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霸府與曹丕代漢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曹操霸府與曹丕代漢曹操霸府與曹丕代漢陶賢都(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南,長沙,410082)摘要:摘要:建安元年曹操奉迎漢獻帝都許,控制東漢的軍國大權,確立霸府統(tǒng)治。曹丕在曹操病逝不久后能夠順利迅速地實現漢魏王朝更替,曹操霸府早已為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曹操霸府充當了漢魏易代的工具,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曹操霸府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人才上的準備;二、曹操霸府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制度上的準備;三、曹操霸府為曹魏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四、曹操霸府統(tǒng)治時期樹立了權威,為漢魏王朝更替作了輿論上的準備。關鍵詞:關鍵詞:曹操;霸府;曹丕,漢魏更替[中圖分類號中圖分類號]K235K235[文獻標識碼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收稿日期]《三國志》卷1《武帝記》評曰:漢末,天下大亂,雄豪并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用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最優(yōu)也。陳壽對曹操的一生進行了總體的

3、評價,這些評價是恰當的??傆蕶C,就是說控制東漢皇帝和中央政權;克成洪業(yè),是指曹操統(tǒng)一北方,奠定曹魏王朝的基礎。曹操之所以能夠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是通過霸府1與霸府政治來實現的。曹操從建安元年(196)奉迎漢獻帝都許后確立霸府統(tǒng)治,直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去世,霸府統(tǒng)治長達24年之久。曹操霸府充當了漢魏易代的工具。曹丕在經過一段短暫的霸府統(tǒng)治后,能夠順利地實現漢魏王朝更替,曹操霸府早已為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漢魏易代在曹操霸府統(tǒng)治時期就

4、已經完成了實質性的轉變,曹丕只是從形式上來完成王朝更替,從而使曹魏代漢名實俱備。一東漢王朝從光武帝開始,到和帝時期為止,已經走過了它的強盛時期。和帝以后,東漢政權日趨腐敗,政治極端黑暗,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黨錮之禍,加速了統(tǒng)治集團的腐敗。經過宦官和外戚的斗爭,東漢中央政權的權力和威望削弱了。地方長官的權力增大,一些州郡牧守,競相擴大自己的勢力,手握大權,成為了割據一方的軍閥,“大者連郡國,作者簡介:作者簡介:陶賢都,男,(1977——)

5、,湖南瀏陽人,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科技新聞傳播史,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1關于霸府,是魏晉南北朝史書常見的一個名詞,但是對于霸府卻并沒有較為明確的定義?!稘h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版)中對霸府所下的定義:指晉、南北朝和五代時勢力強大,終成王業(yè)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吨袊鴼v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中對霸府的解釋是:霸府指魏晉南北朝時期控制朝廷,作稱帝準備的府屬,也稱霸朝。以上對霸府的解

6、釋雖然有一定的正確性,但是也存在著概念比較模糊的缺陷。要對霸府有一個較為清楚的了解,最為重要的是理解霸一詞。霸一詞,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歷史。在中國古代的文獻記載中,《左傳》中較早多次出現霸一詞,在此以前的史籍中未見有關霸的記載?!蹲髠鳌分杏嘘P霸的記載多與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有關,《左傳》成公二年記載:“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鄭玄注云:“天子衰,諸侯興,故曰霸。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教,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晉杜預注

7、、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427頁)。鄭玄以春秋五霸的歷史背景作為依據,從權力方面來說,是說天子衰,諸侯興的權勢消長,從霸的內容來說,是把持王者之政。應該說,鄭玄的注解較好地把握住了霸的基本內涵,后世所謂霸的意思應該與此相通?!栋谆⑼?號》篇中對霸一詞也有所解釋:“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職,會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義”,又“霸猶迫也,把也。迫脅諸侯,把持王政”。(清陳立撰,《白虎通疏證》卷2

8、《號》,中華書局,1994年8月版,第62頁、63頁)《白虎通》中后一種解釋也許更接近于霸的實質,以強凌弱,尚武尚力,這與古籍中的對“霸”的詮釋也很一致。根據史書的記載以及參考學者們的解釋,霸府可以作如下的定義,所謂霸府,也叫霸朝,是權臣建立的控制皇帝和朝廷、作為國家實際權力中心的府署機構。霸府應該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從權力方面來說,霸府權力是在保存傀儡皇帝的情況下實際取代了皇權而對國家實行統(tǒng)治,二是從霸府的統(tǒng)治基礎來說,霸府應該有機構

9、和僚佐發(fā)揮國家權力中心的作用,其發(fā)揮的作用是中國古代社會中皇帝發(fā)揮正常作用時朝廷的功能。3操為丞相,丞相府是霸府,是實際的權力中心,所以曹操的丞相府也就十分龐大。在曹操的丞相府之中,據《三國志》的記載,有東曹、西曹、法曹等。丞相之下各曹的設置,“是列曹尚書由內廷轉到外朝,由少府手上轉到丞相手上的開端。這是職官制度上的一個重要改革”[5](第22頁)。其實,曹操在丞相府下設置諸曹,擴大丞相府的規(guī)模,是為了更好地集權??傊懿俚呢┫喔且?/p>

10、個龐大的機構,所掌握的權限非常大,行使著原來中央朝廷機構的職能。對于此時期曹操丞相府的特殊性,有不少的書中也有涉及,例如,安作璋、熊鐵基所著的《秦漢官制史稿》一書中論述曹操的丞相府時說:“東漢末曹操為丞相,府掾又復增多,然其性質與前比已大不相同,所謂丞相府,實則是一個小朝廷”[6](第39頁)。書中將曹操的丞相府稱為小朝廷,其實,將曹操的丞相府稱為真朝廷更為確切,丞相府雖然沒有朝廷之名,但是發(fā)揮的卻是朝廷機構的功能。霸府成熟時期(建安十

11、八年213年——220年)封公建國,是曹操擺脫漢獻帝對他僅有名義的羈縻、帶有本質性的行動,是曹操霸府向曹魏王朝轉變的過渡階段。在這一階段,曹操有計劃地將霸府推向新的王朝。建安十八年(213)七月,曹操開始建魏社稷宗廟。十一月,曹操就把魏國的中央政府建立起來,開始置尚書、侍中、六卿,以及五曹。曹操以魏公兼丞相,對漢室諸官進行了大調整,把在漢朝任官的官員從形式上和實質上都轉變成為了魏國的官吏,漢魏更替完成了實質性的轉變。二曹操通過霸府控制了

12、東漢的軍政大權,新舊皇權更替在實質上已經完成,東漢皇帝和政權只是空留有名號。在曹操霸府統(tǒng)治時期,曹操雖然大權在握,但并沒有能夠正式登上皇位,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未能將霸府轉變?yōu)樾峦醭某ⅲ@一任務只有交給其子曹丕來完成。曹操未能將霸府轉變?yōu)樾峦醭且粋€人們議論紛紛的問題。對于曹操沒有登上皇位,實現新舊王朝更替的原因,司馬光的論述具有代表性:“以魏武之暴戾強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無君之心久矣,乃至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志之不欲哉

13、?猶畏名義而自抑也”[4](卷68第2174頁),司馬光認為曹操沒有能廢漢自立的原因在于“畏名義而自抑”。今人張作耀先生對這一觀點作了進一步的分析1,他認為曹操沒有能夠廢漢自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曹操認為,“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1](卷1第4頁),二,報漢之心始終對他有著一定影響,三,曹操擁漢扶漢而不篡漢的話說得太多了,實在是不便自食其言,四,不愿把自己同劉備、孫權擺在同等地位上。對于這一問題,柳春新先生則有另外的解釋,

14、“曹操未能廢漢自立,歸根結底是取決于現實的政治條件或政治實力,而非觀念性的畏名義而自抑”2。這兩種觀點,有其合理性,但是也有其片面性。曹操未能將霸府轉化為新王朝,既有思想方面的因素,同時也受制于當時的政治條件。雖然是這樣,曹操霸府向新王朝轉變的趨勢是日益明朗,可以這樣說,如果曹操沒有病逝,霸府轉變?yōu)樾峦醭@一步應該會在他手中完成。對于曹丕,曹操在霸府統(tǒng)治時期就開始著力加以培養(yǎng),“建安十六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1](卷2第57頁),

15、曹操以曹丕為副丞相,是為了提升曹丕在霸府中的地位,同時也有利于加強霸府的統(tǒng)治。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為魏國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經過短短的幾個月,曹丕就在曹操霸府統(tǒng)治的基礎上完成了新舊王朝的更替。曹丕之所以能夠迅速順利地完成新舊王朝的更替,與曹操霸府統(tǒng)治密切相關。曹操霸府充當了漢魏皇權轉移的工具,為漢魏禪代奠定了基礎。曹操霸府對于漢魏王朝更替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具體的論述參閱張作耀:《曹操集權而未篡漢自立辨析》,《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