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復習用非中文專業(yè)古代漢語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 代 漢 語,殷國光 xxx 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導 論,教學內(nèi)容: 1、初步介紹課程性質(zhì)、教學目的、研究對象、 學習方法等。 2、介紹本課程的教材體例及講授方式、結(jié)業(yè)方 式。教學重點:非中文專業(yè)《古代漢語》的學習目的及需掌握的教學內(nèi)容。深入了解這門課程的工具性質(zhì)。教學時數(shù):2課時。,一、古代漢語的界定及課程性質(zhì)、目的和要求何謂古漢語?古漢語將要學習什么?古

2、代漢族人民群眾使用的語言叫古代漢語。這是與現(xiàn)代漢語性對的名稱,有廣義、狹義兩種含義。廣義的古漢語是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而言的,通常以“五四”時期為分界線。五四以后的是現(xiàn)代漢語,五四以前歷代漢族人民群眾使用的語言,早自周秦西漢,甚至殷商的甲骨卜辭,晚至林紓、嚴復翻譯的西方小說、哲學著作,以及各種彈詞、戲曲,無論口頭還是書面的都屬于古代漢語范疇。,狹義的古漢語除了時代因素之外,還有文體因素,它指的是在先秦西漢口語基礎上形成的,而后為唐宋以后的古文

3、家所摸仿和學習的書面語,即一般所說的文言。其實自古代六朝以來就已經(jīng)在民間口語基礎上產(chǎn)生了白話文,如佛教的偈語、理學家的語錄,唐五代的變文,宋元話本,明清的白話小說等,它們是現(xiàn)代漢語(白話文)的直接祖先,我們稱之為“古白話”。此為狹義古漢語的兩個系統(tǒng)。古代漢語書面語分期:殷商時期為遠古漢語;周秦兩漢為上古漢語,魏晉南北朝隋唐宋為中古漢語,元明清近古漢語。,古代漢語課學習的內(nèi)容 由于古白話和文言文是兩種相差很大的文體,而古白話應用范

4、圍不廣,普遍意義不大,浩如煙海的我國古籍基本上是用文言文寫成的,因此,我們首先要集中精力學好具有普遍意義的古文言,而將古白話放在較高階段去研究。因為古白話相對于文言文來說,在詞匯、語音、語法等方面都與現(xiàn)代漢語十分相近。,如:《鄭伯克段于鄢》:“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薑。生莊公及公叔段。莊公寤生,驚薑氏,遂惡之。愛公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薄督鹌棵贰返谒幕兀骸霸捳f王婆拿銀子出門,便向婦人滿臉堆下笑來,說道:‘老身去那街上取瓶酒

5、來,有勞娘子相待官人坐一坐。壺裏有酒。沒,便再篩兩盞兒,且和大官人吃著。老身直去縣東街,那裏有好酒買瓶來,有好一歇兒耽擱?!?顯而易見,兩段大為不同,第一段是距今較遠的文言文,不經(jīng)講解,就很難讀懂。第二段是接近現(xiàn)代漢語的古白話,比較容易理解。所以,古代漢語課的學習內(nèi)容主要是文言文。古漢語內(nèi)容主要包括:殷商典籍(包括甲骨文、金文)、周秦兩漢典籍,唐宋時代及以后仿古作家的作,品,魏晉以后興起的“駢體文”,歷代詩歌詞曲。 (一)課程

6、性質(zhì):古代漢語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同時也是一門工具課,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專業(yè)課打基礎。作為一名非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本科生,需要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獲得相應的古代漢語基礎知識,培養(yǎng)閱讀和欣賞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肮糯鷿h語”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開設這門課的主要目的有兩個: a.培養(yǎng)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為與古代中國相關的學科研究創(chuàng)造條件; b

7、.熟悉古代的語言材料和各種語言規(guī)律,為漢語言文字學的研究定基礎。1、是一門語言基礎課。作為基礎課,我們固然要學習一點文字、音韻、訓詁、詞匯、語法等知識,但不,能把它當做一門理論課,不能在理論上多糾纏,而應把主要精力放在閱讀實踐上,解決閱讀中的實踐問題;另一方面對待教材中出現(xiàn)的文選,要注意從語言角度而不是從文學角度去學習,即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作品語言本身,對文選學習,要做到字、詞、句三落實,切實弄懂文章中的字義、詞義、句意。真正做到咬文嚼

8、字,不輕易放過閱讀中的難點、疑點,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滿足于大概如此。2、是一門工具課工具課就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工具,而本身并非學習的目的。學習古漢語目的是為了學習古代文獻,看懂古書,為各方面服務。因此,這一性質(zhì)決定了對教材中文選的學習不能停留在學一篇懂一篇的基礎上,而要能舉一反三,具備閱讀其他古書的能力。文選有限,要讀的古書千千萬萬,怎樣解決這一矛盾,這勢必要求我們在學習文選時不能滿足于隨文釋,義,不能滿足于能夠串講的程度,而要

9、努力使自己的古漢語知識的系統(tǒng)化,條理化達到執(zhí)簡馭繁的目的,教材中的古漢語常識即為此而設。我們要從這一角度去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古漢語常識,而不能看作是純理論上的要求。特別應該注意詞義的歸納、整理,因詞匯沒有語法那樣的高度概括性,懂得古漢語常識上講的一些詞匯方面的理論是一回事,而運用這些理解去掌握具體的一個個詞匯系統(tǒng)是另一回事,這需要長期的積累,重要的并不在于背出一些常用詞各有哪些義項,而在于通過學習掌握分析詞義的方法,并學會運用這些方法去分

10、析教材中沒有安排的字詞。故應學會在學習過程中隨時歸納隨時整理,如此才能達到學習古漢語的目的。,為什么要學習古代漢語?,1、了解傳統(tǒng)文化,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必須學習古代漢語。如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下片:“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庇懻摚喝绾螌Υ齻鹘y(tǒng)文化? 2、提高理解與運用現(xiàn)代漢語的能力,必須學習古代漢語。如《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p>

11、 近人李叔同的《握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3、欣賞與研究古代文學作品,必須學習古代漢語。如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币箽w人,許多注者解釋為“在夜間回家的人”。其實,“歸”除了回歸之外,還有“投宿、投奔”的意思。,4、掌握與提高中學語文的教學輔導能力,必須學習古代漢語。(二)教學目的和要求:(1)理解古書注解的基本方法與注解體例,常用的注解術語;(2)掌握漢字

12、的構(gòu)造、形體演變、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等知識,學會分析一定數(shù)量常用漢字的基本構(gòu)造和本義;(3)掌握古漢語詞匯知識以及古今詞義的異同,詞的本義和引申義;(4)掌握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的性質(zhì)、編排方法和使用方法;(5)掌握古代漢語語法(句法和詞法)知識及其特點,了解古代漢語常用的修辭格。,(6)學會給古書標點斷句和把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文,培養(yǎng)閱讀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7)理解古代漢語語音知識及語音發(fā)展演變的主要規(guī)律,能夠運用所學的古

13、漢語音韻學知識解釋古代有關的語言現(xiàn)象;除此之外,學習古代漢語,還應了解一定古代詩歌尤其是近體詩的特點,培養(yǎng)欣賞閱讀古詩文的興趣和分析淺近詩歌格律的能力。,怎樣學習古漢語?,1、傳統(tǒng)的方法——識記  古人學習文言語言的方式方法就是“死記硬背”。他們要經(jīng)歷十年寒窗之苦,硬背下大量的文言文,方能熟悉文言語言,運用文言語言寫作。討論:如何評價古人“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   對于死記硬背

14、的學習方法,我們不能一言否定之,要對其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死記硬背的合理性: 符合青少年兒童的智力特點:記憶力強,理解力弱。    符合青少年兒童學習的規(guī)律:先記憶,再理解。 死記硬背的劣根性: 易疲勞。效率低。易遺忘,2、現(xiàn)代的方法——感性與理性相結(jié)合現(xiàn)代人學習古代漢語的方法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jié)合,所謂的感性認識就是要閱讀文言作品,感受文言語言;所謂的理性認

15、識就是學習古漢語的文字、詞匯、語法等各種知識與理論,用這些知識與理論來深化對古代語言的理解。    要有死記硬背的識記精神。要有聯(lián)系的科學態(tài)度。二、教學時間安排: 計劃學時36課時,每周2學時。講授方法: 教學思路:以文選為綱,穿插通論。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 講練結(jié)合。輔之以多媒體課件教學。,三、結(jié)業(yè)方式: 平時學習成績與結(jié)業(yè)考試成績相結(jié)合,分別占總成績的30

16、%和70%。,,教材和參考書(一)指定教材——《古代漢語》(殷國光 趙彤 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文選、常識、常用詞三結(jié)合《古代漢語》教材的內(nèi)容由文選、常識及常用詞三部分組成。文選——古代漢語的語言材料常識——學習古代漢語的知識和理論常用詞——古代詞義材料  以上三方面的內(nèi)容,學習時不可偏廢。閱讀文選時,要掌握詞的用法和特點,學習常識理論,要結(jié)合文選,常用詞的學習應當貫穿始終。(三)參考書目  古代漢

17、語   王力   中華書局   2002  古代漢語   郭錫良   商務印書館   1999  文字學概要   裘錫圭   商務印書館   1998  中國文字學史 胡樸安   商務印

18、書館   1998  說文解字   許慎   中華書局   1999  同源字典   王力   商務印書館   1999  中國文字學   唐蘭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19、;漢語史稿   王力   中華書局   2000  古漢語虛詞   楊伯峻   中華書局   2000,,漢語語法史   王力   商務印書館   2002 馬氏文通   馬建忠&#

20、160;  商務印書館   2000  古漢語語法及其發(fā)展   楊伯峻   語文出版社   2001  音韻學教程   唐作藩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  中國音韻學史   張世祿   商務印書館

21、60;  1998  詩詞格律   王力   中華書局   2000  中國訓詁學史   胡樸安   商務印書館   1998  訓詁學   洪誠   江蘇古籍出版社  

22、1984  古文標點例析      語文出版社   1998  古代漢語教程   張世祿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0  古代漢語通論   王寧等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6  古漢語詞

23、匯綱要    蔣紹愚   商務印書館   2005 聯(lián)綿字典  符定一  中華書局  1946 古漢語詞義分析  洪成玉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 古代漢語詞義通論  高守綱  語文出版社  1994 古漢語常用字

24、字典  王力等  商務印書館  2005 中國文字之原始及其構(gòu)造  將善國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0 說文解字通論  陸宗達  北京出版社  1981 上古音手冊  唐作藩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2,,參考期刊: 《中國語文》《古漢語研究》《語言教育與研究

25、》《修辭學習》《方言》《修辭學習》《語文研究》《語言文字應用》《漢語學習》《語言研究》   《世界漢語教學 》《當代語言學 》《語文建設》,第一單元 古書的注解,教學內(nèi)容:古書注解的種類、體例、內(nèi)容及常見的術語。《論語》、《禮記》選講教學重點: 1、理解古書注解的基本方法與注解體例,常用的注解術語; 2、結(jié)合文本熟悉古注,并適當掌握古漢語常用詞語及語法現(xiàn)象。學習課時:4 課時,通

26、論一 古書的注解,一、古注的產(chǎn)生 時有古今,地有南北,人有雅俗,因而造成了語言文字上的隔閡。有了隔閡,就需要疏通,注釋由此而興起。古書注解萌芽于先秦,興盛于漢代。二、古注的種類(萌芽于先秦,興盛于西漢) 1、傳:作為一種古注,最初主要是論述本事,或闡述經(jīng)義。后來,傳則重于對經(jīng)文字句的解釋,與“注”同。 2、箋:是標識(zhì)的意思。其特點是對前人注釋的闡明、補充、訂正。以鄭玄為《毛詩》作箋為代表。 3、章句:即

27、離章辨句。特點是側(cè)重句、章的串講,闡發(fā)文意。以漢代王逸的《楚辭章句》、趙岐《孟子章句》為代表。,4、疏、正義 漢代的古注,后人又讀不懂了,于是從六朝開始,古人又給注作注,這就是“疏”或“正義”。其特點是不僅注釋經(jīng)文,還要注解古注,因此往往是旁征博引,文字繁瑣冗雜。如細分,“疏”屬于私人注釋,如唐代賈公彥的《周禮疏》;“正義”屬于官修,如唐孔穎達的《毛詩正義》。 5、集解:即匯集眾說而解之。如魏時何晏的《論 語集解

28、》。“集注”、“集釋”等與“集解”性質(zhì)相同。按:晉代杜預的《春秋經(jīng)傳集解》另有含義,是“集”經(jīng)、傳為一書而為之作“解”的意思,雖名“集解”,實為杜氏一家之言。6、音義:是兼釋字音和字義的一種古注,以注音為主。其代表為唐代陸德明的《毛詩音義》、《周易音義》、《尚書音義》等(合稱《經(jīng)典釋文》)?,F(xiàn)在通行的《十三經(jīng)注疏》中,除《孟子》外,其余十二部書的注音均采自《經(jīng)典釋文》。,三、古注的體例 古注的體例比較復雜。就《毛詩正義》而

29、言,其中涉及到四種古注,即毛傳、鄭箋、孔疏和陸氏音義,總的編排原則是以歷史先后為序?!抛⒌膽T例,凡相同的字句,只在首次出現(xiàn)時出注?!抛Ⅲw例不一,側(cè)重亦不同,有的側(cè)重指出用典出處,如唐李善注《文選》;有的側(cè)重考核史實,增補史料,如南朝裴松之為《三國志》作的注;有的側(cè)重闡明哲學思想,如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的《莊子》;清仇兆鰲注杜詩,除注明出典之外,并劃分段落,詮釋大意,側(cè)重分析鑒賞,等等?!鶡o論讀古書還是今天的書,我們都要切實關注

30、書前的序言或凡例、敘例一類的文字,借以了解書的編排體例。,四、古注的內(nèi)容古注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與今人注釋多以解釋字詞為主不同。充分利用古注,對我們閱讀古書大有幫助。古注一般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內(nèi)容:1、解釋詞義2、串講文意3、分析句讀4、說明修辭表達方式5、詮釋典故成語6、考證名物7、??蔽淖?、說明語法9、標注字音,五、古注中常見的術語:古注術語很多,則其要者簡介如下:1、曰、為、謂之:常置于被釋詞語之前,略相當于現(xiàn)代

31、漢語的“叫做”。除了一般釋義外,這些術語有時還用來分辨同義詞。例如: ①《論語·先進》:“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朱熹注:“谷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饉?!薄墩撜Z·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鄭玄注:“《大司徒》云:‘同師曰朋,同志曰友’?!保追f達《論語正義》) ②《楚辭·離騷》:“各興心而嫉妒?!蓖跻葑ⅲ骸昂t為嫉,害色為妒?!?、謂:常放在被釋詞語之前,意為“

32、說的是……”、“指的是……”等。如: ①《荀子·天論》:“強本而節(jié)用。”楊倞(liàng,求索,求; jìng:強)注:“本,謂農(nóng)桑?!雹凇冻o·離騷》:“恐美人之遲暮?!蓖跻葑ⅲ骸懊廊酥^懷王也?!?、猶:表示用近義詞作注,或者是用引申義訓釋本義。意為“如同”、“等于說”。如: ①《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敝祆渥ⅲ骸爸?,猶但也?!?②《左傳·

33、莊公十年》:“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杜預注:“間,猶與也。”4、貌、之貌:表示性質(zhì)或狀態(tài)的術語,意為“……的樣子”。如: ①《莊子·逍遙游》:“夫列子御風而行,冷然善也?!惫笞ⅲ骸袄淙?,輕妙之貌?!?②《楚辭·九江·涉江》:“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王逸注:“崔嵬,高貌也?!?、渾言、析言、統(tǒng)言、通言、散言、對言、散文、對文,6、辭(詞):古人把虛詞叫做 “辭”或“詞”,在注解中

34、使用這個術語,就是指明虛詞。如:《詩·周南·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泵珎鳎骸八?,辭也?!?、之言、之為言:聲訓術語。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進行訓釋,表示被訓釋詞和訓釋詞語源相同,意義相通,旨在探求事物得名的由來,這就是所謂的“聲訓”。如: ①《爾雅·釋訓》:“鬼之言歸也?!?②《說文》:“祓,除惡祭也。徐鍇曰:‘按,祓,之為言拂也?!?③《說文》:“禳,磔(zhé古

35、代的一種酷刑,把肢體分解;漢字的筆畫,即捺nà)禳祀?yún)栄暌?。徐鍇曰:‘禳之為言攘也’。” ④《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敝祆渥ⅲ骸罢疄檠哉?,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為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按:聲訓也可以不用專業(yè)術語,例如:《釋名》:“日,實也。”“月,闕也。”“冬,終也。”“土,吐也,能吐生萬物也?!薄吧?,產(chǎn)也,產(chǎn)生物也。” 《三國志·魏書·文

36、帝紀》:“夫葬者也,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讀為、讀曰:說明通假字的術語。如: ①《莊子·逍遙游》:“而御六氣之辯。”郭慶藩注:“辯讀為變?!?②《漢書·賈誼傳》:“天下無倍畔之心?!鳖亷煿抛ⅲ骸氨蹲x若背?!?9、讀若、讀如:表示注音的術語。如: ①《說文》:“宄讀若軌?!?②《呂氏春秋·重己》:“其為飲食酏(yí)醴也,足以適味充虛而已矣?!备哒T注:“酏讀如《詩

37、》虵虵碩言之虵。” 按:“讀若”、“讀如”這兩個術語有時也用來表示通假字。10、如字:用于注釋多音多義字,依本音讀叫作“如字”。 “本文”解釋多義字時所用術語。11、衍文、脫文:??毙g語。衍文也叫“衍字”,簡稱“衍”,指古籍中因傳抄、刻印而誤加的文字。 脫文也叫“奪字”,簡稱“脫”,指古籍因傳抄刻印而脫落的字。,六、古注的局限性 1、古人的注釋不可避免地要打上封建社會的烙印。 2、古人對語

38、言現(xiàn)象缺乏科學的理解,以至望文生訓,牽強附會。 3、旁征博引,繁瑣冗雜。只有了解了古注的局限性,才能在使用古注時注意棄其糟粕,取其精華,才能使古注更好地為我們閱讀古書服務。,《論語》《禮記》選講,學習重點:1、了解古注的體例、常用術語以及古注的內(nèi)容特點。2、掌握“習、說、三省、文獻、鄉(xiāng)、與、城、池、知、喪”等詞在文中的意義。 掌握相應的中國文化常識——名字。3、了解介詞“為”、語氣助詞“也”、“矣” 在古漢語中的用

39、法。 掌握“之”、“志”的常見用法。 名詞活用為動詞的基本規(guī)律。4、學會給古文作標點,并熟練地翻譯語段。5、背誦一定的《論語》章節(jié)。學習難點:詞的本意與引申義;介詞、語氣助詞在古漢語中的使用。學習時數(shù):3課時。,曾子曰:“吾日三(cān)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按:《學而》是篇名。論語本來沒有篇名,后人摘取每篇第一句的兩個字作為篇名。1、曾子:名參。字子輿,孔子的弟子。中國文

40、化常識:古人的名與字,其意義往往相應,如屈原《離騷》說:“皇覽揆余初度兮,肇賜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鼻阶衷齽t即公正而有法則,隱括“平”字之義。靈:美,善。均:公平,隱括“原”字之義?!皡ⅰ迸c“輿”意義應有一定的聯(lián)系。曾參之“參”蓋“驂”之借字,“驂”為拉車之馬,其義與“輿”有關。教材注音為shēn,實際應讀為cān。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春秋名字解詁》:“魯曾參字子輿,‘參’讀‘驂’?!畢ⅰ帧虞洝?,駕

41、馬所以引車也?!惫试鴧⒅皡ⅰ?,其音當讀為“驂”。孟軻字子輿,可證“軻”與“輿”與車相關。 2、日:每天。 ※ 三省,邢昺疏云:“吾每日三自省察己身?!贝艘浴叭睘椤叭巍敝?。朱熹《孟子集注》注云:“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此以“三”為下文“為人謀而不忠”等三者。楊伯峻《孟子譯注》則以“三”為“多次”之意。其實這里的“三”當通“參(cān)”,即檢驗,?。▁ǐng) :檢查?!皡⑹ 碑敒閺驼Z。,按,省:“視也,從眉省,從屮(ch&

42、#232;)”①本義視,視察,察看?!抖Y記月令》:“命有司省囹圄?!雹谝隇榭赐改?,探望尊長?!抖Y記·曲禮上》:“皆定而晨省?!保ń远ǎ核藕罡改赴菜?,歸省,則專指探望父母。③引檢查,反省。本文。 3、為(wèi):介詞。謀:策劃,考慮,這里指考慮事情?!端臅ⅰ罚骸氨M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薄Z法知識:古代漢語中,介詞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的,如:由、從、因、與、為等只出現(xiàn)在述謂中心語之前;在、乎等只出現(xiàn)在述謂中

43、心語之后;只有少數(shù)介詞,如以、于、於、自等,既可出現(xiàn)在述謂中心語之前,也可出現(xiàn)在述謂中心語之后。,4、傳(chuán):“謂受之于師。” 習:“謂熟之于已。”習:《說文》:“數(shù)飛也。從羽,從白(zì)。凡習之屬皆從習?!保B兒頻頻試飛)①本義,鳥反復地飛,頻繁地飛?!抖Y記·月令》:“鷹乃學習?!雹谝攴磸途毩?,專研。本文。③引熟悉,通曉?!洱R策四》:“問門下諸客,誰習會計,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④習

44、慣。《陽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保ㄈ嗽趧偝錾鷷r,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chǎn)生差異。,《八佾》一則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子: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孔子。杞,春秋時國名,國人為夏的后裔。征:證明。宋,春秋時國名,國人為商的后裔。鄭玄注:“獻,賢也。我不以禮成之者,以此二國之君,文章賢才不足故也?!?/p>

45、文獻:有關典章制度的文字資料和見聞廣、熟悉掌故的人。宋朱熹《論語集注》:“杞,夏之后。宋,殷之后。征,證也。文,典籍也。獻,賢也。言二代之禮,我能言之,而二國不足取以為證,以其文獻不足故也。文獻若足,則我能取之,以證吾言也?!?※語法知識:語氣詞 “也”的用法古今漢語,凡句子,都要表達某種語氣。語氣詞就是表達句子語氣的一類虛詞。“也”是表示靜態(tài)的的語氣詞,常見用法如下: 1、通常出現(xiàn)在判斷句句尾,表達確認、肯定的判斷語氣。這是也

46、的基本用法。如“晉,無仇敵也?!保ā蹲髠?#183;昭公五年》) 本文“文獻不足故也。” 2、也可用在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感嘆句句尾。(p258)本文前兩個“也”字即在陳述句中使用的案例。3、少數(shù)出現(xiàn)在句中無疑問句代詞的是非問句句尾。如:宣王曰:“子,靜郭君之所愛聽也?”(《呂氏,春秋·知士》)這類例句需要通過特定的上下文的語境來確定,否則和一般的陳述句沒有什么區(qū)別。 4、“也”還可以出現(xiàn)在句中,表示頓宕

47、,兼有舒緩語氣的作用。如“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論語·先進》),《雍也》一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1、簞(dān):古時盛飯時用的一種圓形竹器。2、飲:用如名詞。據(jù)事理推測,當即指“水”,王力《古代漢語》注“飲料”似太寬泛?!妒龆罚骸帮埵枋常嬎??!贝伺c本句相印證?!冻晒辍罚骸叭缛A泉取飲。”此“飲”用為“水”之例證。3、陋巷:簡陋狹小的巷子。

48、4、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一般人都忍受不了這種困苦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學樂善)的快樂。不堪:忍受不了。(也:①表判斷;②語中助詞。),《述而》兩則其一: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1、飯,舊讀上聲,動詞,吃。疏食(sì):粗糧。水:當指冷水。直接取之于自然未經(jīng)加工的、最普通的水。俗稱喝涼水。2、曲:彎曲,使動用法。肱(gōng),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泛指手臂。3

49、、枕(zhèn):動詞,當枕頭用?!安涣x……如浮云”句:用不義的手段得到了富與貴,對于我來說,(那些富貴)如同(天上的)浮云?!樱赫Z氣助詞。是表示動態(tài)的語氣詞,通常出現(xiàn)在敘述句句尾,表達陳述語氣。有時“矣”出現(xiàn)在描寫句句尾,其作用與敘述句句尾的“矣”相同。如本句。,※而:A.名詞,鱗屬頰側(cè)下垂的毛。本義。 B.連詞。①表并列,相當于“并且”,如“婦拍而嗚之?!保ā犊诩肌罚诒硎卷槼嘘P系,相當于“就”,

50、如“先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保ā多嵢速I履》)③表示遞進關系,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④表示轉(zhuǎn)折關系,相當于“然而”、“可是”,如“骨已盡矣,而兩狼并驅(qū)如故。”(《狼》)⑤表示修飾關系,如“久而不去”(《賣油翁》)⑥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如“諸君有意,瞻予馬首可也?!保ā恶T婉貞》)⑦表示因果關系,相當于“因而”,如“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保ā恫∶佛^記》) C.助詞:表示偏正關系,①相當于

51、“著”、“地”,“傭者笑而應曰……”(《陳涉世家》)“吾嘗終日而思矣?!保ā秳駥W》)②表示語氣,相當于“耳”,如“今之從政者殆而?!保ā墩撜Z》) D.代詞,①你,如“余之而無罪也”(《左傳》)②你 的,如“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其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三人:等于說幾個人,并非特指“三個”。 行:走路。

52、 焉:指示代詞兼語氣詞,這里指代“三人”。2、“善”在此解為“贊同”、“喜好”、“認為合理”。,《禮記》: 《檀弓上》:孔子之衛(wèi),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說驂而賻之。子貢曰:“于門人之喪,未有所說驂,說驂于舊館,無乃已重乎?”夫子曰:“予鄉(xiāng)者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小子行之?!保≒27),1、之:動詞,到,往。2、遇:動詞。相遇,指不期而會。下文的“遇”指“投合、契合”。館人:掌管館舍的官吏。

53、按,此館人曾奉君命接待過孔 子,故稱之為“舊館人”。3、喪:①喪失,失去?!墩f文》:“喪,亡也。從哭,從亡會意,亡亦聲?!薄抖巫ⅰ罚骸巴霾吭唬骸觯右??!龇撬乐^”。《子路》:“一言而喪邦,有諸?”②死亡?!稓w去來辭序》:“尋程氏妹喪于武昌?!雹蹨缤?,失敗?!读鶉摗罚骸安毁T(lù)者以賂者喪。”④沮喪?!渡叹龝ā罚骸翱穹蛑畼?,賢者喪焉?!?4、說:通“脫”,解下。驂:轅馬旁邊拉邊套的馬。賻(fù):贈送財

54、物助人辦理喪事。5、無乃:豈不是。反問語氣。按:教材譯作“恐怕”,語氣略顯生硬。無:副詞。乃,作副詞時,有“竟、卻”的意思,如《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币眩禾3潭雀痹~。6、鄉(xiāng)(xiàng)者:剛才,有“過去的”詞義意會而來。 按:鄉(xiāng)(郷)讀xiāng時,作名詞,①古代民戶編制。一萬二千五百戶為一鄉(xiāng)?!稘h書》:“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xiāng)。”②處所,地方?!盾髯印罚骸疤斓?/p>

55、易位,四時易鄉(xiāng)?!?鄉(xiāng)讀xiǎng時,①作名詞,回聲,通“響”。《漢書》:“猶景(影)之象形,鄉(xiāng)之應聲。”②動詞,享受。通“享”、“饗”?!稘h書》:“專鄉(xiāng)獨美其福。”鄉(xiāng)讀xiàng時,通“向”。①動詞,趨向。《史記》:“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xiāng)。”②介詞,朝向,面對。《左傳》:“秦伯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軍隊)而哭?!薄稘h書》:“有一人鄉(xiāng)隅而悲泣?!雹坌稳菰~。過去的?!哆^秦論》:“非不及鄉(xiāng)時之士也?!雹芨痹~。往日?!墩撜Z》:“鄉(xiāng)也,吾

56、見于夫子而問知?!?、“遇于一哀”教材串講為:遇見主人向我致哀甚為專一,而使我不由得為他流淚。其實就是有感而發(fā),被人家的哀戚情形所感動,觸動了自己的真情實感。,※語法知識:“之”:動詞,到,去;代詞;結(jié)構(gòu)助詞8、惡(wū):何,怎么。夫:語助詞。涕:名詞活用為動詞,為動用法,“為之涕”。 按:一般代詞前面的名詞用如動詞。 從:動詞,跟隨。這里引申為出資相助,即今天所說的“隨禮”。這句意思誠然是教材所說:“我怎么能只為他流

57、淚,而沒有相應的財物相助呢?” 按:此處不應理解為“禮物相贈”,這樣與當時的語境不符,譯文、串講需要考慮到“信、達、雅”的因素。,文選:大 同(禮記·禮運),第一段:1、“與于蠟賓,事畢,”按:當讀為“賓事畢?!保ǚ治鼍渥x)賓,儐(古代稱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者。)也,孔子執(zhí)儐相事。與:參與。偽《孔子家語·禮運》:“孔子為魯司寇,與于蠟,既,賓事畢,乃出遊于觀之上?!笨梢杂∽C這一斷句法。蠟,鄭玄注:“歲十二

58、月合聚萬物而素饗之,亦祭宗廟?!标懙旅麽屃x:“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蠟,秦曰蠟。”可知“蠟”與《宮之奇諫假道》“虞不蠟矣”之“蠟”是一回事。 按:教材注“賓;指陪祭者?!彼坪醪粔驕蚀_、恰當。觀:宗廟門外兩邊的高臺。即“闕?!?2、言偃:孔子弟子,字子游。 側(cè):①旁邊:《說文》:“側(cè),旁也?!薄捌湎缕綍纾腥獋?cè)出。”本文。②水邊,岸邊?!爸弥又畟?cè)兮?!雹蹆A斜?!妒酚?#183;張丞相列傳》:“呂后側(cè)耳于東廂聽?!雹芊D(zhuǎn),翻

59、覆?!犊诩肌罚骸拔⒙動惺笞髯魉魉?,盆器傾側(cè),婦夢中咳嗽?!雹輦?cè)臣,左右近臣。⑥A.旁出。B.妻婢所生。⑦側(cè)室:A.支子,庶子。B.妾。3、道:制度,準則。行:實行。4、三代:指夏、商、周。英:杰出的人物。 逮(dài):趕上。①及,至?!稜栄裴屟浴罚骸按?,及也?!辟Z誼《陳政事疏》:“材之不逮至遠也?!雹诓叮??!妒酚?#183;五宗世家》:“請逮勃所與奸諸證左?!雹鄢弥??!抖ü哪辍罚骸按侵炊ā?。④逮逮(d&#

60、236;):安和的樣子。,5、而有志焉:按:此“志”當解為“史籍”義。鄭玄注:“志,謂識,古文?!笨追f達疏:“云‘志’ ,謂識,古文者,‘志’是識記之名,‘古文’是古代之文籍。故《周禮》云‘掌四方之志?!洞呵铩吩啤破渲??!灾居浿畷病!薄跺羞b遊》:“《齊諧》者,志怪者也?!薄吨芏Y·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鄭玄注:“志,謂記也?!洞呵飩鳌匪^‘周志’,《國語》所謂‘鄭書’之屬是也?!贝私浴爸尽庇脼椤笆芳绷x例證??鬃与m

61、未生于五帝三王之時,然因有史籍,故下文能述及大同及小康的大體情況。第二段:6、天下為公:按:此“為”當訓“屬于”?!皩儆凇迸c“成為”有別。《戰(zhàn)國策·齊策一》:“代、上黨,不戰(zhàn)而已為秦矣。”姚宏注:“為,猶屬,也?!薄稘h書·項籍傳》:“割滎陽以西為漢?!苯允恰盀椤庇脼椤皩儆凇绷x的例證。7、與:這里通“舉”。(從王引之《經(jīng)義釋文》之說)與前之“選”對應成文。 脩睦:調(diào)整相互間的關系,使之和睦。8、故人不獨

62、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此“親”與“子”本為動詞,具體語境中,其含義讀者可以體味出來。用“名詞意動用法”套解,會影響原文句意表達?!坝H其親”即“愛戴自己的父母”。第一個“親”可直訓為“愛、敬”義。9、矜寡孤獨:《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庇兴B(yǎng):有供養(yǎng)他們的措施。10、分:職分。歸:出嫁。女有歸:女子有好的夫家。鄭玄注:“皆得良奧之家?!?11、貨惡其棄于地:按“惡(w

63、49;)”不宜譯為“憎恨”,而應譯為“不愿意”?!昂蕖北取安辉敢狻背潭戎氐枚?,不切合此文意。按:貨:①常用義:財物,物資。如本文。②引申:出賣。《鈷鉧潭西小丘記》:“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柏洝痹谥泄乓郧皼]有商品之義。12、謀:指欺詐。興:產(chǎn)生。亂:叛亂,造反。 賊:動詞,指害人。作:發(fā)生。13、外戶而不閉:按:從釋例看,“外”非動詞,而是名詞作狀語,表示“從外面”義。此“戶”為動詞,“合上門扇”義。 同:

64、和,平。第三段:14、大人世及以為禮:大人,指諸侯。世:父子相,傳。及:兄弟相傳。禮:制度。此句意為以權(quán)位世襲作為禮。 按:孔穎達疏:“以大人世及而為禮?!笨梢姳惶崆暗馁e語不是“世及”,而是“大人世及”。15、城:①名詞。《說文》:“以盛民也,從土從成, 成亦聲”(用來盛受容納臣民)。按:本義是圍繞都邑的防御高墻,即城墻,內(nèi)稱城,外稱郭,許說實指都邑,乃其本義的引申。如本文。 ②動詞,指構(gòu)筑城墻。《昭公二十三年》:“

65、今吳是懼而城于郢”。(現(xiàn)在害怕吳國而在郢都修筑城墻)。 ③由城墻引申出“城鎮(zhèn),城市”?!妒酚?#183;廉頗藺相如列傳》:“愿以十五城請易壁”。(壁:和氏璧),池:①今義水塘,池塘。此義古漢語也有:“數(shù)罟不入洿(wū,,低洼的地方)池”。 ②護城河,如本文。 按:“池塘”連用初是兩個詞,屬偏正片語,“池”是池塘,“塘”是“堤。 固:使牢固。義即:把城郭溝池作為維護統(tǒng)治的手段。16、禮儀:禮:禮制,古代等級

66、制度以及相應的規(guī)定。義:古代社會道德行為的規(guī)范。紀:準則。17、篤:深厚。使動用法。18、田里:指土地戶籍制度??追f達疏:“田,種谷稼之所;里,居宅之地?!绷⑻锢铮侵附㈥P于土地的制度。按:鄉(xiāng)(郷)讀xiāng,作名詞,①古代民戶編制。一萬二千五百戶為一鄉(xiāng)?!稘h書》:“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xiāng)?!雹谔幩胤??!盾髯印罚骸疤斓匾孜唬臅r易鄉(xiāng)?!?9、以賢勇知:賢,意動用法,以……為賢,尊崇。知

67、:后來寫作“智”。 按:“勇”、“知”指氣質(zhì)才能而言, “賢”指德行而言,不可能把有勇有智者當作賢人??追f達疏:“賢,猶崇重也。既盜賊并作,故須勇也;更相欺妄,故須知也。所以勇知之士皆被崇重也。”孔氏對“賢”的理解合乎文理事理,“以賢勇知”即“根據(jù)崇重的規(guī)定而尊崇、器重勇者和智者?!辈荒芾斫鉃椤案鶕?jù)禮的規(guī)定而把有勇有謀的人當作賢人”。(P30),20、以功為己:按:孔穎達疏:“以功為己者,立功起事不為他人也?!睆霓o例看,“以功為己

68、”即“以禮功為己”,翻譯為:“(統(tǒng)治者)根據(jù)禮法立功為自己”,如此理解不合文意。“以功為己”似當解為“(統(tǒng)治者)根據(jù)禮法褒獎為自己效力的人”?!肮Α庇诖耸莿釉~“賞”義。(教材所解可商榷)《尚書·大禹謨》:“罪疑惟輕,功疑惟重。”(判罪時有疑問就從輕量刑,賞功時有疑問就從重獎賞。)“以賢勇知,以功為己”即“根據(jù)崇重勇知者,據(jù)禮褒獎為己者”。21、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因而奸詐之心由此產(chǎn)生,戰(zhàn)亂也由此興起。用:由。22、由此

69、其選也:按:“其”,據(jù)孔穎達疏:“用此禮儀教化,其為三王中之英選也?!笨资袭斪x“其”為“成為”義,注文中的“其為”是臨時構(gòu)成的復語,“為”即為“其”而設。裴學?!豆艜撟旨?釋》認為“其”可訓為“為”,引例有《史記·龜策列傳》:“乃能成其帝王。”“成其帝王”只能解為“成為帝王”順妥。此可資參考。按:“選”詞義即“杰出人物”,不宜牽涉到“選拔”,三代六王自是英杰,不是被什么人選拔出來的??追f達疏:“用此禮儀教化,其為三王中之英

70、選也?!薄按蟮乐幸?,與三代之英。”鄭玄注:“英,俊選之尤者?!笨资嫌谩坝⑦x”,鄭氏用“俊選”,皆是用復語轉(zhuǎn)述原文中的單字?!稘h書·蘇武傳》:“皆有功德,知名當世,是以表而揚之,……以此知其選也?!贝恕斑x”用為“英杰”之例證?!坝纱似溥x”即“因此成為英杰”。23、謹:嚴格。24、以著其義,以考其信:按:句中兩個“其”字似非指“民”,從辭例看,當指禹、湯等所謂“六君,子”。著:明顯,顯著。使動用法。“以著其義”意即“(六君子

71、)利用禮的規(guī)范(向人們)宣明自己的義”?!翱肌苯鉃椤膀炞C”、“證明”?!?以考其信”意即“(六君子)利用禮的規(guī)范(向人們)證明自己的信”。25、刑:法則,用作動詞,將……定為法則。26、示民有常:用典法教示百姓。“有”介詞“以”義;“?!苯鉃椤俺R?guī)典法”義。例略。 27、由此:由,依照,遵循。28、埶(shì):權(quán)勢,后來寫作“勢”(勢)。去:罷免。29、殃:禍害。該句似乎應該理解為:大家都把他當做禍害。二、難句翻

72、譯“故人不獨”句: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又……,三、作業(yè)1、掌握文中詞語“觀、逮、講、修、分、歸、貨、亂、賊、篤、考、刑、大同、小康”的詞義。2、辨識文中通假字,古今字。3、分析文中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4、找出文中有:(1)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的句子;(2)介詞“以”的賓語前置的句子;(3)介詞“以”后省略賓語的句子。5、閱讀文選古注中的《學記》(善學者師逸而功倍)章,自學所選白文。,文 字

73、 知 識,漢字的形體是其構(gòu)形、筆道形態(tài)和書寫體勢三個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所謂演變,就是演化和變革。演化,是指漢字形體的細微漸變,是量的積累;變革,是演化的階段性總結(jié),是漢字形體的部分質(zhì)變。漢字形體的演變,是人們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不斷對它進行改造、改進而約定俗成的結(jié)果。其中有一脈相承、變化軌跡較為清晰的一面(主要方面),也有中途斷裂、分合繁雜的一面,涉及的問題很多。,第一節(jié) 漢字的結(jié)構(gòu)與許慎“六書”說,要了解中國漢字,首先要從了解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