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配裝眼鏡的檢測,配裝眼鏡的檢測,第一節(jié)、用頂焦度計測量眼鏡的頂焦度和軸位第二節(jié)、光學中心水平距離和垂直互差的測量第三節(jié)、配裝眼鏡棱鏡度及棱 鏡底向的檢測,第四節(jié)、測量雙光鏡的子片頂焦度和子片高度互差第五節(jié)、外觀檢查,第一節(jié)、用頂焦度計測量眼鏡的頂焦度和軸位,一、學習目標 了解頂焦度計的工作原理,,掌握頂焦度計測量眼鏡鏡片頂焦度和軸位的操作步驟,二、學習內(nèi)容 (一)頂焦度計結(jié)構(gòu)和工作原理 目前普遍使用的頂焦度
2、計大致有三種:直視式頂焦度計、投影 式頂焦度計 及電腦焦度計。,下面以直視式頂焦度計JDY-1型為例進行介紹。,頂焦度計的光學系統(tǒng)與工作原理:圖4-1-1為頂焦度計的光學系統(tǒng)圖。,1,光源;2,濾色片;3,移動分劃板;4,準直物鏡;5,置片座;6,被測鏡片;7,物鏡;8,固定分劃板;9,目鏡,(二)測量前的準備 1.接通電源,燈泡亮。 2.調(diào)整望遠系統(tǒng)目鏡視度:轉(zhuǎn)動目鏡視度圈,能清晰看到望遠系統(tǒng)固
3、定分劃板為止。,3.核對零位:轉(zhuǎn)動頂焦度測量手輪,通過目鏡觀察到移動分劃板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劃板上,此時,頂焦度測量手輪的讀數(shù)應為零。,(三)不帶球柱面鏡片的眼鏡頂焦度的測量步驟 1.將被測眼鏡放置在頂焦度計的鏡片工作臺上(先測右鏡片,后測左鏡片),調(diào)節(jié)工作臺的高低及 左右移動眼鏡,,使被測眼鏡的右鏡片(或左鏡片)的光學中心與頂焦度計的光軸重合。 2.打開固定鏡片接觸圈的導桿按鈕,使固定鏡片接觸圈壓緊眼鏡鏡片。,3.轉(zhuǎn)動頂焦度
4、測量手輪,直至能清晰觀察到移動分劃板像。 4.讀取頂焦度值,即為眼鏡鏡片的頂焦度。,如圖4-1-3所示的位置對應的鏡片的頂焦度讀數(shù)為-1.50D。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5.分別記錄眼鏡左右鏡片的頂焦度。,(四)帶有球柱面鏡片眼鏡頂焦度及軸位的測量步驟 1.將被測眼鏡鏡片置于頂焦度計的鏡片工作臺上(先測右鏡片, 后測左鏡片)。,2.轉(zhuǎn)動頂焦度測量手輪,直至能清晰看到由明亮短線組成的圓筒形光斑。 3.調(diào)節(jié)鏡片工作臺的
5、高低和左右移動鏡片,使被測鏡片的光學中心位于目鏡分劃板中心。,4.打開鏡片壓緊圈導桿的按鈕,使固定鏡片的接觸圈壓緊鏡片。 5.轉(zhuǎn)動頂焦度測量手輪及柱面散光軸位角測量手輪,使:某一方向筒形光斑最清晰,,讀出頂焦度讀數(shù)為M1。相對應的軸位讀數(shù)為AX1。 6.轉(zhuǎn)動頂焦度測量手輪,使另一方向筒形光斑最清晰,讀出頂焦度讀數(shù)為M2。相對應的軸位讀數(shù)為AX2。 7.寫出結(jié)果:,(五)注意事項 1.每次測量前必須調(diào)整目鏡視度,使其適應測量人員
6、眼晴的屈光狀態(tài)。 2.測量者的眼睛有散光時,必須戴上自己的校正散光的眼鏡,然后 再進行測量工作。,3.確認頂焦度計的零位。 4.測量時,必須將鏡片光學中心位于頂焦度計的光軸上,特別當測量球柱鏡片時更應注意,否則所測的軸位誤差會較大。,5.測量時被測鏡片的凹面必須緊靠頂焦度計的鏡片位置支承圈。而當測量雙光鏡片的附加鏡度時,應將子鏡片的凹面緊貼鏡片位置支承圈。,第二節(jié)、光學中心水平距離和垂直互差的測量,一、定義
7、1、光學中心:鏡片前表面與光軸的交點(光線通過此點,不發(fā)生偏折)。,2、光學中心水平距離:兩鏡片光學中心在與鏡圈幾何中心連線平行方向上的距離。,光學中心水平距離,,,,A,B,,,,,,,L,光學中心水平距離,,,,A,B,,,,,,L,,一、定義,5、光學中心垂直互差:兩鏡片光學中心高度的差值。,3、光學中心水平偏差:光學中心水平距離與瞳距的差值。4、光學中心高度:光學中心與鏡圈幾何中心在垂直方向的 距離。,光學中心
8、垂直互差,,,,A,B,,,h1,,,h2,二、測量,(一)測量光學中心水平距離(二)測量光學中心垂直互差(三)注意事項,(一)測量光學中心水平距離,1、測量的儀器及工具:焦度計、直尺或游標卡尺、標記筆2、測量步驟:(1)用經(jīng)檢驗合格的焦度計,確定鏡片的光 學中心, 并標記。,(2)依據(jù)基準線法或方框法,確定兩鏡圈幾何中心。,(一)測量光學中心水平距離,(3)經(jīng)左右兩鏡片光學中心做平行于鏡圈幾何中心
9、連線的平行線。,(4)用直尺或游標卡尺,測量兩鏡片光學中心水平方向的距離,即為光學中心水平距離。,(一)測量光學中心水平距離,可以依鏡片下緣或者上緣水平切線作為參照線進行測量。,(一)測量光學中心水平距離,光學中心水平偏差=實際值-PD國家標準,(二)測量光學中心垂直互差,1、測量的儀器及工具:焦度計、直尺或游標卡尺、標記筆2、測量步驟:,(1)用經(jīng)檢驗合格的焦度計,確定鏡片的光學中心,并標記。(2)依據(jù)基準線法或方框法,確定兩鏡
10、圈幾何中心。,(二)測量光學中心垂直互差,(3)經(jīng)左右兩鏡片光學中心做鏡圈幾何中心連線的垂直線。,(4)用直尺或游標卡尺,測量兩鏡片光學中心垂直方向的距離,即為光學中心垂直互差。,(二)測量光學中心垂直互差,可以依鏡片下緣或者上緣水平切線作為參照線進行測量。,(二)測量光學中心垂直互差,國家標準,三、注意事項,1、左右兩鏡片頂焦度不同時,按頂焦度絕對值大的鏡片實測值作為標準進行檢測。2、對于散光 鏡片的檢測:,檢測光學中心水平互差
11、時,先求水平方向的頂焦度,再進行檢測;在檢測垂直互差時,先求垂直方向的頂焦度,再進行檢測。,三、注意事項,3、對于散光軸位在90度方向的單散鏡片,無需檢測其光學中心垂直互差;對于散光軸位在180度方向的單散鏡片,無需檢測其光學中心水平偏差。,4、對于散光軸在斜向的單散鏡片,因其光學中心為一條線而不是一個點,應依據(jù)加工時的瞳高檢測光學中心水平偏差。,第二節(jié)、配裝眼鏡棱鏡度及棱鏡底向的檢測,一、測量二、判斷三、注意事項,一、測量,(一
12、)望遠式焦度計測量1、選擇合格的焦度計,做好準備。2、在鏡片臺上調(diào)整鏡片,使鏡片的棱鏡度測量點在鏡片支撐圈 中心位置, 固定。,3、調(diào)整手輪,使移動分劃板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劃板上,即測量。移動分劃板的中心偏離十字線標尺的角度及距離即為鏡片棱鏡的基底方向和棱鏡度。,(二) 自動焦度計測量,1、選擇合格的焦度計,做好準備。2、在鏡片臺上調(diào)整鏡片,使鏡片的棱鏡度測量點在鏡片支撐圈中
13、心位置, 固定。,3、屏幕上顯示的棱鏡度與角度即為鏡片的棱鏡度和基底方向。,二、判斷,具有設計棱鏡度的鏡片,由生產(chǎn)者指明設計基準點的位置。單光鏡片為半徑1.0mm的圓,對于多焦點鏡片為上下各為0.5mm,左 右各為1.0mm 的矩形。,將標稱棱鏡度分解為水平和垂直分量。若棱鏡度為:A△θ水平分量:Px=Acos θ垂直分量:Py=Asinθ,二、判斷,對于無設計棱鏡度的鏡片,可在焦度計上定中心
14、,再在坐標圖上找出光學中心與設計基準點 的偏差。,光學中心允差=1+0.25/F 進行考核。1mm為測量半徑,棱鏡允差為0.25△,F(xiàn)為頂焦度(D),二、判斷,光學中心與棱鏡度的允許偏差(國標),三、注意事項,棱鏡處方的常用標記方法:360度法四個基本向度聯(lián)合的標記法,如標記法不同,通過計算換算成統(tǒng)一,第三節(jié)、測量雙光鏡的子片頂焦度和子片高度互差,一、定義二、子鏡片頂焦度的測量,三、子鏡片頂點高度互差的測量,一、定
15、義,1、子鏡片:利用膠合或融合的方法添加在主鏡片上的附加鏡片,或在主鏡片上根據(jù)配鏡要求具有不同屈光力 的附加曲面。,2、子鏡片頂點:子鏡片上邊界曲線之水平切線的切點,若上邊界為直線,則該直線之中點為頂點。,二、子鏡片頂焦度的測量,(一)測量步驟1、選擇檢測合格的焦度計,做好準備。2、把鏡片放置合適,使子鏡片的基準點在中心位置,測定子 鏡片的頂焦度。,3、測量雙光鏡的主鏡片頂焦度。4、鏡片的附加頂焦度等于子鏡片頂焦度減
16、去主鏡片頂焦度。,(二)雙光鏡子片的頂焦度偏差,子鏡片頂焦度附加度數(shù)測量偏差=實際值-處方加光度國家標準≤0.12D,三、子鏡片頂點高度互差測量,測量方法1、測量工具:直尺或游標卡尺、標記筆2、測量步驟:(1)依據(jù)基準線法或方框法,確定兩鏡圈幾何中心。,(2)分別過左右兩子鏡片頂點做鏡圈幾何中心連線的垂直線。,,(3)用直尺或游標卡尺,分別測量兩子鏡片頂點到鏡圈幾何中心連線的距離。,(4)兩距離之差即為子鏡片頂點高度互差。,子
17、鏡片頂點高度互差,國家標準子鏡片頂點位于主片幾何中心下方2.5~5mm,子鏡片頂點垂直方向互差≤1mm,練習1,配鏡處方:OD:-5.00DS,OS:-5.75DS-1.00DC×45;PD=60mm,實測其光學中心水平距離為62.5mm,光學中心垂 直互差為1.2mm,,這副眼鏡的光學中心水平互差及光學中心垂直互差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練習2,一副雙光眼鏡,裝配后測得子鏡片頂點高度互差為2mm,此眼鏡子鏡片頂
18、點高度互差是否 符合國家標準?,不符合國標:子鏡片頂點垂直方向互差≤1mm,一、學習目標 掌握漸進多焦點鏡片的檢測方法和要求。,漸進多焦點眼鏡的質(zhì)量檢測,二、操作步驟 1.在鏡片上點出隱性小刻印(對日光燈看,一點在鼻側(cè)一點在顳側(cè),相距 34mm)。,2.將鏡片的外曲面對鏡片測量卡(鏡腿朝上),將鏡片上的隱性小刻印的位置對準測量卡上的小刻印的位置,畫出配鏡十字線、遠用參考圈、近用參考圈、棱鏡參考點。,3.在遠用參考圈中測量遠
19、用屈光度。 4.在棱鏡參考點測量棱鏡度,特別注意垂直方向的左右鏡片的棱鏡度 的差異量。,5.在鼻側(cè)的隱性小刻印下核對商標和鏡片的材料,折射率1.6的材料在商標右側(cè)有6的標記。,6.在顳側(cè)隱性小刻印的下方標有加光,例如22,表示加光為+2.25D。,,7.用直尺檢測鏡片裝配的平整性,4點隱性小刻印是否成一直線,如果左右眼的瞳高是不一致的,則左右眼的隱性小刻印的直線應該平行。,8.用測量卡測量鏡片加工后的左右眼的瞳距和瞳高。方法是將
20、眼鏡放在測量卡上,鏡片的外曲面靠測量卡,鏡架的鼻梁的中心對準測量卡的斜線箭 頭的中心,,右眼鏡片的十字線對準的測量卡上的數(shù)值為右眼瞳距,左眼鏡片的十字線對準的測量卡上的數(shù)值為左眼瞳距。十字線對準測量卡上的0高度后,眼鏡圈的內(nèi)側(cè)對準的 高度數(shù)值為鏡片的瞳高。,9.有些測量卡上沒有瞳高線的測量,則可以用直尺測量左右眼的瞳高。 10.檢驗鏡片是否加減反射膜。,三、注意事項 1.近用屈光度的測量比較困難,因為近用參考圈的位置不
21、一定是近用屈光度的設計基準點,因此一般可以以遠用屈光度和加 光的刻度值 作為參考。,2.有些焦度儀上帶有漸進鏡片的測量程序,并不一定符合所有的漸進鏡片的設計,因此還是以隱性小刻印作為基準,定出其他的位置來測量,比較準確。,3.在棱鏡參考點測量垂直棱鏡時有些公司的鏡片沒有加減薄棱鏡,此時主要比較左右眼鏡片的垂直棱鏡差異量,第四節(jié) 、外觀檢查,(一)裝配質(zhì)量(二)配裝眼鏡的外觀質(zhì)量和整形要求,(一)裝配質(zhì)量,1、
22、正頂焦度鏡片配裝割邊后的邊緣厚度應不小于1.2mm2、配裝眼鏡鏡片與鏡圈的幾何形狀應基本相似且左右對齊,裝 配后不松動, 無明顯隙縫。,3、雙光眼鏡兩子鏡片的幾何形狀應左右對稱,直徑互差不得大于0.5mm,4、金屬框架眼鏡鎖接管的間隙不得大于0.5mm5、配裝眼鏡的外觀應無崩邊、焦損、翻邊、扭曲、鉗痕、鍍(涂)層剝落及明顯擦痕,6、配裝眼鏡不允許螺紋滑牙及零件缺損7、配裝眼鏡無割邊引起的嚴重不均勻的應力存在,(二)
23、配裝眼鏡的外觀質(zhì)量和整形要求,1、配裝眼鏡的外觀質(zhì)量:鏡架的表面要求光潔:重點看鏡腿中部和鏡圈莊頭部分。,外表面允許有直徑0.5mm的坑3~5個。焊點光潔。無異突毛刺。左右鏡圈尺寸基本一致。,2、整形要求,配裝眼鏡左、右兩鏡面應保持相對平整。配裝眼鏡左、右兩托葉應對稱。配裝眼鏡左、右兩鏡腿外張角為80°-95°,并左右對稱。,兩鏡腿張開平放或倒伏均保持平整,鏡架不可扭曲。左右鏡腿傾斜度互差不大于2.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定配眼鏡檢測中的幾個問題
- 裝配眼鏡國家標準-b13511
- 配眼鏡挑選眼鏡框和鏡片的技巧
- 驗配眼鏡實施細則
- 散光如何配眼鏡及治療方法
- 散光如何配眼鏡及治療方法
- 眼鏡維修檢測技術(shù)課程整體教學設計
- 眼鏡維修檢測技術(shù)課程整體教學設計
- 眼鏡
- 基于眼鏡框架的生理信號檢測技術(shù)的研究.pdf
- 第4節(jié)眼睛和眼鏡檢測題(含答案)
- iso 11980-2012 眼科光學.隱形眼鏡和隱形眼鏡防護產(chǎn)品.臨床檢測指南
- 戴眼鏡駕駛員疲勞檢測算法的研究與實現(xiàn).pdf
- 一種基于特征點檢測的跨場景眼鏡檢索方法.pdf
- 基于特征檢測的多視角眼鏡虛擬試戴算法研究與實現(xiàn).pdf
- 隱形眼鏡的銷售
- 眼鏡的技術(shù)參數(shù)
- 谷歌眼鏡的真面目
- 防輻射眼鏡的價格
- 光學眼鏡和太陽鏡鏡框中鎳釋放量的檢測參照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