在其左側。,CH3R,R2CH2,1.8 CH3C = C,,,,,,,,,,,,,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18、 2.0 1.0 0.0,δ(ppm),0.9,,,1.25,,1.5 R3CH,,,2.1,,2~3,,,3.0,,,3.7 CH3O-,,4.5~6.5,,Ar-H,,,,,10~13 RCOOH,,,0.5~5.5 ROH,,0.4~3.5,圖8.17 一些官能團中質子的化學位移,δTMS: 0, 其它化學位移在其左側。,(3) 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分子中質子的化學環(huán)境不同,質子所受到的屏蔽效
19、應的程度不同,其化學位移值不同。,(a) 電負性的影響,δ值隨著氫原子與電負性較大基團距離增加而減小. H-O-CH2-CH3 δ 5.2 3.6 1.2,4、峰面積與氫原子數(shù)目,核磁共振譜(NMR)中不同共振吸收峰所包含的面積之比恰好等于不同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結構測定提供了另一方面的重要信息.,8.3.3 自旋偶合與自旋裂分1、 自旋偶合的產生,圖8.
20、18 氯乙烷的1H NMR譜,化學環(huán)境不同的相鄰的自旋原子核間的相互作用的現(xiàn)象—自旋-自旋偶合; 由于自旋偶合引起的譜線增多的現(xiàn)象—自旋-自旋裂分,自旋偶合:指氫核受鄰近自旋核所產生的感 應磁場影響的現(xiàn)象。,化學位移相同的氫所產生的多重峰稱峰的裂分, 是由于相鄰碳原子上質子之間的自旋偶合引起的譜線增多的現(xiàn)象。也稱自旋裂分.,(1) 峰的裂分,(2) 自旋
21、偶合,(3)偶合常數(shù),自旋裂分譜線之間的距離稱為偶合常數(shù)。一般用J表示,單位Hz。J=ΔS×ν0(ν0為儀器固有頻率, ΔS為兩條譜線化學位移差值)。,常見有鄰碳偶合、同碳偶合和遠程偶合。,兩個自旋核相距越遠,偶合常數(shù)越小,超過三個碳就可忽略不計。,nJab-偶合常數(shù) (Hz) (coupling constant)自旋裂分所產生譜線的間距,具有相同化學位移的核 —化學等同核,(3
22、) 化學等同核和磁等同核,(4) n+1規(guī)律,當一組化學等同的質子與n個質子相鄰時,其共振吸收峰的裂分個數(shù)為n+1。,4.譜圖解析,(1)有幾組峰,表明化合物中有幾種不同環(huán)境的氫核。,(2)由峰面積的積分線確定各組氫的個數(shù)比。,(3)由峰的裂分數(shù)判斷相鄰碳上氫的數(shù)目(n+1)。,(4)根據(jù)化學位移值,分析氫核周圍的電子云密度, 推斷該氫在分子中的位置。 電子密度大,化學位移值小。,,δ 1.679, δ 3.427,
23、a,b,圖8.20 溴乙烷的1H NMR譜,,,,,,,,,,,,,圖8.21 1-硝基丙烷的1H NMR譜圖,,1H NMR(CDCl3) δ 3.97(m,1H,CHCl), 1.71(m, 2H, CH2) 1.50(d,3H,CH3), 1.02(t,3H,CH3)。,例1:某化合物分子式為C4H8O,IR譜顯示在 1720cm-1處有強吸收。NMR譜δ1.0三重峰(3H), δ1.9單峰(3H),δ2.7四重峰(2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七章有機化合物的波譜分析
- 蘭州大學--有機化學--波譜分析
- 新型有機氮雜環(huán)化合物的波譜分析研究.pdf
- 波譜分析
- 波譜分析
- 東華大學波譜分析課件-第5章-紅外吸收光譜2
- 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復習指導(i-do)
- 波譜分析考題
- 廣東2011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時訓練-第九章 有機化合物 第一節(jié)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課時作業(yè)
- 波譜分析詳細答案
- 第九章醚和環(huán)氧化合物
- 《波譜分析》課后練習
- 22992.蛋白質類有機化合物的太赫茲光譜分析
-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譜分析法作業(yè)
- 有機化合物
- 核磁共振 波譜分析
- 波譜分析習題庫答案
- 大學有機化學-第九章-鹵代烴
- 數(shù)值分析第九章
- 其他有機化合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