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液滴的無損轉移是極端潤濕性表面的重要應用之一,不同體積液滴的無損操作方法在局部化學反應、生物化學分離、芯片實驗室設備等領域具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前景。利用超疏水、水下超疏油表面可分別實現對空氣中水滴和水下非極性有機液滴的無損接觸或作用,搭配采取合適的轉移方式可達到無損轉移的目的。本文以純鋁為基體,采用電化學刻蝕和沸水浸泡的方法來制備出長期穩(wěn)定的水下超疏油表面,再經硬脂酸修飾后獲得超疏水表面,并基于以上兩種表面設計并搭建針對空氣中水滴、水下非
2、極性有機液滴的無損操作裝置,利用該裝置對無損操作過程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結果如下:
?。?)針對現有超疏水、水下超疏油表面制備方法成本較高、環(huán)境友好性差、加工效率低、極端潤濕性時效性差等問題,提出電化學刻蝕和沸水浸泡的方法在鋁基上構建水下超疏油表面,經無氟低表面能材料修飾后實現超疏水性。研究試樣的潤濕性情況;分析鋁基超疏水、水下超疏油表面的微觀形貌、晶體結構、化學組分,探明其特殊結構的形成機理;檢測試樣潤濕性隨時間
3、的變化規(guī)律。結果表明,經電化學刻蝕和沸水浸泡后的鋁表面顯示出超親水-水下超疏油性,水下對二氯甲烷的接觸角和滾動角分別為164±3°和3.6±0.7°,該表面經硬脂酸修飾后轉變?yōu)槌杷?,對水的接觸角和滾動角分別為165±2°和2±0.8°,且超親水-水下超疏油性至少能保持1年。
(2)為克服現有液滴無損轉移方法的諸多缺點,采用上述加工技術制備超疏水通孔鋁棒,并設計一種基于負壓吸附方式針對空氣中水滴的無損操作裝置,研究其無損操作
4、水滴的可行性;分析該裝置可控水滴的最大體積、最小體積隨小孔直徑的變化規(guī)律,并進行相關操作試驗;研究該種轉移方式的可逆重復性。結果發(fā)現,該裝置可靈活操作空氣中水滴,可控體積范圍較廣,極限最大體積可達到140μL,對應小孔最大直徑為6.4 mm,試驗結果與理論分析較為吻合,且該轉移方式具有較好的可逆重復性。
?。?)基于電化學刻蝕和沸水浸泡技術,制備水下超疏油通孔鋁棒,并設計一種針對水下非極性有機液滴的操作靈活、體積可控、轉移效率高
5、的無損操作裝置,其依靠微量真空泵產生負壓來抓取液滴。研究該裝置無損操作水下非極性有機液滴的可行性;分析該裝置可控非極性有機液滴的最大體積、最小體積隨小孔直徑的變化規(guī)律,并以二氯甲烷為例進行相關水下轉移試驗;探索該裝置在微液滴融合上的進一步應用。結果表明,該裝置可用于水下非極性有機液滴的無損操作,且具有較寬的可控體積范圍,其中二氯甲烷的極限最大體積達到187μL,對應小孔最大直徑為7.1 mm,理論分析得到了試驗結果驗證,且該轉移方式可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6613.具有大體積液晶單元側基纖維素衍生物的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
- 基于AFM的實時可控微滴檢測技術研究.pdf
-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缺陷無損檢測方法研究.pdf
- 基于復合液滴的金屬比例可控Janus球制備及其電動特性研究.pdf
- 基于后向散射法微體積液體折射率測量系統(tǒng)的研究.pdf
- 雙乳液滴內核可控包裹與融合機制及實驗研究.pdf
- 漿膜腔積液常規(guī)檢查標準操作手冊
- 微滴噴射中液滴成形和沉積的研究.pdf
- 碼率可控的JPEG-LS近無損圖像壓縮編碼器硬件實現.pdf
- 可控硅焊機安全操作規(guī)程
- 套管無損檢測設備操作及信號評定程序
- 可控硅焊機安全操作規(guī)程
- 可控硅焊機安全操作規(guī)程
- 無損電阻的研究.pdf
- 大劑量rmhTNF治療惡性心包積液或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研究.pdf
- 成像光譜數據無損-近無損壓縮技術的研究.pdf
- 生物醫(yī)學信號無損-近無損壓縮技術的研究.pdf
- 輸卵管積液的MRI研究.pdf
- 基于介電濕潤效應的微液滴驅動機理與操作方法研究.pdf
- 胸腔積液的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