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江南的民俗文化江南的民俗文化(一)民俗是約定俗成、世代積累、長久穩(wěn)定的,往往超越歷史階段而存在且延續(xù)至今。走三橋習俗,記載了江南的民俗文化傳統(tǒng)。江南人在月光下出游,走過至少三座橋,傳說是一種避災求福的民間活動,后來演變成為一種普遍的吉祥禮儀。據(jù)記載:“婦女相攜宵行,以祛疾病,必歷三橋而止,謂之走三橋”。上海,也有走三橋的民俗活動。由于走三橋是在月光下步行的,因此也叫“走月亮”。這個名字讓我想起那首“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橋頭到橋頭…
2、…”的老歌。走月亮當晚的氛圍也著實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樣——天上云追月,地下風吹柳……晚風悠悠吹,小河靜靜流……天上廣寒宮,地下櫻桃河;月下走三橋,青春永不老。古時,才子佳人在月明之夜徜徉在櫻桃河邊,所感受到的不只是溫馨和浪漫,那是整個身心的愉悅。江南的每一座橋都是有韻有味,因為橋就是江南人的性格,橋也構(gòu)建了江南的民風與民俗。每逢中秋夜晚,江南的橋總是煥然一新,流光溢彩,“橋橋?qū)χ牛ハ嗄?,脈脈含情,縈水環(huán)繞,波光橋影,綠樹掩映。如質(zhì)樸典
3、雅的東方女子,妙曼地跳舞,橋與橋之間的街圩,如舞起的裙裾,倒映著粼粼碧水……一條長江,分開了南北,從此便有了粗獷的江北與柔媚的江南。江北,多為廣袤的平原,江南多是浩淼的水鄉(xiāng)。平原厚實,那是江北人世世代代淳樸的厚重;水鄉(xiāng)淡雅,自是江南祖祖輩輩優(yōu)雅的書香,沉淀了千年的古韻與風華……江北,當是粗獷的江北;江南,自是婉約的江南??偸窃邳S昏時想起江南,那煙那霧那雨那水,那雨后的彩虹下面走來婀娜的江南女子……歌在花叢,歌在水邊,歌在煙雨的江南,舞在
4、飄渺的江南。走進江南的街阱,依舊可見紡車吱呀,童謠呢喃;水波粼粼,荷葉碧碧;菜油飄香,糯米情長……遠處可見,江南女子采桑,養(yǎng)蠶,織布,浣衣;藍花的頭巾,竹絲的斗笠,紅綠蝴蝶的發(fā)結(jié),還有那羞紅的笑魘……江南女子,雨一樣輕輕,霧一樣盈盈,總會在我的夢中羞答答地開放,緩緩地飄散著一縷綠暗香。江南的趕集,最是一道風景。彎彎的拱橋上,江南女子,三五成群,花花綠綠,嘰嘰喳喳,人在橋上,影在水里,青春蕩漾……江南的女子來到集市,蜜桃也好,密橘也好,枇
5、杷也好,只是叫賣卻不說價錢,買者還價多少就是多少,從不開價也從不討價。賣完水果,她們就來到布店,扯一截花布,或綠或紅,身上一披,驀然便幻化成了一群美麗的孔雀。然后,一路有笑有歌,走過一塊塊菜花地,走過一座座石拱橋,走過一棵棵綠柳樹,宛若天女散花一樣,飄進了貼滿了福祿門神的各自的家門……——江南的民俗文化(二)1993年早春時節(jié),我第一次走進徽州,卻感到有一種懷舊的氣息撲面而來。迷離之間,我總覺得自己似曾來過,卻又似乎很遙遠。一時間,我陶
6、醉在徽州溫潤的人文環(huán)境中。黃山腳下的屯溪古鎮(zhèn),處處體現(xiàn)著江南的柔美——一邊是泛黃的昨日,一邊是明媚的今天?;罩?,就像一方沉默的古硯,被時光研磨,又在水中慢慢洇開,便生動了整個的江南?;罩菖品皇冀ㄓ诓煌?,那些精致絕倫的雕刻和古韻天然的圖紋昭示著它們曾經(jīng)的氣派與輝煌。牌坊象征著忠、孝、節(jié)、義的人文內(nèi)涵,記述了曾經(jīng)的輝煌,也收藏著經(jīng)年的故事。現(xiàn)代文明的曙光,鍍亮了亙久的人文歷史,濯洗了銹蝕的文明,一座座浸透著威嚴,折射著顯赫,隱喻著情感的
7、牌坊,向世人訴說著千百年的風雨滄桑。如今,我只能在遺留的映象中尋找當年忠臣孝子與烈女節(jié)婦的沉浮背影,在徽州歷史里翻閱那些動人的故事。挽著歲月的高度,將思緒達的人生中獲得一種厚重與淡定的感覺。如今,古老的徽州已不僅僅是一幅掛在江南墻壁上的水墨畫了?;罩莸陌部?,是一個有著古老文化遺傳的地區(qū),由于移民的大量定居,又給這個地區(qū)帶來了外來文化的沖擊。“錯居多諸方之人,聲音五方皆備”。安康的人口構(gòu)成為各種文化藝術(shù)的發(fā)展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chǔ)。安康文化受到多
8、元文化的影響,南北融合,東西薈萃,相互滲透,相互借鑒,使得民間藝術(shù)百花齊放,風格殊異,色彩斑斕。具有代表性的安康花鼓戲、安康道情、安康曲子以及舞龍燈等四種民間文藝,當為安康文化藝術(shù)的瑰寶。把潮濕的心托付給清風明月,最懷念雨巷深處,那一抹淡淡的氤氳與溫馨……我和江南有個約定……——江南的民俗文化(四)安康花鼓戲安康花鼓戲包括“八岔戲”“小調(diào)戲”“大簡子戲”三種地方小型歌舞,最早來源于湖北鄖襄一帶,后來沿漢江傳入安康,與各地山歌調(diào)子融合在一
9、起,逐漸形成一個定型的地方劇種,尤以旬陽、漢陰、紫陽、平利花鼓最有代表性。小調(diào)戲除了本地原有的小調(diào)曲調(diào)和小調(diào)戲之外,大多是鳳陽花鼓戲的回流。鳳陽花鼓的唱腔名目與梆子腔聯(lián)唱的形式,在江南長期流傳過程中,經(jīng)與當?shù)爻蝗诤?,不斷得到升華和提高,隨著江南移民的遷入而傳播開來。富有江南韻味的小調(diào)很快在新的土壤中生長起來,大筒戲的大量劇目主要來自鄂西民間。清初,鄂西花鼓藝人隨移民的遷入不斷流入安康,更加促進了安康花鼓戲的發(fā)展和繁榮。隨著安康花鼓戲的
10、蓬勃發(fā)展,三種聲腔同臺分演,藝術(shù)風格逐浙趨于統(tǒng)一。但因各地演出形式不同,其稱謂也有差異:安康稱“二棚子”“地蹦子”“拉花兒戲”“花鼓子”“大筒子”“風攪雪”等,表演形式及唱腔與陜南其他地區(qū)大同小異。由于花鼓戲用人不多,對舞臺的要求也很隨便,只要有八仙桌一張即可開臺,客店的大炕上能湊合。如在廟會演出,只需用桌子拼一小舞臺,三方圍以蘆席則成;春節(jié)鬧花燈后走演出,多以二人抬一八仙桌隨隊行動,無條件的地方就在地下演出也可,因而又稱“地蹦子”。因
11、而,花鼓戲無論平川高山,大溝山岔均可隨時演出,極為方便。花鼓戲大多反映地方風土人情與日常生活,尤其是山區(qū)人民的勞動與情愛;表現(xiàn)封建禮教束縛下,癡情不諭的愛情故事,歌頌勞動人民的純樸、善良和才智,諷刺剝削階級的貪婪與愚味。由于花鼓戲長期潛居勞動人民之中,且演出方便,不局限場合,演員與觀念常常融為一體,演到高潮時,觀眾中也不時有人跳上臺去參加演唱。每到夏天,江南的城坊鄉(xiāng)村醵資演戲,以敬鬼神,攘災厲,以自娛自樂為主。所演之戲有徽班,亂彈高調(diào)等
12、本地班;所用言語系道地土話,所著服裝皆極簡陋陳舊,故俗稱衣冠不整為‘目連行頭’,演戲的人皆非職業(yè)的優(yōu)伶,大多系鄉(xiāng)下的農(nóng)夫,也有木工、瓦匠、船夫、轎夫之流混雜之人。待到秋風起時,戲班自便即解散,演員們便各自做自己的事去了。觀看江南鄉(xiāng)下的社戲,可以了解很多江南民間的趣事和思想,雖然是原始的為多,卻可見江南通俗文化之一斑。魯迅先生《社戲》中談到江南的戲劇,其審美觀是中庸平和的,所以他崇尚自然簡素,不喜歡夸張作態(tài)與強烈的表情。他說:“我不喜歡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